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参加职称评定,不看学历、论文,手里的技术活说了算,济宁高新区——

培育“新农人”为乡村振兴储人才

2023-10-10 作者: 孟一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孟一
   本报通讯员 吴丛 王娜

  在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刘村,有个远近闻名的“多面手”——刘玉志。他不仅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还是益农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葡萄种植方面的“田专家”。今年7月份,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农民高级农艺师。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哪想过还能评上职称。”谈起获评高级职称的事,刘玉志至今仍乐得合不拢嘴。在他看来,“光环”加持不仅实打实提升了个人收入,更为他扎实服务村民农技提升、储备乡村振兴人才打足了气。
  曾几何时,刘村是周边地界出了名的“后进村”,农业基础设施陈旧不说,村民也都是靠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生活,微薄的土地收益致使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村庄“空心化”愈发严重。
  留不住人、增不了富,农村还如何振兴?刘玉志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发挥个人技术优势、调整种植结构,一边手把手对村民进行高标准葡萄种植技术培训,一边对全村1000余亩土地进行了土地流转。很快,村里就建起了精品葡萄采摘园,村民们自发入股成立了益农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还注册了“甜万佳”牌葡萄产品商标,曾经的“一麦一棒”迅速被绿油油、紫莹莹的葡萄串所替代。
  农民评职称政策不仅激励了一批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学文化、增技能、懂管理,迈上“新农人”之路,同时也为返乡创业的青年才俊提供了投身乡村振兴、在广阔田野里大展身手的难得机遇。
  “新农人”有技术、年轻人讲创新,在返乡创业人员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刘村开始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探索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一条集休闲、观光、电商、研学、采摘、餐饮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日渐清晰。“农民参加职称评定,不看学历、论文,手里的技术活说了算,这让我们倍感振奋。”刘村村民、青年创业者刘立涛直言,对于评上职称的农民,济宁高新区不仅有现金奖励,而且会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
  今年以来,济宁高新区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评审打破常规职称评定中的学历、年限、身份、户籍等限制性条件,将参评农民的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带动效益、科技推广应用等作为主要的评定依据。对于确有真才实学、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开辟“绿色通道”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评上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先承担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任务,优先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类继续教育培训,激励新型职业农民带头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农业技术普及应用,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刘玉志说:“通过参加今年组织的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培训,又学了不少新东西,咱现在又是高级职称了,给咱村民讲课的时候,底气更足了。”
  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将继续加强乡村振兴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农村技能人才知识水平,扩充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不仅让更多农民真正成为“田间秀才”“乡土专家”,还要使“农民”这一职业更具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农村、建功立业。
  □ 本报记者 孟一
   本报通讯员 吴丛 王娜

  在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刘村,有个远近闻名的“多面手”——刘玉志。他不仅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还是益农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葡萄种植方面的“田专家”。今年7月份,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农民高级农艺师。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哪想过还能评上职称。”谈起获评高级职称的事,刘玉志至今仍乐得合不拢嘴。在他看来,“光环”加持不仅实打实提升了个人收入,更为他扎实服务村民农技提升、储备乡村振兴人才打足了气。
  曾几何时,刘村是周边地界出了名的“后进村”,农业基础设施陈旧不说,村民也都是靠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生活,微薄的土地收益致使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村庄“空心化”愈发严重。
  留不住人、增不了富,农村还如何振兴?刘玉志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发挥个人技术优势、调整种植结构,一边手把手对村民进行高标准葡萄种植技术培训,一边对全村1000余亩土地进行了土地流转。很快,村里就建起了精品葡萄采摘园,村民们自发入股成立了益农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还注册了“甜万佳”牌葡萄产品商标,曾经的“一麦一棒”迅速被绿油油、紫莹莹的葡萄串所替代。
  农民评职称政策不仅激励了一批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学文化、增技能、懂管理,迈上“新农人”之路,同时也为返乡创业的青年才俊提供了投身乡村振兴、在广阔田野里大展身手的难得机遇。
  “新农人”有技术、年轻人讲创新,在返乡创业人员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刘村开始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探索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一条集休闲、观光、电商、研学、采摘、餐饮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日渐清晰。“农民参加职称评定,不看学历、论文,手里的技术活说了算,这让我们倍感振奋。”刘村村民、青年创业者刘立涛直言,对于评上职称的农民,济宁高新区不仅有现金奖励,而且会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
  今年以来,济宁高新区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评审打破常规职称评定中的学历、年限、身份、户籍等限制性条件,将参评农民的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带动效益、科技推广应用等作为主要的评定依据。对于确有真才实学、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开辟“绿色通道”直接申报高级职称。
  评上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先承担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任务,优先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类继续教育培训,激励新型职业农民带头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推动农业技术普及应用,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刘玉志说:“通过参加今年组织的农业生产经营从业者培训,又学了不少新东西,咱现在又是高级职称了,给咱村民讲课的时候,底气更足了。”
  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将继续加强乡村振兴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农村技能人才知识水平,扩充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不仅让更多农民真正成为“田间秀才”“乡土专家”,还要使“农民”这一职业更具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农村、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