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强起来内容实起来方式活起来
“津津乐道”做好基层宣讲
2023-12-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今年以来,夏津县依托“津津乐道”系列宣讲品牌,实施“习语润鄃城”理论宣讲、“实政兴鄃城”政策宣讲、“民声赞鄃城”百姓宣讲等子品牌项目,聚焦谁来讲、在哪讲、怎么讲的根本性问题,力争做到使宣讲队伍强起来,宣讲内容实起来,宣讲方式活起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明确“谁来讲”
组建八支宣讲队伍
做好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关键在人。夏津县整合组织、宣传、教育、党校等各部门优势资源,组建了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党史、美德健康生活、志愿服务等八支宣讲队伍,宣讲队伍人才库吸纳宣讲员800人,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一批百姓宣讲员充实宣讲队伍,用百姓语言讲百姓故事。
在宣讲员队伍建设上,坚持“四个一批”,即在道德模范中遴选一批,在新闻采访中挖掘一批,在重大事件中发现一批,在曲艺人才中培养一批,努力打造一支关键时刻顶得上、用得着、靠得住的宣讲员队伍。该县遴选了曾经荣获过全国快板书大赛一等奖的王家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特教学校校长袁敬华,三十年扎根基层的全国优秀教师周忠莲,南水北调工程参与者、县水务局工作人员黄艳冰,山东省第九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县医院主管护士刘丽等模范典型加入了宣讲队伍。截至目前,夏津县每个行政村(社区)培养1名百姓宣讲员,每个乡镇(街道)选拔培养3名左右骨干巡回宣讲员,形成一个覆盖村镇的宣讲网格体系。
着眼“在哪讲”
拓宽基层宣讲阵地
在基层宣讲过程中,仅仅配齐配强宣讲人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夏津县树立“人人都是理论宣讲师,处处都是理论宣讲地”理念,拓宽宣讲阵地。
夏津县通过实地考察,严格筛选确定了第一批30个夏津县基层理论宣讲大众化示范基地,每月有宣讲主题,每周有宣讲计划,推进示范基地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高水平管理,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革命烈士纪念馆自入选为夏津县基层理论宣讲大众化示范基地以来,配备专业宣讲员两名,每年开展红色宣讲120余场次。创办“宣讲大篷车”赶大集,共开展宣讲32场,覆盖5万余人次。
在线上宣讲方面,夏津县精心录制“两优一先树榜样”“我来讲党课”等系列微宣讲作品,点击率超过3万余人次。创新打造100期“我读你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系列音频微党课,听众多达5万余人次。吸纳网络名人加入百姓宣讲员队伍,通过开设云宣讲直播,在线受众超过100万余人次。
聚焦“怎么讲”
创新多种宣讲形式
为提升宣讲效果,变宣讲“送餐”为百姓“点单”,夏津县开展“点单派单式宣讲”,按照“群众点单—网络派单—宣讲员接单”模式打通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群众可以通过爱夏津App网络平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志愿者中选定宣讲主题、宣讲员、宣讲时间,开展定向宣讲。
夏津县先后印发《“发现榜样”事例选》《“三面红旗”案例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等,收录抓党建促发展、集体经济增收等典型案例84个,以宣讲身边案例推动区域发展。省人大代表、双庙镇范楼村党支部书记杜海霞,重点面向全县500多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宣讲,“乐善好人”王振亮重点针对青少年儿童,深入学校进行宣讲。通过分类宣讲,使每类宣讲员的事迹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发共鸣,达到更好的宣讲效果。
在宣讲中除了采用“一人一话筒”的传统宣讲形式外,夏津县还将山东快书、山东大鼓、相声、小品等多种曲艺形式融入宣讲。支持10余支优秀民间院团加入宣讲队伍,通过他们把宣讲内容加入“一村一年一场戏”中,实现了曲艺宣讲的农村全覆盖。截至目前,夏津县“津津乐道”系列宣讲,共计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7000余场。
(中共夏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明确“谁来讲”
组建八支宣讲队伍
做好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关键在人。夏津县整合组织、宣传、教育、党校等各部门优势资源,组建了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党史、美德健康生活、志愿服务等八支宣讲队伍,宣讲队伍人才库吸纳宣讲员800人,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一批百姓宣讲员充实宣讲队伍,用百姓语言讲百姓故事。
在宣讲员队伍建设上,坚持“四个一批”,即在道德模范中遴选一批,在新闻采访中挖掘一批,在重大事件中发现一批,在曲艺人才中培养一批,努力打造一支关键时刻顶得上、用得着、靠得住的宣讲员队伍。该县遴选了曾经荣获过全国快板书大赛一等奖的王家强,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特教学校校长袁敬华,三十年扎根基层的全国优秀教师周忠莲,南水北调工程参与者、县水务局工作人员黄艳冰,山东省第九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县医院主管护士刘丽等模范典型加入了宣讲队伍。截至目前,夏津县每个行政村(社区)培养1名百姓宣讲员,每个乡镇(街道)选拔培养3名左右骨干巡回宣讲员,形成一个覆盖村镇的宣讲网格体系。
着眼“在哪讲”
拓宽基层宣讲阵地
在基层宣讲过程中,仅仅配齐配强宣讲人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夏津县树立“人人都是理论宣讲师,处处都是理论宣讲地”理念,拓宽宣讲阵地。
夏津县通过实地考察,严格筛选确定了第一批30个夏津县基层理论宣讲大众化示范基地,每月有宣讲主题,每周有宣讲计划,推进示范基地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高水平管理,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革命烈士纪念馆自入选为夏津县基层理论宣讲大众化示范基地以来,配备专业宣讲员两名,每年开展红色宣讲120余场次。创办“宣讲大篷车”赶大集,共开展宣讲32场,覆盖5万余人次。
在线上宣讲方面,夏津县精心录制“两优一先树榜样”“我来讲党课”等系列微宣讲作品,点击率超过3万余人次。创新打造100期“我读你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系列音频微党课,听众多达5万余人次。吸纳网络名人加入百姓宣讲员队伍,通过开设云宣讲直播,在线受众超过100万余人次。
聚焦“怎么讲”
创新多种宣讲形式
为提升宣讲效果,变宣讲“送餐”为百姓“点单”,夏津县开展“点单派单式宣讲”,按照“群众点单—网络派单—宣讲员接单”模式打通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群众可以通过爱夏津App网络平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志愿者中选定宣讲主题、宣讲员、宣讲时间,开展定向宣讲。
夏津县先后印发《“发现榜样”事例选》《“三面红旗”案例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等,收录抓党建促发展、集体经济增收等典型案例84个,以宣讲身边案例推动区域发展。省人大代表、双庙镇范楼村党支部书记杜海霞,重点面向全县500多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宣讲,“乐善好人”王振亮重点针对青少年儿童,深入学校进行宣讲。通过分类宣讲,使每类宣讲员的事迹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发共鸣,达到更好的宣讲效果。
在宣讲中除了采用“一人一话筒”的传统宣讲形式外,夏津县还将山东快书、山东大鼓、相声、小品等多种曲艺形式融入宣讲。支持10余支优秀民间院团加入宣讲队伍,通过他们把宣讲内容加入“一村一年一场戏”中,实现了曲艺宣讲的农村全覆盖。截至目前,夏津县“津津乐道”系列宣讲,共计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7000余场。
(中共夏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