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为传统村落壮体塑形铸魂

2023-10-19 作者: 段婷婷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本报通讯员 孟凡庚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多元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但也正面临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如何保留传统村落的独特性,释放传统村落的多元价值,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保护利用之路?2022年4月份,章丘区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40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区),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壮体、塑形、铸魂并举之路。
  推进项目建设,为传统村落壮体。章丘区住建局统筹编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济南市章丘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建立完善监理、跟踪审计、专家咨询、设计师驻场等相关工作制度,形成了具有章丘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机制。截至2023年8月,示范项目总体进度已完成90%,2023年又争取省级传统民居项目,对石子口村、石匣村26处民居进行修复,届时章丘区会形成更加完整的传统风貌建筑组群。
  传承优秀文化,为传统村落塑形。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很多老宅破旧不堪,这些民居都是宝贵遗产,只有想办法让其“活起来”,才能让文化传承“活下去”不变色。章丘区住建局结合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多措并举统筹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各镇街广泛开展民间节庆活动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活动,推进三德范章丘芯子、袭家村章丘铁匠、梭庄村章丘石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及传承人培训,共计开展培训147次,受众2.4万人,重点整修40处祠堂、戏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还原文化功能属性,丰富传统生产生活的展示空间。
  凝聚思想共识,为传统村落铸魂。以“党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为引领,突出党建引领“主心骨”作用,建立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工作制度,形成“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保护发展模式。各村党(总)支部组织老书记、老党员成立了由241人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传统村落知识宣传、工程质量监督、传统工艺传承利用等工作。利用抖音、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章丘传统村落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共计宣传360余次,受众40余万人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建设完成章丘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数字博物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果。
  □ 本报记者 段婷婷
   本报通讯员 孟凡庚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多元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但也正面临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如何保留传统村落的独特性,释放传统村落的多元价值,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保护利用之路?2022年4月份,章丘区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40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区),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壮体、塑形、铸魂并举之路。
  推进项目建设,为传统村落壮体。章丘区住建局统筹编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方案》《济南市章丘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建立完善监理、跟踪审计、专家咨询、设计师驻场等相关工作制度,形成了具有章丘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机制。截至2023年8月,示范项目总体进度已完成90%,2023年又争取省级传统民居项目,对石子口村、石匣村26处民居进行修复,届时章丘区会形成更加完整的传统风貌建筑组群。
  传承优秀文化,为传统村落塑形。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很多老宅破旧不堪,这些民居都是宝贵遗产,只有想办法让其“活起来”,才能让文化传承“活下去”不变色。章丘区住建局结合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多措并举统筹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各镇街广泛开展民间节庆活动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活动,推进三德范章丘芯子、袭家村章丘铁匠、梭庄村章丘石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及传承人培训,共计开展培训147次,受众2.4万人,重点整修40处祠堂、戏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还原文化功能属性,丰富传统生产生活的展示空间。
  凝聚思想共识,为传统村落铸魂。以“党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为引领,突出党建引领“主心骨”作用,建立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工作制度,形成“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保护发展模式。各村党(总)支部组织老书记、老党员成立了由241人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传统村落知识宣传、工程质量监督、传统工艺传承利用等工作。利用抖音、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章丘传统村落风土人情、民俗文化、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共计宣传360余次,受众40余万人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建设完成章丘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数字博物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