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全媒

追根溯源中华文化千年华夏璀璨银河

2023-12-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姚宁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
  以底蕴绵长的自信,共鉴中华文化之美。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构建起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内化为中国人独特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法。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开创了“百家争鸣”的盛景,形成了修身立命的价值理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修齐治平的理想抱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内省思齐的谦虚品格,虚怀择善的开放胸襟,众志成城的集体观念。
  以守正创新的眼光,共谋文化传承创新。我们中华文化历久弥新、博采众长、内容深邃、意境悠远,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想让中华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必须要追根溯源、固本培元,把中华文化的精髓、优秀的基因保留下来发扬光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手造”“黄河大集”正是山东落实文化“两创”、坚定不移走新时代文化自信必由之路的重要举措。
  以继往开来的格局,共享古国文化盛宴。“山东文脉”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文脉。在济宁曲阜尼山圣境有明礼之道,可以沉浸式感受儒家文化魅力。在菏泽郓城,有戏曲国潮、大型马战实景剧《水浒点将》等演出;在济宁邹城的国潮汉服音乐节上,传统发髻、复古团扇等传承千年的国风元素熠熠生辉;在德州大运河上,休闲市集、文艺演出、非遗展演等活动将原真古貌和创新传承相结合……一场繁华的视觉盛宴如画轴般展开,是历史的厚重,是传统的魅力,亦是文化的自信。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共促文化交流借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才能让世界春色满园。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本色。”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5000年文明集中展现了中华文化渊源流传的厚重性、博大精深的包容性、面向世界交流的拓展性。只有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与各国进行交流碰撞,在文化交融过程中深入理解,在文化促进中相互提升,才可以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目标。
  世界文化多样性既是世界现实多样性的客观存在,也是互学互鉴所依赖的基础,更是创新进步的关键因素,无论未来的世界如何变化,追求文化差异性中的共同性应该是我们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创造美好世界的基本思维和共同价值取向。

(作者系武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姚宁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
  以底蕴绵长的自信,共鉴中华文化之美。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构建起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内化为中国人独特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法。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开创了“百家争鸣”的盛景,形成了修身立命的价值理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修齐治平的理想抱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内省思齐的谦虚品格,虚怀择善的开放胸襟,众志成城的集体观念。
  以守正创新的眼光,共谋文化传承创新。我们中华文化历久弥新、博采众长、内容深邃、意境悠远,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想让中华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必须要追根溯源、固本培元,把中华文化的精髓、优秀的基因保留下来发扬光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手造”“黄河大集”正是山东落实文化“两创”、坚定不移走新时代文化自信必由之路的重要举措。
  以继往开来的格局,共享古国文化盛宴。“山东文脉”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文脉。在济宁曲阜尼山圣境有明礼之道,可以沉浸式感受儒家文化魅力。在菏泽郓城,有戏曲国潮、大型马战实景剧《水浒点将》等演出;在济宁邹城的国潮汉服音乐节上,传统发髻、复古团扇等传承千年的国风元素熠熠生辉;在德州大运河上,休闲市集、文艺演出、非遗展演等活动将原真古貌和创新传承相结合……一场繁华的视觉盛宴如画轴般展开,是历史的厚重,是传统的魅力,亦是文化的自信。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共促文化交流借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才能让世界春色满园。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本色。”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5000年文明集中展现了中华文化渊源流传的厚重性、博大精深的包容性、面向世界交流的拓展性。只有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与各国进行交流碰撞,在文化交融过程中深入理解,在文化促进中相互提升,才可以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目标。
  世界文化多样性既是世界现实多样性的客观存在,也是互学互鉴所依赖的基础,更是创新进步的关键因素,无论未来的世界如何变化,追求文化差异性中的共同性应该是我们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创造美好世界的基本思维和共同价值取向。

(作者系武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