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东北亚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威海举办

打造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2023-09-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东北亚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威海市悦海公园 摄影:孙大伟
  □王超 马明国 王桐
  
  9月22日至23日,东北亚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威海举办,这是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深化海洋与渔业交流合作的又一次具体行动。
  大会以“绿色引领 数字赋能”为主题,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主办,威海市人民政府、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山东省海洋局承办。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威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共同为“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中国海洋种业之都”揭牌。“大会吸引了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会员省、涉海国际组织、行业协会、教育科研机构、企业界代表约300人参会,共同推动东北亚地区海洋与渔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探讨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程剑介绍。
  
  
高峰对话
为海洋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大会设置了开幕式、主题报告、平行分会、实地考察等环节。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负责同志分别聚焦海洋绿色发展的重点、热点和关注点,以专业的视角和开放的理念,为东北亚地区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主题报告环节,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夏光就“迈向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作主题报告,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第十届院长金雄西就“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作主题报告,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围绕“海洋数据要素赋能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作主题报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胡振宇围绕“海洋渔业低碳发展”作主题报告,山东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围绕“打造山东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作主题报告。
  聚焦山东的优势产业海洋渔业的发展,胡振宇建议深化技术应用,把山东的技术优势变成产业优势;重视国际合作,突破地域限制、国家限制,与周边国家一起,共同把黄海海域利用好;延长养殖产业链,深入推进海洋渔业发展。
  本次大会还设立了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海洋试验场建设与发展、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海洋健康食品暨预制菜产业发展4个平行分会。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欧洲海洋能源中心、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丹麦奥胡斯大学、韩国水产研究院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外机构的海洋领域专家,根据各自研究成果共作了30个精彩报告。
  专家们的报告注重技术与产业、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既有思考、展望,也有建议、方案,从多个角度为决策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为企业家提供了解决方案。与会人员围绕海洋相关课题进行多层次、多维度交流,这对海洋领域数字经济发展、产业技术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学术交流研讨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搭建平台
加速海洋创新资源集聚

  在多场平行分会中,“海洋试验场建设与发展”主题分会吸引了广泛关注。其间,举行了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协同创新平台及实训基地授牌仪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共6所高校正式授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2021年9月,自然资源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威海市签署了共建协议,“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正式揭牌,这是我国首个建成并运行、首个实现部省共建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此次成立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协同创新平台,将搭建产、学、研、用、政、企、金多领域交流平台,推动海洋装备开发、试验测试、生产制造、集成应用和技术服务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推动海洋装备研究成果高效转化;推动海洋装备标准化建设,提升国产化海洋装备应用;完善海洋装备产业链,推动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建设等。“相信通过平台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将加快推动威海打造北方重要的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彭伟说。
  在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平行分会上,8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以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研讨分享了海洋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顶层战略、发展模式、关键技术与典型案例,共商构建海洋经济数字化产业链,共谋海洋经济数字化发展。
  “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平行分会邀请了澳大利亚研究员彼得·汤普森、丹麦教授雅各布·卡斯坦森和我国科研院所的顾海峰研究员、雷坤研究员、李克强教授、姜会超博士,分别作主题报告,探讨我国和国际上在富营养化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根据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进行减排管控的科学管理应用经验。
互利共赢
引领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
成员交流合作

  作为大会举办地,威海市近年来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不断集聚壮大海洋发展新动能。先后获批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市、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是全国唯一获得海洋领域5个国家级试点示范的城市。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丕松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的目标,奋力争当海洋强国建设排头兵。”
  山东濒临黄海和渤海,海洋开发基础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海洋强省建设列入全省“八大发展战略”“九个强省突破”“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在海洋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
  面向区域合作,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渔业专门委员会于2009年在山东正式成立。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秘书长林秉镇表示:“如今,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渔业专门委员会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联合会对山东省的努力表示高度赞赏。联合会秘书处将继续全力支持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使其成为引领东北亚地区海洋产业持续创新、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张建东表示:“当前,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治理正加速从传统模式向创新发展转变,我省海洋产业想要始终保持走在前的竞争优势,需要不断探索新路径,培育新的增长点。”山东将准确把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丰富内涵,紧扣高质量要求和示范先行重大使命,全面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生态环境优化改善、海洋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山东样板。
  □王超 马明国 王桐
  
  9月22日至23日,东北亚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威海举办,这是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深化海洋与渔业交流合作的又一次具体行动。
  大会以“绿色引领 数字赋能”为主题,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主办,威海市人民政府、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山东省海洋局承办。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威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共同为“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中国海洋种业之都”揭牌。“大会吸引了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会员省、涉海国际组织、行业协会、教育科研机构、企业界代表约300人参会,共同推动东北亚地区海洋与渔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探讨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程剑介绍。
  
  
高峰对话
为海洋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本次大会设置了开幕式、主题报告、平行分会、实地考察等环节。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负责同志分别聚焦海洋绿色发展的重点、热点和关注点,以专业的视角和开放的理念,为东北亚地区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主题报告环节,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夏光就“迈向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作主题报告,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第十届院长金雄西就“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作主题报告,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围绕“海洋数据要素赋能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作主题报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胡振宇围绕“海洋渔业低碳发展”作主题报告,山东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围绕“打造山东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作主题报告。
  聚焦山东的优势产业海洋渔业的发展,胡振宇建议深化技术应用,把山东的技术优势变成产业优势;重视国际合作,突破地域限制、国家限制,与周边国家一起,共同把黄海海域利用好;延长养殖产业链,深入推进海洋渔业发展。
  本次大会还设立了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海洋试验场建设与发展、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海洋健康食品暨预制菜产业发展4个平行分会。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欧洲海洋能源中心、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丹麦奥胡斯大学、韩国水产研究院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外机构的海洋领域专家,根据各自研究成果共作了30个精彩报告。
  专家们的报告注重技术与产业、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既有思考、展望,也有建议、方案,从多个角度为决策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为企业家提供了解决方案。与会人员围绕海洋相关课题进行多层次、多维度交流,这对海洋领域数字经济发展、产业技术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学术交流研讨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搭建平台
加速海洋创新资源集聚

  在多场平行分会中,“海洋试验场建设与发展”主题分会吸引了广泛关注。其间,举行了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协同创新平台及实训基地授牌仪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共6所高校正式授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2021年9月,自然资源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威海市签署了共建协议,“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正式揭牌,这是我国首个建成并运行、首个实现部省共建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此次成立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协同创新平台,将搭建产、学、研、用、政、企、金多领域交流平台,推动海洋装备开发、试验测试、生产制造、集成应用和技术服务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推动海洋装备研究成果高效转化;推动海洋装备标准化建设,提升国产化海洋装备应用;完善海洋装备产业链,推动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建设等。“相信通过平台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将加快推动威海打造北方重要的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彭伟说。
  在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平行分会上,8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以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研讨分享了海洋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前景,海洋产业数字化转型顶层战略、发展模式、关键技术与典型案例,共商构建海洋经济数字化产业链,共谋海洋经济数字化发展。
  “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平行分会邀请了澳大利亚研究员彼得·汤普森、丹麦教授雅各布·卡斯坦森和我国科研院所的顾海峰研究员、雷坤研究员、李克强教授、姜会超博士,分别作主题报告,探讨我国和国际上在富营养化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根据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进行减排管控的科学管理应用经验。
互利共赢
引领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
成员交流合作

  作为大会举办地,威海市近年来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不断集聚壮大海洋发展新动能。先后获批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市、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国家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是全国唯一获得海洋领域5个国家级试点示范的城市。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丕松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的目标,奋力争当海洋强国建设排头兵。”
  山东濒临黄海和渤海,海洋开发基础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海洋强省建设列入全省“八大发展战略”“九个强省突破”“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在海洋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
  面向区域合作,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渔业专门委员会于2009年在山东正式成立。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秘书长林秉镇表示:“如今,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渔业专门委员会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联合会对山东省的努力表示高度赞赏。联合会秘书处将继续全力支持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使其成为引领东北亚地区海洋产业持续创新、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张建东表示:“当前,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治理正加速从传统模式向创新发展转变,我省海洋产业想要始终保持走在前的竞争优势,需要不断探索新路径,培育新的增长点。”山东将准确把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丰富内涵,紧扣高质量要求和示范先行重大使命,全面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生态环境优化改善、海洋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山东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