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齐鲁粮油

科技驱动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

2023-12-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国家大豆加工产业
技术创新中心

  2018年,在国家、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香驰控股正式成立。以国内大豆蛋白研究知名专家杨晓泉教授等为学术带头人,培养从事科研的技术人员156名,形成由外聘教授专家、企业研发骨干、博士、硕士、本科等梯队人才组成、结构合理的科研技术队伍。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合作完成“大豆油中豆腥味去除技术研究”课题研发,联合9家合作单位牵头承担了“省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参与了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食品营养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等,提升了公司在植物基产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特医食品等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助力由粮食加工企业向食品生产转型。
国家玉米深加工产业
技术创新中心

  2018年11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与西王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国家玉米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先后承担了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玉米果糖高效分离与制备创新工艺研究及产业化”,省重大科技专项“糖药物筛选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等,申请相关专利31项,授权42项,通过成果评价15项,发表相关论文3篇。针对制约玉米深加工与淀粉糖行业发展的瓶颈及产业链延伸问题,开展前沿课题研究,并对重点产业化科研项目加以推广实施,提高产品得率,充分利用玉米及淀粉糖深加工副产物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将玉米加工副产物“榨干吃净”、提升玉米加工副产物附加值,使淀粉糖产业链向纵深延伸,对我省乃至全国玉米及淀粉糖的精深加工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国家小麦加工产业
技术创新中心

  2018年11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国家小麦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设立了科技发展基金,完善了导师制培养模式,引进全国顶尖团队,建立高端产—学—研合作机制,中心聚焦小麦品种选育与加工适用性研究、小麦组分化利用与健康食品研究、传统食品标准化与产业化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八大方向展开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21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5项;取得授权专利34项;制定并修订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6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近20篇。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以小麦加工副产物生产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蛋白肽的重大突破,打造了我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
国家高油酸花生油加工
技术创新中心

  2020年,山东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授予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粮食产业(高油酸花生油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共申请国家专利90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授权发明专利17项;先后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地方科技奖励;参与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20余个,其中9项技术成果国际先进,5项国内领先,2项国内先进,加快了高油酸花生精深加工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行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作出了贡献。
国家粮食副产物食用资源开发
技术创新中心

  今年5月,以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香驰控股有限公司为共建单位的国家粮食产业(副产物食用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技术创新中心将面向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与产业需求,以全面升级粮食副产物食用资源开发创新体系为目标,从粮食副产物的稳态化保持、功效组分高值化利用技术集成以及功能性健康食品工程化开发等角度出发,攻克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大力推动产学研创新成果的转化,形成产业化配套服务与供给能力,力求实现粮食加工副产物食用资源绿色、高效、高值化、全利用,延长产业链并提升价值链,加快我国粮食副产物食用资源开发及高值利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国家大豆加工产业
技术创新中心

  2018年,在国家、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香驰控股正式成立。以国内大豆蛋白研究知名专家杨晓泉教授等为学术带头人,培养从事科研的技术人员156名,形成由外聘教授专家、企业研发骨干、博士、硕士、本科等梯队人才组成、结构合理的科研技术队伍。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合作完成“大豆油中豆腥味去除技术研究”课题研发,联合9家合作单位牵头承担了“省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参与了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食品营养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等,提升了公司在植物基产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特医食品等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助力由粮食加工企业向食品生产转型。
国家玉米深加工产业
技术创新中心

  2018年11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与西王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国家玉米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先后承担了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玉米果糖高效分离与制备创新工艺研究及产业化”,省重大科技专项“糖药物筛选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等,申请相关专利31项,授权42项,通过成果评价15项,发表相关论文3篇。针对制约玉米深加工与淀粉糖行业发展的瓶颈及产业链延伸问题,开展前沿课题研究,并对重点产业化科研项目加以推广实施,提高产品得率,充分利用玉米及淀粉糖深加工副产物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将玉米加工副产物“榨干吃净”、提升玉米加工副产物附加值,使淀粉糖产业链向纵深延伸,对我省乃至全国玉米及淀粉糖的精深加工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国家小麦加工产业
技术创新中心

  2018年11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国家小麦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设立了科技发展基金,完善了导师制培养模式,引进全国顶尖团队,建立高端产—学—研合作机制,中心聚焦小麦品种选育与加工适用性研究、小麦组分化利用与健康食品研究、传统食品标准化与产业化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八大方向展开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21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5项;取得授权专利34项;制定并修订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6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近20篇。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以小麦加工副产物生产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蛋白肽的重大突破,打造了我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
国家高油酸花生油加工
技术创新中心

  2020年,山东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授予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粮食产业(高油酸花生油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共申请国家专利90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授权发明专利17项;先后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地方科技奖励;参与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20余个,其中9项技术成果国际先进,5项国内领先,2项国内先进,加快了高油酸花生精深加工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行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作出了贡献。
国家粮食副产物食用资源开发
技术创新中心

  今年5月,以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香驰控股有限公司为共建单位的国家粮食产业(副产物食用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获批,技术创新中心将面向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与产业需求,以全面升级粮食副产物食用资源开发创新体系为目标,从粮食副产物的稳态化保持、功效组分高值化利用技术集成以及功能性健康食品工程化开发等角度出发,攻克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大力推动产学研创新成果的转化,形成产业化配套服务与供给能力,力求实现粮食加工副产物食用资源绿色、高效、高值化、全利用,延长产业链并提升价值链,加快我国粮食副产物食用资源开发及高值利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