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双轮驱动 谱写县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01-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邹正言
2023年以来,邹城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围绕“全省进10强、全国进30强”的奋斗目标,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大抓发展、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0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3亿元、增长6.5%,民生支出达7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蝉联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省工业强县、省对外开放强县、省现代流通强县、省文旅康养强县、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省建筑业强县、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提质增效
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三大培育工程、两大突破工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煤电企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降至43%,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获评全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实施“双20”企业攀升计划,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9家,新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9家,6家企业入选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
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攻坚行动,聚力打造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六个百亿板块,珞石科技完成总部搬迁工作,国内首个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试生产,太阳宏河年产3.4万吨特种纸、泰玻年产12万吨无碱玻纤、硕远年产8万吨玻纤织物等项目建成投产,恒信集团年产50万吨乙醇、落陵高端精密装备制造等项目加快推进,“1+5”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40亿元。矿山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5个项目纳入省、济宁市重大项目盘子,在济宁市两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中分别获得第2名、第1名。实施百亿技改工程,18个项目纳入省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
强企方阵规模壮大。实施全链条助企攀登十大行动,建立五类攀登企业库、五类项目清单,加快推进80个攀登项目,全市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170家、过10亿元企业28家、过百亿元企业3家。成立6支招商小分队,开展各类招商活动393批次,签约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7个,其中高端绿色植保产业园投资过百亿元。
开发区建设快速推进。实施园区承载力提升计划,加快“十大中心”建设,新建标准厂房21万平方米、雨污管网26公里,提升道路11公里,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全国园区水效领跑者、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入选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
扩容提质
“双百”城市加速建设
城市开发日新月异。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城区规模达到103.5平方公里,为百万人口规模、一百平方公里“双百”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突破孟子湖片区开发,按照“一核一环四区”布局,启动环湖路建设,完善17平方公里环湖片区综合配套。加速老城区更新,推进铁合金厂、啤酒厂等大片区开发,完成17处老旧小区和3357套棚户区改造项目。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坚持以道路建设拉框架,加速推进济邹高速建设,新建改造太平路、弘义路、信忠路等9条道路,加快构建“七纵七横”路网格局。坚持以水系连通优生态,实施杨下河、因利河、唐王河等7条河流水系治理工程,“七水润城”格局加快形成。改造供热管网5.9公里、老旧燃气管网5.6公里、雨污合流管网16.3公里,雨污合流管网实现整县制清零。4个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新建口袋公园6处、小绿地13处,启动顺河路、峄山路、北兴路等6条绿道建设,新增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
城市活力全面迸发。获评省四星级成长型智慧城市,实现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全覆盖。创建10个济宁市级“美好家园”示范小区。加快老四方城、两孟前公园广场、铁合金1971公园建设,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积极进展。大力实施“消费提振年”活动,举办促消费活动33场,发放消费券1355万元,拉动汽车、家电、餐饮等消费1.9亿元。出台购房契税补贴、人才购房补贴等政策。新打造百盛、义乌等4处夜市,持续释放夜间经济活力。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1家、累计达到105家,实现营业收入46亿元。
产业富民
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提质改造2.1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104万亩、9.7亿斤,能繁母猪保有量2.4万头,获评全国玉米大豆病虫草害防治示范县。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食用菌、草莓、甘薯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绿色食品认证6个,省级以上农产品知名企业品牌达到11个,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体化运作省农高区,“邹城蘑菇”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强,济宁海鼎饲料公司进入全国农业企业500强,“看庄土豆”“峄山桃”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太平、北宿、城前、中心店4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太平荣获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看庄、大束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大力发展按揭农业,打造示范基地7处,发放按揭贷款6858万元。
和美乡村展露新颜。深入实施“百区千村”三年行动,打造13个示范片区,实施156个乡村振兴项目,创建省级、济宁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45个。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完成路网提升工程60公里、道路通达工程50公里。全力推进13个现代水网项目,完成14项水库塘坝除险加固、3项河道治理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成农村改厕2178户、危房改造92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36个村。实施农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铺设供水管道20公里,完成19个村庄的单村并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
农民生活蒸蒸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613万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4个、产业项目9个,带动1369名脱贫群众增收。完成土地流转24.22万亩,发放“强村贷”6120万元、齐鲁富民贷2.2亿元。深入实施“百企兴村”行动,推动7个国企联建镇街、100对村企携手发展,9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持续丰富“邹乡物业·诚心为农”品牌内涵,城前镇“一家仁”、香城镇“问事人”经验做法获国家民政部门发文推广。实施“引客入邹”计划,推出“儒风邹城贺年会”“春遇邹城赏花季”等主题活动,“邹东深呼吸·赏花烂漫时”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改革创新
机制活力优化提升
重点改革亮点纷呈。完成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升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在全省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革试点终期评估中获全省第3名、县级第1名。扎实开展全省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十大改革创新引领项目”行动,新增省级以上改革试点53项,9项国家级改革试点通过验收,202项改革经验做法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宣传推广。争取省级以上竞争性资金52.07亿元、政策和项目160项,综合成效列济宁第1位。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巩固拓展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成果,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3%,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7.1亿元。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双倍增”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24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2家。深化地校企科技合作,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9个,引进高校院所6家、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3名,成功申报泰山领军人才4名。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74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新宝龙、博创凯盛、丰隆高科3家外资企业入驻兖矿能源智慧制造产业园,新设外资企业12家,招引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9500万美元。助力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支持太阳宏河纸业、鲁抗舍里乐等外贸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完成外贸进出口78亿元、增长10.3%。制定“企业拟参加国际展会指导目录”,组织8家企业参加欧洲、中亚、日韩等国际展会及境外经贸活动。
民事不缓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全力稳就业保就业。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7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扶持创业897人、技能培训5800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904个,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所有镇街建立就业驿站,县乡村三级人力资源服务网络纳入省级试点。
社会保障扩面提效。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3%、97%,国家级医疗保障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评估验收,“县域医保管理服务一体化”经验做法被国家医保局发文推广。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放各项救助资金2.02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2万人。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六个三年行动计划”,整合“小散弱”学校16所,6个教育园区稳步推进,北城教育园区、杏花村小学老一中校区投入使用,新增学位8700个,获评首批省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智慧教育示范区,2023山东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大会在邹城举办。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承办“超级杯”全国气排球联赛北方赛区比赛、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分会场比赛等赛事,获评“省体育消费试点县”。
医疗服务优质便捷。济宁医学院附属邹城市人民医院揭牌,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疗机构复审。建成市心理健康中心,举办第三届中医药文化节,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评审验收。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建成市级基层医疗特色专科13个,完成13处中心村卫生室建设,“县域心电一张网”覆盖200余处村卫生室。
“一老一小”更有依靠。开展养老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达到318处,在济宁率先实现职工和居民长护险全覆盖,获评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托育机构达105家,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9个,获评省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县。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举办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承办村歌嘹亮·2023山东省村歌故事会暨全省新时代乡村歌曲颁奖晚会、山东好人6月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邾国故城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儿童剧《追“孟”之路》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实施“孟子乡音”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8000余场次。承接政德教育班次200余个。
①“双百”城市建设展露新颜
②艾坦姆流体公司生产的高端流体控制阀系列产品
③恒信50万吨乙醇项目现场
④泰山玻纤邹城公司高标准生产车间
⑤邹城市大束镇大洪沟民俗文化度假村
⑥倾心打造文化“两创”全新载体——孟苑
⑦举行“百万邹城人 文明共创建”主题实践系列活动
⑧“一老一小”更有依靠
2023年以来,邹城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围绕“全省进10强、全国进30强”的奋斗目标,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大抓发展、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0亿元、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3亿元、增长6.5%,民生支出达7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蝉联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省工业强县、省对外开放强县、省现代流通强县、省文旅康养强县、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省建筑业强县、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提质增效
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三大培育工程、两大突破工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煤电企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重降至43%,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获评全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实施“双20”企业攀升计划,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9家,新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9家,6家企业入选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
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攻坚行动,聚力打造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六个百亿板块,珞石科技完成总部搬迁工作,国内首个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试生产,太阳宏河年产3.4万吨特种纸、泰玻年产12万吨无碱玻纤、硕远年产8万吨玻纤织物等项目建成投产,恒信集团年产50万吨乙醇、落陵高端精密装备制造等项目加快推进,“1+5”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40亿元。矿山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5个项目纳入省、济宁市重大项目盘子,在济宁市两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中分别获得第2名、第1名。实施百亿技改工程,18个项目纳入省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
强企方阵规模壮大。实施全链条助企攀登十大行动,建立五类攀登企业库、五类项目清单,加快推进80个攀登项目,全市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170家、过10亿元企业28家、过百亿元企业3家。成立6支招商小分队,开展各类招商活动393批次,签约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7个,其中高端绿色植保产业园投资过百亿元。
开发区建设快速推进。实施园区承载力提升计划,加快“十大中心”建设,新建标准厂房21万平方米、雨污管网26公里,提升道路11公里,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全国园区水效领跑者、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入选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
扩容提质
“双百”城市加速建设
城市开发日新月异。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城区规模达到103.5平方公里,为百万人口规模、一百平方公里“双百”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突破孟子湖片区开发,按照“一核一环四区”布局,启动环湖路建设,完善17平方公里环湖片区综合配套。加速老城区更新,推进铁合金厂、啤酒厂等大片区开发,完成17处老旧小区和3357套棚户区改造项目。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坚持以道路建设拉框架,加速推进济邹高速建设,新建改造太平路、弘义路、信忠路等9条道路,加快构建“七纵七横”路网格局。坚持以水系连通优生态,实施杨下河、因利河、唐王河等7条河流水系治理工程,“七水润城”格局加快形成。改造供热管网5.9公里、老旧燃气管网5.6公里、雨污合流管网16.3公里,雨污合流管网实现整县制清零。4个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新建口袋公园6处、小绿地13处,启动顺河路、峄山路、北兴路等6条绿道建设,新增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
城市活力全面迸发。获评省四星级成长型智慧城市,实现智慧社区数字化平台全覆盖。创建10个济宁市级“美好家园”示范小区。加快老四方城、两孟前公园广场、铁合金1971公园建设,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积极进展。大力实施“消费提振年”活动,举办促消费活动33场,发放消费券1355万元,拉动汽车、家电、餐饮等消费1.9亿元。出台购房契税补贴、人才购房补贴等政策。新打造百盛、义乌等4处夜市,持续释放夜间经济活力。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1家、累计达到105家,实现营业收入46亿元。
产业富民
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提质改造2.1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104万亩、9.7亿斤,能繁母猪保有量2.4万头,获评全国玉米大豆病虫草害防治示范县。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食用菌、草莓、甘薯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绿色食品认证6个,省级以上农产品知名企业品牌达到11个,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体化运作省农高区,“邹城蘑菇”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强,济宁海鼎饲料公司进入全国农业企业500强,“看庄土豆”“峄山桃”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太平、北宿、城前、中心店4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太平荣获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看庄、大束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大力发展按揭农业,打造示范基地7处,发放按揭贷款6858万元。
和美乡村展露新颜。深入实施“百区千村”三年行动,打造13个示范片区,实施156个乡村振兴项目,创建省级、济宁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45个。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完成路网提升工程60公里、道路通达工程50公里。全力推进13个现代水网项目,完成14项水库塘坝除险加固、3项河道治理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成农村改厕2178户、危房改造92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36个村。实施农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铺设供水管道20公里,完成19个村庄的单村并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
农民生活蒸蒸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613万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4个、产业项目9个,带动1369名脱贫群众增收。完成土地流转24.22万亩,发放“强村贷”6120万元、齐鲁富民贷2.2亿元。深入实施“百企兴村”行动,推动7个国企联建镇街、100对村企携手发展,9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持续丰富“邹乡物业·诚心为农”品牌内涵,城前镇“一家仁”、香城镇“问事人”经验做法获国家民政部门发文推广。实施“引客入邹”计划,推出“儒风邹城贺年会”“春遇邹城赏花季”等主题活动,“邹东深呼吸·赏花烂漫时”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改革创新
机制活力优化提升
重点改革亮点纷呈。完成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升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在全省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革试点终期评估中获全省第3名、县级第1名。扎实开展全省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十大改革创新引领项目”行动,新增省级以上改革试点53项,9项国家级改革试点通过验收,202项改革经验做法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宣传推广。争取省级以上竞争性资金52.07亿元、政策和项目160项,综合成效列济宁第1位。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巩固拓展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成果,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3%,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7.1亿元。实施科技型企业三年“双倍增”计划,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24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2家。深化地校企科技合作,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9个,引进高校院所6家、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3名,成功申报泰山领军人才4名。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74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新宝龙、博创凯盛、丰隆高科3家外资企业入驻兖矿能源智慧制造产业园,新设外资企业12家,招引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9500万美元。助力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支持太阳宏河纸业、鲁抗舍里乐等外贸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完成外贸进出口78亿元、增长10.3%。制定“企业拟参加国际展会指导目录”,组织8家企业参加欧洲、中亚、日韩等国际展会及境外经贸活动。
民事不缓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全力稳就业保就业。举办各类招聘活动67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扶持创业897人、技能培训5800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904个,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所有镇街建立就业驿站,县乡村三级人力资源服务网络纳入省级试点。
社会保障扩面提效。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3%、97%,国家级医疗保障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评估验收,“县域医保管理服务一体化”经验做法被国家医保局发文推广。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放各项救助资金2.02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2万人。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六个三年行动计划”,整合“小散弱”学校16所,6个教育园区稳步推进,北城教育园区、杏花村小学老一中校区投入使用,新增学位8700个,获评首批省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智慧教育示范区,2023山东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大会在邹城举办。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承办“超级杯”全国气排球联赛北方赛区比赛、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分会场比赛等赛事,获评“省体育消费试点县”。
医疗服务优质便捷。济宁医学院附属邹城市人民医院揭牌,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疗机构复审。建成市心理健康中心,举办第三届中医药文化节,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评审验收。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建成市级基层医疗特色专科13个,完成13处中心村卫生室建设,“县域心电一张网”覆盖200余处村卫生室。
“一老一小”更有依靠。开展养老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达到318处,在济宁率先实现职工和居民长护险全覆盖,获评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托育机构达105家,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9个,获评省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县。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举办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承办村歌嘹亮·2023山东省村歌故事会暨全省新时代乡村歌曲颁奖晚会、山东好人6月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邾国故城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儿童剧《追“孟”之路》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实施“孟子乡音”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8000余场次。承接政德教育班次200余个。
①“双百”城市建设展露新颜
②艾坦姆流体公司生产的高端流体控制阀系列产品
③恒信50万吨乙醇项目现场
④泰山玻纤邹城公司高标准生产车间
⑤邹城市大束镇大洪沟民俗文化度假村
⑥倾心打造文化“两创”全新载体——孟苑
⑦举行“百万邹城人 文明共创建”主题实践系列活动
⑧“一老一小”更有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