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组建山东首家地摊经济发展协会促进消费

摆摊有了好去处 城市多了烟火气

2023-09-27 作者: 王兆锋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何前进

  9月20日早晨,微风轻抚,树影斑驳。
  菏泽市牡丹区曹州路两侧,一个个摊点上,摆放着新鲜的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新鲜果蔬。附近小区的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又便宜的蔬菜,每个摊位都其乐融融。
  提振城市消费,小举措发挥大作用。菏泽市地摊经济发展协会会长张守权说:“这是协会协助城市管理部门规划的‘露水早市’,在曹州路上安置进城农民临时瓜果蔬菜摊点300余处,东方红大街‘露水早市’安置临时瓜果蔬菜摊点200余处。便民不扰民,所有‘露水早市’的摊位都沿道路两侧摆放,商户们都自觉地在路缘石以上摆放摊位,并且不使用喇叭叫卖。”
  菏泽市地摊经济发展协会在城区协助规划固定的瓜果疏导点30余处,安置商贩100余位,安装护栏,全天候经营,爱心企业还捐赠了遮阳伞。
  下午,在中山路欧洲城小区门口的固定摊位处,摊主刘秀环的三轮车上,摆放着新鲜的玉米、毛豆、小南瓜。不时有顾客前来买东西,刘秀环很开心:“这是协会给老百姓办的大好事啊,免费给俺安置了固定的摊位,还发放了遮阳伞,淋不着、晒不着,多好啊!俺再也不用东奔西走地摆摊卖东西了。”
  刘秀环家上有92岁的婆婆,下有上高中的孩子。她的对象动过手术,身体不好,干着打扫卫生的活,月收入1000多元。有了这个固定摊位,刘秀环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她很满意。
  在另一个摊位上,摊主侯魁岭在吆喝:“这是华硕苹果,新品种,口味不一样。好吃不贵,大家快来尝尝啊。”
  侯魁岭说:“有了固定摊位后,我天天来出摊卖水果,附近小区有不少我的老顾客,一天能卖1000多元,生意好的时候卖过1500多元。协会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让我们能大大方方地出摊挣钱了。这不,为方便我们车辆进城,还协调给办理了临时通行证。”
  拉着一车西瓜的东明农民胡俊峰正好路过这里。看到这么多摊位,立刻向在场的协会工作人员申请。填写好表格几分钟后,一个固定摊位就确定了,这让他既意外又惊喜。“没想到这么容易就申请到摊位了,以后我每天都会来出摊卖黄河滩的西瓜。”胡俊峰说。
  “菏泽市地摊经济发展协会是我省第一个以发展地摊经济而成立的协会,今年5月份报备注册,8月12日正式成立,现有会员1200多人。”张守权说,菏泽的地摊从业人员众多,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度。城市管理人员与摊贩之间彼此不理解,缺乏沟通,协会作为双方之间沟通的桥梁,向地摊经营者宣传法律法规、经营管理条例、行业要求等。在形成行业自律的同时,收集地摊经营者的意见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破解困扰多年的城市管理难题。
  张守权说,协会目前正在联系爱心企业提供赞助,将修车、修鞋、配钥匙等便民服务类疏导点进行升级,统一车辆、统一形象,配备太阳伞、马甲等。
  协会成立以来,协助城管执法部门让地摊经济“制度松绑、规范经营”;对城区闲置的项目边角地带、拆迁工地空置期闲置土地、居民区周边断头路段、不影响交通通行的背街巷道路进行勘验,设置摊点、便民市场、烧烤园、特色街区等,以协会自治作为试点,按照“先行先试,边试边完善”的方式,逐步有序开放菏泽市“地摊经济、小店经济”。
  同时,针对地摊经营者面临的共性问题,协会正着手给予解决。“地摊经营者个人去银田农贸市场批发蔬菜,半夜去,来回得2个多小时,价格高,新鲜度还难以得到保证。”张守权说,协会正在与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协调合作,为地摊经营者提供稳定新鲜的货源。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何前进

  9月20日早晨,微风轻抚,树影斑驳。
  菏泽市牡丹区曹州路两侧,一个个摊点上,摆放着新鲜的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新鲜果蔬。附近小区的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又便宜的蔬菜,每个摊位都其乐融融。
  提振城市消费,小举措发挥大作用。菏泽市地摊经济发展协会会长张守权说:“这是协会协助城市管理部门规划的‘露水早市’,在曹州路上安置进城农民临时瓜果蔬菜摊点300余处,东方红大街‘露水早市’安置临时瓜果蔬菜摊点200余处。便民不扰民,所有‘露水早市’的摊位都沿道路两侧摆放,商户们都自觉地在路缘石以上摆放摊位,并且不使用喇叭叫卖。”
  菏泽市地摊经济发展协会在城区协助规划固定的瓜果疏导点30余处,安置商贩100余位,安装护栏,全天候经营,爱心企业还捐赠了遮阳伞。
  下午,在中山路欧洲城小区门口的固定摊位处,摊主刘秀环的三轮车上,摆放着新鲜的玉米、毛豆、小南瓜。不时有顾客前来买东西,刘秀环很开心:“这是协会给老百姓办的大好事啊,免费给俺安置了固定的摊位,还发放了遮阳伞,淋不着、晒不着,多好啊!俺再也不用东奔西走地摆摊卖东西了。”
  刘秀环家上有92岁的婆婆,下有上高中的孩子。她的对象动过手术,身体不好,干着打扫卫生的活,月收入1000多元。有了这个固定摊位,刘秀环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她很满意。
  在另一个摊位上,摊主侯魁岭在吆喝:“这是华硕苹果,新品种,口味不一样。好吃不贵,大家快来尝尝啊。”
  侯魁岭说:“有了固定摊位后,我天天来出摊卖水果,附近小区有不少我的老顾客,一天能卖1000多元,生意好的时候卖过1500多元。协会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让我们能大大方方地出摊挣钱了。这不,为方便我们车辆进城,还协调给办理了临时通行证。”
  拉着一车西瓜的东明农民胡俊峰正好路过这里。看到这么多摊位,立刻向在场的协会工作人员申请。填写好表格几分钟后,一个固定摊位就确定了,这让他既意外又惊喜。“没想到这么容易就申请到摊位了,以后我每天都会来出摊卖黄河滩的西瓜。”胡俊峰说。
  “菏泽市地摊经济发展协会是我省第一个以发展地摊经济而成立的协会,今年5月份报备注册,8月12日正式成立,现有会员1200多人。”张守权说,菏泽的地摊从业人员众多,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度。城市管理人员与摊贩之间彼此不理解,缺乏沟通,协会作为双方之间沟通的桥梁,向地摊经营者宣传法律法规、经营管理条例、行业要求等。在形成行业自律的同时,收集地摊经营者的意见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破解困扰多年的城市管理难题。
  张守权说,协会目前正在联系爱心企业提供赞助,将修车、修鞋、配钥匙等便民服务类疏导点进行升级,统一车辆、统一形象,配备太阳伞、马甲等。
  协会成立以来,协助城管执法部门让地摊经济“制度松绑、规范经营”;对城区闲置的项目边角地带、拆迁工地空置期闲置土地、居民区周边断头路段、不影响交通通行的背街巷道路进行勘验,设置摊点、便民市场、烧烤园、特色街区等,以协会自治作为试点,按照“先行先试,边试边完善”的方式,逐步有序开放菏泽市“地摊经济、小店经济”。
  同时,针对地摊经营者面临的共性问题,协会正着手给予解决。“地摊经营者个人去银田农贸市场批发蔬菜,半夜去,来回得2个多小时,价格高,新鲜度还难以得到保证。”张守权说,协会正在与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协调合作,为地摊经营者提供稳定新鲜的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