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生态发展集团聚焦矿产地开发、盐碱地综合利用、生态环保主责主业
描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好画卷
2023-12-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淄博市卓正矿区项目
|
![]() |
黄河三角洲耐盐碱果树示范基地
|
□路明磊 林洪星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应国家政策之需要,响伟大时代之召唤。2022年1月,山东黄河生态发展集团(以下简称“黄河生态集团”)正式成立。作为省属国有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黄河生态集团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布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聚焦矿产地开发、盐碱地综合利用、生态环保主责主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向着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矿产地开发和修复投资运营服务商的目标砥砺奋进。
截至目前,黄河生态集团资产总额83亿元,正在实施项目20个,一个个生态优美如画、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故事正在齐鲁大地发生。
开发与保护并重 建设绿色矿山安全矿山智慧矿山
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国家级绿色矿山——淄博卓正矿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矿区干净整洁,清扫车、洒水车、雾炮车、运输车辆来来往往有条不紊工作着,这与人们印象中尘土飞扬的矿山场面大不相同。开采过的矿区已被复垦为农田,绿油油的小麦,让深秋枯黄的山上添了浓浓生机。这正是卓正矿业建设绿色矿山、转型升级发展的生动展示。
近年来,黄河生态集团下大力气进行绿色矿山建设,投巨资实施矿区改造,从开采、运输、保护各个环节逐一对标,通过主道路两侧设置防风抑尘板、裸露区域喷洒环保抑尘剂、高陡处锚杆挂网喷浆等综合手段,实现了“采石不落地、碎石不闻声、运石不见灰”。在矿山运营过程中,坚持“边开采、边治理”理念,通过生态修复实现矿坑复垦,新增耕地200余亩,每年可增产粮食20万公斤。
从倒逼转型到主动升级,从要素驱动到科技驱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走老路肯定是行不通的,那就要大胆创新。源希矿业在生产工艺上积极探索,国内首创“旋回破碎机+整形破碎机+全程水洗”工艺流程,实现生产无尘、无震、微噪音、零排放。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对生产线数据实时和动态采集监控,探索研发智慧矿山无人驾驶综合利用技术,以智慧矿山建设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效能,成功入选省级绿色矿山。
每一座矿山都要按照国家级绿色矿山标准来打造,是黄河生态集团的自我要求。“我们项目实行整体密封,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只需要员工在监控室监控,实现了石料生产管理智能化、数字化,符合国家对质量、节能、环保的要求,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产,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枣庄依山口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工作人员说。
目前,黄河生态集团共运营6座矿山,而且储备了一批优质矿山项目,下一步将持续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全过程,厚植生态底色,保护绿水青山。
科技先行多措并举 盐碱地变成“聚宝盆”
做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排头兵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流传于盐碱地的民谣,道尽了当地农民曾经的酸楚。
在黄河三角洲的滨州、东营等地,人们可谓“谈盐碱地色变”,一片片白茫茫的盐碱地,严重的地方几乎寸草不生,成为困扰当地发展的“拦路虎”。但同时盐碱地也是重要后备战略耕地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拓展耕地资源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聚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为解决黄河流域盐碱地生态治理难题,黄河生态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关键,以样板打造为目标,对规模连片盐碱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探索出新时代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齐鲁样板。
2022年12月底,黄河生态集团参与创建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获科技部批复,重点围绕盐碱地农业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盐碱地生态化利用三大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作为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黄河生态集团主动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联盟成员进行密切交流合作。联合山东师范大学和省黄三角农高区成立山东黄河盐生植物研究院,共建共享了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科创平台,整合优势科技资源,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
盐碱地生态治理只是节点,不是终点。如何唤醒盐碱地这一沉睡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黄河生态集团着眼于综合利用,总结提炼了盐碱地治理及开发的4条路径:通过盐碱未利用地开发、盐碱耕地改造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将盐碱地综合利用与村庄建设融合推进,建设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延伸拓展盐碱产业链条,组建盐碱产业联盟,培育做大做强做精盐碱产业,以盐碱产业引动农业三产融合;加快推进耐盐碱作物育种创新和种植推广,推动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通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让盐碱地变成“聚宝盆”。
目前,黄河生态集团已在滨州选定6万亩盐碱地、盐碱耕地集中连片区,计划用3—5年的时间建成规模化、片区化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全国精品示范区,探索盐碱地开发利用新模式,力争打造全国首个盐碱地集中连片开发利用样板项目。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支撑高质量发展
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实干家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围绕这一问题,黄河生态集团立足自身功能定位,扩链补链,大力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以及河道整治、污水治理等环境治理业务,积极培育集项目投资、工艺研发、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营、技术支持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地方企业、政府提供安全可靠、精准适用的环保解决方案,开展了诸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邹平市西董街道的小界岭破损山体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小界岭矿山从2004年首采,到2013年底关停,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国家基础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经过长期开采后,该区域山体破坏严重,地表岩石裸露,同时产生了诸如渣石堆、露天采坑、采石陡崖和危岩体等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破坏了周围生态环境,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黄河生态集团充分发挥国企担当,承接了小界岭破损山体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项目开展过程中,黄河生态集团牢固树立民心工程理念,在设计之初广泛征询意愿,对破损区域全面勘探,选取最科学、最实用、最高效的治理方案。随着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小界岭破损山体正在经历一场凤凰涅槃式的蝶变,昔日的满目疮痍正在被林地、良田所取代。治理工程结束后,将恢复林地面积128亩,可增加耕地面积111亩,既能变“生态疮疤”为“绿色名片”,又能增加周边村集体收入,为周边群众打造出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
“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民幸福三者相辅相成,只有铺好生态底色,才能夯实发展根基,打造宜居家园。”黄河生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董建辉说。
黄河生态集团如今已在淄博、枣庄、济宁等地实施或储备生态修复类项目11个,包括矿山生态修复、河道治理、污水处理等多种治理类型,可治理及修复面积近6500亩,在美丽齐鲁画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河奔涌朝天阔,长风浩荡再扬帆。
黄河生态集团将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聚焦主责主业,盘活盐碱地资源,做大做强生态环保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绘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的美好画卷,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莱州市孙家黄花矿产项目
山东土地黄河战略示范区项目
淄博市博山镇土地整治项目
黄三角生物遗传与分子精准育种实验室
滕州市西大山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项目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应国家政策之需要,响伟大时代之召唤。2022年1月,山东黄河生态发展集团(以下简称“黄河生态集团”)正式成立。作为省属国有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黄河生态集团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布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聚焦矿产地开发、盐碱地综合利用、生态环保主责主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向着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矿产地开发和修复投资运营服务商的目标砥砺奋进。
截至目前,黄河生态集团资产总额83亿元,正在实施项目20个,一个个生态优美如画、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故事正在齐鲁大地发生。
开发与保护并重 建设绿色矿山安全矿山智慧矿山
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国家级绿色矿山——淄博卓正矿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矿区干净整洁,清扫车、洒水车、雾炮车、运输车辆来来往往有条不紊工作着,这与人们印象中尘土飞扬的矿山场面大不相同。开采过的矿区已被复垦为农田,绿油油的小麦,让深秋枯黄的山上添了浓浓生机。这正是卓正矿业建设绿色矿山、转型升级发展的生动展示。
近年来,黄河生态集团下大力气进行绿色矿山建设,投巨资实施矿区改造,从开采、运输、保护各个环节逐一对标,通过主道路两侧设置防风抑尘板、裸露区域喷洒环保抑尘剂、高陡处锚杆挂网喷浆等综合手段,实现了“采石不落地、碎石不闻声、运石不见灰”。在矿山运营过程中,坚持“边开采、边治理”理念,通过生态修复实现矿坑复垦,新增耕地200余亩,每年可增产粮食20万公斤。
从倒逼转型到主动升级,从要素驱动到科技驱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走老路肯定是行不通的,那就要大胆创新。源希矿业在生产工艺上积极探索,国内首创“旋回破碎机+整形破碎机+全程水洗”工艺流程,实现生产无尘、无震、微噪音、零排放。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对生产线数据实时和动态采集监控,探索研发智慧矿山无人驾驶综合利用技术,以智慧矿山建设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效能,成功入选省级绿色矿山。
每一座矿山都要按照国家级绿色矿山标准来打造,是黄河生态集团的自我要求。“我们项目实行整体密封,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只需要员工在监控室监控,实现了石料生产管理智能化、数字化,符合国家对质量、节能、环保的要求,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产,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枣庄依山口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工作人员说。
目前,黄河生态集团共运营6座矿山,而且储备了一批优质矿山项目,下一步将持续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全过程,厚植生态底色,保护绿水青山。
科技先行多措并举 盐碱地变成“聚宝盆”
做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排头兵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流传于盐碱地的民谣,道尽了当地农民曾经的酸楚。
在黄河三角洲的滨州、东营等地,人们可谓“谈盐碱地色变”,一片片白茫茫的盐碱地,严重的地方几乎寸草不生,成为困扰当地发展的“拦路虎”。但同时盐碱地也是重要后备战略耕地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拓展耕地资源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聚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为解决黄河流域盐碱地生态治理难题,黄河生态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关键,以样板打造为目标,对规模连片盐碱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探索出新时代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齐鲁样板。
2022年12月底,黄河生态集团参与创建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获科技部批复,重点围绕盐碱地农业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盐碱地生态化利用三大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作为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黄河生态集团主动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联盟成员进行密切交流合作。联合山东师范大学和省黄三角农高区成立山东黄河盐生植物研究院,共建共享了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科创平台,整合优势科技资源,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
盐碱地生态治理只是节点,不是终点。如何唤醒盐碱地这一沉睡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黄河生态集团着眼于综合利用,总结提炼了盐碱地治理及开发的4条路径:通过盐碱未利用地开发、盐碱耕地改造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将盐碱地综合利用与村庄建设融合推进,建设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延伸拓展盐碱产业链条,组建盐碱产业联盟,培育做大做强做精盐碱产业,以盐碱产业引动农业三产融合;加快推进耐盐碱作物育种创新和种植推广,推动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通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让盐碱地变成“聚宝盆”。
目前,黄河生态集团已在滨州选定6万亩盐碱地、盐碱耕地集中连片区,计划用3—5年的时间建成规模化、片区化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全国精品示范区,探索盐碱地开发利用新模式,力争打造全国首个盐碱地集中连片开发利用样板项目。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支撑高质量发展
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实干家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是发展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围绕这一问题,黄河生态集团立足自身功能定位,扩链补链,大力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以及河道整治、污水治理等环境治理业务,积极培育集项目投资、工艺研发、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营、技术支持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地方企业、政府提供安全可靠、精准适用的环保解决方案,开展了诸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邹平市西董街道的小界岭破损山体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小界岭矿山从2004年首采,到2013年底关停,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国家基础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经过长期开采后,该区域山体破坏严重,地表岩石裸露,同时产生了诸如渣石堆、露天采坑、采石陡崖和危岩体等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破坏了周围生态环境,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黄河生态集团充分发挥国企担当,承接了小界岭破损山体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项目开展过程中,黄河生态集团牢固树立民心工程理念,在设计之初广泛征询意愿,对破损区域全面勘探,选取最科学、最实用、最高效的治理方案。随着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小界岭破损山体正在经历一场凤凰涅槃式的蝶变,昔日的满目疮痍正在被林地、良田所取代。治理工程结束后,将恢复林地面积128亩,可增加耕地面积111亩,既能变“生态疮疤”为“绿色名片”,又能增加周边村集体收入,为周边群众打造出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
“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民幸福三者相辅相成,只有铺好生态底色,才能夯实发展根基,打造宜居家园。”黄河生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董建辉说。
黄河生态集团如今已在淄博、枣庄、济宁等地实施或储备生态修复类项目11个,包括矿山生态修复、河道治理、污水处理等多种治理类型,可治理及修复面积近6500亩,在美丽齐鲁画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河奔涌朝天阔,长风浩荡再扬帆。
黄河生态集团将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聚焦主责主业,盘活盐碱地资源,做大做强生态环保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绘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的美好画卷,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莱州市孙家黄花矿产项目
山东土地黄河战略示范区项目
淄博市博山镇土地整治项目
黄三角生物遗传与分子精准育种实验室
滕州市西大山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