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青岛——
十方面奋力争先 谱写发展新篇章
2024-01-3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薄克国
1月29日,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代表青岛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聚力在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品质、绿色转型等十个方面提质增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青岛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要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经略海洋、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等10个方面奋力争先。
青岛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奋力争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政府工作报告从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等5个方面作出部署,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青岛将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在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上奋力争先。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政府工作报告从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增强投资带动效应两个维度进行安排,提出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办好“青岛消费促进年”,大力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新引进知名品牌首店、体验店,推动440个省、市重点项目提速提效等。
青岛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上奋力争先。今年是青岛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新起点上,青岛将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努力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青岛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巩固外贸基本盘,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加快青岛都市圈建设。其中招商引资方面,将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打造“投资青岛”品牌。
青岛将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在经略海洋上奋力争先。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增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支持驻青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更多成果本地转化。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渔业等重点产业,加快总投资2100亿元的140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
青岛将加快建设数字青岛,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上奋力争先。增强数字青岛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字赋能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深化“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建设,加快数实融合发展,支持卡奥斯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强化“一网通办”,加强“一网统管”,加快建设“无证明城市”;提高数字社会建设水平,深化城市服务领域数字化应用,在教育、养老等领域推出一批数字服务场景。
青岛将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奋力争先。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行动,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推动《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落地实施;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全面完成20个低效片区规划设计,完成43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5个山头公园整治,新建城市绿道100公里,加快100个停车场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成100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创建优秀规范化农贸市场40处以上。
青岛将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力争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建设青岛国际种都;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扎实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工作;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实推进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创建2个以上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青岛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上奋力争先。实施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高标准开展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擦亮美丽青岛生态底色。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新造林3.5万亩以上等。
青岛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上奋力争先。坚定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两个方面作出部署。提出,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推进海上旅游整体规划开发;积极推进青岛老城5A级景区创建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支持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对外开放。
青岛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上奋力争先。持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今年,青岛聚焦群众关切,安排了15项市办民生实事,其中包括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实施“社区微业”行动,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65万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7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持续推进社会保险精准扩面,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2万人以上;新建500处社区(村)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城乡全覆盖;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700户以上等。青岛将一件一件全力推进落实,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1月29日,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代表青岛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聚力在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品质、绿色转型等十个方面提质增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青岛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要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经略海洋、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等10个方面奋力争先。
青岛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奋力争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政府工作报告从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等5个方面作出部署,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青岛将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在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上奋力争先。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政府工作报告从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增强投资带动效应两个维度进行安排,提出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办好“青岛消费促进年”,大力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新引进知名品牌首店、体验店,推动440个省、市重点项目提速提效等。
青岛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上奋力争先。今年是青岛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新起点上,青岛将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努力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青岛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巩固外贸基本盘,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加快青岛都市圈建设。其中招商引资方面,将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打造“投资青岛”品牌。
青岛将加快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在经略海洋上奋力争先。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增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支持驻青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更多成果本地转化。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渔业等重点产业,加快总投资2100亿元的140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
青岛将加快建设数字青岛,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上奋力争先。增强数字青岛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字赋能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深化“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建设,加快数实融合发展,支持卡奥斯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强化“一网通办”,加强“一网统管”,加快建设“无证明城市”;提高数字社会建设水平,深化城市服务领域数字化应用,在教育、养老等领域推出一批数字服务场景。
青岛将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奋力争先。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行动,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推动《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落地实施;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全面完成20个低效片区规划设计,完成433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5个山头公园整治,新建城市绿道100公里,加快100个停车场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成100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创建优秀规范化农贸市场40处以上。
青岛将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力争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建设青岛国际种都;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扎实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工作;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实推进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创建2个以上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青岛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上奋力争先。实施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高标准开展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擦亮美丽青岛生态底色。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新造林3.5万亩以上等。
青岛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上奋力争先。坚定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两个方面作出部署。提出,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推进海上旅游整体规划开发;积极推进青岛老城5A级景区创建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支持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对外开放。
青岛将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上奋力争先。持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今年,青岛聚焦群众关切,安排了15项市办民生实事,其中包括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实施“社区微业”行动,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65万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7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持续推进社会保险精准扩面,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2万人以上;新建500处社区(村)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老年助餐服务城乡全覆盖;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700户以上等。青岛将一件一件全力推进落实,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