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询问

当好数字强省建设的领头雁

2023-10-26 作者: 赵国陆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国陆

  10月19日,济南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询问。11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分别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商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化赋能等方面进行了提问,13个政府部门负责人现场回答,积极落实“建强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的新要求,当好数字强省建设的领头雁。
  近年来,济南率先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竞争优势。其中,济南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跑全省,特别是软件产业,规模占据全省半壁江山,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7.63%,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从全国来看,济南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第6位,远高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同时,济南拥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的“金字招牌”。
  为了进一步塑造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济南市工信局局长汲佩德表示,今后计划实施五大工程:软件“铸魂”、集成电路“强芯”、先进计算“固链”、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赋智”、新兴产业“跃升”。软件将重点突破工业软件,推动“中国软件名城”再次提档升级;集成电路产业在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等环节均有布局,串珠成链;空天信息、量子技术等新兴产业正在形成新优势。
  今年新生入学,15万名孩子全部通过线上报名,不需要提交纸质材料;原来开办一个企业可能需要几天时间,现在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半个小时就能拿证拿章;济南的“免申即享”目前已经能承接104项政策,变原来的“人找政策”为现在的“政策找人”……这背后都是大数据支撑。济南市大数据局局长张熙介绍,目前已搭建了五个平台,包括“一网通办”平台,提供行政事务审批服务;大数据一体化平台,汇聚政务数据带动各行业数据的智慧应用;“爱山东泉城办”平台,面向市民端提供集成服务;“无证明城市”平台,集成电子证照,实现无证明的“网办”“掌办”;“山东通”政务办公平台,今年在网上办文达26.9万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会议36万人次。济南正在用数据便民利企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用数据提升办公效率,不再开会车来车往、办文纸来纸往,办事人来人往;积极探索数据价值化路径,真正赋能千行百业,比如“泉城链”在银行领域信贷的数据授权应用,企业和个人办理贷款时,可授权30多家银行调取电子证照,不用再提交纸质材料。
  作为经营主体大多数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对就业、技术创新有着明显的影响。但由于缺乏技术、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着不会转、不敢转、转不起的问题。济南市民营经济局局长潘荣庆表示,企业实行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为引导支持帮助中小微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换道超车,做优做大做强,济南组织相关企业接受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现场观摩临机重工等转型成功企业,同时通过政府性增信、财政补贴等,为120多家有数字化转型意向的企业提供了17亿元的贷款支持。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金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必须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努力把先发优势转变为竞争胜势,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济南加速度”。同时,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对照数字济南建设要求,聚焦问题短板,把握重点任务,不断强化数字产业创新、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建强数字经济载体、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全力塑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 本报记者 赵国陆

  10月19日,济南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询问。11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分别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商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化赋能等方面进行了提问,13个政府部门负责人现场回答,积极落实“建强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的新要求,当好数字强省建设的领头雁。
  近年来,济南率先实施数字经济引领战略,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竞争优势。其中,济南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跑全省,特别是软件产业,规模占据全省半壁江山,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7.63%,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从全国来看,济南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第6位,远高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同时,济南拥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的“金字招牌”。
  为了进一步塑造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济南市工信局局长汲佩德表示,今后计划实施五大工程:软件“铸魂”、集成电路“强芯”、先进计算“固链”、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赋智”、新兴产业“跃升”。软件将重点突破工业软件,推动“中国软件名城”再次提档升级;集成电路产业在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等环节均有布局,串珠成链;空天信息、量子技术等新兴产业正在形成新优势。
  今年新生入学,15万名孩子全部通过线上报名,不需要提交纸质材料;原来开办一个企业可能需要几天时间,现在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半个小时就能拿证拿章;济南的“免申即享”目前已经能承接104项政策,变原来的“人找政策”为现在的“政策找人”……这背后都是大数据支撑。济南市大数据局局长张熙介绍,目前已搭建了五个平台,包括“一网通办”平台,提供行政事务审批服务;大数据一体化平台,汇聚政务数据带动各行业数据的智慧应用;“爱山东泉城办”平台,面向市民端提供集成服务;“无证明城市”平台,集成电子证照,实现无证明的“网办”“掌办”;“山东通”政务办公平台,今年在网上办文达26.9万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会议36万人次。济南正在用数据便民利企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用数据提升办公效率,不再开会车来车往、办文纸来纸往,办事人来人往;积极探索数据价值化路径,真正赋能千行百业,比如“泉城链”在银行领域信贷的数据授权应用,企业和个人办理贷款时,可授权30多家银行调取电子证照,不用再提交纸质材料。
  作为经营主体大多数的中小微民营企业对就业、技术创新有着明显的影响。但由于缺乏技术、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着不会转、不敢转、转不起的问题。济南市民营经济局局长潘荣庆表示,企业实行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为引导支持帮助中小微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换道超车,做优做大做强,济南组织相关企业接受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现场观摩临机重工等转型成功企业,同时通过政府性增信、财政补贴等,为120多家有数字化转型意向的企业提供了17亿元的贷款支持。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金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必须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努力把先发优势转变为竞争胜势,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济南加速度”。同时,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对照数字济南建设要求,聚焦问题短板,把握重点任务,不断强化数字产业创新、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建强数字经济载体、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全力塑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