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山东省分行深化“新金融”行动,坚持“做优做强”定位
勇担大行使命,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4-01-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在建行绿色信贷的大力支持下,某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461万千瓦,成为现代化特大型发电企业
|
![]() |
建行山东省分行大力支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在某生物医药公司尚无收入、无商业化产品情况下,在其成果转化的关键阶段为企业投放科技转化贷款,有效支持企业研发成果落地
|
![]() |
积极协办“安居济南乐享泉城”2023齐鲁(济南)春季房展会,通过“建行生活”平台承接发放5000万元济南市置业消费券
|
![]() |
社区公益行——反诈宣传
|
![]() |
探索打造“建行生活+马拉松”服务新模式,为济南市雪野湖半程马拉松赛等多项赛事提供服务支持,以金融力量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让群众在运动中遇见生活“小美好”
|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对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总动员。在优化金融服务方面,首次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建行山东省分行立足齐鲁大地,结合山东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以“新金融深耕齐鲁沃土,新发展打造首选银行”为愿景,引导“金融活水”向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倾斜,服务实体经济迈出坚实步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2023年末,该行综合融资余额达1.2万亿元,新增20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234亿元,新增1069亿元,为历年同期最高。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科技金融”打造产融新生态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但要让科创“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却并非易事。而“融资难”便是制约其茁壮成长的一大因素。
凭借多年来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深耕,建行山东省分行探索出了一条切实有效的科技金融之路:聚焦企业创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不同阶段融资需求,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打造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为科创企业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多笔“首单”业务落地,打造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体系。建行威海经发支行成功为辖内某“专精特新”企业投放“齐鲁专精特新贷”500万元,实现全省“齐鲁专精特新贷”首单破零;借助“投资流”评价工具从股权投融资维度对科创企业进行评价评估,建行省、市、支行三级联动,落地首单债投联动贷业务,某电力企业获得信用贷款5300万元;通过接收数字货币的账户,位于济南的某净化行业科技企业在建行山东省分行办理了省内首笔数字人民币贷款业务……这些案例只是建行山东省分行服务科创企业的缩影。如今,该行已经形成“贷款产品线、供应链产品线、保险保障类产品线、集团协同类产品线”四大产品线;创新推出“信用类、专利类、债投类、共担类、人才类”五大类贷款产品。
打造产融新生态,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多元化金融服务。建行烟台分行成功与某制造业企业就其低重稀土磁材项目签署3.5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同;建行济宁分行主动对接济宁能源集团,针对龙拱港7个集装箱泊位建设项目,作为主办行牵头其他国有大行发起5.8亿元银团贷款,省重大项目建设扬起金融“风帆”。2023年以来,建行山东省分行围绕山东制造“十强”产业、战略性产业集群,持续紧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指导加大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投放力度。
用好用足政策,拓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建行山东省分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传导作用,用再贷款工具支持近千家科技企业发展。同时,设立差别化服务政策,扩大科技企业审批授权,面向科技企业执行差别化风险容忍度政策。山东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由于没有抵押物在融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建行山东省分行结合省工信厅《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实施细则》中的风险补偿政策,建议支行授信策略中追加30%的专精特新风险补偿,前后仅用5天时间,即完成对该公司的业务申报、审批、发放、备案工作,解了其“燃眉之急”。
截至2023年末,该行服务山东科技企业共4.3万家,贷款余额655亿元,较年初新增162亿元,增速33%;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585亿元,较年初新增178亿元,增速44%。
做好科技金融,不仅要解科创企业的“燃眉之急”,还应着眼长远,为其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建行山东省分行成立科创金融业务委员会、在省分行组建科创金融中心、在全省挂牌24家“科创金融示范行”,打造科创金融专业服务团队。建行济南泉城支行、自贸区分行入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山东监管局评选的首批科技金融机构,莱芜市中支行入选首批科技金融特色机构,树立起了“科技金融 首选建行”的品牌形象。
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金融”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建行山东省分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打造支持绿色产业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持续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2023年7月,该行绿贷余额突破千亿元,迈上了新台阶。截至2023年末,绿色信贷新增508亿元,创历史新高。
注重顶层设计,提升绿色金融管理效能。建行山东省分行在业内率先成立双碳和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1+1+N”综合服务方案;聚焦全省“十强”产业、“十强”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制订绿色金融发展行动方案,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多元化、专业化、差异化金融服务。
聚焦产品创新,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建行山东省分行在业内率先成功研发自动化ESG评级工具,从环境(E)、社会(S)、公司治理(G)3个方面综合评价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创全球同业ESG评级实践先河。借助评级工具,该行持续创新完善绿色金融产品谱系。产品覆盖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六大绿色产业,开发出“碳金融”“技术改造贷款”等16项绿色贷款产品。
拓展绿色资本市场,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建行山东省分行承销发行全国首单山东省革命老区绿色中期票据,募集资金15亿元,填补了业内空白。成功发行首笔2亿美元绿色美元债,并为企业提供“海外发债+全流程政策咨询及结算交易”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聚力重点项目,强化建设贷款支持。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行山东省分行综合利用“绿色信贷+租赁”的服务模式,为“万里黄河第一隧”隧道建设投放资金40亿元,该项目目前已通车,仅需4分钟左右的车程即可穿越黄河;在烟台海阳附近海域,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项目授信25亿元,累计投放贷款近1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替代标煤约45.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在中国火电“博物馆”——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先后3次对发电机组进行节能改造,建行济宁分行通过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贷款新设绿色通道,在2023年为其申报3笔流动资金贷款,共计3.12亿元。
建行山东省分行以绿色金融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截至2023年末,该行绿贷余额1268亿元,较年初新增508亿元,增速67%。绿贷占比13.7%,较年初提升4.4个百分点。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普惠金融”抵达小微所需
普惠金融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承载着改善民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建行山东省分行锚定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小微企业,进一步创新服务内容,扩大渠道、资金、产品、政策、科技等优势,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23年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超1275亿元,居同业首位。
数字赋能,建构“三农”金融新生态。聚焦寿光蔬菜、烟台苹果等千亿产业集群,建行山东省分行打造覆盖果蔬生产、销售、管理全流程的“智慧生态平台”,先后上线金乡大蒜、乳山牡蛎、青州花卉、滕州马铃薯等20个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聚焦全省300个重点农贸农批市场,打造“裕农市场”生态场景,创造性推出首个“价可视、网可联、源可溯”的泰安新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智慧农批”平台。
2023年,建行聊城分行与冠县等5个区县的农业农村局签订合作协议,搭建农业托管全产业链要素交易服务平台,通过反向竞价、线上竞标,不仅实现了“网约”收割机,还让每亩收割价下降了20元。“线上+线下”“融资+融智”“金融+政务”,建行山东省分行构建起了“三农”金融新生态。截至2023年末,全省县域普惠贷款余额达到490亿元,新增达139亿元。
“链”上发力,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建行山东省分行围绕“供应链+产业链+金融”,创新推出“脱核链贷”,将融资场景由交易完成环节前移到订单、合同环节,破解了某风电主轴生产企业的链条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问题。以“善科贷”上线为契机,产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截至2023年末,该行专精特新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46亿元,科创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86亿元。
另外,该行在全省上线“商叶云贷”,成功实现与行业企业数据直连,商户可通过“惠懂你”App全流程线上办理业务,秒批秒贷。截至2023年末,累计授信2.4万户、授信总金额90亿元、贷款余额49亿元,居全国系统内首位。该行还引入与企业经营生产密切相关的优质政务数据,上线“鲁商云贷”产品。与山东征信公司合作,以系统直连方式打通社保相关数据,丰富授信模型数据源,2023年9月上线以来,为43户小微企业授信超900万元,贷款余额850万元。
破解养老痛点难点
“养老金融”满足用户多元需求
建行山东省分行不断创新,深入推进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不断完善养老金融体系,充分发挥账户、牌照、风控等优势,创造性解决养老痛点难点问题。
打造“养老金融专业银行”,加速养老金融业务布局。建行山东省分行通过发挥好“客户、资产、科技”三大优势,突出“专业稳健一站式”养老金融特色,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参与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养老客群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首创“住房租赁+健康养老”模式,破解养老服务难题。2023年,济南东部闲置多年的济钢测温仪器厂变身“CCB建融家园·济钢鲍山康养中心”,建行山东省分行发挥住房租赁服务方面专业优势,在全省首创“住房租赁+健康养老”模式,通过专项贷款支持,加强与专业养老机构合作,合力打造养老公寓,并为周边社区1000余名老人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此外,为临沂某康养护理中心项目提供养老产业贷款3.5亿元,实现康养项目重大突破。该项目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出入院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医疗护理等服务。
开展“情系桑榆,爱满重阳”活动,打造“重阳驿站”适老服务品牌。围绕老年客群在银行服务中面临的困难,建行山东省分行在全辖范围内开展“情系桑榆,爱满重阳”港湾公益活动,通过适老服务体验、银发课堂、联合医疗机构义诊、适老服务意见征集等方式,持续打造有温度、有关爱的金融服务品牌。同时,该行立足老年客户实际,打造专属“重阳驿站”适老服务品牌。将中银协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纳入网点装修改造内容,全面加强适老、便民服务资源的配置和升级改造,辖内有22个网点通过适老服务网点认证,是省内首批通过适老认证的国有银行。在建总行确定的首批试点60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中,山东省分行有两家网点入选,更加突出养老综合化服务区域特色,持续彰显“尊老、敬老、爱老、尚老”的社会担当。
挖掘平台数据价值
“数字金融”
为实体经济插上腾飞之翼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选择。建行山东省分行主动融入数字经济新浪潮,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创新授信模型,发挥资源匹配功能。建行山东省分行搭建寿光蔬菜、烟台苹果等20个数字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和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决策树授信模型”,为潍坊寿光、烟台蓬莱2.5万户蔬菜苹果种植户预授信33亿元,真正实现数据到信用、信用到信贷的转化。
打造整体授信模式,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建行山东省分打造县域普惠业务整体授信“新泰模式”,联合新泰市人民政府建立新泰市信用大数据科技联合实验室,推动“社会信用+金融征信”深度融合,实现新泰地区农户、乡村振兴带头人批量预授信超过8500万元;同时将近12万县域优质农户纳入整县授信预审批库,将信用数据变成实实在在的信贷便利。
持续“加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建行山东省分行围绕支付优惠、消费券发放、消费信贷等持续开展创新,不断强化金融服务与各类消费场景的融合与合作。截至2023年12月末,建行山东省分行通过“建行生活”平台承接全省15个市政府消费券3.11亿元,拉动经济消费7.04亿元,惠及客户117万户。而在“安居优居”方面,建行山东省分行搭建“CCB建融家园”平台,平台注册个人用户189万,已上线租赁企业624家;探索“住房租赁+”模式,与团省委联合打造“优徕青年社区”,并开展“1+1”服务计划;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已推广至142个区县;保障性租赁住房App已在9个城市上线;“泉城安居”平台成为济南新市民申请租赁住房补贴的唯一渠道,已累计发放泉城安居联名卡5.98万张。
提升预警精准度,增强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建行山东省分行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成智能风控指挥中心,可有效实施全面风险监测和集约管控;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同业首家“金融云庭智审平台”,打通互联网金融风险化解的司法处置渠道。打造“金安工程”系统,实现全国首家引入政务与金融同业数据,并承建全省金融风险防控监测大数据平台;通过66类内外部数据源,还可实现对省内重点企业流动性、可持续经营和履约风险的实时性监测和多维度画像,对潜在风险企业预警精准度达95%以上。
胸怀“国之大者”,亦有慧心巧思,“五篇大文章”缜密谋篇,建行山东省分行使命在肩。建行山东省分行将直击当前金融领域薄弱点,加快谋篇布局,打造金融服务创新高地,不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建行山东省分行立足齐鲁大地,结合山东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以“新金融深耕齐鲁沃土,新发展打造首选银行”为愿景,引导“金融活水”向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倾斜,服务实体经济迈出坚实步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2023年末,该行综合融资余额达1.2万亿元,新增201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234亿元,新增1069亿元,为历年同期最高。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科技金融”打造产融新生态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但要让科创“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却并非易事。而“融资难”便是制约其茁壮成长的一大因素。
凭借多年来在金融服务领域的深耕,建行山东省分行探索出了一条切实有效的科技金融之路:聚焦企业创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不同阶段融资需求,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打造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为科创企业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多笔“首单”业务落地,打造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体系。建行威海经发支行成功为辖内某“专精特新”企业投放“齐鲁专精特新贷”500万元,实现全省“齐鲁专精特新贷”首单破零;借助“投资流”评价工具从股权投融资维度对科创企业进行评价评估,建行省、市、支行三级联动,落地首单债投联动贷业务,某电力企业获得信用贷款5300万元;通过接收数字货币的账户,位于济南的某净化行业科技企业在建行山东省分行办理了省内首笔数字人民币贷款业务……这些案例只是建行山东省分行服务科创企业的缩影。如今,该行已经形成“贷款产品线、供应链产品线、保险保障类产品线、集团协同类产品线”四大产品线;创新推出“信用类、专利类、债投类、共担类、人才类”五大类贷款产品。
打造产融新生态,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多元化金融服务。建行烟台分行成功与某制造业企业就其低重稀土磁材项目签署3.5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同;建行济宁分行主动对接济宁能源集团,针对龙拱港7个集装箱泊位建设项目,作为主办行牵头其他国有大行发起5.8亿元银团贷款,省重大项目建设扬起金融“风帆”。2023年以来,建行山东省分行围绕山东制造“十强”产业、战略性产业集群,持续紧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指导加大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投放力度。
用好用足政策,拓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建行山东省分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传导作用,用再贷款工具支持近千家科技企业发展。同时,设立差别化服务政策,扩大科技企业审批授权,面向科技企业执行差别化风险容忍度政策。山东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由于没有抵押物在融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建行山东省分行结合省工信厅《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实施细则》中的风险补偿政策,建议支行授信策略中追加30%的专精特新风险补偿,前后仅用5天时间,即完成对该公司的业务申报、审批、发放、备案工作,解了其“燃眉之急”。
截至2023年末,该行服务山东科技企业共4.3万家,贷款余额655亿元,较年初新增162亿元,增速33%;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585亿元,较年初新增178亿元,增速44%。
做好科技金融,不仅要解科创企业的“燃眉之急”,还应着眼长远,为其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建行山东省分行成立科创金融业务委员会、在省分行组建科创金融中心、在全省挂牌24家“科创金融示范行”,打造科创金融专业服务团队。建行济南泉城支行、自贸区分行入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山东监管局评选的首批科技金融机构,莱芜市中支行入选首批科技金融特色机构,树立起了“科技金融 首选建行”的品牌形象。
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金融”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建行山东省分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打造支持绿色产业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持续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2023年7月,该行绿贷余额突破千亿元,迈上了新台阶。截至2023年末,绿色信贷新增508亿元,创历史新高。
注重顶层设计,提升绿色金融管理效能。建行山东省分行在业内率先成立双碳和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1+1+N”综合服务方案;聚焦全省“十强”产业、“十强”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制订绿色金融发展行动方案,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多元化、专业化、差异化金融服务。
聚焦产品创新,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建行山东省分行在业内率先成功研发自动化ESG评级工具,从环境(E)、社会(S)、公司治理(G)3个方面综合评价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创全球同业ESG评级实践先河。借助评级工具,该行持续创新完善绿色金融产品谱系。产品覆盖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六大绿色产业,开发出“碳金融”“技术改造贷款”等16项绿色贷款产品。
拓展绿色资本市场,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建行山东省分行承销发行全国首单山东省革命老区绿色中期票据,募集资金15亿元,填补了业内空白。成功发行首笔2亿美元绿色美元债,并为企业提供“海外发债+全流程政策咨询及结算交易”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聚力重点项目,强化建设贷款支持。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行山东省分行综合利用“绿色信贷+租赁”的服务模式,为“万里黄河第一隧”隧道建设投放资金40亿元,该项目目前已通车,仅需4分钟左右的车程即可穿越黄河;在烟台海阳附近海域,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项目授信25亿元,累计投放贷款近1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替代标煤约45.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在中国火电“博物馆”——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先后3次对发电机组进行节能改造,建行济宁分行通过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贷款新设绿色通道,在2023年为其申报3笔流动资金贷款,共计3.12亿元。
建行山东省分行以绿色金融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截至2023年末,该行绿贷余额1268亿元,较年初新增508亿元,增速67%。绿贷占比13.7%,较年初提升4.4个百分点。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普惠金融”抵达小微所需
普惠金融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承载着改善民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建行山东省分行锚定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小微企业,进一步创新服务内容,扩大渠道、资金、产品、政策、科技等优势,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23年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超1275亿元,居同业首位。
数字赋能,建构“三农”金融新生态。聚焦寿光蔬菜、烟台苹果等千亿产业集群,建行山东省分行打造覆盖果蔬生产、销售、管理全流程的“智慧生态平台”,先后上线金乡大蒜、乳山牡蛎、青州花卉、滕州马铃薯等20个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聚焦全省300个重点农贸农批市场,打造“裕农市场”生态场景,创造性推出首个“价可视、网可联、源可溯”的泰安新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智慧农批”平台。
2023年,建行聊城分行与冠县等5个区县的农业农村局签订合作协议,搭建农业托管全产业链要素交易服务平台,通过反向竞价、线上竞标,不仅实现了“网约”收割机,还让每亩收割价下降了20元。“线上+线下”“融资+融智”“金融+政务”,建行山东省分行构建起了“三农”金融新生态。截至2023年末,全省县域普惠贷款余额达到490亿元,新增达139亿元。
“链”上发力,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建行山东省分行围绕“供应链+产业链+金融”,创新推出“脱核链贷”,将融资场景由交易完成环节前移到订单、合同环节,破解了某风电主轴生产企业的链条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问题。以“善科贷”上线为契机,产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截至2023年末,该行专精特新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46亿元,科创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86亿元。
另外,该行在全省上线“商叶云贷”,成功实现与行业企业数据直连,商户可通过“惠懂你”App全流程线上办理业务,秒批秒贷。截至2023年末,累计授信2.4万户、授信总金额90亿元、贷款余额49亿元,居全国系统内首位。该行还引入与企业经营生产密切相关的优质政务数据,上线“鲁商云贷”产品。与山东征信公司合作,以系统直连方式打通社保相关数据,丰富授信模型数据源,2023年9月上线以来,为43户小微企业授信超900万元,贷款余额850万元。
破解养老痛点难点
“养老金融”满足用户多元需求
建行山东省分行不断创新,深入推进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更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不断完善养老金融体系,充分发挥账户、牌照、风控等优势,创造性解决养老痛点难点问题。
打造“养老金融专业银行”,加速养老金融业务布局。建行山东省分行通过发挥好“客户、资产、科技”三大优势,突出“专业稳健一站式”养老金融特色,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参与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养老客群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首创“住房租赁+健康养老”模式,破解养老服务难题。2023年,济南东部闲置多年的济钢测温仪器厂变身“CCB建融家园·济钢鲍山康养中心”,建行山东省分行发挥住房租赁服务方面专业优势,在全省首创“住房租赁+健康养老”模式,通过专项贷款支持,加强与专业养老机构合作,合力打造养老公寓,并为周边社区1000余名老人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此外,为临沂某康养护理中心项目提供养老产业贷款3.5亿元,实现康养项目重大突破。该项目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出入院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医疗护理等服务。
开展“情系桑榆,爱满重阳”活动,打造“重阳驿站”适老服务品牌。围绕老年客群在银行服务中面临的困难,建行山东省分行在全辖范围内开展“情系桑榆,爱满重阳”港湾公益活动,通过适老服务体验、银发课堂、联合医疗机构义诊、适老服务意见征集等方式,持续打造有温度、有关爱的金融服务品牌。同时,该行立足老年客户实际,打造专属“重阳驿站”适老服务品牌。将中银协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纳入网点装修改造内容,全面加强适老、便民服务资源的配置和升级改造,辖内有22个网点通过适老服务网点认证,是省内首批通过适老认证的国有银行。在建总行确定的首批试点60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中,山东省分行有两家网点入选,更加突出养老综合化服务区域特色,持续彰显“尊老、敬老、爱老、尚老”的社会担当。
挖掘平台数据价值
“数字金融”
为实体经济插上腾飞之翼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选择。建行山东省分行主动融入数字经济新浪潮,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创新授信模型,发挥资源匹配功能。建行山东省分行搭建寿光蔬菜、烟台苹果等20个数字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和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决策树授信模型”,为潍坊寿光、烟台蓬莱2.5万户蔬菜苹果种植户预授信33亿元,真正实现数据到信用、信用到信贷的转化。
打造整体授信模式,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建行山东省分打造县域普惠业务整体授信“新泰模式”,联合新泰市人民政府建立新泰市信用大数据科技联合实验室,推动“社会信用+金融征信”深度融合,实现新泰地区农户、乡村振兴带头人批量预授信超过8500万元;同时将近12万县域优质农户纳入整县授信预审批库,将信用数据变成实实在在的信贷便利。
持续“加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建行山东省分行围绕支付优惠、消费券发放、消费信贷等持续开展创新,不断强化金融服务与各类消费场景的融合与合作。截至2023年12月末,建行山东省分行通过“建行生活”平台承接全省15个市政府消费券3.11亿元,拉动经济消费7.04亿元,惠及客户117万户。而在“安居优居”方面,建行山东省分行搭建“CCB建融家园”平台,平台注册个人用户189万,已上线租赁企业624家;探索“住房租赁+”模式,与团省委联合打造“优徕青年社区”,并开展“1+1”服务计划;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已推广至142个区县;保障性租赁住房App已在9个城市上线;“泉城安居”平台成为济南新市民申请租赁住房补贴的唯一渠道,已累计发放泉城安居联名卡5.98万张。
提升预警精准度,增强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建行山东省分行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成智能风控指挥中心,可有效实施全面风险监测和集约管控;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同业首家“金融云庭智审平台”,打通互联网金融风险化解的司法处置渠道。打造“金安工程”系统,实现全国首家引入政务与金融同业数据,并承建全省金融风险防控监测大数据平台;通过66类内外部数据源,还可实现对省内重点企业流动性、可持续经营和履约风险的实时性监测和多维度画像,对潜在风险企业预警精准度达95%以上。
胸怀“国之大者”,亦有慧心巧思,“五篇大文章”缜密谋篇,建行山东省分行使命在肩。建行山东省分行将直击当前金融领域薄弱点,加快谋篇布局,打造金融服务创新高地,不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