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断层探测助力“韧性城市”建设

2024-01-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见习记者 刘童

  郯庐断裂带在山东陆域又称沂沭断裂带,沿断裂带发生的1668年郯城8.5级地震是中国东部历史上最大震级的地震。在1977年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上,临沂市大部分位于Ⅸ度及以上地区,严重限制了重点工矿企业与其他国家重点项目的兴建,一度为临沂地区的发展戴上了“金箍”。
  1985—1988年,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与山东省地震局共同开展了重新评定鲁南地区区划研究项目,对郯庐断裂带内最活动的安丘-莒县断裂带进行了细致的调查鉴定,排除了该区未来百年内发生8级大震的可能。重新评定地震设防烈度为Ⅶ-Ⅷ度后,临沂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一些国家重点项目也得以在此落地。
  山东省地震局一级巡视员晁洪太介绍,30多年来,大量的基础探测工作、科研创新和科技攻关,为临沂的长远发展解开了地震“紧箍咒”。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2023年10月获省政府批复的《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专门设立了城市综合风险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专题研究。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王伟表示,依托目前对活动断层的探测成果,可以将活动断层在空间上落图落位,严格管控各类建设,按照相关规范合理避让风险区域,提高临沂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临沂市地震台台长庄乾元表示,活动断层探测打通了地震灾害风险管控的“最后一公里”。近几年,无论是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还是国家重点项目潍宿高铁临沂段选址,探测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规划、住建、应急等领域;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大幅提升了临沂重要工程建筑的抗震能力。
  临沂市中医医院高铁院区项目是目前国内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区的医疗项目中应用品类最全、单个隔震支座最大、单体隔震最高的项目。天元集团设计院负责人刘建林说:“通过隔震支座的变形耗能,地上建筑的地震力降低幅度可达60%以上,楼内轻装修也能得到极大保护。”
  2019年以来,临沂市累计兴建采用减隔震技术项目554个,建筑面积达849万平方米,建设工程隔震减震技术应用数量、规模居全省首位。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马震说,临沂正以基础性探测为抓手、以高水平的综合防御技术为保障,探索构建“韧性城市”。
  □ 见习记者 刘童

  郯庐断裂带在山东陆域又称沂沭断裂带,沿断裂带发生的1668年郯城8.5级地震是中国东部历史上最大震级的地震。在1977年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上,临沂市大部分位于Ⅸ度及以上地区,严重限制了重点工矿企业与其他国家重点项目的兴建,一度为临沂地区的发展戴上了“金箍”。
  1985—1988年,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与山东省地震局共同开展了重新评定鲁南地区区划研究项目,对郯庐断裂带内最活动的安丘-莒县断裂带进行了细致的调查鉴定,排除了该区未来百年内发生8级大震的可能。重新评定地震设防烈度为Ⅶ-Ⅷ度后,临沂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一些国家重点项目也得以在此落地。
  山东省地震局一级巡视员晁洪太介绍,30多年来,大量的基础探测工作、科研创新和科技攻关,为临沂的长远发展解开了地震“紧箍咒”。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2023年10月获省政府批复的《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专门设立了城市综合风险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专题研究。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王伟表示,依托目前对活动断层的探测成果,可以将活动断层在空间上落图落位,严格管控各类建设,按照相关规范合理避让风险区域,提高临沂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临沂市地震台台长庄乾元表示,活动断层探测打通了地震灾害风险管控的“最后一公里”。近几年,无论是临沂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还是国家重点项目潍宿高铁临沂段选址,探测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规划、住建、应急等领域;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大幅提升了临沂重要工程建筑的抗震能力。
  临沂市中医医院高铁院区项目是目前国内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区的医疗项目中应用品类最全、单个隔震支座最大、单体隔震最高的项目。天元集团设计院负责人刘建林说:“通过隔震支座的变形耗能,地上建筑的地震力降低幅度可达60%以上,楼内轻装修也能得到极大保护。”
  2019年以来,临沂市累计兴建采用减隔震技术项目554个,建筑面积达849万平方米,建设工程隔震减震技术应用数量、规模居全省首位。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马震说,临沂正以基础性探测为抓手、以高水平的综合防御技术为保障,探索构建“韧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