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养老金融如何缓解“养老焦虑”?
2024-01-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缓解一些人存在的“养老焦虑”,保障老有所养,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发展。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市场化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当前,第一支柱基本健全,第二支柱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第三支柱仍是短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提出,加快养老金融发展,着力补齐第三支柱养老短板。保险、银行、基金等行业如何发力养老金融?
如何拓宽居民养老投资渠道?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老百姓的养老保障需求日益多样化,越来越重视养老财富储备。
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保障退休基本生活需要;第二支柱中的企业年金目前只有部分企业提供;养老金融作为第三支柱的有力支撑,由于参与门槛相对较低,参与方式灵活,被寄予厚望。
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等36地启动实施。截至2023年底,超50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里的资金,可以购买符合规定的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等。
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启航”之前,我国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便已多元化发展。早在2018年,首批养老目标基金就获准发行;2021年6月起,浙江、重庆率先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2021年12月,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正式发售……
光大理财有关负责人表示,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养老保险、养老储蓄存款等产品差异化的收益风险特征,可以让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养老规划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选择,未来还可以在不同年龄阶段调整自己的投资配置比例。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老年人在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旺盛。金融行业通过投资建设养老社区、融资支持养老产业、优化适老服务等方式,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
如何增强养老金融产品吸引力?
受访人士表示,养老金融的发展激发了社会养老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养老需求。但优质供给仍然不足,需要多方合力支持,才能发挥更重要作用。
提高产品吸引力是关键。记者从多地人社部门了解到,辖内开立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在增加,但实际缴存资金相对不高,下一步将继续做好政策宣传,不断提升居民缴存积极性。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养老基金、理财产品收益低于投资者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意愿。金融机构要让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值增值,增强资产配置能力至关重要。
光大理财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持续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在增加养老资金收益来源的同时降低投资风险。
养老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完善和保障。专家表示,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参与者,才能在缴纳环节享受到个人养老金带来的优惠。如果能让免缴个税人群享受到优惠,对个税缴纳人群提高税优额度,将有助于拓宽养老金融产品覆盖面。
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同样重要。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居家养老需求巨大,需要机构有更高的综合专业服务能力;保险机构要深度参与其中,为更多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品质有保障的养老服务。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让银行敢贷、愿贷。农业银行顺德分行行长郑庆文说,现在很多养老院是轻资产运营,银行难以把握其信用风险。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尽职免责制度,探索引入担保机构等作为合作方,以推动银行更好支持养老金融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记者 谭谟晓 张千千)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三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市场化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当前,第一支柱基本健全,第二支柱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第三支柱仍是短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提出,加快养老金融发展,着力补齐第三支柱养老短板。保险、银行、基金等行业如何发力养老金融?
如何拓宽居民养老投资渠道?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老百姓的养老保障需求日益多样化,越来越重视养老财富储备。
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保障退休基本生活需要;第二支柱中的企业年金目前只有部分企业提供;养老金融作为第三支柱的有力支撑,由于参与门槛相对较低,参与方式灵活,被寄予厚望。
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等36地启动实施。截至2023年底,超50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里的资金,可以购买符合规定的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等。
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启航”之前,我国商业养老金融业务便已多元化发展。早在2018年,首批养老目标基金就获准发行;2021年6月起,浙江、重庆率先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2021年12月,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正式发售……
光大理财有关负责人表示,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养老保险、养老储蓄存款等产品差异化的收益风险特征,可以让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养老规划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选择,未来还可以在不同年龄阶段调整自己的投资配置比例。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老年人在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旺盛。金融行业通过投资建设养老社区、融资支持养老产业、优化适老服务等方式,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
如何增强养老金融产品吸引力?
受访人士表示,养老金融的发展激发了社会养老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养老需求。但优质供给仍然不足,需要多方合力支持,才能发挥更重要作用。
提高产品吸引力是关键。记者从多地人社部门了解到,辖内开立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在增加,但实际缴存资金相对不高,下一步将继续做好政策宣传,不断提升居民缴存积极性。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养老基金、理财产品收益低于投资者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意愿。金融机构要让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值增值,增强资产配置能力至关重要。
光大理财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持续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在增加养老资金收益来源的同时降低投资风险。
养老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完善和保障。专家表示,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参与者,才能在缴纳环节享受到个人养老金带来的优惠。如果能让免缴个税人群享受到优惠,对个税缴纳人群提高税优额度,将有助于拓宽养老金融产品覆盖面。
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同样重要。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居家养老需求巨大,需要机构有更高的综合专业服务能力;保险机构要深度参与其中,为更多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品质有保障的养老服务。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让银行敢贷、愿贷。农业银行顺德分行行长郑庆文说,现在很多养老院是轻资产运营,银行难以把握其信用风险。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尽职免责制度,探索引入担保机构等作为合作方,以推动银行更好支持养老金融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 记者 谭谟晓 张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