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建设新局面
济南市槐荫区:激荡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2023-11-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
□韩宏伟 栾中铭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9%;获评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以来,济南市槐荫区深入贯彻“125510”发展思路,以“五兴”促“西兴”,聚焦“五大主战场”,全面构建“342”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十大提升行动”,通过系统发力、集成发力、重点发力,奋力开创“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建设新局面,全力打造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五大主战场”
主导产业聚势成峰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兴”是槐荫区以“五兴”促“西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槐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今年以来,槐荫区全面构建以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汽车消费四大产业为特色,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两大产业为支撑的“342”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导产业聚势成峰,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随着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如何精准落子成为关键变量。槐荫区确定“五大主战场”,拉开发展大势,谋划总投资3140亿元的216个省市区重点项目,以项目大突破推动产业大提升,以产业大提升推动经济大发展,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产业链协同机制,优化完善产业生态。
11月7日上午,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中心顺利完成首批3例患者首次治疗,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的“一号工程”“引爆项目”正式开启肿瘤治疗的“质子时代”。在医学中心片区,一大批重点项目正拔节生长,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齐鲁中科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陆续启用;精准医学产业园、海凭医疗器械产业园均已建成;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开启快速建设模式,主体工程有望年底实现封顶;山东省重离子中心、省口腔医院、山大妇产生殖国际医院等特色专科医院全面加快建设。
而在央企总部城片区,270万平方米商务楼宇已建成,将打造高端商务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医养健康、商务会展、现代金融、网络视听产业,依托“一院四馆”、印象济南等文旅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在智能制造产业区,槐荫区加快推动二机床、中车等传统骨干企业持续做大做强,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养计划,以半导体产业为核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继续做大做强智能制造产业链条,力冠微电子、华研国芯等12个半导体项目先后签约,总投资33.8亿元。在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Citywalk成为新的时尚旅游形式,这里坚持留、改、拆并举,打造特色文旅融合产业链。在乡村振兴生态区,统筹推动“七星九美十三香”沿黄村庄连片发展,打造30公里齐鲁黄河生态景观带,引爆乡村旅游。
点燃创新“强引擎”
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领衔的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是济南建设的3家省实验室之一,着重在微生态与感染、微生态与衰老、微生态与颠覆性生物医学技术3个战略研究方向上发力,打造国际先进的“科研—转化—应用”创新平台;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领衔的山东省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打造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全国脑科学产业发展与类脑研究“第三极”;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齐鲁中科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三大国家级创新平台辐射效应进一步释放……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槐荫区锚定“科创兴区”总体目标,成立由区委书记挂帅的“科创兴”领导小组,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五年行动计划,依托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山东科创基地、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等,点燃科技创新“强引擎”,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多层次科创平台是槐荫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山东科创(槐荫)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落地企业13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90家,落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中心10个,新型研发机构3家;中开院山东高速孵化基地等2个孵化载体获批济南市孵化器称号,绿地智汇港等3个孵化载体获批济南市众创空间称号;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420家。
科研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迈向企业生产线,才能真正成为助力产业发展的“灵丹妙药”。在第二届山东济南·槐荫科技嘉年华暨科技成果转化高峰论坛活动现场,槐荫区为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牵线搭桥,给16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找到了“婆家”。同时,山东省科创集团和槐荫区联合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槐荫区高新技术企业联盟正式启动,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槐荫完成从“样品”到“产品”的飞跃,转化为蓬勃的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人才是基石。6月16日,槐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暨“齐鲁之门·槐聚英才”论坛活动在京沪会客厅举行。据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进、解决就业创业为一体,将进一步提升槐荫区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延伸人力资源产业链条,成为助推槐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槐荫区高度重视人才引育,相继制定了“科创十条”和“智汇槐荫”人才新政22条,日益完备的人才引进和服务机制开创了“才聚槐荫”的崭新局面。目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8.84万人。
插上数字“翅膀”
数字槐荫风起势来
1分钟,济二冲压设备为全球用户制造4000个汽车覆盖件;1分钟,济二数控机床为用户完成560万cm³金属切削;1分钟,济二服务器完成21.5亿次字节交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一相逢,便激活了一池春水。近年来,济南二机床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应用,实现设计、工艺、生产、制造的一体化协同,建成面向离散型高端数控机床的数字化车间,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运营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23%,能源利用率提高11%。
数字化浪潮滚滚而来,作为数字济南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槐荫区把数字建设作为“重大赋能工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驶向新蓝海。
筑基提质,槐荫区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全区新建5G基站513处,累计建设开通4400余处,5G基站建设密度达到18.61个/平方公里,城区范围内5G网络实现全覆盖,商务楼宇、场站医院、工业园区等重点场所实现深度覆盖。深入开展宽带下载速率提升行动,全区范围内95%以上家庭已具备千兆宽带接入能力,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数实融合,数字经济风起势来。九阳智能厨房电器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工业企业300余家,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柔性智能制造和高效协同生产,助力企业运营成本降低32%以上,产品升级周期缩短33%,生产效率提升约45%。该平台已被工信部认定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入选“2023工业互联网500强”。
天岳先进建立“数字孪生工厂”,大幅提升研发效率;北方中心大数据平台、开创云入选省级“三优两重”优秀大数据产品和山东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二机床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省级平台,中车山东被评为五星级上云企业,全区累计上云企业6000余家。槐荫区发挥移动、联通、华为云等数智赋能服务商专家技术优势,为辖区规上工业企业免费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量身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以诊促转,以转促进,加速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数字赋能,各领域改革创新走深走实。走在槐荫区道德街街道绿地新城社区,多样化的智慧设施随处可见,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布设物联设备397台,创建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将社区物业数据资源整合接入联通监控云平台,实现“一终端、全服务”智慧治理模式。2022年以来,槐荫区共创建了20余个基础性智慧社区,重点在老幼服务、停车管理等方面,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服务。一个“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如今,槐荫区正紧扣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见效,数字化发展的能量不断积蓄,转型升级的势头持续升腾。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槐荫区是医养健康产业的战略高地,与国内外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吻合,定位高、投入大、产业配套齐全,而且软环境极具吸引力,为我们提供了一揽子扶持政策。”北京凡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克清介绍,槐荫区还打造了高质量基金生态,支持科技企业通过上市壮大发展。据悉,从槐荫区到该公司招商推介,到该公司签约落地槐荫,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赖以生存的土壤,更是双招双引的“强磁场”、干事创业的“稳定器”。槐荫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拓展数字政务和宜商服务的创新领域,探索 “齐鲁之窗”“宜商中心”“槐小花”三大政务服务品牌整体联动新模式,创新打造集服务平台、服务窗口、服务系统、服务团队、服务制度、服务园区于一体的宜商服务生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在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方面,槐荫区以“极简”审批为出发点,大力推行“口述申办”“延时服务”等便利化举措,创新打造大型酒店、医院、康养中心、人力资源公司等9个行业领域的“一件事·打包办”齐鲁之窗服务样板,提供链条式审批服务,全流程跟踪帮办,切实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与此同时,创新推行要素齐全事项“简易快办”、难点堵点问题“重点督办”、新业态新领域“特事特办”、企业投资项目“全程帮办”、线上线下融合“智慧云办”等工作,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米”,让“槐小花”盛开在企业、群众身边。
作为槐荫区酒店业的新星,济南美悦云禧酒店开业首月销售额就突破1200万元,在整个10月期间,酒店出现连续满房的情况更是超过15天。而该酒店也是槐荫区“一件事·打包办”的受益者之一。该酒店完成全部装修后,开业所需的各类许可证件还未办理齐全,而其所需办理事项共8项,涉及10余个部门,此时距计划开业时间不足1个月。槐荫区审批服务局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迅速制订方案,按照“齐鲁之窗”大型酒店“一件事·打包办”审批流程图,帮助企业梳理事项、优化流程、简化材料,不计算企业材料准备过程,从审核到发证总计用时5个工作日。
2022年以来,槐荫区在省、市两级的大力支持下,依托西客站“齐鲁门户”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和“京沪会客厅”区域综合服务平台优势,创新建设了7×24小时“齐鲁之窗·省市区一体化宜商服务中心”。目前,“齐鲁之窗”已实现40项省、市级审批事项“帮代办”,25项区级高频事项“一站办”,800余项省、市、区三级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同时,积极推进政务服务“证照互认互通”范围向黄河流域、京沪高铁沿线持续延伸,逐步构建立足齐鲁、辐射京沪沿线、黄河流域沿线的政务服务“大网络”,实现3万余项跨域政务事项“连线办”。
增强消费“虹吸力”
消费枢纽雏形初现
2022年汽车销售14.9万余辆,销售额达268.6亿元,占全市汽车消费的46.6%;今年1—9月份,114家规上车企销售汽车126479辆,零售额219.37亿元,同比增长10.19%;新能源汽车一枝独秀,去年创下全市62.92%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并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槐荫区经十西路39平方公里的汽车产业带上,规上销售车企星罗棋布,“买汽车,到槐荫”已成为市民共识。
消费是支撑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主要拉动力之一。作为济南市消费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槐荫区已初步形成以和谐商圈、华联商圈、西客站商圈、纬十二路消费带、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为主的“三圈两带”消费格局,高端消费、时尚消费、特色消费势头强劲。
商务会展是槐荫区的特色产业。主会场设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的第三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共吸引读者80余万人次,总交易额达8.6亿元;一年一度的中国(山东)国际糖酒食品交易会,来自全国的1200多家企业展出各类产品超15000种,总交易额达26亿元……
文化旅游同样是槐荫区的特色产业。中秋、国庆假期,槐荫区掀起了文旅消费市场狂潮,8天揽客216万人次,营业额突破1.8亿元。其中,印象济南·泉世界8天假期接待游客62.5万人次;济南方特东方神画接待游客超10.43万人次,同比增长234.18%,实现旅游收入1203.04万元,同比增加257.59%,创近年来新高。而首届济南国际儿童戏剧节,为泉城市民带来了一场场高质量的展演活动;2023年金钟之星全国古筝艺术盛典,则为泉城市民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
随着医疗康养、会展、消费和文化旅游业的兴起,槐荫区也吸引了众多高端酒店的进驻。美悦云禧、舜庐·水上人家酒店开业爆满,皇冠假日、希岸·宽简酒店即将盛大登场,喜来登、美仑国际、山东大厦颐览等酒店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槐荫区全力打造枢纽型消费集聚地,大力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积极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大力创设更多的消费场景,提供更优的消费服务,积极打造“消费向西、生活向上”品牌,为济南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贡献力量。
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不仅成为了济南本地消费者买车首选地,还吸引聊城、泰安、淄博、德州等周边城市消费者前来,据不完全统计,济南周边地区消费贡献率约占交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印象济南·泉世界上半年客流量达1036万人次,省外客流占比超20%,以江苏、河北、北京、四川等地客流为主。济南方特东方神画上半年接待游客50.91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超35万人次。作为槐荫消费地标的蓝盒子——宜家家居每年客流超400万人次,其中30%来自周边城市。中秋、国庆期间,百联奥特莱斯(海那城店)吸引客流近14万人次,其中30%来自济南周边城市。
①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②绿地新城智慧社区体验区
③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
④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
⑤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园
⑥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⑦济南方特东方神画
⑧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9%;获评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以来,济南市槐荫区深入贯彻“125510”发展思路,以“五兴”促“西兴”,聚焦“五大主战场”,全面构建“342”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十大提升行动”,通过系统发力、集成发力、重点发力,奋力开创“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建设新局面,全力打造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五大主战场”
主导产业聚势成峰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产业兴”是槐荫区以“五兴”促“西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槐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今年以来,槐荫区全面构建以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汽车消费四大产业为特色,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两大产业为支撑的“342”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导产业聚势成峰,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随着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如何精准落子成为关键变量。槐荫区确定“五大主战场”,拉开发展大势,谋划总投资3140亿元的216个省市区重点项目,以项目大突破推动产业大提升,以产业大提升推动经济大发展,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产业链协同机制,优化完善产业生态。
11月7日上午,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中心顺利完成首批3例患者首次治疗,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的“一号工程”“引爆项目”正式开启肿瘤治疗的“质子时代”。在医学中心片区,一大批重点项目正拔节生长,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齐鲁中科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陆续启用;精准医学产业园、海凭医疗器械产业园均已建成;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开启快速建设模式,主体工程有望年底实现封顶;山东省重离子中心、省口腔医院、山大妇产生殖国际医院等特色专科医院全面加快建设。
而在央企总部城片区,270万平方米商务楼宇已建成,将打造高端商务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医养健康、商务会展、现代金融、网络视听产业,依托“一院四馆”、印象济南等文旅资源,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在智能制造产业区,槐荫区加快推动二机床、中车等传统骨干企业持续做大做强,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养计划,以半导体产业为核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继续做大做强智能制造产业链条,力冠微电子、华研国芯等12个半导体项目先后签约,总投资33.8亿元。在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Citywalk成为新的时尚旅游形式,这里坚持留、改、拆并举,打造特色文旅融合产业链。在乡村振兴生态区,统筹推动“七星九美十三香”沿黄村庄连片发展,打造30公里齐鲁黄河生态景观带,引爆乡村旅游。
点燃创新“强引擎”
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领衔的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是济南建设的3家省实验室之一,着重在微生态与感染、微生态与衰老、微生态与颠覆性生物医学技术3个战略研究方向上发力,打造国际先进的“科研—转化—应用”创新平台;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领衔的山东省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打造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全国脑科学产业发展与类脑研究“第三极”;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齐鲁中科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三大国家级创新平台辐射效应进一步释放……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槐荫区锚定“科创兴区”总体目标,成立由区委书记挂帅的“科创兴”领导小组,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五年行动计划,依托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山东科创基地、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等,点燃科技创新“强引擎”,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多层次科创平台是槐荫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山东科创(槐荫)基地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落地企业13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90家,落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中心10个,新型研发机构3家;中开院山东高速孵化基地等2个孵化载体获批济南市孵化器称号,绿地智汇港等3个孵化载体获批济南市众创空间称号;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420家。
科研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迈向企业生产线,才能真正成为助力产业发展的“灵丹妙药”。在第二届山东济南·槐荫科技嘉年华暨科技成果转化高峰论坛活动现场,槐荫区为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牵线搭桥,给16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找到了“婆家”。同时,山东省科创集团和槐荫区联合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槐荫区高新技术企业联盟正式启动,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槐荫完成从“样品”到“产品”的飞跃,转化为蓬勃的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人才是基石。6月16日,槐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暨“齐鲁之门·槐聚英才”论坛活动在京沪会客厅举行。据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以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进、解决就业创业为一体,将进一步提升槐荫区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延伸人力资源产业链条,成为助推槐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槐荫区高度重视人才引育,相继制定了“科创十条”和“智汇槐荫”人才新政22条,日益完备的人才引进和服务机制开创了“才聚槐荫”的崭新局面。目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8.84万人。
插上数字“翅膀”
数字槐荫风起势来
1分钟,济二冲压设备为全球用户制造4000个汽车覆盖件;1分钟,济二数控机床为用户完成560万cm³金属切削;1分钟,济二服务器完成21.5亿次字节交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一相逢,便激活了一池春水。近年来,济南二机床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应用,实现设计、工艺、生产、制造的一体化协同,建成面向离散型高端数控机床的数字化车间,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运营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23%,能源利用率提高11%。
数字化浪潮滚滚而来,作为数字济南建设的“主战场”之一,槐荫区把数字建设作为“重大赋能工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驶向新蓝海。
筑基提质,槐荫区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全区新建5G基站513处,累计建设开通4400余处,5G基站建设密度达到18.61个/平方公里,城区范围内5G网络实现全覆盖,商务楼宇、场站医院、工业园区等重点场所实现深度覆盖。深入开展宽带下载速率提升行动,全区范围内95%以上家庭已具备千兆宽带接入能力,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数实融合,数字经济风起势来。九阳智能厨房电器工业互联网平台链接工业企业300余家,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柔性智能制造和高效协同生产,助力企业运营成本降低32%以上,产品升级周期缩短33%,生产效率提升约45%。该平台已被工信部认定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入选“2023工业互联网500强”。
天岳先进建立“数字孪生工厂”,大幅提升研发效率;北方中心大数据平台、开创云入选省级“三优两重”优秀大数据产品和山东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二机床数控机床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省级平台,中车山东被评为五星级上云企业,全区累计上云企业6000余家。槐荫区发挥移动、联通、华为云等数智赋能服务商专家技术优势,为辖区规上工业企业免费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量身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以诊促转,以转促进,加速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数字赋能,各领域改革创新走深走实。走在槐荫区道德街街道绿地新城社区,多样化的智慧设施随处可见,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布设物联设备397台,创建智慧社区信息平台,将社区物业数据资源整合接入联通监控云平台,实现“一终端、全服务”智慧治理模式。2022年以来,槐荫区共创建了20余个基础性智慧社区,重点在老幼服务、停车管理等方面,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服务。一个“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如今,槐荫区正紧扣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见效,数字化发展的能量不断积蓄,转型升级的势头持续升腾。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槐荫区是医养健康产业的战略高地,与国内外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吻合,定位高、投入大、产业配套齐全,而且软环境极具吸引力,为我们提供了一揽子扶持政策。”北京凡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克清介绍,槐荫区还打造了高质量基金生态,支持科技企业通过上市壮大发展。据悉,从槐荫区到该公司招商推介,到该公司签约落地槐荫,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赖以生存的土壤,更是双招双引的“强磁场”、干事创业的“稳定器”。槐荫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拓展数字政务和宜商服务的创新领域,探索 “齐鲁之窗”“宜商中心”“槐小花”三大政务服务品牌整体联动新模式,创新打造集服务平台、服务窗口、服务系统、服务团队、服务制度、服务园区于一体的宜商服务生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在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方面,槐荫区以“极简”审批为出发点,大力推行“口述申办”“延时服务”等便利化举措,创新打造大型酒店、医院、康养中心、人力资源公司等9个行业领域的“一件事·打包办”齐鲁之窗服务样板,提供链条式审批服务,全流程跟踪帮办,切实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与此同时,创新推行要素齐全事项“简易快办”、难点堵点问题“重点督办”、新业态新领域“特事特办”、企业投资项目“全程帮办”、线上线下融合“智慧云办”等工作,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米”,让“槐小花”盛开在企业、群众身边。
作为槐荫区酒店业的新星,济南美悦云禧酒店开业首月销售额就突破1200万元,在整个10月期间,酒店出现连续满房的情况更是超过15天。而该酒店也是槐荫区“一件事·打包办”的受益者之一。该酒店完成全部装修后,开业所需的各类许可证件还未办理齐全,而其所需办理事项共8项,涉及10余个部门,此时距计划开业时间不足1个月。槐荫区审批服务局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迅速制订方案,按照“齐鲁之窗”大型酒店“一件事·打包办”审批流程图,帮助企业梳理事项、优化流程、简化材料,不计算企业材料准备过程,从审核到发证总计用时5个工作日。
2022年以来,槐荫区在省、市两级的大力支持下,依托西客站“齐鲁门户”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和“京沪会客厅”区域综合服务平台优势,创新建设了7×24小时“齐鲁之窗·省市区一体化宜商服务中心”。目前,“齐鲁之窗”已实现40项省、市级审批事项“帮代办”,25项区级高频事项“一站办”,800余项省、市、区三级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同时,积极推进政务服务“证照互认互通”范围向黄河流域、京沪高铁沿线持续延伸,逐步构建立足齐鲁、辐射京沪沿线、黄河流域沿线的政务服务“大网络”,实现3万余项跨域政务事项“连线办”。
增强消费“虹吸力”
消费枢纽雏形初现
2022年汽车销售14.9万余辆,销售额达268.6亿元,占全市汽车消费的46.6%;今年1—9月份,114家规上车企销售汽车126479辆,零售额219.37亿元,同比增长10.19%;新能源汽车一枝独秀,去年创下全市62.92%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并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槐荫区经十西路39平方公里的汽车产业带上,规上销售车企星罗棋布,“买汽车,到槐荫”已成为市民共识。
消费是支撑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主要拉动力之一。作为济南市消费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槐荫区已初步形成以和谐商圈、华联商圈、西客站商圈、纬十二路消费带、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为主的“三圈两带”消费格局,高端消费、时尚消费、特色消费势头强劲。
商务会展是槐荫区的特色产业。主会场设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的第三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共吸引读者80余万人次,总交易额达8.6亿元;一年一度的中国(山东)国际糖酒食品交易会,来自全国的1200多家企业展出各类产品超15000种,总交易额达26亿元……
文化旅游同样是槐荫区的特色产业。中秋、国庆假期,槐荫区掀起了文旅消费市场狂潮,8天揽客216万人次,营业额突破1.8亿元。其中,印象济南·泉世界8天假期接待游客62.5万人次;济南方特东方神画接待游客超10.43万人次,同比增长234.18%,实现旅游收入1203.04万元,同比增加257.59%,创近年来新高。而首届济南国际儿童戏剧节,为泉城市民带来了一场场高质量的展演活动;2023年金钟之星全国古筝艺术盛典,则为泉城市民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
随着医疗康养、会展、消费和文化旅游业的兴起,槐荫区也吸引了众多高端酒店的进驻。美悦云禧、舜庐·水上人家酒店开业爆满,皇冠假日、希岸·宽简酒店即将盛大登场,喜来登、美仑国际、山东大厦颐览等酒店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槐荫区全力打造枢纽型消费集聚地,大力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积极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大力创设更多的消费场景,提供更优的消费服务,积极打造“消费向西、生活向上”品牌,为济南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贡献力量。
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不仅成为了济南本地消费者买车首选地,还吸引聊城、泰安、淄博、德州等周边城市消费者前来,据不完全统计,济南周边地区消费贡献率约占交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印象济南·泉世界上半年客流量达1036万人次,省外客流占比超20%,以江苏、河北、北京、四川等地客流为主。济南方特东方神画上半年接待游客50.91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超35万人次。作为槐荫消费地标的蓝盒子——宜家家居每年客流超400万人次,其中30%来自周边城市。中秋、国庆期间,百联奥特莱斯(海那城店)吸引客流近14万人次,其中30%来自济南周边城市。
①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②绿地新城智慧社区体验区
③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
④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
⑤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园
⑥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⑦济南方特东方神画
⑧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