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省级非遗68项、市级非遗228项

活态传承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2023-11-29 作者: 杨秀萍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朱志明 报道
  本报烟台讯 记者从11月23日举行的烟台市非遗保护传承与手造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非遗大市,烟台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省级非遗68项、市级非遗228项,烟台剪纸还入选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宝贵非遗资源,有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了文旅优质供给,提升了城市知名度美誉度。
  “今年以来,烟台市围绕‘三个坚持’,深化‘三个抓牢’,即坚持强基固本,抓牢‘队伍’定盘星;坚持守正创新,抓牢‘手造’牛鼻子;坚持品牌引领,抓牢‘活动’突破口,取得了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成效。”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学祥介绍。
  近日,记者走进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中心,只见参观体验的游客进进出出,一派热闹景象。中心于2月初对外免费开放,内设手造项目陈列厅、研学教室、沉浸式剧场等多个功能区,过千件实物展品。游客方荟芹说:“烟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出的这些非遗项目很有地方文化特色,而且融入了手艺人的巧心思,让人印象深刻,加深了对这座滨海城市的了解。”
  刘学祥介绍,聚焦非遗项目的本体保护与活态传承,该市系统打造展示体系,在打造提升“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中心的同时,依托县级非遗保护中心,龙口市、莱阳市、牟平区、蓬莱区、栖霞市陆续建成开放手造综合展示体验中心,构建了区市联动的“1+N”非遗展示平台体系。此外,还积极建设非遗工坊,在实现市县两级“非遗工坊”全覆盖的基础上,下大气力指导各级非遗工坊提质升级,推动各非遗工坊,向集生产加工、宣传展示、传承创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非遗产业化发展基地转型。目前,烟台市省级非遗工坊共4家,数量居全省前列。
  烟台市还发挥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主阵地作用,推进全市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形成了一系列烟台特色文创产品。今年6月30日,烟台作为全省三个地市之一,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办了“八仙带你看烟台”非遗文创展览,在庆祝香港回归26周年庆祝活动中,彰显了烟台非遗文创的独特魅力。此外,积极探索烟台非遗文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以来,先后与山东工艺美院、上海重溯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进行沟通对接,旨在建立高校+企业+传承人“三位一体”合作矩阵,加快实现非遗文创开发新突破。
  眼下在烟台,优秀非遗项目高调高频亮相全市重大活动,成为一大亮点。烟台市以非遗为媒,推动文旅与商务、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前不久,在烟台马拉松的终点,50项非遗项目参与的“秋季黄河大集”活动,成为该市推进文旅体融合的生动实践。此外,烟台15家非遗企业、30个非遗项目还分别参加了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和第四届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等活动,吸引广大参赛博士后团队和农业客商驻足欣赏,购买留念。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朱志明 报道
  本报烟台讯 记者从11月23日举行的烟台市非遗保护传承与手造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非遗大市,烟台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省级非遗68项、市级非遗228项,烟台剪纸还入选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些宝贵非遗资源,有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了文旅优质供给,提升了城市知名度美誉度。
  “今年以来,烟台市围绕‘三个坚持’,深化‘三个抓牢’,即坚持强基固本,抓牢‘队伍’定盘星;坚持守正创新,抓牢‘手造’牛鼻子;坚持品牌引领,抓牢‘活动’突破口,取得了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成效。”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学祥介绍。
  近日,记者走进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中心,只见参观体验的游客进进出出,一派热闹景象。中心于2月初对外免费开放,内设手造项目陈列厅、研学教室、沉浸式剧场等多个功能区,过千件实物展品。游客方荟芹说:“烟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出的这些非遗项目很有地方文化特色,而且融入了手艺人的巧心思,让人印象深刻,加深了对这座滨海城市的了解。”
  刘学祥介绍,聚焦非遗项目的本体保护与活态传承,该市系统打造展示体系,在打造提升“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中心的同时,依托县级非遗保护中心,龙口市、莱阳市、牟平区、蓬莱区、栖霞市陆续建成开放手造综合展示体验中心,构建了区市联动的“1+N”非遗展示平台体系。此外,还积极建设非遗工坊,在实现市县两级“非遗工坊”全覆盖的基础上,下大气力指导各级非遗工坊提质升级,推动各非遗工坊,向集生产加工、宣传展示、传承创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非遗产业化发展基地转型。目前,烟台市省级非遗工坊共4家,数量居全省前列。
  烟台市还发挥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主阵地作用,推进全市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形成了一系列烟台特色文创产品。今年6月30日,烟台作为全省三个地市之一,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办了“八仙带你看烟台”非遗文创展览,在庆祝香港回归26周年庆祝活动中,彰显了烟台非遗文创的独特魅力。此外,积极探索烟台非遗文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以来,先后与山东工艺美院、上海重溯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进行沟通对接,旨在建立高校+企业+传承人“三位一体”合作矩阵,加快实现非遗文创开发新突破。
  眼下在烟台,优秀非遗项目高调高频亮相全市重大活动,成为一大亮点。烟台市以非遗为媒,推动文旅与商务、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前不久,在烟台马拉松的终点,50项非遗项目参与的“秋季黄河大集”活动,成为该市推进文旅体融合的生动实践。此外,烟台15家非遗企业、30个非遗项目还分别参加了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和第四届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等活动,吸引广大参赛博士后团队和农业客商驻足欣赏,购买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