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为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建言献策

2023-10-03 作者: 魏然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魏然

  9月25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建言献策。
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筑牢现代农业强省基石

  康志民常委代表德州市政协发言时说,建设农业强省,粮食生产是基石。为确保党和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在山东落实落地,建议:强化体制赋能,推进书记抓粮,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认领“指挥田”制度,将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做法作为省级战略在全省推广。强化技术赋能,持续加强技术标准化建设、技术攻关推广和种业创新,推进科技兴粮。强化主体赋能,实施种粮大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行动,继续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注重示范引领,加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规模种粮。强化生态赋能,集成应用绿色增产技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探索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绿色增粮。强化政策赋能,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考核奖惩、创新金融支持,推进机制保粮。
推进水果产业转型升级
为现代农业强省建设蓄势赋能

  “水果产业是我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与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相比,附加值高、效益好。”丁希滨常委说,当前,我省果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建议: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果业栽培的技术进步,示范推广现代集约高效栽培模式和关键技术,逐步提高传统果园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发展设施果业等。构建新型经营体系,提升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发展一批果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做大做强各类经营主体,培育壮大一批大型果业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与果农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进品种创新、栽培技术创新、装备技术创新,提高果业产业生产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畜牧强省建设
再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曲绪仙委员代表农业界发言时说,我省畜牧产业基础厚、体量大、韧劲强,总产量连续31年居全国之首,但目前引领带动的先发优势有所弱化,为此建议:一是突出培强“链主”企业,再创全链集群发展新优势。建立畜牧“链主”梯次培育体系,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推动产业全链集群发展。二是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再创提质增效发展新优势。提升良种自给水平,地方畜禽品种要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外来品种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大力发展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养殖与加工。提升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三是突出畅通农牧循环,再创种养绿色发展新优势。统筹绿色种养循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打造一批农牧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做强现代渔业
建设“蓝色粮仓”

  徐东升常委代表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市政协发言时说,山东是渔业大省,也是水产养殖大省,引领了全国藻虾贝鱼参五次海水养殖浪潮。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渔业产业健康发展根基。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促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对水产种业、设施渔业、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等的支持力度。保护拓展发展空间,保障优质水产品常年持续供给能力。要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渔业基本水域,深挖盐碱地、涝洼地开发利用潜力,提高池塘养殖综合生产能力等。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开拓海水养殖战略发展新空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进水产种业振兴、强化渔业装备设施创新、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保障“菜篮子”量足质优

  陈月辉常委代表致公党山东省委会发言时建议,推动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障“菜篮子”量足质优。一是强政策,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以设施蔬菜产业为重点,在政策、资金、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方面予以支持。二是抓应用,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以“高效宜机化”应用为重点,加快建造一批设施装配化、作业宜机化、性能高效化、环境调控自动化的蔬菜种植设施。三是育良种,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人才资源,组建设施蔬菜新品种研发团队,加强优异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创新育种和集约化育苗技术。四是健机制,提高经营主体抵御风险能力。引导保险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设施农业险种,完善设施种植业的保险条款。五是重支持,拓宽产业发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扶强做优种业企业
助力种业强省建设

  隋子林常委代表民革山东省委会发言时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农业大省,2022年,我省种业企业年产良种25亿公斤,收入123.4亿元,其中,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年销售收入均占全国1/10以上,总体规模实力居全国前列。截至2022年底,我省累计审(认)定农作物品种2377个,约占全国的5%,登记品种3723个,约占全国的13%。企业强则种业强,建议:注重规划统领,引导种业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注重靶向支持,培育“航母级”领军企业;注重平台建设,提升种业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注重市场导向,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种业强省建设。
壮大“链主”龙头企业
引领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吕涛常委代表民进山东省委会发言时建议:着力打造头部“链主”,增强农业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一是在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的过程中,优先把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业龙头企业或产销服务组织作为“链主”企业来培育,针对性实施“一链一项目库”“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分类培育发展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全国性、全省性、市县区域性农业“链主”企业。二是结合财政资金投入、管理模式创新,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向农业“链主”企业集聚。三是支持链主和龙头企业参与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各类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的财政奖励项目建设,扩大产能、做大规模。
补短板强弱项
推动我省数字农业驶入快车道

  付军常委代表农工党山东省委会发言时建议:坚持“硬件为先”,一手抓信息网络覆盖,一手抓农业科技应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坚持“人才为本”,加强数字人才培育引进。培养新一代复合型数字农业经营和管理人才,加强数字新农人培训,吸引数字化人才前往乡镇发展。坚持“数据为基”,强化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发挥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和企业能动作用,打造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建共享的大数据平台。坚持“技术为根”,推进数字技术集成应用。打造生产者应用场景,推进智慧农场建设;打造消费者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链主体协同;打造管理者应用场景,培育农业数字化生态。
  □ 本报记者 魏然

  9月25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建言献策。
强化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筑牢现代农业强省基石

  康志民常委代表德州市政协发言时说,建设农业强省,粮食生产是基石。为确保党和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在山东落实落地,建议:强化体制赋能,推进书记抓粮,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认领“指挥田”制度,将德州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做法作为省级战略在全省推广。强化技术赋能,持续加强技术标准化建设、技术攻关推广和种业创新,推进科技兴粮。强化主体赋能,实施种粮大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行动,继续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注重示范引领,加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规模种粮。强化生态赋能,集成应用绿色增产技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探索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绿色增粮。强化政策赋能,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考核奖惩、创新金融支持,推进机制保粮。
推进水果产业转型升级
为现代农业强省建设蓄势赋能

  “水果产业是我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与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相比,附加值高、效益好。”丁希滨常委说,当前,我省果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建议: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果业栽培的技术进步,示范推广现代集约高效栽培模式和关键技术,逐步提高传统果园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发展设施果业等。构建新型经营体系,提升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发展一批果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做大做强各类经营主体,培育壮大一批大型果业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与果农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进品种创新、栽培技术创新、装备技术创新,提高果业产业生产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畜牧强省建设
再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曲绪仙委员代表农业界发言时说,我省畜牧产业基础厚、体量大、韧劲强,总产量连续31年居全国之首,但目前引领带动的先发优势有所弱化,为此建议:一是突出培强“链主”企业,再创全链集群发展新优势。建立畜牧“链主”梯次培育体系,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推动产业全链集群发展。二是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再创提质增效发展新优势。提升良种自给水平,地方畜禽品种要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外来品种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大力发展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养殖与加工。提升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三是突出畅通农牧循环,再创种养绿色发展新优势。统筹绿色种养循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打造一批农牧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做强现代渔业
建设“蓝色粮仓”

  徐东升常委代表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市政协发言时说,山东是渔业大省,也是水产养殖大省,引领了全国藻虾贝鱼参五次海水养殖浪潮。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渔业产业健康发展根基。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促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大对水产种业、设施渔业、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等的支持力度。保护拓展发展空间,保障优质水产品常年持续供给能力。要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渔业基本水域,深挖盐碱地、涝洼地开发利用潜力,提高池塘养殖综合生产能力等。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开拓海水养殖战略发展新空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进水产种业振兴、强化渔业装备设施创新、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保障“菜篮子”量足质优

  陈月辉常委代表致公党山东省委会发言时建议,推动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障“菜篮子”量足质优。一是强政策,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以设施蔬菜产业为重点,在政策、资金、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方面予以支持。二是抓应用,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以“高效宜机化”应用为重点,加快建造一批设施装配化、作业宜机化、性能高效化、环境调控自动化的蔬菜种植设施。三是育良种,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部门人才资源,组建设施蔬菜新品种研发团队,加强优异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创新育种和集约化育苗技术。四是健机制,提高经营主体抵御风险能力。引导保险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设施农业险种,完善设施种植业的保险条款。五是重支持,拓宽产业发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推动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扶强做优种业企业
助力种业强省建设

  隋子林常委代表民革山东省委会发言时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农业大省,2022年,我省种业企业年产良种25亿公斤,收入123.4亿元,其中,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企业年销售收入均占全国1/10以上,总体规模实力居全国前列。截至2022年底,我省累计审(认)定农作物品种2377个,约占全国的5%,登记品种3723个,约占全国的13%。企业强则种业强,建议:注重规划统领,引导种业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注重靶向支持,培育“航母级”领军企业;注重平台建设,提升种业企业自主创新水平;注重市场导向,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种业强省建设。
壮大“链主”龙头企业
引领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吕涛常委代表民进山东省委会发言时建议:着力打造头部“链主”,增强农业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一是在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的过程中,优先把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业龙头企业或产销服务组织作为“链主”企业来培育,针对性实施“一链一项目库”“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分类培育发展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全国性、全省性、市县区域性农业“链主”企业。二是结合财政资金投入、管理模式创新,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向农业“链主”企业集聚。三是支持链主和龙头企业参与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各类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的财政奖励项目建设,扩大产能、做大规模。
补短板强弱项
推动我省数字农业驶入快车道

  付军常委代表农工党山东省委会发言时建议:坚持“硬件为先”,一手抓信息网络覆盖,一手抓农业科技应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坚持“人才为本”,加强数字人才培育引进。培养新一代复合型数字农业经营和管理人才,加强数字新农人培训,吸引数字化人才前往乡镇发展。坚持“数据为基”,强化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发挥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和企业能动作用,打造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建共享的大数据平台。坚持“技术为根”,推进数字技术集成应用。打造生产者应用场景,推进智慧农场建设;打造消费者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链主体协同;打造管理者应用场景,培育农业数字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