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菏泽交出后来居上精彩答卷——

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稳定向好

2023-10-25 作者: 王兆锋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陈新振

  10月23日,十四届菏泽市委第84次常委会会议召开,对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今年以来,菏泽市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稳定向好。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2亿元,可比增长7.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个、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5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04.7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高于全省3.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839元,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截至9月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067亿元,同比增长10.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91亿元,同比增长13.9%;存贷比达63.6%,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加力提速。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截至9月底,151个省级、100个市级实施类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分别完成投资491.8亿元和256.2亿元,分别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4.6%和89.6%,均超计划进度。今年以来,争取中央、省预算内项目61个、资金6.45亿元;获国家审核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37个,已发行119个、额度达151.3亿元,有效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交通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市交通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12亿元,同比增长31.8%。招商引资稳步推进。1—9月份,全市新签约项目552个,落地项目351个,到位资金398亿元,其中落地过10亿元项目42个。
  工业运行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累计达1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累计增速连续9个月居全省第2位。从行业看,全市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5%。从价格看,8月份全市重点调度的25种产品价格中,有16种环比增长,较上半年增加了14种,增长面达64%,工业品价格明显改善。从效益看,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65亿元、利润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38.3%,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和第2位。从后劲看,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纳统工业企业161家,较去年同期增加86家;截至8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464.7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较6月末提高4.7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夏粮秋粮实现双丰收。全市夏粮播种面积达到924.17万亩,总产41亿公斤;秋粮播种面积达到875万亩,预计总产43.7亿公斤,总产整体形势好于往年。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增长4.9%,较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23个,其中7个镇、1个村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打造了419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内外贸易较快增长。市场消费加快回升。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273.6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居全省第1位。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6%,高于全省7.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对外贸易稳中有进。1—9月份,全市货物进出口533.2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高于全省9.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加快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25.3亿元,同比增长100.6%。经营主体持续活跃。截至9月底,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16.9万户,同比增长81.2%;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个数3492个,同比增长36.5%;新入库“四上”企业545家,同比增长89.2%。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陈新振

  10月23日,十四届菏泽市委第84次常委会会议召开,对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今年以来,菏泽市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稳定向好。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2亿元,可比增长7.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个、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5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04.7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高于全省3.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839元,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截至9月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067亿元,同比增长10.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91亿元,同比增长13.9%;存贷比达63.6%,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加力提速。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截至9月底,151个省级、100个市级实施类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分别完成投资491.8亿元和256.2亿元,分别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4.6%和89.6%,均超计划进度。今年以来,争取中央、省预算内项目61个、资金6.45亿元;获国家审核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37个,已发行119个、额度达151.3亿元,有效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交通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市交通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12亿元,同比增长31.8%。招商引资稳步推进。1—9月份,全市新签约项目552个,落地项目351个,到位资金398亿元,其中落地过10亿元项目42个。
  工业运行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累计达1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累计增速连续9个月居全省第2位。从行业看,全市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5%。从价格看,8月份全市重点调度的25种产品价格中,有16种环比增长,较上半年增加了14种,增长面达64%,工业品价格明显改善。从效益看,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65亿元、利润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38.3%,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和第2位。从后劲看,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纳统工业企业161家,较去年同期增加86家;截至8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464.7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较6月末提高4.7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夏粮秋粮实现双丰收。全市夏粮播种面积达到924.17万亩,总产41亿公斤;秋粮播种面积达到875万亩,预计总产43.7亿公斤,总产整体形势好于往年。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增长4.9%,较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23个,其中7个镇、1个村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打造了419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内外贸易较快增长。市场消费加快回升。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273.6亿元,同比增长18.7%,增幅居全省第1位。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6%,高于全省7.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对外贸易稳中有进。1—9月份,全市货物进出口533.2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高于全省9.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加快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25.3亿元,同比增长100.6%。经营主体持续活跃。截至9月底,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16.9万户,同比增长81.2%;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个数3492个,同比增长36.5%;新入库“四上”企业545家,同比增长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