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科技驱动,山东省地矿局鲁南院—
奋力谱写现代化地质强院建设新篇章
2023-12-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党员攻坚团队
|
![]() |
龙宝山稀土找矿
|
![]() |
地质“一张图”
|
□谭现锋
2023年,山东省地矿局鲁南院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地质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全面落实省地矿局党委“1+6”系列配套文件,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推进地勘主业发展,加强科技攻关,加大人才引育,提升内部管理,加快向科研院所转型,奋力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地质强院。
党建引领全面发展
鲁南院党委坚决扛牢党建主体责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促进高质量发展作为检验党建成效的重要标准。鲁南院不断丰富和创新“党建+主业+科技+人才”模式,持续推进“强党建、攻主业、稳增长、谋创新、优管理、防风险、走在前”七大任务和“五个一”党支部建设,促进机关科室与二级单位“结对子”,实现融合互促。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党员、青年到济南大峰山革命教育基地、孔繁森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羊山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推进学习教育见行见效。扎实开展联学共建,与枣庄、济宁、廊坊、南京、济南等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支部联建、专业联动活动,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提升了鲁南院知名度和影响力。找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员专家“头雁”作用,组建6个党员攻坚团队,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科技攻关和地质服务,切实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地质主业发展新动能。该党建经验做法入选山东党建云平台2023党建品牌榜第1期。通过高质量党建工作,凝聚了全院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实现地勘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地质找矿实现突破
鲁南院积极抢抓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机遇,进一步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精准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需求。围绕铜石金矿区开展深部找矿,针对归来庄金矿田北部成矿有利地段开展勘查验证,发现金矿化点2处;开展刘家庄北岭地区微裂隙浸染型金矿评价工作,探求金金属量2.1吨。通过开展全省稀土矿调查评价,预测远景资源490万吨,为我省今后稀土矿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郗山稀土矿开展矿区攻深找盲,新增稀土氧化物量7.85万吨。在龙宝山地区实现稀土找矿新突破,新增稀土氧化物量18万吨,取得了新认识、新类型、新发现的稀土找矿系列突破。瞄准会宝岭、小闫庄等矿山深部找矿增储需求,实施老矿山深部勘查工作,新增铁矿石资源量5901.5万吨,实现了攻深找盲新突破。积极发挥西部分院窗口作用,承担了青海省格尔木市扎日玛日那西铜多金属矿详查等金、铜、铁矿的勘查工作,找矿前景较好,有望实现省外找矿新突破。
争做绿色发展先锋
鲁南院聚力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了山东省黄河流域优质地下水资源循环演化及潜力调查,为保障黄河流域水质安全及出台相关管理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撑。开展了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修复关键技术(济南地区)项目,着力解决山东省黄河流域高陡岩质边坡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修复中的难题。实施了黄河流域(山东段)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项目,查明了济宁市、菏泽市、泰安市3市10个县区269个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图斑)矿区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现状。鲁南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济宁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在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组织的试验区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开展了多个工业地块调查评估工作,提升了鲁南院在土壤调查及风险评估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首次承担了地块污染修复环境监理,逐步延伸了土壤污染修复服务领域;开发了济宁梁济运河“一河一策一图”管理模块,形成可视化成果,纳入了济宁智慧环保监管平台,提高了环境应急信息化水平。有序开展了菏泽、济宁、枣庄3地市生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的国控地下水点位监测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工作将为“十四五”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提供依据。鲁南院围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持续加大力度打造地热清洁能源供暖服务乡村振兴“郓城模式”的升级版,协助省能源局和省自然资源厅编制了地热清洁能源勘查开发行动方案;实施“山东省济宁市乡村振兴地热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建成浅层、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各1处;实施了山东省菏泽断裂北部地区灰岩热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为菏泽地热田再添一眼优质地热井,可实现供暖面积20万平方米;联合山东能源集团开展“矿井水三场耦合水质变化规律及地下水保水修复技术研究”和“矿井地下空间及地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等重大科技攻关,建成示范工程1处,为矿区低品位地热资源高效、绿色利用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撑,突破了国内“地热能+矿井”领域工程化技术应用瓶颈。
融合发展书写担当
鲁南院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先行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心系地方民生,推进融合发展,扛起社会责任。在服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鲁南院深化与地方政府和大企业合作,承担实施了3个千万元级以上大型工民建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完成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多个场址勘察项目,积极助力海洋强省建设。完成了省重点项目济宁至邹城公路的地灾压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工作,开展了济南轨道交通测绘项目,济南至宁津高速公路、青岛市黄岛至河套段公路、青岛市青银高速公路等多个地灾压矿稳定性评价项目,为服务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地质技术保障。在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鲁南院深挖“数字赋能”潜力,大力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和高分中心建设,与济宁市大数据中心合作完成济宁市高精实景三维平台建设,可实现政府各部门三维空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了济宁市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业务应用场景和屏展界面的设计与研发。开发的公安情指勤舆大数据三维可视化指挥系统实现了一张图资源呈现功能,受到省公安厅主要领导肯定,获公安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的尼山圣境三维智慧安保平台,支撑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警卫安保任务。实施了济宁市卫星遥感数据解译超融合平台卫星遥感数据统筹和应用场景服务项目,全面提高济宁市卫星遥感大数据应用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完成了济宁、菏泽、枣庄3市的城市地质工作,构建了城市三维地质大数据云平台,为城市空间规划、绿色智慧发展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服务地质灾害防治方面,鲁南院发挥专业优势,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了以地质灾害、环境应急检测、无人机应急测绘为核心的地质技术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积极融入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了开展菏泽、济宁、枣庄3地市生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同时逐步完善全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常态化参与3地市汛期地灾巡查排查。实施山东省应急管理厅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项目,为因地制宜开展系统性的灾害综合风险防范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申报建设的山东省采煤沉陷区监测预警平台将实现对全省采煤沉陷区进行动态化监测、预测、预警及共享应用。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前期,鲁南院协助曲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了尼山周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德州市平原县地震发生后,该院第一时间派遣技术人员前往平原县震中位置开展应急测绘保障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鲁南院实施了“济宁高新区城东水源地(王因)迁建工程水源地勘察”项目,可解决25万人的生活用水需求。完成泗水县后琴柏、南仲都等村乡村振兴帮扶找水打井工程,可服务3个村庄100余户村民,解决280余亩耕地灌溉难题。实施沂南县界湖街道枣林庄村振兴帮扶找水打井项目,将有效解决枣林庄村蔬菜科技示范种植基地灌溉用水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再攀高峰
鲁南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省“十强产业”,先后建设了“一库两站八平台”等高端科研平台,2023年新获批我国北方岩溶地区首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羊庄岩溶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三稀矿产勘查与综合利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平台建设实现地质专业全覆盖。实施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0项,成果良好。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新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科技重点研发项目也首次实现了地质主专业的全覆盖。今年以来,鲁南院共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优秀工程奖励47项,获评厅局级以上各类科技人才13人次,其中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1人,省工程师协会第十届“杰出工程师”2人,各协会优秀地质工作者5人。获各类技能竞赛团体、个人奖25项,获“技能兴鲁”地质调查员(地灾方向)竞赛冠军、“技能兴鲁”全省地勘系统应急物探职业技能竞赛冠军。“鲁南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基地”成功入选国家地热能行业发展“地热+”助力“碳中和”典型示范项目,鲁南院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认定,荣获济宁市科技创新先进院称号,院管企业山东省地矿建设有限公司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成功举办了泰山科技论坛,扩大了鲁南院在地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内部管理优化提升
鲁南院坚持日常监督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提效能优管理。深入开展监督管理年活动,将纪检监督融入单位治理体系,建立了党委会、办公会研究事项纪检部门督办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开展纪审财联动监督,提升内部治理效能,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获评全局内审规范化标杆单位。大力开展“厉行节约 勤俭办院”专项行动,推动全院降本增效。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活动,积极推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大力提升安全管理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切实加强全院网络安全工作,着力提高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和地质工作数字赋能水平。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抓好制度、流程修订完善,着力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依法依规为职工发放节日福利,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走访慰问活动,丰富开展了大型系列文体活动,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全面建设幸福鲁南院。
新时代新征程,唯有实干方能行稳致远。2024年,鲁南院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事业和企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突出党建和科技创新引领,确保内部管理和项目管理精准有效,持续抓好“建平台、育人才、优结构、强经营、提信心、防风险、抓落实”七大任务,不断丰富提升院“1234567”高质量发展思路,加快向地质科研院所转型,奋力开创鲁南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实验测试中心
职工之家
2023年,山东省地矿局鲁南院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地质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全面落实省地矿局党委“1+6”系列配套文件,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推进地勘主业发展,加强科技攻关,加大人才引育,提升内部管理,加快向科研院所转型,奋力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地质强院。
党建引领全面发展
鲁南院党委坚决扛牢党建主体责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促进高质量发展作为检验党建成效的重要标准。鲁南院不断丰富和创新“党建+主业+科技+人才”模式,持续推进“强党建、攻主业、稳增长、谋创新、优管理、防风险、走在前”七大任务和“五个一”党支部建设,促进机关科室与二级单位“结对子”,实现融合互促。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党员、青年到济南大峰山革命教育基地、孔繁森纪念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羊山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推进学习教育见行见效。扎实开展联学共建,与枣庄、济宁、廊坊、南京、济南等单位和科研院所开展支部联建、专业联动活动,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提升了鲁南院知名度和影响力。找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员专家“头雁”作用,组建6个党员攻坚团队,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科技攻关和地质服务,切实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地质主业发展新动能。该党建经验做法入选山东党建云平台2023党建品牌榜第1期。通过高质量党建工作,凝聚了全院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实现地勘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地质找矿实现突破
鲁南院积极抢抓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机遇,进一步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精准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需求。围绕铜石金矿区开展深部找矿,针对归来庄金矿田北部成矿有利地段开展勘查验证,发现金矿化点2处;开展刘家庄北岭地区微裂隙浸染型金矿评价工作,探求金金属量2.1吨。通过开展全省稀土矿调查评价,预测远景资源490万吨,为我省今后稀土矿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在郗山稀土矿开展矿区攻深找盲,新增稀土氧化物量7.85万吨。在龙宝山地区实现稀土找矿新突破,新增稀土氧化物量18万吨,取得了新认识、新类型、新发现的稀土找矿系列突破。瞄准会宝岭、小闫庄等矿山深部找矿增储需求,实施老矿山深部勘查工作,新增铁矿石资源量5901.5万吨,实现了攻深找盲新突破。积极发挥西部分院窗口作用,承担了青海省格尔木市扎日玛日那西铜多金属矿详查等金、铜、铁矿的勘查工作,找矿前景较好,有望实现省外找矿新突破。
争做绿色发展先锋
鲁南院聚力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了山东省黄河流域优质地下水资源循环演化及潜力调查,为保障黄河流域水质安全及出台相关管理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撑。开展了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修复关键技术(济南地区)项目,着力解决山东省黄河流域高陡岩质边坡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修复中的难题。实施了黄河流域(山东段)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项目,查明了济宁市、菏泽市、泰安市3市10个县区269个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图斑)矿区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现状。鲁南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济宁市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在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组织的试验区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开展了多个工业地块调查评估工作,提升了鲁南院在土壤调查及风险评估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首次承担了地块污染修复环境监理,逐步延伸了土壤污染修复服务领域;开发了济宁梁济运河“一河一策一图”管理模块,形成可视化成果,纳入了济宁智慧环保监管平台,提高了环境应急信息化水平。有序开展了菏泽、济宁、枣庄3地市生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的国控地下水点位监测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工作将为“十四五”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提供依据。鲁南院围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持续加大力度打造地热清洁能源供暖服务乡村振兴“郓城模式”的升级版,协助省能源局和省自然资源厅编制了地热清洁能源勘查开发行动方案;实施“山东省济宁市乡村振兴地热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建成浅层、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各1处;实施了山东省菏泽断裂北部地区灰岩热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为菏泽地热田再添一眼优质地热井,可实现供暖面积20万平方米;联合山东能源集团开展“矿井水三场耦合水质变化规律及地下水保水修复技术研究”和“矿井地下空间及地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等重大科技攻关,建成示范工程1处,为矿区低品位地热资源高效、绿色利用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撑,突破了国内“地热能+矿井”领域工程化技术应用瓶颈。
融合发展书写担当
鲁南院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先行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心系地方民生,推进融合发展,扛起社会责任。在服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鲁南院深化与地方政府和大企业合作,承担实施了3个千万元级以上大型工民建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完成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多个场址勘察项目,积极助力海洋强省建设。完成了省重点项目济宁至邹城公路的地灾压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工作,开展了济南轨道交通测绘项目,济南至宁津高速公路、青岛市黄岛至河套段公路、青岛市青银高速公路等多个地灾压矿稳定性评价项目,为服务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地质技术保障。在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鲁南院深挖“数字赋能”潜力,大力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和高分中心建设,与济宁市大数据中心合作完成济宁市高精实景三维平台建设,可实现政府各部门三维空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了济宁市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业务应用场景和屏展界面的设计与研发。开发的公安情指勤舆大数据三维可视化指挥系统实现了一张图资源呈现功能,受到省公安厅主要领导肯定,获公安厅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的尼山圣境三维智慧安保平台,支撑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警卫安保任务。实施了济宁市卫星遥感数据解译超融合平台卫星遥感数据统筹和应用场景服务项目,全面提高济宁市卫星遥感大数据应用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完成了济宁、菏泽、枣庄3市的城市地质工作,构建了城市三维地质大数据云平台,为城市空间规划、绿色智慧发展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服务地质灾害防治方面,鲁南院发挥专业优势,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了以地质灾害、环境应急检测、无人机应急测绘为核心的地质技术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积极融入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了开展菏泽、济宁、枣庄3地市生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同时逐步完善全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常态化参与3地市汛期地灾巡查排查。实施山东省应急管理厅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项目,为因地制宜开展系统性的灾害综合风险防范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申报建设的山东省采煤沉陷区监测预警平台将实现对全省采煤沉陷区进行动态化监测、预测、预警及共享应用。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前期,鲁南院协助曲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了尼山周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德州市平原县地震发生后,该院第一时间派遣技术人员前往平原县震中位置开展应急测绘保障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鲁南院实施了“济宁高新区城东水源地(王因)迁建工程水源地勘察”项目,可解决25万人的生活用水需求。完成泗水县后琴柏、南仲都等村乡村振兴帮扶找水打井工程,可服务3个村庄100余户村民,解决280余亩耕地灌溉难题。实施沂南县界湖街道枣林庄村振兴帮扶找水打井项目,将有效解决枣林庄村蔬菜科技示范种植基地灌溉用水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再攀高峰
鲁南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省“十强产业”,先后建设了“一库两站八平台”等高端科研平台,2023年新获批我国北方岩溶地区首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羊庄岩溶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三稀矿产勘查与综合利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平台建设实现地质专业全覆盖。实施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0项,成果良好。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新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科技重点研发项目也首次实现了地质主专业的全覆盖。今年以来,鲁南院共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优秀工程奖励47项,获评厅局级以上各类科技人才13人次,其中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1人,省工程师协会第十届“杰出工程师”2人,各协会优秀地质工作者5人。获各类技能竞赛团体、个人奖25项,获“技能兴鲁”地质调查员(地灾方向)竞赛冠军、“技能兴鲁”全省地勘系统应急物探职业技能竞赛冠军。“鲁南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基地”成功入选国家地热能行业发展“地热+”助力“碳中和”典型示范项目,鲁南院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认定,荣获济宁市科技创新先进院称号,院管企业山东省地矿建设有限公司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成功举办了泰山科技论坛,扩大了鲁南院在地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内部管理优化提升
鲁南院坚持日常监督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提效能优管理。深入开展监督管理年活动,将纪检监督融入单位治理体系,建立了党委会、办公会研究事项纪检部门督办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开展纪审财联动监督,提升内部治理效能,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获评全局内审规范化标杆单位。大力开展“厉行节约 勤俭办院”专项行动,推动全院降本增效。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活动,积极推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大力提升安全管理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切实加强全院网络安全工作,着力提高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和地质工作数字赋能水平。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抓好制度、流程修订完善,着力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依法依规为职工发放节日福利,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走访慰问活动,丰富开展了大型系列文体活动,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全面建设幸福鲁南院。
新时代新征程,唯有实干方能行稳致远。2024年,鲁南院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事业和企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突出党建和科技创新引领,确保内部管理和项目管理精准有效,持续抓好“建平台、育人才、优结构、强经营、提信心、防风险、抓落实”七大任务,不断丰富提升院“1234567”高质量发展思路,加快向地质科研院所转型,奋力开创鲁南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实验测试中心
职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