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新泰”谱写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01-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③山东众客食品有限公司打造的数字化平台
④2023年8月份山东好人发布仪式现场 ⑤46名国际跳棋高手齐聚新泰以棋会友 ⑥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花馍成为当地老百姓走亲访友的佳品
  □赵洁 丁同 许长红
  
  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6亿元,同比增长6.5%;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5亿元,其中税收25.1亿元、增长16.2%……2023年以来,新泰市锚定“三心”战略不动摇,坚持“三个一切”,加快推进以工业新泰为核心的“五个新泰”建设,谱写出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随着加快打造工业新泰、创新新泰、法治新泰、美丽新泰、幸福新泰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新泰市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做好工业、创新、法治、美丽、幸福这五篇文章,新泰有着怎样的底蕴、基础和实力?奋力奔向这“五个新泰”,又有哪些措施、方法和路径?沿着政府工作报告寻踪,答案已渐渐浮现。

  工业新泰——
实力之所显 共铸辉煌之业

  “在泰安市数字化转型政策引领下,我们立项了‘5G数字工厂’项目,投资1.2亿元,实现生产透明化、物流精细化,建立了泰安首家汽车零部件全连接工厂,打造业内领先的齿轮生产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公司已全面启动上市计划,聘请国内知名上市中介机构开展辅导,力争2025年登陆北交所。”面对接踵而至的订单,山东润通齿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东这样描绘发展愿景。
  像润通齿轮这样的重点企业如点点繁星遍布在新泰广袤的土地上。无独有偶,山能装备集团新泰工业园按照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和产业链发展部署,毅然关停11个低效企业,携手中煤科工等央企强企,投资16亿元,改扩建车间25万平方米,新上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刮板机3个智能综采装备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成为全国煤机行业最大的制造再制造基地。
  近年来,新泰坚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以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实施“大项目突破年”行动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系统思维,围绕做大做强“321”产业体系,抓实产业链条、特色园区、优质服务等支撑,迅速掀起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热潮。
  工业新泰正在大步向前,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据统计,2023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总数达到378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2家企业在泰安市率先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9家企业纳入“晨星工厂”培育库,智能起重机产业大脑入选全省首批“产业大脑”培育库,新泰入选省级“晨星工厂”试点县。
  一个个实例、一串串数字,彰显着新泰正把工业这篇文章不断做足、做大、做强,一幅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新泰市将不断激发发展动能,筑牢产业之“基”,为经济提速提供持续强劲动力,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底盘。
创新新泰——
智慧之所聚 共谱发展之章

  4家科创平台成功向市场化转型,中关村信息谷获批省众创空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授权专利145件……一件件耀人的成绩是对实施创新新泰工作最好的诠释。新泰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一系列优秀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新泰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东省2023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名单陆续公示,新泰市有9家企业上榜,涉及起重机械、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等行业。
  “我们港鑫毛纺织自主研发成功1.5平方米270克超薄面料,将毛呢面料做到和普通面料一样轻薄,实现全国领先。在最近公示的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名单中就有我们企业,公示完成后港鑫毛纺织将是这个镇上第一家纺织类高新技术企业。”港鑫毛纺织总经理徐彦高兴地说。
  纺织产业属于传统产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培育高端纺织,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应有之义。2023年1—11月,港鑫毛纺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8%。
  新泰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紧紧抓住产业创新这个核心,同时还注重人才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引育用留”人才工作,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构建人才集聚高地。
  通过常态化开展“大学专家访新泰、新泰企业家访院校”活动,新泰市新型建材产业链与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内,新泰市4家企业与清华专家探讨合作。与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达成校地校企合作项目61项。“青云人才计划”“人才飞地”“科技副职”等一揽子人才政策为新泰引进外国专家6人、海外留学人才18人、青年人才2818人。
  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将新泰视为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之地,愿意在这里扎根发展。他们如同“金凤凰”栖息在新泰这棵“梧桐树”,为新泰市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法治新泰——
秩序之所系 共筑安宁之基

  在新泰市,产业正如蓬勃生长的苗木,其繁盛不仅依靠自身的生命力,更得益于营商环境这一沃土的滋养。近年来,新泰市政府聚焦破解要素配置的瓶颈,通过深化要素集成改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新泰市久润食品项目准备投资6亿元建设7.2万吨冷鲜肉深加工项目,却因短期内无法配置足够额度的土地供应指标,项目进度缓慢。新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接到企业诉求后,立即会同国土部门进行深入对接。通过租赁土地模式,久润食品项目得以快速落地,保障了项目建设,实现了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建设审批手续等闭环运转,也节约了项目前期建设的资金成本。
  新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刘燕曾生动地描述:“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我们既是全心全意服务的保姆和店小二,也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私人管家’。”这种“保姆式+店小二+个性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不仅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也为产业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正因如此,新泰市在2023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等多个榜单。
  然而,仅有经济发展的硬实力是不够的,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样重要。作为建设法治新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泰市建立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链式化解矛盾新机制,升级市镇村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构建起“市镇同创+全员共创”的新格局,100项创建指标高标准完成。
  家住新泰市果都镇的张女士与丈夫因家庭矛盾婚姻破裂。离婚后的张女士平时仅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再加上两个女儿还要上学,生活陷入困境。
  新泰市“一站式”矛调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困难群众协调机制,召集民政局、教体局、团市委、果都镇等部门、乡镇参加联席会议,实施综合救助。现在,张女士一家被纳入低保范围,每月可领低保金1350元;团市委还为两个孩子打造了爱心小屋,配备了双人床、衣橱、学习桌、电暖器等设施用品。
  通过将深化要素集成改革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强化矛盾纠纷调解相结合,新泰市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良性循环。
美丽新泰——
景致之所钟 共绘锦绣之篇

  在辽阔的齐鲁大地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新泰市。近年来,这座城市以惊人的速度蝶变,不仅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更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书写着发展的新篇章。
  城市的脉搏随着一项项重大工程的竣工而更加强劲。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顺利通过省政府的严格审查,为新泰市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京沪高速新泰东连接线的开通,如同打通了城市的任督二脉,使交通更加便捷,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国道205改建工程、国道342日凤线、省道241临徐线的中修养护工程相继完工。这些道路如同城市的血管,畅通无阻地输送着发展活力。
  与此同时,农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针对农村集体资源被侵占、管理混乱等问题,新泰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果断打响“农村集体资源保卫战”,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焕发新生。
  新甫街道西西周南村在这场战役中表现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张灿良以身作则,首先清理收回自己亲戚的承包费,树立了威信。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坚持“三不”原则,即“不留情、不放过、不回避”,成功清理出大量被侵占的集体资源,赢得了民心。
  同样,新汶街道大洛沟社区也面临“沉疴旧疾”的挑战。该社区通过党员“地毯式”摸排,成功收回集体土地26.83亩、应收账款36.63万元和清查宅基地1045户1091宗,实现了“五清”目标。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大洛沟社区利用清理收回的土地,兴办农业合作社,连片流转周边土地206亩,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每年为集体创收72.45万元,承包户年均增收10万元。
  在青云、新甫、翟镇、汶南等地,一片片土地被精心整治,1740亩的土地清表工作顺利完成,为农村的发展腾出了空间。危房改造、清洁取暖、电网升级、道路改造……一项项惠民工程如火如荼进行,让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新泰市在城乡共振中绘就了发展的新篇章,荣获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荣誉称号,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排名中居第42位。
幸福新泰——
人心之所向 共赴繁华之约

  走村串户、载歌载舞,在放城镇文体小广场上,送戏下乡文艺宣讲队用歌声将党的创新理论送进千家万户;书香流动、经典诵读,在泉沟镇城乡书房,“文化+公益”的志愿服务体系打造出最受群众欢迎的精神文化驿站;彩色面团在手里一揉一捏,在农家女花馍免费培训基地,传统的面点技艺将面团变成了惟妙惟肖的艺术品,带动1600多名农家女居家致富。
  新泰市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入基层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文化宣传、辅导培训、经典诵读、非遗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打造形成新泰市特色文化品牌。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在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的同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文化生活的新活力、新变化、新气象。
  “现在老百姓生活富裕了,空闲时间也多了,大家喜欢聚到一块唱歌、跳舞。镇里有文化站、村里有文化大院,既有地方,又有器材,太方便了。”楼德镇南泉村村民王静看在眼里,暖在心里,“现在的文艺活动真多,除了村里的,上级也经常送戏下乡,跟着这些专业演员学,大伙儿的广场舞也越来越有样子了。”2023年以来,已开展百姓大舞台、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2.5万余场次。
  薄薄一本证,关乎众人情。如愿拿到房屋不动产权证书是每一个买房人的梦想。但由于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许多老房子还不能办证,这也成了房屋主人的一块“心病”。
  2023年以来,新泰市以省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锚定“应登尽登、愿登尽登”任务目标,着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创新探索建立自然资源牵头负责、纪委监委跟踪问效、职能部门协同发力的工作法,全力破解当地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解决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是为民造福的‘民心工程’,新泰市将把群众领证作为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的最终着力点,全力推进‘愿登尽登’任务目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新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韦鲁苹说道。截至目前,已解决住宅类历史遗留问题104个小区1.1万户,企业类历史遗留问题84家。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过去的辉煌已然载入史册,新泰大地迎来了新的一年砥砺前行。今朝且好看,明日更可期。新征程上,新泰市将锚定“登高望远、誓争第一”标准定位,扬起新泰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坚定信心、奋勇前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泰篇章!
  
           本版摄影:陈阳
  
①蓝天白云下的新泰城区
②东都镇酒台村的草莓采摘园成为市民近郊游的打卡地
⑦帅宠高端宠物食品及配套原料生产项目建设现场
⑧山东新沙单轨运输装备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
⑨新投产的山能重装高端液压支架制造再制造项目现场  
  □赵洁 丁同 许长红
  
  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7.6亿元,同比增长6.5%;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5亿元,其中税收25.1亿元、增长16.2%……2023年以来,新泰市锚定“三心”战略不动摇,坚持“三个一切”,加快推进以工业新泰为核心的“五个新泰”建设,谱写出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随着加快打造工业新泰、创新新泰、法治新泰、美丽新泰、幸福新泰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新泰市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做好工业、创新、法治、美丽、幸福这五篇文章,新泰有着怎样的底蕴、基础和实力?奋力奔向这“五个新泰”,又有哪些措施、方法和路径?沿着政府工作报告寻踪,答案已渐渐浮现。

  工业新泰——
实力之所显 共铸辉煌之业

  “在泰安市数字化转型政策引领下,我们立项了‘5G数字工厂’项目,投资1.2亿元,实现生产透明化、物流精细化,建立了泰安首家汽车零部件全连接工厂,打造业内领先的齿轮生产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公司已全面启动上市计划,聘请国内知名上市中介机构开展辅导,力争2025年登陆北交所。”面对接踵而至的订单,山东润通齿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东这样描绘发展愿景。
  像润通齿轮这样的重点企业如点点繁星遍布在新泰广袤的土地上。无独有偶,山能装备集团新泰工业园按照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和产业链发展部署,毅然关停11个低效企业,携手中煤科工等央企强企,投资16亿元,改扩建车间25万平方米,新上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刮板机3个智能综采装备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成为全国煤机行业最大的制造再制造基地。
  近年来,新泰坚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以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实施“大项目突破年”行动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系统思维,围绕做大做强“321”产业体系,抓实产业链条、特色园区、优质服务等支撑,迅速掀起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热潮。
  工业新泰正在大步向前,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据统计,2023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总数达到378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2家企业在泰安市率先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9家企业纳入“晨星工厂”培育库,智能起重机产业大脑入选全省首批“产业大脑”培育库,新泰入选省级“晨星工厂”试点县。
  一个个实例、一串串数字,彰显着新泰正把工业这篇文章不断做足、做大、做强,一幅蓬勃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新泰市将不断激发发展动能,筑牢产业之“基”,为经济提速提供持续强劲动力,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底盘。
创新新泰——
智慧之所聚 共谱发展之章

  4家科创平台成功向市场化转型,中关村信息谷获批省众创空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授权专利145件……一件件耀人的成绩是对实施创新新泰工作最好的诠释。新泰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一系列优秀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新泰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东省2023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名单陆续公示,新泰市有9家企业上榜,涉及起重机械、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等行业。
  “我们港鑫毛纺织自主研发成功1.5平方米270克超薄面料,将毛呢面料做到和普通面料一样轻薄,实现全国领先。在最近公示的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名单中就有我们企业,公示完成后港鑫毛纺织将是这个镇上第一家纺织类高新技术企业。”港鑫毛纺织总经理徐彦高兴地说。
  纺织产业属于传统产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培育高端纺织,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应有之义。2023年1—11月,港鑫毛纺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8%。
  新泰市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紧紧抓住产业创新这个核心,同时还注重人才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引育用留”人才工作,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构建人才集聚高地。
  通过常态化开展“大学专家访新泰、新泰企业家访院校”活动,新泰市新型建材产业链与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内,新泰市4家企业与清华专家探讨合作。与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达成校地校企合作项目61项。“青云人才计划”“人才飞地”“科技副职”等一揽子人才政策为新泰引进外国专家6人、海外留学人才18人、青年人才2818人。
  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将新泰视为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之地,愿意在这里扎根发展。他们如同“金凤凰”栖息在新泰这棵“梧桐树”,为新泰市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法治新泰——
秩序之所系 共筑安宁之基

  在新泰市,产业正如蓬勃生长的苗木,其繁盛不仅依靠自身的生命力,更得益于营商环境这一沃土的滋养。近年来,新泰市政府聚焦破解要素配置的瓶颈,通过深化要素集成改革,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新泰市久润食品项目准备投资6亿元建设7.2万吨冷鲜肉深加工项目,却因短期内无法配置足够额度的土地供应指标,项目进度缓慢。新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接到企业诉求后,立即会同国土部门进行深入对接。通过租赁土地模式,久润食品项目得以快速落地,保障了项目建设,实现了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建设审批手续等闭环运转,也节约了项目前期建设的资金成本。
  新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刘燕曾生动地描述:“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我们既是全心全意服务的保姆和店小二,也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私人管家’。”这种“保姆式+店小二+个性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不仅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也为产业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正因如此,新泰市在2023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等多个榜单。
  然而,仅有经济发展的硬实力是不够的,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样重要。作为建设法治新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泰市建立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链式化解矛盾新机制,升级市镇村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构建起“市镇同创+全员共创”的新格局,100项创建指标高标准完成。
  家住新泰市果都镇的张女士与丈夫因家庭矛盾婚姻破裂。离婚后的张女士平时仅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再加上两个女儿还要上学,生活陷入困境。
  新泰市“一站式”矛调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困难群众协调机制,召集民政局、教体局、团市委、果都镇等部门、乡镇参加联席会议,实施综合救助。现在,张女士一家被纳入低保范围,每月可领低保金1350元;团市委还为两个孩子打造了爱心小屋,配备了双人床、衣橱、学习桌、电暖器等设施用品。
  通过将深化要素集成改革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强化矛盾纠纷调解相结合,新泰市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良性循环。
美丽新泰——
景致之所钟 共绘锦绣之篇

  在辽阔的齐鲁大地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新泰市。近年来,这座城市以惊人的速度蝶变,不仅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更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书写着发展的新篇章。
  城市的脉搏随着一项项重大工程的竣工而更加强劲。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顺利通过省政府的严格审查,为新泰市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京沪高速新泰东连接线的开通,如同打通了城市的任督二脉,使交通更加便捷,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国道205改建工程、国道342日凤线、省道241临徐线的中修养护工程相继完工。这些道路如同城市的血管,畅通无阻地输送着发展活力。
  与此同时,农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针对农村集体资源被侵占、管理混乱等问题,新泰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果断打响“农村集体资源保卫战”,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焕发新生。
  新甫街道西西周南村在这场战役中表现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张灿良以身作则,首先清理收回自己亲戚的承包费,树立了威信。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坚持“三不”原则,即“不留情、不放过、不回避”,成功清理出大量被侵占的集体资源,赢得了民心。
  同样,新汶街道大洛沟社区也面临“沉疴旧疾”的挑战。该社区通过党员“地毯式”摸排,成功收回集体土地26.83亩、应收账款36.63万元和清查宅基地1045户1091宗,实现了“五清”目标。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大洛沟社区利用清理收回的土地,兴办农业合作社,连片流转周边土地206亩,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每年为集体创收72.45万元,承包户年均增收10万元。
  在青云、新甫、翟镇、汶南等地,一片片土地被精心整治,1740亩的土地清表工作顺利完成,为农村的发展腾出了空间。危房改造、清洁取暖、电网升级、道路改造……一项项惠民工程如火如荼进行,让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新泰市在城乡共振中绘就了发展的新篇章,荣获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荣誉称号,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排名中居第42位。
幸福新泰——
人心之所向 共赴繁华之约

  走村串户、载歌载舞,在放城镇文体小广场上,送戏下乡文艺宣讲队用歌声将党的创新理论送进千家万户;书香流动、经典诵读,在泉沟镇城乡书房,“文化+公益”的志愿服务体系打造出最受群众欢迎的精神文化驿站;彩色面团在手里一揉一捏,在农家女花馍免费培训基地,传统的面点技艺将面团变成了惟妙惟肖的艺术品,带动1600多名农家女居家致富。
  新泰市始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入基层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文化宣传、辅导培训、经典诵读、非遗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打造形成新泰市特色文化品牌。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在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的同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文化生活的新活力、新变化、新气象。
  “现在老百姓生活富裕了,空闲时间也多了,大家喜欢聚到一块唱歌、跳舞。镇里有文化站、村里有文化大院,既有地方,又有器材,太方便了。”楼德镇南泉村村民王静看在眼里,暖在心里,“现在的文艺活动真多,除了村里的,上级也经常送戏下乡,跟着这些专业演员学,大伙儿的广场舞也越来越有样子了。”2023年以来,已开展百姓大舞台、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2.5万余场次。
  薄薄一本证,关乎众人情。如愿拿到房屋不动产权证书是每一个买房人的梦想。但由于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许多老房子还不能办证,这也成了房屋主人的一块“心病”。
  2023年以来,新泰市以省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锚定“应登尽登、愿登尽登”任务目标,着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创新探索建立自然资源牵头负责、纪委监委跟踪问效、职能部门协同发力的工作法,全力破解当地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解决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是为民造福的‘民心工程’,新泰市将把群众领证作为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的最终着力点,全力推进‘愿登尽登’任务目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新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韦鲁苹说道。截至目前,已解决住宅类历史遗留问题104个小区1.1万户,企业类历史遗留问题84家。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过去的辉煌已然载入史册,新泰大地迎来了新的一年砥砺前行。今朝且好看,明日更可期。新征程上,新泰市将锚定“登高望远、誓争第一”标准定位,扬起新泰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坚定信心、奋勇前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泰篇章!
  
           本版摄影:陈阳
  
①蓝天白云下的新泰城区
②东都镇酒台村的草莓采摘园成为市民近郊游的打卡地
⑦帅宠高端宠物食品及配套原料生产项目建设现场
⑧山东新沙单轨运输装备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
⑨新投产的山能重装高端液压支架制造再制造项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