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当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山东省科协砥砺奋进创新发展五年综述与展望
2023-10-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2022年8月19日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在青岛举办
|
![]() |
2023年院士专家齐鲁行院士—校企对接活动
|
![]() |
2023年9月18—19日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在青岛举办
|
![]() |
科普专家为青少年作科普报告
|
![]() |
2022年8月院士专家开展服务高质量发展调研
|
![]() |
2022年7月19日,省级学会理事长履职培训班在济南举办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全省各级科协组织紧紧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的各项任务,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切实履行职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提高“四服务”水平,圆满完成省科协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贡献科协智慧和力量。
强化政治引领
画好科技工作者
听党话跟党走的“同心圆”
聆听“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报告,参观原子城纪念馆和爆轰试验场……2023年8月14日—18日,山东省科技人才“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班在青海举行,来自全省各领域的40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这场触动心灵的学习。此次研修让山东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研究员刘洪正心潮澎湃:“老一辈科学家们隐姓埋名几十年,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作为当代科技工作者,我们更应以他们为楷模,脚踏实地,勇攀科技高峰!”
5年来,山东省科协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热潮,筑牢科技界爱国奋斗的思想基础。成立山东省科协党校(科技人才学院),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等院校合作,举办13期国情研修班,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行研讨,一项项举措,让广大科技工作者静下心来学、沉下心来思、潜下心来悟,激发报国之志,凝聚奋进力量。
“科研是一件苦差事,不舍昼夜是常态,但来自一线的呼唤让我们不敢怠慢。”齐鲁工业大学吉兴香一次次“啃硬骨头”拿下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2023年5月29日,在齐鲁工业大学礼堂,山东省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成立仪式暨首场宣讲报告会举行。吉兴香的故事让学子们热血沸腾,默默地在心里下定了科技报国的决心。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科技工作者砥砺报国之志、勇挑时代重担的具体行动,是科协组织的使命。为此,山东省科协在全国领先组建科学家精神报告团,开展宣讲活动百余场次,举办“党领导下的科学家”“光辉的足迹”等主题展,受众累计200余万人次;指导荣成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等9家基地入选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深入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出版《山东科学家传记》等,生动讲述科学家报国为民的故事,让科学家精神闪耀齐鲁大地。
融入人才工作大局
擦亮科技工作者之家的
“金招牌”
2022年8月22日—28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13位院士和我省6位高层次专家齐聚青岛,把脉地方发展,就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发展提出前瞻性建议,与中国海洋大学、海信集团等开展21场对接活动,达成6项合作意向。
院士专家齐鲁行活动是山东省科协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的品牌活动。5年累计邀请137名院士专家、开展135项人才项目对接活动,搭建了院士专家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联结平台。牵头实施“战略科学家引育行动”,推荐33名科技领军人才,提出14项顶尖人才培育措施,着力服务我省人才成长。
“能获得青年科技奖不仅是对我的鼓励,更是对中医药青年科研工作者的认可。我会更加努力,研发更多的成果,让中医药惠及更多人!”鲁南制药集团的关永霞在得知获评2022年度山东青年科技奖时如是说。
近年来,山东省科协不断健全完善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体系,成立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先后评选表彰60名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00名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50名“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9人入选中国青年科技奖,4人入选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6人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让更多科研“后浪”涌现出来。“全省各级科协组织要坚持党管人才,把帮助科技工作者实现价值作为科协组织的最大价值,坚持‘精英’与‘草根’并重,更加注重联系服务青年科技人才和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在融入全省人才工作大局下书写好
科协篇章。”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邹广德说。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跑出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速度”
“有了专家指导,人工成本节省70%,综合效益增加20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山东巴富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贵臣的欣喜溢于言表。得益于“科创中国”平台,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王涛、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段长青到巴富洛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近年来,山东省科协着力推进“科创中国”建设,推动济南、青岛、泰安、潍坊、菏泽5市成功入选试点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各试点市立足实际,积极引入全国学会智力资源,先后组织165家全国学会开展了“科技服务团入鲁行动”,1.2万家企业在“科创中国”平台注册,对接企业需求7410项,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地方产业升级提供了解决方案。经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全省获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15个,济南、泰安在全国65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评估中,分别居第三、第四名,泰安、菏泽、潍坊3市入选2023—2025年度创新驱动示范市,入选数量全国第一。
实施学会创新发展工程,累计支持190个省级学会,成立110个专家服务团,组织科技专家5000多人次,对接服务110个协同创新基地和600多家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实施“科创金桥计划”,开展科技信息资源应用推广活动300多场,在中国科协海外专利信息资源系统山东企业注册量达11490家。培训专利应用工程师万余人次,每年举办科技工作者创新大赛等,一项项科技创新服务活动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人民日报4次点赞我省科协组织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经验。
海洋卫星组网观测与应用、6G关键技术与实验平台发展……在2023年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主场活动上,多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分享前沿动态和技术需求,这是省科协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缩影。
5年来,省市两级科协每年举办1800余场次学术活动,打造了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中日韩工程技术大会、泰山科技论坛、山东省科协年会等一批高端学术品牌,带动形成稷下科技论坛、墨子科技论坛等一批区域高端学术品牌,近万名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参与论坛交流,各级科协组织正以其学术优势不断推动原始创新。
突出科普惠民
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进入
“快车道”
沉浸式的科普影院、科技感满满的各类展品、融合科普与云计算等技术的智慧科技服务……2023年1月10日,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开馆,拥有800余件展品的新馆激发了公众的参观热情,成为备受欢迎的“科技打卡地”。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5年来,山东省科协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牵头职责,推动出台《山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着力构建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工作新格局。5年来,科普队伍不断壮大,我省“科普中国”注册信息员超152万人,注册科技志愿者超44万人,设立214家科普专家工作室,在省群众文化专业职称评价系列中增加科学传播专业,拓展科普人才职称晋升新渠道。全面推进科普阵地建设,全省综合性科技馆达37家,33家获得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补助金额居全国前列,创造出临沂、菏泽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馆建设后发领先的“山东现象”。实施科普示范工程,培育打造680个科普示范组织,全省28个单位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建设科普社区550家,命名省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400家。精心打造科普活动品牌,累计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11万余项,院士科普讲堂、科学大讲堂、科普创作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一场场科普活动,场场精彩,为公众呈上了丰富的科普盛宴。
自制发酵食品危害大、废弃塑料变成宝、数字孪生技术……打开“每日科普”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的科普知识备受公众欢迎。作为省科协集中打造的媒体科普传播体系,《科普总动员》《科学向未来》《你知道吗》等媒体科普栏目,成为高效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科普之翼更加强劲有力。“这些科普节目里的知识非常有用,帮助我们纠正了以前很多错误的认识,让我们的生活更科学,我现在天天都期待看每日科普。”来自济南的高丽说。
积极建言献策
打造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囊团”
磁悬浮动力装备作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山东省科协敏锐抓住这一机遇,组织智库专家建言产业发展,2019年将天瑞重工董事长李永胜提报的《关于大力支持磁悬浮技术研发打造千亿级磁悬浮新兴产业的建议》,通过“院士专家建议直通车”上报省领导,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并进入政府部门决策程序。其后,经过密集调研,全省各相关方面群策群力,对天瑞重工的磁悬浮发展给予了政策等相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目前,该企业已成长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单位。
5年来,山东省科协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组织智库专家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有效发挥党委政府参谋助手作用。坚持人才引领,建立一支由400名高层次智库人才组成的决策咨询专家队伍。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联合山东大学共同推动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挂牌成立,举办黄河发展论坛,开展黄河课题研究,发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年度报告》,推动黄河流域协同创新发展。服务我省重点产业发展,举办67期新旧动能转换智库创新论坛,设立“智库高端人才培育研究专题”,组织调研课题81项,完成第四次山东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与大众日报社共同成立山东高质量发展智库,联合举办海右论道智库沙龙,开通“智库之声”访谈栏目,传播智慧声音。“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既发挥智库专家的优势,又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共赢。”省智库专家李海波点赞智库沙龙。
畅通“院士专家建议直通车”渠道,5年报送决策咨询建议100期,省领导批示69期,“支持德州建设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等多项建议纳入省决策程序,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坚持守正创新
吹响深化科协系统改革
“集结号”
修订《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实现全省县市区科协组织全覆盖、在103个业务主管学会建立党组织……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全省科协系统发展活力和动力显著提升。
5年来,山东省科协以有效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以革故鼎新的勇气推进改革。2023年新修订出台的《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成为全国首部贯彻新时代新要求的科协条例。实施省级学会理事长“头雁工程”,分类推进学会“两化”建设,62个学会实现秘书长专职化,73个学会实现秘书处实体化,155个省级学会规范有序发展、活力明显提升。持续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建有1473个乡镇(街道)科协、2674家企业科协和133家高校科协,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深化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工作,积极吸纳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医院院长及科技型企业家等进入基层科协领导机构,基层组织的动员力不断增强。加强信息化建设,330余个机构入驻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注册人员29.1万余名,成为推动科协工作转型升级的有力引擎。
筑牢初心使命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未来5年,全省科协系统将认真落实省委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按照省科协4612工作布局,不断提升科协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焦靶心、团结一心、守正创新,开启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深入实施红色引领行动,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在全省科技界讲好科学家爱国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引导科技工作者把实现个人价值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坚持寓政治引领于联系服务,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把科技创新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
深入实施人才服务行动,助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服务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强化海外人才联系服务,搭建服务人才有形载体,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深入实施创驱助力行动,以科技创新赋能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持塑精品、提层次、强引领,聚力打造高端学术交流高地,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学术引领力。全力提升学会服务能力,深化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着力放大“科创中国”平台效应,把更多的创新资源引入山东,服务我省重点学科产业发展。
深入实施科普惠民行动,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牵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构建社会化协同的新时代科普生态。强化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科普主体多元化,强化高质量科普产品供给,做强科普活动品牌,完善全省现代科技场馆体系,促进科普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确保2025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6%。
深入实施建言咨政行动,有效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优化智库顶层设计,构建协同联动大智库格局。聚焦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围绕全省重大任务,深化重大战略决策咨询研究,举办智库创新论坛,形成一批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加强智库专家队伍建设,夯实智库工作人才基础。办好《院士专家建议直通车》,畅通科技工作者建言咨政渠道。
深入实施改革赋能行动,推动科协系统改革走深走实。持续完善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会党的组织工作体系,完善大党建工作格局。健全科协组织网络,着力接长手臂,扩大覆盖面,夯实科协基层组织基础。推动科协数字化变革,深化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提升科协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和手段。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续华章。面向未来,山东省科协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团结带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全省各级科协组织紧紧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的各项任务,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切实履行职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提高“四服务”水平,圆满完成省科协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贡献科协智慧和力量。
强化政治引领
画好科技工作者
听党话跟党走的“同心圆”
聆听“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报告,参观原子城纪念馆和爆轰试验场……2023年8月14日—18日,山东省科技人才“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班在青海举行,来自全省各领域的40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这场触动心灵的学习。此次研修让山东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研究员刘洪正心潮澎湃:“老一辈科学家们隐姓埋名几十年,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作为当代科技工作者,我们更应以他们为楷模,脚踏实地,勇攀科技高峰!”
5年来,山东省科协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热潮,筑牢科技界爱国奋斗的思想基础。成立山东省科协党校(科技人才学院),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青海两弹一星干部学院等院校合作,举办13期国情研修班,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行研讨,一项项举措,让广大科技工作者静下心来学、沉下心来思、潜下心来悟,激发报国之志,凝聚奋进力量。
“科研是一件苦差事,不舍昼夜是常态,但来自一线的呼唤让我们不敢怠慢。”齐鲁工业大学吉兴香一次次“啃硬骨头”拿下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2023年5月29日,在齐鲁工业大学礼堂,山东省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成立仪式暨首场宣讲报告会举行。吉兴香的故事让学子们热血沸腾,默默地在心里下定了科技报国的决心。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科技工作者砥砺报国之志、勇挑时代重担的具体行动,是科协组织的使命。为此,山东省科协在全国领先组建科学家精神报告团,开展宣讲活动百余场次,举办“党领导下的科学家”“光辉的足迹”等主题展,受众累计200余万人次;指导荣成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等9家基地入选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深入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出版《山东科学家传记》等,生动讲述科学家报国为民的故事,让科学家精神闪耀齐鲁大地。
融入人才工作大局
擦亮科技工作者之家的
“金招牌”
2022年8月22日—28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13位院士和我省6位高层次专家齐聚青岛,把脉地方发展,就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发展提出前瞻性建议,与中国海洋大学、海信集团等开展21场对接活动,达成6项合作意向。
院士专家齐鲁行活动是山东省科协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的品牌活动。5年累计邀请137名院士专家、开展135项人才项目对接活动,搭建了院士专家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联结平台。牵头实施“战略科学家引育行动”,推荐33名科技领军人才,提出14项顶尖人才培育措施,着力服务我省人才成长。
“能获得青年科技奖不仅是对我的鼓励,更是对中医药青年科研工作者的认可。我会更加努力,研发更多的成果,让中医药惠及更多人!”鲁南制药集团的关永霞在得知获评2022年度山东青年科技奖时如是说。
近年来,山东省科协不断健全完善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体系,成立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先后评选表彰60名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00名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50名“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9人入选中国青年科技奖,4人入选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6人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让更多科研“后浪”涌现出来。“全省各级科协组织要坚持党管人才,把帮助科技工作者实现价值作为科协组织的最大价值,坚持‘精英’与‘草根’并重,更加注重联系服务青年科技人才和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在融入全省人才工作大局下书写好
科协篇章。”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邹广德说。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跑出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速度”
“有了专家指导,人工成本节省70%,综合效益增加20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山东巴富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贵臣的欣喜溢于言表。得益于“科创中国”平台,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王涛、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段长青到巴富洛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近年来,山东省科协着力推进“科创中国”建设,推动济南、青岛、泰安、潍坊、菏泽5市成功入选试点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各试点市立足实际,积极引入全国学会智力资源,先后组织165家全国学会开展了“科技服务团入鲁行动”,1.2万家企业在“科创中国”平台注册,对接企业需求7410项,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地方产业升级提供了解决方案。经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全省获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15个,济南、泰安在全国65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评估中,分别居第三、第四名,泰安、菏泽、潍坊3市入选2023—2025年度创新驱动示范市,入选数量全国第一。
实施学会创新发展工程,累计支持190个省级学会,成立110个专家服务团,组织科技专家5000多人次,对接服务110个协同创新基地和600多家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实施“科创金桥计划”,开展科技信息资源应用推广活动300多场,在中国科协海外专利信息资源系统山东企业注册量达11490家。培训专利应用工程师万余人次,每年举办科技工作者创新大赛等,一项项科技创新服务活动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人民日报4次点赞我省科协组织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经验。
海洋卫星组网观测与应用、6G关键技术与实验平台发展……在2023年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主场活动上,多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分享前沿动态和技术需求,这是省科协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缩影。
5年来,省市两级科协每年举办1800余场次学术活动,打造了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中日韩工程技术大会、泰山科技论坛、山东省科协年会等一批高端学术品牌,带动形成稷下科技论坛、墨子科技论坛等一批区域高端学术品牌,近万名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参与论坛交流,各级科协组织正以其学术优势不断推动原始创新。
突出科普惠民
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进入
“快车道”
沉浸式的科普影院、科技感满满的各类展品、融合科普与云计算等技术的智慧科技服务……2023年1月10日,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开馆,拥有800余件展品的新馆激发了公众的参观热情,成为备受欢迎的“科技打卡地”。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5年来,山东省科协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牵头职责,推动出台《山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着力构建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工作新格局。5年来,科普队伍不断壮大,我省“科普中国”注册信息员超152万人,注册科技志愿者超44万人,设立214家科普专家工作室,在省群众文化专业职称评价系列中增加科学传播专业,拓展科普人才职称晋升新渠道。全面推进科普阵地建设,全省综合性科技馆达37家,33家获得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补助金额居全国前列,创造出临沂、菏泽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馆建设后发领先的“山东现象”。实施科普示范工程,培育打造680个科普示范组织,全省28个单位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建设科普社区550家,命名省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400家。精心打造科普活动品牌,累计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11万余项,院士科普讲堂、科学大讲堂、科普创作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一场场科普活动,场场精彩,为公众呈上了丰富的科普盛宴。
自制发酵食品危害大、废弃塑料变成宝、数字孪生技术……打开“每日科普”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的科普知识备受公众欢迎。作为省科协集中打造的媒体科普传播体系,《科普总动员》《科学向未来》《你知道吗》等媒体科普栏目,成为高效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科普之翼更加强劲有力。“这些科普节目里的知识非常有用,帮助我们纠正了以前很多错误的认识,让我们的生活更科学,我现在天天都期待看每日科普。”来自济南的高丽说。
积极建言献策
打造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囊团”
磁悬浮动力装备作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山东省科协敏锐抓住这一机遇,组织智库专家建言产业发展,2019年将天瑞重工董事长李永胜提报的《关于大力支持磁悬浮技术研发打造千亿级磁悬浮新兴产业的建议》,通过“院士专家建议直通车”上报省领导,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并进入政府部门决策程序。其后,经过密集调研,全省各相关方面群策群力,对天瑞重工的磁悬浮发展给予了政策等相关方面的大力支持。目前,该企业已成长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单位。
5年来,山东省科协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组织智库专家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有效发挥党委政府参谋助手作用。坚持人才引领,建立一支由400名高层次智库人才组成的决策咨询专家队伍。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联合山东大学共同推动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挂牌成立,举办黄河发展论坛,开展黄河课题研究,发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年度报告》,推动黄河流域协同创新发展。服务我省重点产业发展,举办67期新旧动能转换智库创新论坛,设立“智库高端人才培育研究专题”,组织调研课题81项,完成第四次山东省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与大众日报社共同成立山东高质量发展智库,联合举办海右论道智库沙龙,开通“智库之声”访谈栏目,传播智慧声音。“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既发挥智库专家的优势,又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共赢。”省智库专家李海波点赞智库沙龙。
畅通“院士专家建议直通车”渠道,5年报送决策咨询建议100期,省领导批示69期,“支持德州建设黄河流域(山东)现代农业科学城”等多项建议纳入省决策程序,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坚持守正创新
吹响深化科协系统改革
“集结号”
修订《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实现全省县市区科协组织全覆盖、在103个业务主管学会建立党组织……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全省科协系统发展活力和动力显著提升。
5年来,山东省科协以有效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以革故鼎新的勇气推进改革。2023年新修订出台的《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成为全国首部贯彻新时代新要求的科协条例。实施省级学会理事长“头雁工程”,分类推进学会“两化”建设,62个学会实现秘书长专职化,73个学会实现秘书处实体化,155个省级学会规范有序发展、活力明显提升。持续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建有1473个乡镇(街道)科协、2674家企业科协和133家高校科协,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深化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工作,积极吸纳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医院院长及科技型企业家等进入基层科协领导机构,基层组织的动员力不断增强。加强信息化建设,330余个机构入驻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注册人员29.1万余名,成为推动科协工作转型升级的有力引擎。
筑牢初心使命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未来5年,全省科协系统将认真落实省委工作部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按照省科协4612工作布局,不断提升科协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焦靶心、团结一心、守正创新,开启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深入实施红色引领行动,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在全省科技界讲好科学家爱国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引导科技工作者把实现个人价值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坚持寓政治引领于联系服务,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把科技创新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
深入实施人才服务行动,助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服务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强化海外人才联系服务,搭建服务人才有形载体,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深入实施创驱助力行动,以科技创新赋能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持塑精品、提层次、强引领,聚力打造高端学术交流高地,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学术引领力。全力提升学会服务能力,深化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着力放大“科创中国”平台效应,把更多的创新资源引入山东,服务我省重点学科产业发展。
深入实施科普惠民行动,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牵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构建社会化协同的新时代科普生态。强化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科普主体多元化,强化高质量科普产品供给,做强科普活动品牌,完善全省现代科技场馆体系,促进科普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确保2025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6%。
深入实施建言咨政行动,有效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优化智库顶层设计,构建协同联动大智库格局。聚焦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围绕全省重大任务,深化重大战略决策咨询研究,举办智库创新论坛,形成一批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加强智库专家队伍建设,夯实智库工作人才基础。办好《院士专家建议直通车》,畅通科技工作者建言咨政渠道。
深入实施改革赋能行动,推动科协系统改革走深走实。持续完善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会党的组织工作体系,完善大党建工作格局。健全科协组织网络,着力接长手臂,扩大覆盖面,夯实科协基层组织基础。推动科协数字化变革,深化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提升科协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和手段。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续华章。面向未来,山东省科协将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团结带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