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团队力量为患者铸起康复希望

沂源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实现跨越发展

2023-11-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改善卒中患者肢体肌力及肌耐力的情景互动训练
  针灸治疗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
  开展提高患者平衡功能及躯干控制能力训练
  关爱老人义诊活动
  □邱学文 马骏 张成涛
  
  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瞬间;但对于一个团队而言,5年时间却足以创造出令人称道的不凡业绩。沂源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跨越发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2018年7月19日,对沂源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乃至整个医院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全国首家县级医院“励建安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该院,从此,该院的康复医学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19年康复医学科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培育单位;2023年5月,康复医学科报送的科普作品《有一种胳膊痛叫“网球肘”》,在中国康复医学会举办的第四届康复科普创新作品评选中,荣获职业组科普H5作品二等奖。
  “励建安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5年来,励建安院士及其团队成员先后30多次来院坐诊、讲学,使我们的康复理念和技术得到了快速提升。”曾任沂源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现为党委委员、副院长的张士伟说。
  “随着人们对生活和生命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康复的期望越来越强,康复医学作为新兴学科,已成为与预防、临床、保健并列的现代医学四大支柱之一。康复治疗是一个周期性相对漫长的过程,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好康复医学,让县域患者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一流的康复治疗服务,是我们作为县域龙头医院责无旁贷的使命:对外,我们在引进设立‘励建安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通过牵头成立沂源县康复医学专科联盟,把学科优势变成县域医疗机构的共享资源,惠及更多的患者和群众;对内,通过不断加大人员和设备投入,使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治疗范围不断拓宽。特别是新院启用后,康复治疗环境更加舒适、温馨,康复器械更加多样、先进,为患者的早日康复铸起了希望。”沂源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齐元琳表示。
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
  “2002年我来医院针灸理疗科工作。那时医院没有康复医学科,只有针灸理疗科门诊,门诊有两位即将退休的大夫,仪器设备简单,只有超短波理疗仪和中频电疗仪,只能治疗面瘫、腰腿疼等简单疾病。2003年院领导派我到中国康复中心进修一年,系统学习了康复知识、技术等,其间还到北京针刀总医院学习了1个月。2004年学习结束后,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购买了PT床、站立床、平衡杠等神经康复的基础设备,开始与神经内、外科联合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同时,还利用在北京针刀总医院学到的知识,翻阅大量相关医学文献,结合软组织外科学理论,以针灸作为工具,开展了慢性疼痛疾病的系统、规范化治疗。”谈起康复科成立之前的境况张士伟记忆犹新。
  自2013年起该院正式成立了康复医学科,设置病房床位18张,配备医护人员12名,招募治疗师6名。康复医学科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变化。
  2017年该院康复医学科先后两次派员参加了在连云港举办的意大利米兰整骨培训班,把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力学技术、整骨技术与理念等带入临床,康复医学体系逐步完善。
  2018年随着人们对康复医学认识的不断提升,医院的康复医学再次遇到了发展瓶颈,设备、设施、理念、技术等均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和社会需求,必须有更新的理念与技术才能支撑康复医学的持续发展。该院康复医学科积极争取,到南京拜访了著名的康复医学专家励建安院士,经多次协商后,于7月份在医院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委、齐鲁医院康复科主任岳寿伟教授,安徽省人民医院吴明教授,泰安中心医院康复科主任郑遵成教授等专家定期来院坐诊、讲学等,使最新的康复技术和理念在医院落地生根。
  如今的康复医学科,已成为集康复、针灸、理疗、中医诊疗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下设康复病房、康复治疗大厅、理疗室、康复门诊、中医门诊及门诊治疗室等。现开放床位60张,共有医务人员3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7人、康复治疗师10人。
  科室配备了数字化智能跑台、数字化智能墙、全身振动训练仪、平衡功能训练仪、呼吸功能训练仪、电动台阶、冲击波治疗仪、感觉神经定量监测仪、电动起立床、四肢联动、下肢反馈、神经功能重建、吞咽、认知、言语功能训练仪、超短波治疗仪、电动间歇式牵引系统、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智能脉动治疗仪等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52台(套),价值近3000万元。
  在脑卒中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方面,开展了神经康复的早期临床介入,应用传统的中医针灸穴位刺激,借助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最大程度恢复了偏瘫、截瘫患者的自理能力,大大降低了遗留后遗症的风险。
  在慢性疼痛类疾病的康复治疗方面,应用意大利整骨技术、软组织外科学理论结合针灸的独特疗法,配合有效治疗脊柱曲度改变,松解肌肉紧张度,解除神经压迫,消除炎症水肿,缓解疼痛等。
  在骨伤疾病术后的康复治疗方面,运用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本体感觉训练、MET手法治疗等,配合使用脉动治疗仪、振动治疗、本体感觉训练仪等有效解决骨折、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粘连、关节不稳、骨折不愈合等问题,并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康复治疗方案,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以己所学让患者有更好的生活状态,是我们的永恒追求”
  “明天就能出院回家了!打心里感谢这里的医生、护士。”2023年6月8日,在沂源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康复大厅内,64岁的田大娘一边做着康复训练一边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俺娘因患脑膜瘤在其它医院手术后,5月5号来这儿康复。来时是插着胃管、尿管,用车推进来的。现在手、脚已能自主活动,语言功能已恢复正常。这里的医生、护士非常敬业,谢谢他们!”正在陪同田大娘做康复治疗的女儿说。
  “老伴这是第三次来住院做康复了。刚开始来的时候全身都动弹不了,你看现在吃饭、喝水都已经没问题了……”来自南鲁山镇北流水村的翟大爷说。
  而正在用振动治疗仪做康复训练的43岁的张女士说:“我是股骨胫骨骨折引起的膝盖活动障碍和肌肉萎缩。来院时坐轮椅来的,经过4天的康复治疗,现在肌肉力量一天比一天好,已经可以借助拐杖行走了。这儿的设备、设施很先进,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服务态度也很好。”
  “我们的康复治疗大厅面积达到17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名患者做康复训练。我们的康复设备也是国内先进的,像这台价值180多万元的D-WALL数字墙设备,是目前全市和全省区县级医院唯一一台,可对偏瘫、截肢、膝关节术后等患者步行能力、平衡、本体感觉、稳定极限、肌肉控制、动作协调等方面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功能障碍训练,效果很好。患病是不幸的,但看着他们一天好起一天,又觉得他们是幸运的,感觉很欣慰。”康复医学科主任张圣平说。
  在康复医学科,从患者家属送的一面面锦旗和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中可以体会到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
  “此刻,作为一名脑梗患者家属,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表达对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尤其是管床大夫刘汉胜和康复训练师唐杰。我母亲于2022年12月8日突发脑梗,在济南治疗3个月后于2023年4月1日转到贵院做康复治疗,唐杰大夫根据我母亲的身体状况,制订了明确的个性化训练计划。仅仅十几天的时间,我母亲不仅能自己动手吃饭,而且还可以尝试自己站起来,脸上笑容越来越多,作为家属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患者张和粉家属在信里这样说。
  “我妻子王元美因膝关节手术后入住你们康复科治疗,其间得到了你们的精心医治,现已康复,行走如常,治疗效果超出了我们全家的想象。你们像对待亲人般的热情,在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来自东里镇的患者家属申纪德的感谢信言辞恳切。
  “能够以己所学让患者有更好的生活状态,是我们康复医学从业者永恒的追求,也是最大的人生价值所在。”张士伟如是说。
打造县域康复医学专科联盟
实现资源共享

  自励建安院士工作站落户该院后,为充分发挥康复专科优势,有效整合全县康复医疗资源,推动全县康复医学事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享有更加高效便捷的康复诊疗服务,该院在沂源县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牵头了成立沂源县康复医学科专科联盟。
  “成立康复专科联盟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我们的学科和技术优势,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帮扶、促进学科筹建,通过传帮带,全面提升全县康复医学科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临床康复一体化,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成员包括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精神病防治院和东里、悦庄、中庄、石桥等12家乡镇卫生院。”张士伟表示。
  该院康复医学科遴选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带教经验的康复专业人才作为培训师资力量负责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带教培训。同时,邀请国家和省市级专家来县开展带教培训活动,提升整体培训质量。结合全县康复医学科发展实际,制订适合基层、层次分明、难度适宜的培训方案,以提升基层康复能力为切入点,每季度至少邀请1次国家和省市级专家授课、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培训和学术交流,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提升全县整体康复工作水平。
  联盟成立5年来,该院康复医学科先后开展康复医学培训30多次,培训基层康复医学从业者150多人,到基层卫生院坐诊、技术指导100多人次。
  同时,积极帮扶基层卫生院建设康复医学科,先后投入12万元,对各成员单位康复医学科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技术支持,并充分利用远程医疗、微信群等,加强联盟内机构、人员之间联系交流,将全县乡镇卫生院康复科基础打牢夯实,县级康复医学科提升拔高,构建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发展体系,不断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县人民医院帮助我们在原来国医堂的基础上,建起了康复医学科,从技术培训到科室规划设置给予了无私支援,还定期派康复专家来院进行技术指导,使我们医院的康复医学实现了从无到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东里镇中心卫生院(沂源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刘思军说。
  “我们派员免费参加县医院组织的康复专科学习、进修;县医院康复医学科不定期派员来院坐诊、指导,现场传授技艺,对我们基层卫生院康复技术的提升和规范诊疗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悦庄中心卫生院院长王涛表示。
  向世精诚怀悯恤,为医致力在仁和。相信沂源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以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怀,为保障50万沂源父老乡亲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沂源县人民医院新院区
  □邱学文 马骏 张成涛
  
  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瞬间;但对于一个团队而言,5年时间却足以创造出令人称道的不凡业绩。沂源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跨越发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2018年7月19日,对沂源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乃至整个医院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全国首家县级医院“励建安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该院,从此,该院的康复医学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19年康复医学科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培育单位;2023年5月,康复医学科报送的科普作品《有一种胳膊痛叫“网球肘”》,在中国康复医学会举办的第四届康复科普创新作品评选中,荣获职业组科普H5作品二等奖。
  “励建安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5年来,励建安院士及其团队成员先后30多次来院坐诊、讲学,使我们的康复理念和技术得到了快速提升。”曾任沂源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现为党委委员、副院长的张士伟说。
  “随着人们对生活和生命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对康复的期望越来越强,康复医学作为新兴学科,已成为与预防、临床、保健并列的现代医学四大支柱之一。康复治疗是一个周期性相对漫长的过程,如何更好、更快地发展好康复医学,让县域患者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一流的康复治疗服务,是我们作为县域龙头医院责无旁贷的使命:对外,我们在引进设立‘励建安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通过牵头成立沂源县康复医学专科联盟,把学科优势变成县域医疗机构的共享资源,惠及更多的患者和群众;对内,通过不断加大人员和设备投入,使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治疗范围不断拓宽。特别是新院启用后,康复治疗环境更加舒适、温馨,康复器械更加多样、先进,为患者的早日康复铸起了希望。”沂源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齐元琳表示。
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
  “2002年我来医院针灸理疗科工作。那时医院没有康复医学科,只有针灸理疗科门诊,门诊有两位即将退休的大夫,仪器设备简单,只有超短波理疗仪和中频电疗仪,只能治疗面瘫、腰腿疼等简单疾病。2003年院领导派我到中国康复中心进修一年,系统学习了康复知识、技术等,其间还到北京针刀总医院学习了1个月。2004年学习结束后,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购买了PT床、站立床、平衡杠等神经康复的基础设备,开始与神经内、外科联合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同时,还利用在北京针刀总医院学到的知识,翻阅大量相关医学文献,结合软组织外科学理论,以针灸作为工具,开展了慢性疼痛疾病的系统、规范化治疗。”谈起康复科成立之前的境况张士伟记忆犹新。
  自2013年起该院正式成立了康复医学科,设置病房床位18张,配备医护人员12名,招募治疗师6名。康复医学科初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变化。
  2017年该院康复医学科先后两次派员参加了在连云港举办的意大利米兰整骨培训班,把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力学技术、整骨技术与理念等带入临床,康复医学体系逐步完善。
  2018年随着人们对康复医学认识的不断提升,医院的康复医学再次遇到了发展瓶颈,设备、设施、理念、技术等均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和社会需求,必须有更新的理念与技术才能支撑康复医学的持续发展。该院康复医学科积极争取,到南京拜访了著名的康复医学专家励建安院士,经多次协商后,于7月份在医院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委、齐鲁医院康复科主任岳寿伟教授,安徽省人民医院吴明教授,泰安中心医院康复科主任郑遵成教授等专家定期来院坐诊、讲学等,使最新的康复技术和理念在医院落地生根。
  如今的康复医学科,已成为集康复、针灸、理疗、中医诊疗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下设康复病房、康复治疗大厅、理疗室、康复门诊、中医门诊及门诊治疗室等。现开放床位60张,共有医务人员3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7人、康复治疗师10人。
  科室配备了数字化智能跑台、数字化智能墙、全身振动训练仪、平衡功能训练仪、呼吸功能训练仪、电动台阶、冲击波治疗仪、感觉神经定量监测仪、电动起立床、四肢联动、下肢反馈、神经功能重建、吞咽、认知、言语功能训练仪、超短波治疗仪、电动间歇式牵引系统、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智能脉动治疗仪等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52台(套),价值近3000万元。
  在脑卒中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方面,开展了神经康复的早期临床介入,应用传统的中医针灸穴位刺激,借助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最大程度恢复了偏瘫、截瘫患者的自理能力,大大降低了遗留后遗症的风险。
  在慢性疼痛类疾病的康复治疗方面,应用意大利整骨技术、软组织外科学理论结合针灸的独特疗法,配合有效治疗脊柱曲度改变,松解肌肉紧张度,解除神经压迫,消除炎症水肿,缓解疼痛等。
  在骨伤疾病术后的康复治疗方面,运用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关节稳定性训练、本体感觉训练、MET手法治疗等,配合使用脉动治疗仪、振动治疗、本体感觉训练仪等有效解决骨折、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粘连、关节不稳、骨折不愈合等问题,并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康复治疗方案,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以己所学让患者有更好的生活状态,是我们的永恒追求”
  “明天就能出院回家了!打心里感谢这里的医生、护士。”2023年6月8日,在沂源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康复大厅内,64岁的田大娘一边做着康复训练一边说,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俺娘因患脑膜瘤在其它医院手术后,5月5号来这儿康复。来时是插着胃管、尿管,用车推进来的。现在手、脚已能自主活动,语言功能已恢复正常。这里的医生、护士非常敬业,谢谢他们!”正在陪同田大娘做康复治疗的女儿说。
  “老伴这是第三次来住院做康复了。刚开始来的时候全身都动弹不了,你看现在吃饭、喝水都已经没问题了……”来自南鲁山镇北流水村的翟大爷说。
  而正在用振动治疗仪做康复训练的43岁的张女士说:“我是股骨胫骨骨折引起的膝盖活动障碍和肌肉萎缩。来院时坐轮椅来的,经过4天的康复治疗,现在肌肉力量一天比一天好,已经可以借助拐杖行走了。这儿的设备、设施很先进,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服务态度也很好。”
  “我们的康复治疗大厅面积达到17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名患者做康复训练。我们的康复设备也是国内先进的,像这台价值180多万元的D-WALL数字墙设备,是目前全市和全省区县级医院唯一一台,可对偏瘫、截肢、膝关节术后等患者步行能力、平衡、本体感觉、稳定极限、肌肉控制、动作协调等方面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功能障碍训练,效果很好。患病是不幸的,但看着他们一天好起一天,又觉得他们是幸运的,感觉很欣慰。”康复医学科主任张圣平说。
  在康复医学科,从患者家属送的一面面锦旗和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中可以体会到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
  “此刻,作为一名脑梗患者家属,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表达对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尤其是管床大夫刘汉胜和康复训练师唐杰。我母亲于2022年12月8日突发脑梗,在济南治疗3个月后于2023年4月1日转到贵院做康复治疗,唐杰大夫根据我母亲的身体状况,制订了明确的个性化训练计划。仅仅十几天的时间,我母亲不仅能自己动手吃饭,而且还可以尝试自己站起来,脸上笑容越来越多,作为家属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患者张和粉家属在信里这样说。
  “我妻子王元美因膝关节手术后入住你们康复科治疗,其间得到了你们的精心医治,现已康复,行走如常,治疗效果超出了我们全家的想象。你们像对待亲人般的热情,在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来自东里镇的患者家属申纪德的感谢信言辞恳切。
  “能够以己所学让患者有更好的生活状态,是我们康复医学从业者永恒的追求,也是最大的人生价值所在。”张士伟如是说。
打造县域康复医学专科联盟
实现资源共享

  自励建安院士工作站落户该院后,为充分发挥康复专科优势,有效整合全县康复医疗资源,推动全县康复医学事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享有更加高效便捷的康复诊疗服务,该院在沂源县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牵头了成立沂源县康复医学科专科联盟。
  “成立康复专科联盟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我们的学科和技术优势,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帮扶、促进学科筹建,通过传帮带,全面提升全县康复医学科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临床康复一体化,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成员包括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精神病防治院和东里、悦庄、中庄、石桥等12家乡镇卫生院。”张士伟表示。
  该院康复医学科遴选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带教经验的康复专业人才作为培训师资力量负责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带教培训。同时,邀请国家和省市级专家来县开展带教培训活动,提升整体培训质量。结合全县康复医学科发展实际,制订适合基层、层次分明、难度适宜的培训方案,以提升基层康复能力为切入点,每季度至少邀请1次国家和省市级专家授课、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培训和学术交流,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提升全县整体康复工作水平。
  联盟成立5年来,该院康复医学科先后开展康复医学培训30多次,培训基层康复医学从业者150多人,到基层卫生院坐诊、技术指导100多人次。
  同时,积极帮扶基层卫生院建设康复医学科,先后投入12万元,对各成员单位康复医学科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技术支持,并充分利用远程医疗、微信群等,加强联盟内机构、人员之间联系交流,将全县乡镇卫生院康复科基础打牢夯实,县级康复医学科提升拔高,构建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发展体系,不断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县人民医院帮助我们在原来国医堂的基础上,建起了康复医学科,从技术培训到科室规划设置给予了无私支援,还定期派康复专家来院进行技术指导,使我们医院的康复医学实现了从无到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东里镇中心卫生院(沂源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刘思军说。
  “我们派员免费参加县医院组织的康复专科学习、进修;县医院康复医学科不定期派员来院坐诊、指导,现场传授技艺,对我们基层卫生院康复技术的提升和规范诊疗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悦庄中心卫生院院长王涛表示。
  向世精诚怀悯恤,为医致力在仁和。相信沂源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以医者仁心的高尚情怀,为保障50万沂源父老乡亲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沂源县人民医院新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