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发挥职教资源优势,助力企业发展
2023-08-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高阳 潘承涛
“感谢中华职教社牵线搭桥,在邹平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打造直播间……”近日,三星集团电商运营负责人高征高兴地说。作为邹平市当地的一家骨干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三星集团开始探索新的销售模式,与邹平数字经济产业基地达成合作,邀请本地大V为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和推广。
发挥职教资源优势,助力企业发展。邹平市中华职教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沟通”三项机制,以机制力激活新引擎,核定事业编制数5个,从部门单位、规模以上企业、职业院校等确立10名负责人组成社委会班子。在16个镇(街道)成立职教社办公室,推动组织向基层延伸,实现有组织管事、有人员干事;建立9家中华职教社实训基地,建立“经常学习—问题调研—精准施策—过程反馈—信息报送”机制和“研商—反馈—解决”机制,实现数字化服务、闭环式管理;邀请148名村干部、村民、非遗传承人等参与问题研讨交流,组织114名社员、14家企业和3家职业院校的有关人员外出学习考察职业农民培育、电子商务等的先进做法。
邹平市中华职教社发挥职教资源优势,广泛联系各职能部门、职业院校为基地“把脉”,将邹平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定位为电商产业聚集地,盘活2.5万平方米的闲置楼宇,建立了电商产业聚集地,吸引了68家小型电商企业进驻,还联合商务、人社、团委、妇联等9部门联合举办“邹平网红直播大赛”,吸引了34个直播团队的1500名新媒体人士参与,通过直播带货带动增收3000余万元。
抓住三类资源,让资源“活水”不断涌现。用活社员资源,将114名社员、19个团体的社员,划分为职业培训与人力资源类、电子商务与乡村振兴类等5个界别小组,每个小组围绕1个课题深度调研、总结提炼,带动形成中华职教社助力乡村振兴的“醴泉模式”、现代农业产教融合的“八方试验田”等致富共富典型经验;用活职教资源,探索开展职能部门进企业讲政策、行业企业进学校讲需求、职校师资进企业讲理论“三进三讲”活动,协调帮助八方农场打造成为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专业类基地、滨州市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共开展农民教育培训24期,培训高素质农民1000余名;用活品牌资源,打造“企联智合·聚力同行”统战创新品牌,实施“技能根基工程”,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协同育人平台,协调12家民营企业、5所高职院校联动,在双元育人、新型学徒制培训、专业共建、学历教育等方面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鲁中职业学院每年选派50名学生到邹平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顶岗实习”,通过“订单式”“冠名班”等方式为魏桥轻量化基地输送了130余名技能人才。
本报通讯员 高阳 潘承涛
“感谢中华职教社牵线搭桥,在邹平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打造直播间……”近日,三星集团电商运营负责人高征高兴地说。作为邹平市当地的一家骨干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三星集团开始探索新的销售模式,与邹平数字经济产业基地达成合作,邀请本地大V为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和推广。
发挥职教资源优势,助力企业发展。邹平市中华职教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沟通”三项机制,以机制力激活新引擎,核定事业编制数5个,从部门单位、规模以上企业、职业院校等确立10名负责人组成社委会班子。在16个镇(街道)成立职教社办公室,推动组织向基层延伸,实现有组织管事、有人员干事;建立9家中华职教社实训基地,建立“经常学习—问题调研—精准施策—过程反馈—信息报送”机制和“研商—反馈—解决”机制,实现数字化服务、闭环式管理;邀请148名村干部、村民、非遗传承人等参与问题研讨交流,组织114名社员、14家企业和3家职业院校的有关人员外出学习考察职业农民培育、电子商务等的先进做法。
邹平市中华职教社发挥职教资源优势,广泛联系各职能部门、职业院校为基地“把脉”,将邹平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定位为电商产业聚集地,盘活2.5万平方米的闲置楼宇,建立了电商产业聚集地,吸引了68家小型电商企业进驻,还联合商务、人社、团委、妇联等9部门联合举办“邹平网红直播大赛”,吸引了34个直播团队的1500名新媒体人士参与,通过直播带货带动增收3000余万元。
抓住三类资源,让资源“活水”不断涌现。用活社员资源,将114名社员、19个团体的社员,划分为职业培训与人力资源类、电子商务与乡村振兴类等5个界别小组,每个小组围绕1个课题深度调研、总结提炼,带动形成中华职教社助力乡村振兴的“醴泉模式”、现代农业产教融合的“八方试验田”等致富共富典型经验;用活职教资源,探索开展职能部门进企业讲政策、行业企业进学校讲需求、职校师资进企业讲理论“三进三讲”活动,协调帮助八方农场打造成为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专业类基地、滨州市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共开展农民教育培训24期,培训高素质农民1000余名;用活品牌资源,打造“企联智合·聚力同行”统战创新品牌,实施“技能根基工程”,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协同育人平台,协调12家民营企业、5所高职院校联动,在双元育人、新型学徒制培训、专业共建、学历教育等方面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鲁中职业学院每年选派50名学生到邹平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顶岗实习”,通过“订单式”“冠名班”等方式为魏桥轻量化基地输送了130余名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