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八大战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临沂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4-01-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近年来,临沂市聚焦省委要求临沂“在鲁南经济圈发展中当引领、作示范”的定位,锚定“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目标,扛牢管党治党责任,统筹做好优供给、扩需求、稳增长、提质效、防风险各项工作,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具体工作中,临沂市深入实施现代化强市“八大战略”,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主动仗,推动商城国际化、数字化发展,加快城市能级提升、乡村连片振兴,着力构建具有鲜明辨识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
2023年初,临沂市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先进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推动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奋力构建“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工业”现代产业体系,为现代化强市建设注入先进工业新动能。
经过一年深耕,临沂在迈向工业产值过万亿的道路上蹄疾步稳,一条条生产线铆足干劲,一个个重大项目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集聚成势,一处处园区释放动能。
临沂通过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兰山区曜灵时代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成功攻克异质结电池、钙钛矿电池产业化生产核心技术;临沭县高特威尔高端晶振智能制造总部基地项目,将光刻技术引入晶振制造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部设备实现工业互联的企业;莒南县安特百特年产2.5万吨芯片CMP研磨液项目,突破了芯片CMP研磨液“卡脖子”技术。
传统产业是临沂的支柱产业,也是临沂的家底子。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临沂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转变经营方式,瞄准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通过自我革命推动自身转型升级。
走进碧海年产100亿盒无菌包装材料智能化生产项目,琳琅满目的包装盒映入眼帘。莒南县全力培育发展软包装产业,构建绿色包装、智能包装、标准包装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循环发展、数字化发展、高端定制化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
为加快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步伐,沂水县大力推进企业再造,滚动实施“百企百项”技改,其中沂水兴田装备项目就是企业再造的典型代表。“我们主动瞄准工业4.0及智能制造领域,建设了大数据中心、智能加工中心、智能物流中心,同时配套智能设备,产品的精度和质量处于同行业第一。”
临沂市传统装备制造企业临工集团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开辟新赛道的核心承载项目,沂河新区临工集团年产4.9万吨工业机器人项目,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AGV、智能叉车、智能立仓等四大类智能产品的研制生产,赋能临沂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
一大批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项目按下了“快进键”,工业跑出了“加速度”。这得益于如沐春风的服务,让企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罗庄区罗开宏海新能源汽车铝全产业链项目是用资源引项目的代表,费县纳米石英石整线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是用产业配套引项目的代表,临沂高新区中机(临沂)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物流仓储机器人项目是用市场引项目的代表,河东区力诚年产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是用感情招商的代表,郯城县永宁药业原材料绿色商城基地项目是用商脉招商的代表。
随着项目建设拉弓满弦、优势产业节节攀升、新业态加速出圈,临沂正奋力书写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的新篇章
现代物流城拓展发展新空间
2023年初,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现代物流城建设的战略布局,加速建设临沂商谷、国际陆港、产业基地、滨水宜居四大片区,明确“一年成形成势成城”,再造一座现代化的全新商贸物流城。这是多年来临沂商贸物流业发展积累的动能释放。
“规模扩张的同时要进行技术改造。”临沂商城物流协会会长高娟说,临沂商城物流业面临必须转型的现实,多年来形成的“小散乱”的物流形态需要向“大而集”方向发展。同时,要与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接轨,赋予物流更多现代化内涵。
现代物流城建设伊始,临沂市整合各企业物流专线,打造新财源智慧物流港,目前该项目正在封顶。“物流线路由原来的105条增加到285条,实现了干线物流网络辐射全国,企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此外,还开发了园区管理软件,将物流业务纳入可视化、数据化管理,轻松实现点发全国一张单。”高娟说,新项目促成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张,满足了物流企业规模化发展、技术化提升的需求。
2019年,临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获批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担起国家级物流枢纽战略布局的重担。这是临沂物流的使命,也是现代物流城建设发展的应有之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是临沂作为‘中国物流之都’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建成并运营了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成为物流转型升级的标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承载主体山东顺和集团党委书记赵玉玺说,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是现代物流城的标志性项目之一,顺应了现代化物流的趋势。
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商贸市场加速迭代。现代物流城建设也是商贸市场转型的需要,为此,在现代物流城规划中,临沂商谷片区将布局高端商贸、供应链金融、直播电商、跨境贸易等产业,打造“商文旅一体、游购娱综合”的线下现代商城。生产资料市场启动搬迁,提升老城能级。借鉴推广新明辉模式,培育引进智慧平台,链接贯通“商仓流园”一体发展,为商贸转型插上数字翅膀。
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城市更新发展,新城加快建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现代物流城产业基地片区布局木业升级产业园、精装家居产业园、木业机械配套产业园、地产品加工园4个园区,重点发展木业智造、精装家居、木业机械等产业,同步配套文化场馆、学校、医院、污水处理厂等,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的内涵品质和发展承载力。
片区化思维推动乡村连片振兴
近年来,临沂市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着力点,片区化推进、全要素体现、重点性攻坚,蹚出了一条具有沂蒙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成为临沂市亮丽名片。
临沭县曹庄镇马庄村紧邻朱村,都是红色村庄。如今,这里的农家院落成为众多创新创业者向往的筑梦空间。推开38号院门,走进巧娘手作间,“小院管家”、临沭柳编非遗传承人张西秀带着两名徒弟展示柳编技艺。向前走,626号院里,两位匠人在认真地锔瓷,赋予破旧瓷器新的生命。“小院管家”、杭州由礼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浩在这里聚百匠、创万物,传承发扬非遗文化。
“临沭县按照临沂市委‘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要求,以朱村为龙头,一村带九村,加快建设‘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积极探索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幸福密码’。”“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帮包责任人,临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晓锋说,“小院管家”招贤令发出后,各经营主体闻“令”而动,与村投公司合作,盘活资源,联农带富。如今的岌山村,群众主动学起办农家乐、做民宿,与朱村景区联动发展,“好日子”不仅有好环境、好收入,还有好服务、好奔头,村集体年实现收益3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5万元。
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胡阳西红柿”核心产区,费县胡阳镇兴胜村深挖西红柿文化,植入喜柿街、喜柿榜、喜柿家等主题元素,融合创意农业、休闲旅游、乡村研学、民俗餐饮等功能,把普通村落打造成特色农俗风情体验区,实现村居环境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
沂南县张庄镇留田村也立足片区优势,一方面深化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牵手松山温泉康养项目,引入福建名佑食品精深加工项目,流转土地发展航天育种、旱田改水田等8个农业项目;另一方面挖掘红色资源,建设留田突围展馆,开展红色研学培训,带动整个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践行沂蒙精神 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
临沂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党群同心是沂蒙精神的精髓。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以党群同心为统领,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以深化12345热线改革为着力点,打造“为民办事的权威、完善工作的指南、改进作风的利器、沟通社会的平台”,开发建设“12345·临沂首发”客户端(以下简称“临沂首发”),打造了集为民办事、宣传教育、问计问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临沂首发整合12345热线、微信小程序、手机客户端等25条线上线下诉求渠道,探索出“热线+首发”“电话+网络”“政府+融媒”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临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先后21次召开“首发”工作专题会议推进部署,签批106次,将“首发”打造成为服务群众的综合平台。目前,临沂市、县、乡、村均把热线首发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四级书记共抓“首发”,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事。
“小区供暖怎么还不热,啥时暖起来?”“沿街民房临时用电存隐患,能解决吗?”“物业管理问题多,我们有意见。”在如今的临沂,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临沂首发反映诉求。
2023年末的临沂城区供暖季着实“热”得不寻常,2023年11月10日以来的几天时间里,因为部分用户供热“不达标”问题,市民纷纷投诉,一时成为最“热”的话题。临沂首发督促2家供暖企业“公开道歉”,“按天退费”,市民家中供暖逐渐达标。市民在网上纷纷点赞:“政府这波督导,让我们心里着实热起来了”“这是临沂集中供暖以来的第一次!”这仅仅是临沂首发走好群众路线、高效解决群众诉求的一个缩影。
在城市,居民小区是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临沂市将物业领域突出问题综合整治作为民心工程,组建临沂市物业领域综合整治工作专班,梳理临沂首发接到的相关诉求,开展系统性攻坚。针对物业企业监管,临沂市每季度开展物业服务质量考核,评选“红榜”项目与“黑榜”项目,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小区周边缺少绿地、公园,也没有休闲场所。”面对众多居民的意见,临沂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小游园”建设,在细微之处刷新城市“颜值”。临沂市城管局园林中心工程科工作人员张鹏介绍,2022年,临沂规划建设口袋公园143处,2023年,计划建设口袋公园240处,到2026年临沂将在中心城区建设公园510个,让生态园林城市成为临沂的新名片。
城区尤其是校园周边道路等交通拥堵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难点和焦点之一。2022年以来,临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主动出击,在辖区176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警校家企”联合护学机制,让学生上下学期间车辆通过校园门前道路平均用时由10分钟缩短至2分钟。
通过临沂首发,临沂用好舆论之力,倒逼党员干部敢于担事、主动办事、把事办好。平台上线一年半,累计受理企业群众诉求809万件,诉求“一次办好率”由70%提升至79.4%,问题解决率由88.3%提升至93.1%,群众满意率由89.8%提升至93.8%。
“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双休日,市民在市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了!”在2023年“五一”假期前,临沂市民收到了这个惊喜“大礼包”。为了满足市民高效、便捷公交出行的愿望,临沂主动实施分时段免费乘车、国家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免费乘车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让市民低成本甚至零成本享受公交乘车服务,引发众多市民网友热议和点赞。仅“五一”当天,临沂公交运送乘客28.8万人次,单日客流量相比上年同期增长达100%。
“‘12345·临沂首发’平台创新打造了可操作、可复制的临沂模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总结、推广。”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副总编辑苗遂奇说,近年来,临沂市为更好践行沂蒙精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集全市之力打造了临沂首发,实现了“民说民评都能被关注、民意民盼都能被回应、民诉民求都能被解决”,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路径。
2023年末,临沂市出台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的决定,把“党群同心”细化为政治同向、思想同频、目标同创、行动同力、成果同享的“五同状态”,以“党群同心”新实践推动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①沂蒙山区航拍图 □摄影 刘笃龙
②兰山区柳青街道的口袋公园
③沂蒙发布厅沂蒙乡村振兴发布仪式
④临沂接连推出一系列公交免费惠民政策受到市民欢迎
⑤“12345·临沂首发”融媒集智平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探索市域治理新路径
⑥河东区力诚年产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
⑦兰山区曜灵时代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
⑧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 □摄影 刘笃龙
⑨临沭“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成网红打卡点 □摄影 禚从杰
⑩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
⑪兰山新琅琊商业街区夜景
在具体工作中,临沂市深入实施现代化强市“八大战略”,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主动仗,推动商城国际化、数字化发展,加快城市能级提升、乡村连片振兴,着力构建具有鲜明辨识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
2023年初,临沂市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先进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推动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奋力构建“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工业”现代产业体系,为现代化强市建设注入先进工业新动能。
经过一年深耕,临沂在迈向工业产值过万亿的道路上蹄疾步稳,一条条生产线铆足干劲,一个个重大项目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集聚成势,一处处园区释放动能。
临沂通过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兰山区曜灵时代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成功攻克异质结电池、钙钛矿电池产业化生产核心技术;临沭县高特威尔高端晶振智能制造总部基地项目,将光刻技术引入晶振制造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部设备实现工业互联的企业;莒南县安特百特年产2.5万吨芯片CMP研磨液项目,突破了芯片CMP研磨液“卡脖子”技术。
传统产业是临沂的支柱产业,也是临沂的家底子。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临沂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转变经营方式,瞄准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通过自我革命推动自身转型升级。
走进碧海年产100亿盒无菌包装材料智能化生产项目,琳琅满目的包装盒映入眼帘。莒南县全力培育发展软包装产业,构建绿色包装、智能包装、标准包装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循环发展、数字化发展、高端定制化发展的产业创新体系。
为加快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步伐,沂水县大力推进企业再造,滚动实施“百企百项”技改,其中沂水兴田装备项目就是企业再造的典型代表。“我们主动瞄准工业4.0及智能制造领域,建设了大数据中心、智能加工中心、智能物流中心,同时配套智能设备,产品的精度和质量处于同行业第一。”
临沂市传统装备制造企业临工集团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开辟新赛道的核心承载项目,沂河新区临工集团年产4.9万吨工业机器人项目,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AGV、智能叉车、智能立仓等四大类智能产品的研制生产,赋能临沂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
一大批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项目按下了“快进键”,工业跑出了“加速度”。这得益于如沐春风的服务,让企业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罗庄区罗开宏海新能源汽车铝全产业链项目是用资源引项目的代表,费县纳米石英石整线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是用产业配套引项目的代表,临沂高新区中机(临沂)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物流仓储机器人项目是用市场引项目的代表,河东区力诚年产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是用感情招商的代表,郯城县永宁药业原材料绿色商城基地项目是用商脉招商的代表。
随着项目建设拉弓满弦、优势产业节节攀升、新业态加速出圈,临沂正奋力书写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的新篇章
现代物流城拓展发展新空间
2023年初,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现代物流城建设的战略布局,加速建设临沂商谷、国际陆港、产业基地、滨水宜居四大片区,明确“一年成形成势成城”,再造一座现代化的全新商贸物流城。这是多年来临沂商贸物流业发展积累的动能释放。
“规模扩张的同时要进行技术改造。”临沂商城物流协会会长高娟说,临沂商城物流业面临必须转型的现实,多年来形成的“小散乱”的物流形态需要向“大而集”方向发展。同时,要与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接轨,赋予物流更多现代化内涵。
现代物流城建设伊始,临沂市整合各企业物流专线,打造新财源智慧物流港,目前该项目正在封顶。“物流线路由原来的105条增加到285条,实现了干线物流网络辐射全国,企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此外,还开发了园区管理软件,将物流业务纳入可视化、数据化管理,轻松实现点发全国一张单。”高娟说,新项目促成企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张,满足了物流企业规模化发展、技术化提升的需求。
2019年,临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获批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担起国家级物流枢纽战略布局的重担。这是临沂物流的使命,也是现代物流城建设发展的应有之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是临沂作为‘中国物流之都’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建成并运营了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成为物流转型升级的标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承载主体山东顺和集团党委书记赵玉玺说,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是现代物流城的标志性项目之一,顺应了现代化物流的趋势。
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商贸市场加速迭代。现代物流城建设也是商贸市场转型的需要,为此,在现代物流城规划中,临沂商谷片区将布局高端商贸、供应链金融、直播电商、跨境贸易等产业,打造“商文旅一体、游购娱综合”的线下现代商城。生产资料市场启动搬迁,提升老城能级。借鉴推广新明辉模式,培育引进智慧平台,链接贯通“商仓流园”一体发展,为商贸转型插上数字翅膀。
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城市更新发展,新城加快建设,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现代物流城产业基地片区布局木业升级产业园、精装家居产业园、木业机械配套产业园、地产品加工园4个园区,重点发展木业智造、精装家居、木业机械等产业,同步配套文化场馆、学校、医院、污水处理厂等,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的内涵品质和发展承载力。
片区化思维推动乡村连片振兴
近年来,临沂市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着力点,片区化推进、全要素体现、重点性攻坚,蹚出了一条具有沂蒙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成为临沂市亮丽名片。
临沭县曹庄镇马庄村紧邻朱村,都是红色村庄。如今,这里的农家院落成为众多创新创业者向往的筑梦空间。推开38号院门,走进巧娘手作间,“小院管家”、临沭柳编非遗传承人张西秀带着两名徒弟展示柳编技艺。向前走,626号院里,两位匠人在认真地锔瓷,赋予破旧瓷器新的生命。“小院管家”、杭州由礼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浩在这里聚百匠、创万物,传承发扬非遗文化。
“临沭县按照临沂市委‘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要求,以朱村为龙头,一村带九村,加快建设‘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积极探索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幸福密码’。”“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帮包责任人,临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晓锋说,“小院管家”招贤令发出后,各经营主体闻“令”而动,与村投公司合作,盘活资源,联农带富。如今的岌山村,群众主动学起办农家乐、做民宿,与朱村景区联动发展,“好日子”不仅有好环境、好收入,还有好服务、好奔头,村集体年实现收益3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5万元。
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胡阳西红柿”核心产区,费县胡阳镇兴胜村深挖西红柿文化,植入喜柿街、喜柿榜、喜柿家等主题元素,融合创意农业、休闲旅游、乡村研学、民俗餐饮等功能,把普通村落打造成特色农俗风情体验区,实现村居环境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
沂南县张庄镇留田村也立足片区优势,一方面深化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牵手松山温泉康养项目,引入福建名佑食品精深加工项目,流转土地发展航天育种、旱田改水田等8个农业项目;另一方面挖掘红色资源,建设留田突围展馆,开展红色研学培训,带动整个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践行沂蒙精神 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
临沂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党群同心是沂蒙精神的精髓。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以党群同心为统领,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以深化12345热线改革为着力点,打造“为民办事的权威、完善工作的指南、改进作风的利器、沟通社会的平台”,开发建设“12345·临沂首发”客户端(以下简称“临沂首发”),打造了集为民办事、宣传教育、问计问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临沂首发整合12345热线、微信小程序、手机客户端等25条线上线下诉求渠道,探索出“热线+首发”“电话+网络”“政府+融媒”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临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先后21次召开“首发”工作专题会议推进部署,签批106次,将“首发”打造成为服务群众的综合平台。目前,临沂市、县、乡、村均把热线首发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四级书记共抓“首发”,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难愁盼事。
“小区供暖怎么还不热,啥时暖起来?”“沿街民房临时用电存隐患,能解决吗?”“物业管理问题多,我们有意见。”在如今的临沂,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临沂首发反映诉求。
2023年末的临沂城区供暖季着实“热”得不寻常,2023年11月10日以来的几天时间里,因为部分用户供热“不达标”问题,市民纷纷投诉,一时成为最“热”的话题。临沂首发督促2家供暖企业“公开道歉”,“按天退费”,市民家中供暖逐渐达标。市民在网上纷纷点赞:“政府这波督导,让我们心里着实热起来了”“这是临沂集中供暖以来的第一次!”这仅仅是临沂首发走好群众路线、高效解决群众诉求的一个缩影。
在城市,居民小区是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临沂市将物业领域突出问题综合整治作为民心工程,组建临沂市物业领域综合整治工作专班,梳理临沂首发接到的相关诉求,开展系统性攻坚。针对物业企业监管,临沂市每季度开展物业服务质量考核,评选“红榜”项目与“黑榜”项目,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小区周边缺少绿地、公园,也没有休闲场所。”面对众多居民的意见,临沂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小游园”建设,在细微之处刷新城市“颜值”。临沂市城管局园林中心工程科工作人员张鹏介绍,2022年,临沂规划建设口袋公园143处,2023年,计划建设口袋公园240处,到2026年临沂将在中心城区建设公园510个,让生态园林城市成为临沂的新名片。
城区尤其是校园周边道路等交通拥堵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难点和焦点之一。2022年以来,临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主动出击,在辖区176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警校家企”联合护学机制,让学生上下学期间车辆通过校园门前道路平均用时由10分钟缩短至2分钟。
通过临沂首发,临沂用好舆论之力,倒逼党员干部敢于担事、主动办事、把事办好。平台上线一年半,累计受理企业群众诉求809万件,诉求“一次办好率”由70%提升至79.4%,问题解决率由88.3%提升至93.1%,群众满意率由89.8%提升至93.8%。
“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双休日,市民在市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了!”在2023年“五一”假期前,临沂市民收到了这个惊喜“大礼包”。为了满足市民高效、便捷公交出行的愿望,临沂主动实施分时段免费乘车、国家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免费乘车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让市民低成本甚至零成本享受公交乘车服务,引发众多市民网友热议和点赞。仅“五一”当天,临沂公交运送乘客28.8万人次,单日客流量相比上年同期增长达100%。
“‘12345·临沂首发’平台创新打造了可操作、可复制的临沂模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总结、推广。”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副总编辑苗遂奇说,近年来,临沂市为更好践行沂蒙精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集全市之力打造了临沂首发,实现了“民说民评都能被关注、民意民盼都能被回应、民诉民求都能被解决”,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新路径。
2023年末,临沂市出台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的决定,把“党群同心”细化为政治同向、思想同频、目标同创、行动同力、成果同享的“五同状态”,以“党群同心”新实践推动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①沂蒙山区航拍图 □摄影 刘笃龙
②兰山区柳青街道的口袋公园
③沂蒙发布厅沂蒙乡村振兴发布仪式
④临沂接连推出一系列公交免费惠民政策受到市民欢迎
⑤“12345·临沂首发”融媒集智平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探索市域治理新路径
⑥河东区力诚年产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
⑦兰山区曜灵时代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
⑧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 □摄影 刘笃龙
⑨临沭“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成网红打卡点 □摄影 禚从杰
⑩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
⑪兰山新琅琊商业街区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