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

青岛经控集团:打造全国一流专业化产业投资平台

2024-01-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青岛经控集团蝉联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青岛经控集团在2024青岛·港澳金融之夜活动中与3家港澳金融机构合作签约
  青岛市城市更新建设重点攻坚项目—三沙路综合管廊项目
  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青岛淮河路高架桥首联梁体混凝土成功浇筑
  青岛经控集团荣获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
  青岛市24条产业链百亿级大项目—潍柴(青岛)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项目
  建设运营国内首个海军主题公园
  企业总资产达到12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30亿元,利税12.7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30%、24.6%、17%;实现固投纳统295亿元,较2022年增长53%;引进外资2.55亿美元、内资33.12亿元,地方税源2.52亿元;成功发行首单城投转型科创债,实控两家A股上市公司;参与发起18只产业投资基金,总实缴规模17.96亿元,返投金额58.86亿元,返投比例3.27倍……这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经控集团”)2023年交出的一份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答卷。
  这一年,作为服务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地方国有投资公司,青岛经控集团紧紧围绕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打造全国一流专业化产业投资平台。蝉联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获评中国最具影响力产城生态运营商TOP30、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全国企业诚信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山东省综合百强企业、山东服务业企业50强、山东社会责任企业、《青岛市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绿色低碳发展篇”优秀案例等荣誉。
突破传统业务瓶颈 致力高质量发展
谋求市场化产业化转型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也是目前山东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国家战略功能叠加与政策优势是其最重要的标识。这里自2018年1月1日起行使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具备良好的港口优势和产业基础,承载着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在全省全国大局中尽显“新区担当”的历史使命。对服务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国有投资公司来说,如何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是一道必须答好的现实课题。
  在青岛经控集团成立之前,其前身融发集团、开投集团主要负责古镇口核心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区、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等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要开展代建等业务,城投相关资产占比超过50%,产业布局投资较少,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发展后劲不足,收入和利润来源相对单一,无法有效完成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亟须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转型,提升金融市场认可度,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
聚焦国企改革 聚力转型发展
全力打造产业投资平台

  为全面实现产业化转型,满足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的更高发展要求,打造全国一流的专业化产业投资平台,按照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部署,在整合融发集团和开投集团的基础上,组建了青岛经控集团,明确定位为专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平台,服务重点产业投资等重大发展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操作层面,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围绕“转什么”“怎么转”“往哪里转”等一系列改革问题,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积极开展产业投资,“以投促引”,赋能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摒弃传统城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战略定位,结合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通过企业并购、股权投资、混改、出资基金等方式,投向精细化工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行业等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赋能青岛西海岸新区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强链补链延链。目前,集团在投股权投资项目76家,已投基金18只,控股A股上市企业2家(胜华新材、融发核电),参股港股上市公司1家(天图投资);培育拟上市公司9家,其中7家已完成股改、1家已提报科创板。
  打造高端绿色智能化产业园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坚持产融结合,通过与产业园区领域头部企业的合资合作,提升产业园区开发运营服务能力,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科技创新、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舰船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科技、新材料研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前,已储备各类产业园、工业厂房等载体120万平方米,储备园区建设用地近1000亩。其中与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合作的30—40兆瓦燃气轮机、轻型航空发动机、3D打印技术、超音速靶机、高端无人机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均取得重要进展。
  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打造深远海装备保障基地。立足新区,协同全省,聚焦践行经略海洋、融合创新国家战略,建设京鲁船业通用舰船修造基地、融发核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目前,京鲁船业手持订单39艘,总货值约86亿元。实控上市公司融发核电,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落地总投资10亿元的重型装备环轧精整制造项目,突破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卡脖子技术,填补了国内大型高端装备锻铸件产业空白。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港口优势,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贸易平台。借助青岛港口城市优势和青岛自贸片区建设机遇,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往来贸易额已占公司国际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二,且较2022年同比增长30%。在30个国家的50个口岸城市布局海外仓,进一步提升货物周转效率、降低贸易成本。青岛西海岸新区青云通跨境电商平台吸引入驻企业511家,2023年贸易通关量超6.5亿美元,稳居全省第一大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地区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增长近10倍。
先立后破 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带来强大发展后劲

  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青岛经控集团产业转型明显提速,造血能力显著提升。
  产业类收入规模不断扩大。2021—2022年,产业类收入占比分别为91.39%、94.86%,逐年提升,城投相关业务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公司实现了以能源化工、高端智造、园区运营、国际贸易、金融投资、靠前保障等多元市场化收入为主的业务结构优化调整。
  匹配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功能不断增强。近年来累计利用外资8亿美元、利用内资260亿元,引进税源项目710余个,完成全口径税源引进11亿元,成为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地方政府补贴占比不断减小。2021—2022年,公司净利润中,地方政府补贴占比分别为13.84%、5.50%,不断降低。公司实现了由土地平衡收支向产业发展获取收益的转变。
  信用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作为专业化产业投资平台,在债券市场赢得了投资人信赖;同时,也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认可,在合理扩大融资规模的同时,以保兑付为重点,严防债务风险。前不久,2024青岛·港澳金融之夜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活动中,青岛经控集团重点与丝路国际、信银香港、中华澳门金交所等境外投行平台和持牌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约,后续将在推动境外债券发行、境外上市、引进海外优质项目落地青岛西海岸新区等跨境投融资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更好地助力青岛西海岸新区聚焦高水平开放创新突破、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
  未来,青岛经控集团将按照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立足国家级新区,协同全省,面向全球,进一步强化战略意识和功能导向,深化与央企、国企和行业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抢抓机遇、提早布局、加快转型、创新突破,深入推进资源整合、产业集聚、资本运作,打造国内一流的专业化产业投资平台,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更好体现在服务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作用。
  企业总资产达到12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30亿元,利税12.7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30%、24.6%、17%;实现固投纳统295亿元,较2022年增长53%;引进外资2.55亿美元、内资33.12亿元,地方税源2.52亿元;成功发行首单城投转型科创债,实控两家A股上市公司;参与发起18只产业投资基金,总实缴规模17.96亿元,返投金额58.86亿元,返投比例3.27倍……这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经控集团”)2023年交出的一份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答卷。
  这一年,作为服务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地方国有投资公司,青岛经控集团紧紧围绕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打造全国一流专业化产业投资平台。蝉联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获评中国最具影响力产城生态运营商TOP30、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全国企业诚信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山东省综合百强企业、山东服务业企业50强、山东社会责任企业、《青岛市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绿色低碳发展篇”优秀案例等荣誉。
突破传统业务瓶颈 致力高质量发展
谋求市场化产业化转型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也是目前山东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国家战略功能叠加与政策优势是其最重要的标识。这里自2018年1月1日起行使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具备良好的港口优势和产业基础,承载着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在全省全国大局中尽显“新区担当”的历史使命。对服务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国有投资公司来说,如何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是一道必须答好的现实课题。
  在青岛经控集团成立之前,其前身融发集团、开投集团主要负责古镇口核心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区、王台新动能产业基地等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要开展代建等业务,城投相关资产占比超过50%,产业布局投资较少,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发展后劲不足,收入和利润来源相对单一,无法有效完成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亟须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转型,提升金融市场认可度,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
聚焦国企改革 聚力转型发展
全力打造产业投资平台

  为全面实现产业化转型,满足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的更高发展要求,打造全国一流的专业化产业投资平台,按照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部署,在整合融发集团和开投集团的基础上,组建了青岛经控集团,明确定位为专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平台,服务重点产业投资等重大发展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操作层面,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围绕“转什么”“怎么转”“往哪里转”等一系列改革问题,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积极开展产业投资,“以投促引”,赋能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摒弃传统城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战略定位,结合青岛西海岸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通过企业并购、股权投资、混改、出资基金等方式,投向精细化工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行业等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赋能青岛西海岸新区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强链补链延链。目前,集团在投股权投资项目76家,已投基金18只,控股A股上市企业2家(胜华新材、融发核电),参股港股上市公司1家(天图投资);培育拟上市公司9家,其中7家已完成股改、1家已提报科创板。
  打造高端绿色智能化产业园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坚持产融结合,通过与产业园区领域头部企业的合资合作,提升产业园区开发运营服务能力,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科技创新、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舰船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科技、新材料研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前,已储备各类产业园、工业厂房等载体120万平方米,储备园区建设用地近1000亩。其中与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合作的30—40兆瓦燃气轮机、轻型航空发动机、3D打印技术、超音速靶机、高端无人机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均取得重要进展。
  积极践行国家战略,打造深远海装备保障基地。立足新区,协同全省,聚焦践行经略海洋、融合创新国家战略,建设京鲁船业通用舰船修造基地、融发核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目前,京鲁船业手持订单39艘,总货值约86亿元。实控上市公司融发核电,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落地总投资10亿元的重型装备环轧精整制造项目,突破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卡脖子技术,填补了国内大型高端装备锻铸件产业空白。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港口优势,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贸易平台。借助青岛港口城市优势和青岛自贸片区建设机遇,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往来贸易额已占公司国际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二,且较2022年同比增长30%。在30个国家的50个口岸城市布局海外仓,进一步提升货物周转效率、降低贸易成本。青岛西海岸新区青云通跨境电商平台吸引入驻企业511家,2023年贸易通关量超6.5亿美元,稳居全省第一大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地区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增长近10倍。
先立后破 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带来强大发展后劲

  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青岛经控集团产业转型明显提速,造血能力显著提升。
  产业类收入规模不断扩大。2021—2022年,产业类收入占比分别为91.39%、94.86%,逐年提升,城投相关业务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公司实现了以能源化工、高端智造、园区运营、国际贸易、金融投资、靠前保障等多元市场化收入为主的业务结构优化调整。
  匹配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功能不断增强。近年来累计利用外资8亿美元、利用内资260亿元,引进税源项目710余个,完成全口径税源引进11亿元,成为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地方政府补贴占比不断减小。2021—2022年,公司净利润中,地方政府补贴占比分别为13.84%、5.50%,不断降低。公司实现了由土地平衡收支向产业发展获取收益的转变。
  信用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作为专业化产业投资平台,在债券市场赢得了投资人信赖;同时,也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认可,在合理扩大融资规模的同时,以保兑付为重点,严防债务风险。前不久,2024青岛·港澳金融之夜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活动中,青岛经控集团重点与丝路国际、信银香港、中华澳门金交所等境外投行平台和持牌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约,后续将在推动境外债券发行、境外上市、引进海外优质项目落地青岛西海岸新区等跨境投融资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更好地助力青岛西海岸新区聚焦高水平开放创新突破、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
  未来,青岛经控集团将按照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立足国家级新区,协同全省,面向全球,进一步强化战略意识和功能导向,深化与央企、国企和行业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抢抓机遇、提早布局、加快转型、创新突破,深入推进资源整合、产业集聚、资本运作,打造国内一流的专业化产业投资平台,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更好体现在服务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