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丰收果不见覆地膜
临沂:因地制宜揭榜,创新思路解题
2023-11-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思晴
通讯员 张其余 陈晓婷 报道
本报临沂讯 “李主任,地瓜丰收了,现在虽然还没过磅,但是亩产得在6000斤以上。”10月31日,临沭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李频道正在田里查看可降解地膜的使用情况,收到了农户的报喜视频,“你看地膜都已经降解了,今年来看,可降解地膜的使用效果还是不错的。”视频里,只见被刨出来的红薯密密麻麻地躺在田里,旁边是深绿色的红薯藤,视线范围内已经几乎看不到地膜了。
李频道心里高兴,讲起了可降解地膜的推广缘由。今年初,临沂市组织各县(区)申报“揭榜接题”创新课题,通过充分商讨,结合各自优势、发展需要和群众期盼,每个县(区)因地制宜确定1个创新课题,探索总结出各地农业农村的创新经验模式。临沭县“揭”了“全域解决农村地膜污染问题”的榜。
“临沭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达86万亩,而覆膜栽培恰恰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因此高峰期时,临沭县全年仅花生覆膜面积就达43万亩,年产生废旧聚乙烯地膜1290吨。”李频道介绍,“传统地膜多为0.003—0.006mm的聚乙烯薄膜,使用后易碎,回收困难,每年约有15%左右的残膜进入土壤,有85%左右的地膜通过作物秸秆携带、机械耕作、人工捡拾等手段带离耕地,与杂草、泥土等混杂在一起,难以回收利用,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为解决这个难题,临沭县将地膜科学利用回收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不同农作物探索出了“种植结构调整+秧膜机械化分离”“地膜标准化+土膜分离机械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聚乙烯地膜”等地膜科学利用回收新模式。“临沭县通过研发、推广可降解地膜成功化解了传统地膜的污染难题。
不只是临沭县,沂水县探索“以农村信用体系评价获取金融信贷支持”课题,目前办理美德信用贷款587笔9.28亿元;兰陵县紧扣“矿山企业余热废热资源化利用”课题,就兰陵县西部矿山余热废热资源化利用开展可行性探索研究,坚持“工废”多用,多产融合,兼顾工业生产、居民取暖等项目,招引一批热能依赖度高的关联企业和项目;临沂市河东区揭榜“全域解决农村断头路和农业生产路问题”,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身边问题,凝民意聚民心,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因地制宜揭榜,创新思路解题,一个个可复制、操作性强的经验做法被探索出来,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蒙好例。
通讯员 张其余 陈晓婷 报道
本报临沂讯 “李主任,地瓜丰收了,现在虽然还没过磅,但是亩产得在6000斤以上。”10月31日,临沭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李频道正在田里查看可降解地膜的使用情况,收到了农户的报喜视频,“你看地膜都已经降解了,今年来看,可降解地膜的使用效果还是不错的。”视频里,只见被刨出来的红薯密密麻麻地躺在田里,旁边是深绿色的红薯藤,视线范围内已经几乎看不到地膜了。
李频道心里高兴,讲起了可降解地膜的推广缘由。今年初,临沂市组织各县(区)申报“揭榜接题”创新课题,通过充分商讨,结合各自优势、发展需要和群众期盼,每个县(区)因地制宜确定1个创新课题,探索总结出各地农业农村的创新经验模式。临沭县“揭”了“全域解决农村地膜污染问题”的榜。
“临沭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达86万亩,而覆膜栽培恰恰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因此高峰期时,临沭县全年仅花生覆膜面积就达43万亩,年产生废旧聚乙烯地膜1290吨。”李频道介绍,“传统地膜多为0.003—0.006mm的聚乙烯薄膜,使用后易碎,回收困难,每年约有15%左右的残膜进入土壤,有85%左右的地膜通过作物秸秆携带、机械耕作、人工捡拾等手段带离耕地,与杂草、泥土等混杂在一起,难以回收利用,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为解决这个难题,临沭县将地膜科学利用回收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针对不同农作物探索出了“种植结构调整+秧膜机械化分离”“地膜标准化+土膜分离机械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聚乙烯地膜”等地膜科学利用回收新模式。“临沭县通过研发、推广可降解地膜成功化解了传统地膜的污染难题。
不只是临沭县,沂水县探索“以农村信用体系评价获取金融信贷支持”课题,目前办理美德信用贷款587笔9.28亿元;兰陵县紧扣“矿山企业余热废热资源化利用”课题,就兰陵县西部矿山余热废热资源化利用开展可行性探索研究,坚持“工废”多用,多产融合,兼顾工业生产、居民取暖等项目,招引一批热能依赖度高的关联企业和项目;临沂市河东区揭榜“全域解决农村断头路和农业生产路问题”,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身边问题,凝民意聚民心,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因地制宜揭榜,创新思路解题,一个个可复制、操作性强的经验做法被探索出来,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蒙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