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科技职业学院——
专业设置跟着产业发展走
2024-01-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纪 伟
本报通讯员 林强 郭川
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提出建设山东技能人才强市,确定2023年作为“全市职教突破年”。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勇当职业教育排头兵,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让专业设置跟着产业发展走,加快构建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教格局。
临沂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041家,高新技术企业1602家,专精特新企业685家,数量、规模列全省第一方阵,但企业之间差异很大,大量中小微企业亟须数智化转型。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按产业需求设置专业,聚焦临沂八大优势产业和战新产业,建立专业准入、评估、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不开“杂货铺”,多开“专卖店”,开出“精品店”。
目前,该校重点打造三大专业群:围绕“商仓流”一体化,服务商贸名城建设,建设智慧商贸物流专业群;服务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蒙高地,打造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服务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其中,智慧商贸物流和现代农业技术两个专业群已被评为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因产而设、随产而兴,设置现代农业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金属材料检测技术、包装工程技术等特色专业。
包装工程技术专业就是依托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联合碧海包装、亚新塑料包装两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组师资队伍、共编活页教材、共享教学资源、共评学生能力、共招学生员工,学校里教师教学生,工厂里师傅带徒弟,贯通行、企、校、产、教、学各环节,使专业的“鞋”真正适合产业的“脚”。为了顺应产业升级、技术变革新趋势,该校今年还将新设光伏工程技术、会展策划与管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3个专业,初步形成区域服务型高职专业体系。
按产业需求改进教学。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把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基础工程,探索建立“共聘、共用、享双薪”“固定岗+流动岗”等机制,吸引和鼓励企业优秀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设立教师培训、企业行业实践专项经费,支持在职教师攻读学历学位,落实全员轮训和每年至少1个月的企业行业实践制度,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切实做到“上得讲台、下得车间”。坚持以岗定薪、优绩优酬,建立以贡献和能力为核心的职称评聘、任期考核、绩效工资浮动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经过近4年的发展,该校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占比49.66%,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20.96%,硕士以上学历占70.1%。坚持教学围着生产转,依据产业、企业需求优化教学资源,以“快半步”的节奏,联合行业企业开发使用新型活页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把车间建在学校,把课堂搬到车间,有效缩短了学校与企业、所学与所用之间的距离。
按企业需求培育人才。坚持招生、就业一体谋划,以就业导向牵引专业建设、倒逼教学改革。近年来,先后与临沂市人才集团、临工集团、鲁南制药、海尔、格力等230多家龙头企业,与36个行业协会及临沂7个县(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学院、社区学院,全面推行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校企精准对接、双主体育人模式,做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毕业即就业。2023年送出首届毕业生1344人,就业率超过90%,其中有76%的毕业生在临沂本地企业就业。
各类产教融合平台是培养优质人才、助力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临沂科技职业学院近年来以平台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统筹政、行、企、校、研各方力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打造整合资源、协同创新、驱动发展的“万能接口”。该校采取行业指导、校企牵头、多元参与、实体化运行的模式,牵头成立商贸物流市域产教联合体和高端装备产业、战新产业(软件设计方向)两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共建中国现代农业、全国虚拟现实行业、全国工业互联网等29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产教融合的“自我造血”。
本报通讯员 林强 郭川
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提出建设山东技能人才强市,确定2023年作为“全市职教突破年”。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勇当职业教育排头兵,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让专业设置跟着产业发展走,加快构建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教格局。
临沂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041家,高新技术企业1602家,专精特新企业685家,数量、规模列全省第一方阵,但企业之间差异很大,大量中小微企业亟须数智化转型。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按产业需求设置专业,聚焦临沂八大优势产业和战新产业,建立专业准入、评估、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不开“杂货铺”,多开“专卖店”,开出“精品店”。
目前,该校重点打造三大专业群:围绕“商仓流”一体化,服务商贸名城建设,建设智慧商贸物流专业群;服务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蒙高地,打造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服务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智改数转,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其中,智慧商贸物流和现代农业技术两个专业群已被评为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高端装备制造专业群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因产而设、随产而兴,设置现代农业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金属材料检测技术、包装工程技术等特色专业。
包装工程技术专业就是依托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联合碧海包装、亚新塑料包装两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组师资队伍、共编活页教材、共享教学资源、共评学生能力、共招学生员工,学校里教师教学生,工厂里师傅带徒弟,贯通行、企、校、产、教、学各环节,使专业的“鞋”真正适合产业的“脚”。为了顺应产业升级、技术变革新趋势,该校今年还将新设光伏工程技术、会展策划与管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3个专业,初步形成区域服务型高职专业体系。
按产业需求改进教学。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把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基础工程,探索建立“共聘、共用、享双薪”“固定岗+流动岗”等机制,吸引和鼓励企业优秀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设立教师培训、企业行业实践专项经费,支持在职教师攻读学历学位,落实全员轮训和每年至少1个月的企业行业实践制度,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切实做到“上得讲台、下得车间”。坚持以岗定薪、优绩优酬,建立以贡献和能力为核心的职称评聘、任期考核、绩效工资浮动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经过近4年的发展,该校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占比49.66%,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20.96%,硕士以上学历占70.1%。坚持教学围着生产转,依据产业、企业需求优化教学资源,以“快半步”的节奏,联合行业企业开发使用新型活页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把车间建在学校,把课堂搬到车间,有效缩短了学校与企业、所学与所用之间的距离。
按企业需求培育人才。坚持招生、就业一体谋划,以就业导向牵引专业建设、倒逼教学改革。近年来,先后与临沂市人才集团、临工集团、鲁南制药、海尔、格力等230多家龙头企业,与36个行业协会及临沂7个县(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学院、社区学院,全面推行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校企精准对接、双主体育人模式,做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毕业即就业。2023年送出首届毕业生1344人,就业率超过90%,其中有76%的毕业生在临沂本地企业就业。
各类产教融合平台是培养优质人才、助力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临沂科技职业学院近年来以平台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统筹政、行、企、校、研各方力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打造整合资源、协同创新、驱动发展的“万能接口”。该校采取行业指导、校企牵头、多元参与、实体化运行的模式,牵头成立商贸物流市域产教联合体和高端装备产业、战新产业(软件设计方向)两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共建中国现代农业、全国虚拟现实行业、全国工业互联网等29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实现产教融合的“自我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