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正式揭牌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打造冀鲁豫周边医疗新高地
2024-01-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农历龙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1月28日,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以下简称“聊城医院”)正式掀起盖头,这是聊城市首家国字号医院,标志着聊城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位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的180亩热土上,正在崛起一座总建筑面积23.14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拥有1200张床位、2000名医务人员的专科优势明显、学科齐全的三级综合医院。医院的远景目标是打造成为以骨科、烧伤科为特色,立足聊城、面向鲁西、辐射全省及冀鲁豫周边区域,全国一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这意味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形成区域医疗服务高地,解决医疗资源薄弱地区患者就医难,让老百姓就近享有公平、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大病不出省”“家门口看上名专家”的目标在聊城得到强化并落实。
着眼全局
高点谋划重大民生工程
谋一域者必谋全局。自2021年开始,我国开启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战略布局,从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高水平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向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输出优质医疗资源,从而减少当地区域内群众跨省、跨区域就医。截至目前,在全国27个省区市共设置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经过3年的努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产出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临床研究成果,相关专业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
聊城市及冀鲁豫周边区域,覆盖人口1200万人,农村人口居多,且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加之当地群众对脊柱和骨关节疾病的预防意识不强,导致该区域骨病高发并呈上升趋势,膝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性创伤骨病等患者较为集中且数量较多。同时,鲁西及冀鲁豫周边地区没有骨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区域内骨关节病、脊柱疾病的诊疗力量较为薄弱,高水平骨科专家资源较少。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聊城市委、市政府高点定位,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多次积极磋商,将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输出医院,以聊城市人民医院为依托医院,于2022年8月份开启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申创工作。工作启动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精心部署出台并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相关政策,谋划区域中心项目建设,举全市之力争创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初,聊城市成功通过国家项目组实地考核。2023年7月,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公布的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中,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榜上有名。
聊城医院争创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后,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政府建设主责,把位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的180亩土地,交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使用;制定了《聊城市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营政策清单》,从医疗规划、项目土地、建设资金、专家生活保障等19个方面全力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顺利推进;为保障医院良性发展,在医院运营前三年,聊城市给予聊城医院运营费用全托底政策。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好的决心,也体现出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系统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大局观念。
同心同向
加速推动项目医院建设
按照《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建设方案》等相关要求,各方坚持高标准规划医院功能定位,高水平完善医院基础建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夯实保障。
聊城市人民政府真支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靠前谋划部署,多次召开现场调度会和专题座谈会议研究解决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将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列为全市十大民生项目之首,各个政府部门认真履职,全力保障医院建设。作为依托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真配合,主动建立项目医院和依托医院两院院长沟通会议制度,共同商议骨科、烧伤科之外的支持临床业务科室人员平移等事项。为配合项目医院各项工作推进,从本院优秀工作人员中,选拔了15个中层干部担任项目医院相关科室副职,便于两院工作配合开展。输出医院真心干,目前项目医院过渡期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内开展工作。由北京积水潭医院选派骨科、烧伤科等有关专业专家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开展坐诊、手术、查房、会诊、授课等工作,聊城市人民医院骨科、烧伤科交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托管,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来自北京总院担任聊城医院院长的徐海荣、副院长徐辉已经于2023年9月13日到岗,护士长丁爽也于2023年10月16日抵达聊城,并已经投入工作。从市人民医院选拔的15位优秀中层干部均已到位。
如今,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党委书记和聊城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一肩挑”的姜祥坤对双方合作历程记忆尤深。他说,一直以来,聊城市人民医院与积水潭医院保持着密切而深入的交流,双方建立起了深厚友谊。自上世纪90年代起,市人民医院就开始与积水潭医院合作,将骨科主要技术力量输送到积水潭医院进行培训培养。“目前我院骨科大部分高年资医师均保有积水潭医院的技术传承,可以说双方技术同宗同源、学科紧密相连、感情基础牢固,这也为我们合作建设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创造了水到渠成的条件。”姜祥坤说。
为着力夯实同质化管理基础,聊城市积极协调北京总院选派业务骨干来聊工作。结合各专业当前实际,向北京总院申请选派脊柱外科、创伤骨科、手外科、运动医学科、烧伤科、手术室护理等6个专业的业务骨干来聊长期工作,小儿骨科和足踝外科2个专业的业务骨干定期来聊工作,着力开展学科建设和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推进两院医疗同质化。同时,聊城市人民医院组织业务人员赴京进修学习。拟订管理制度,从人员资质、进修时限、申请流程、经费保障、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规范管理外出进修。从骨科专业开始,分批次安排各亚专业业务人员赴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从2023年11月初开始派出第一批,计划两年内完成骨科与烧伤科专业60%—80%的人员到积水潭医院总院进修任务。
建章立制
全力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
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为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聊城医院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制度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强化专家待遇保障,对北京总院来聊人员,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拟订工作量记录和考核标准,进行除工资薪酬之外的绩效奖励。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临床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研究型医院,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与传播为使命,坚持临床与科研融合,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梳理现有诊疗病种和医疗技术目录,对比北京积水潭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病种清单、疑难复杂疾病病种清单和核心手术操作技术目录,将医院目前尚未开展的技术名录单独列出,争取北京总院的支持,以派驻专家为依托,对现有条件下能开展的,应开尽开。提升药物器械临床试验能力。充分利用北京总院资源,采取分中心或分支任务等形式,承接北京总院相关专业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任务,在市人民医院的配合支持下,尽快形成一定规模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群,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医院科研课题。
医院全力塑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品牌。制订聊城医院整体宣传方案,多渠道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宣传。对第一次手术、第一次外地来院就医、第一次新技术应用、第一批专家来院工作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首创之举大力进行宣传,持续扩大在周边区域的影响力。同时,注重积水潭医院文化平移。融合北京总院与聊城医院的标识标记,完成聊城医院的logo设计,应用于各类宣传媒介和医院物品等。另外,还通过建立志愿者宣传队伍、开展义诊活动、借助广播大屏等方式,强化过渡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形象宣传。
凝聚合力
打造“四个工程”畅通“高铁医路”
随着济郑高铁开通运营,聊城市迈进“高铁时代”。一笔写就山东“三横三纵”综合运输通道,一笔画出河南省“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络,聊城市正抓住济郑高铁开通的有利契机,立足聊城、面向鲁西、辐射全省及冀鲁豫周边区域,建设全国一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聊城医院以高铁宣传为着力点,充实构建宣传矩阵,形成纵贯河南、山东两省,联结晋冀鲁豫周边,辐射中原经济圈的流动宣传阵地,让聊城“国字号”品牌搭上高铁快车道,吸引沿线省份群众来聊就医。
打造“四个工程”。聊城市卫生健康委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主责,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职能,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坚持现场办公,形成高效管理运行机制;坚持“倒排工期”,明确各方工作进度,通过日调度、周计划、月督促,保证按时完成节点目标。全面加强工程安全管理,做好开工第一课,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推进“安全工程”建设。严格控制项目建设质量,强化设计、采购、施工等全过程监督,将项目打造成“质量工程”。认真落实市人大、市委办公室督查室对项目建设监督要求,持续规范项目管理,形成监控全覆盖、审计全跟踪、资金全透明的闭环,确保将项目打造成“廉洁工程”。持续强化精品意识,坚持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推进,将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
建成“四个中心”。力争3年内争创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3—5个省级重点专科,引进40项新技术、新方法,使聊城市骨科疾病、烧伤诊疗达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同等水平,建成关节疾病、老年脊柱疾病、智能化骨科、大面积烧烫伤4个区域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在区域内形成医疗技术、医学质量、临床研究及疾病防治等全面领先的前沿学科群,实现区域重点疾病综合诊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辐射带动区域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实现“三升三降”。通过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共建,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增强危重疑难复杂疾病诊治能力,强化区域内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持续提升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力争达到疑难病种覆盖率、收治病种数量、高难度手术量持续提升,重点病种急诊转出率、域外就诊率、患者就医负担持续下降“三升三降”的目标。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作为,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奋发有为,阔步前行,把聊城医院建设好、运营好、发展好,努力建成立足聊城、面向鲁西、辐射全省及冀鲁豫周边区域的全国一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区域内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方便、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着眼全局
高点谋划重大民生工程
谋一域者必谋全局。自2021年开始,我国开启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战略布局,从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高水平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向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输出优质医疗资源,从而减少当地区域内群众跨省、跨区域就医。截至目前,在全国27个省区市共设置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经过3年的努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产出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临床研究成果,相关专业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
聊城市及冀鲁豫周边区域,覆盖人口1200万人,农村人口居多,且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加之当地群众对脊柱和骨关节疾病的预防意识不强,导致该区域骨病高发并呈上升趋势,膝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性创伤骨病等患者较为集中且数量较多。同时,鲁西及冀鲁豫周边地区没有骨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区域内骨关节病、脊柱疾病的诊疗力量较为薄弱,高水平骨科专家资源较少。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聊城市委、市政府高点定位,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多次积极磋商,将北京积水潭医院作为输出医院,以聊城市人民医院为依托医院,于2022年8月份开启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申创工作。工作启动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精心部署出台并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相关政策,谋划区域中心项目建设,举全市之力争创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初,聊城市成功通过国家项目组实地考核。2023年7月,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公布的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中,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榜上有名。
聊城医院争创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后,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政府建设主责,把位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的180亩土地,交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使用;制定了《聊城市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营政策清单》,从医疗规划、项目土地、建设资金、专家生活保障等19个方面全力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顺利推进;为保障医院良性发展,在医院运营前三年,聊城市给予聊城医院运营费用全托底政策。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好的决心,也体现出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系统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大局观念。
同心同向
加速推动项目医院建设
按照《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建设方案》等相关要求,各方坚持高标准规划医院功能定位,高水平完善医院基础建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夯实保障。
聊城市人民政府真支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靠前谋划部署,多次召开现场调度会和专题座谈会议研究解决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将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列为全市十大民生项目之首,各个政府部门认真履职,全力保障医院建设。作为依托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真配合,主动建立项目医院和依托医院两院院长沟通会议制度,共同商议骨科、烧伤科之外的支持临床业务科室人员平移等事项。为配合项目医院各项工作推进,从本院优秀工作人员中,选拔了15个中层干部担任项目医院相关科室副职,便于两院工作配合开展。输出医院真心干,目前项目医院过渡期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内开展工作。由北京积水潭医院选派骨科、烧伤科等有关专业专家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开展坐诊、手术、查房、会诊、授课等工作,聊城市人民医院骨科、烧伤科交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托管,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来自北京总院担任聊城医院院长的徐海荣、副院长徐辉已经于2023年9月13日到岗,护士长丁爽也于2023年10月16日抵达聊城,并已经投入工作。从市人民医院选拔的15位优秀中层干部均已到位。
如今,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党委书记和聊城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一肩挑”的姜祥坤对双方合作历程记忆尤深。他说,一直以来,聊城市人民医院与积水潭医院保持着密切而深入的交流,双方建立起了深厚友谊。自上世纪90年代起,市人民医院就开始与积水潭医院合作,将骨科主要技术力量输送到积水潭医院进行培训培养。“目前我院骨科大部分高年资医师均保有积水潭医院的技术传承,可以说双方技术同宗同源、学科紧密相连、感情基础牢固,这也为我们合作建设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创造了水到渠成的条件。”姜祥坤说。
为着力夯实同质化管理基础,聊城市积极协调北京总院选派业务骨干来聊工作。结合各专业当前实际,向北京总院申请选派脊柱外科、创伤骨科、手外科、运动医学科、烧伤科、手术室护理等6个专业的业务骨干来聊长期工作,小儿骨科和足踝外科2个专业的业务骨干定期来聊工作,着力开展学科建设和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推进两院医疗同质化。同时,聊城市人民医院组织业务人员赴京进修学习。拟订管理制度,从人员资质、进修时限、申请流程、经费保障、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规范管理外出进修。从骨科专业开始,分批次安排各亚专业业务人员赴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从2023年11月初开始派出第一批,计划两年内完成骨科与烧伤科专业60%—80%的人员到积水潭医院总院进修任务。
建章立制
全力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
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为保障医院高质量发展,聊城医院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制度及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体系。强化专家待遇保障,对北京总院来聊人员,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拟订工作量记录和考核标准,进行除工资薪酬之外的绩效奖励。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临床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研究型医院,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与传播为使命,坚持临床与科研融合,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梳理现有诊疗病种和医疗技术目录,对比北京积水潭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病种清单、疑难复杂疾病病种清单和核心手术操作技术目录,将医院目前尚未开展的技术名录单独列出,争取北京总院的支持,以派驻专家为依托,对现有条件下能开展的,应开尽开。提升药物器械临床试验能力。充分利用北京总院资源,采取分中心或分支任务等形式,承接北京总院相关专业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任务,在市人民医院的配合支持下,尽快形成一定规模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群,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医院科研课题。
医院全力塑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品牌。制订聊城医院整体宣传方案,多渠道开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宣传。对第一次手术、第一次外地来院就医、第一次新技术应用、第一批专家来院工作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首创之举大力进行宣传,持续扩大在周边区域的影响力。同时,注重积水潭医院文化平移。融合北京总院与聊城医院的标识标记,完成聊城医院的logo设计,应用于各类宣传媒介和医院物品等。另外,还通过建立志愿者宣传队伍、开展义诊活动、借助广播大屏等方式,强化过渡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形象宣传。
凝聚合力
打造“四个工程”畅通“高铁医路”
随着济郑高铁开通运营,聊城市迈进“高铁时代”。一笔写就山东“三横三纵”综合运输通道,一笔画出河南省“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络,聊城市正抓住济郑高铁开通的有利契机,立足聊城、面向鲁西、辐射全省及冀鲁豫周边区域,建设全国一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聊城医院以高铁宣传为着力点,充实构建宣传矩阵,形成纵贯河南、山东两省,联结晋冀鲁豫周边,辐射中原经济圈的流动宣传阵地,让聊城“国字号”品牌搭上高铁快车道,吸引沿线省份群众来聊就医。
打造“四个工程”。聊城市卫生健康委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主责,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职能,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坚持现场办公,形成高效管理运行机制;坚持“倒排工期”,明确各方工作进度,通过日调度、周计划、月督促,保证按时完成节点目标。全面加强工程安全管理,做好开工第一课,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推进“安全工程”建设。严格控制项目建设质量,强化设计、采购、施工等全过程监督,将项目打造成“质量工程”。认真落实市人大、市委办公室督查室对项目建设监督要求,持续规范项目管理,形成监控全覆盖、审计全跟踪、资金全透明的闭环,确保将项目打造成“廉洁工程”。持续强化精品意识,坚持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推进,将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
建成“四个中心”。力争3年内争创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3—5个省级重点专科,引进40项新技术、新方法,使聊城市骨科疾病、烧伤诊疗达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同等水平,建成关节疾病、老年脊柱疾病、智能化骨科、大面积烧烫伤4个区域疑难疾病诊疗中心,在区域内形成医疗技术、医学质量、临床研究及疾病防治等全面领先的前沿学科群,实现区域重点疾病综合诊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辐射带动区域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实现“三升三降”。通过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共建,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增强危重疑难复杂疾病诊治能力,强化区域内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持续提升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力争达到疑难病种覆盖率、收治病种数量、高难度手术量持续提升,重点病种急诊转出率、域外就诊率、患者就医负担持续下降“三升三降”的目标。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作为,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奋发有为,阔步前行,把聊城医院建设好、运营好、发展好,努力建成立足聊城、面向鲁西、辐射全省及冀鲁豫周边区域的全国一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区域内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方便、高水平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