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品质基层卫生院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医疗援疆让百姓家门口享优质服务

2023-08-10 作者: 李明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 明
   本报通讯员 王明洋  

  盛夏时节,本报记者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塔孜洪乡卫生院,只见崭新的医院大楼、明亮的住院病房、先进的医疗设备等一应俱全。
  新一轮援疆工作以来,疏勒县农村就医难问题,第一时间进入东营援疆指挥部视野。针对塔孜洪乡卫生院落后现状,东营援疆指挥部把对卫生院的改造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全疆范围内首次向乡镇基层卫生院实行“组团式”援助,选派了含管理、医疗、内科、中医和影像等五个专业的专家团队进驻卫生院,促进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全方位提档升级,努力实现医院硬件建设、诊疗水平、人才素质、团结氛围“四个显著提升”。
  据了解,东营援疆指挥部先后投入援疆资金1100余万元大力实施卫生强基、诊疗提升、人才注入、文化浸润等“四大工程”。改造提升后,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已实现在全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围内的四个第一:第一家成立EICU,大大提升危重病人在抢救黄金时间内的抢救成功率;第一家成立心电远程诊断中心,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与辖区内22个村卫生室实现心电互联互通,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心电监测与诊断服务;第一家引进DR智慧诊断系统,解决医院影像诊断专业人才不足的难题;第一家引进国内先进的疫苗接种系统,彻底解决疫苗接种过程中的漏种、错种等安全隐患问题,医院面貌焕然一新。
  “援疆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楼房设备,更有全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2021年之前,我们院的诊疗很不规范,在援疆团队进驻以后,各项诊疗工作都得到了规范。”塔孜洪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温娜告诉记者。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东营援疆团队还注重医院文化建设与发展,在援疆帮扶专家的带领下研究制定了医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力争用五年把医院建设成为南疆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第一家医防融合、中西合璧、科室功能齐全的智慧化二级综合医院。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基础。东营援疆指挥部在人才培养上提出“内外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每年选派紧缺人才赴东营进修学习,制订“文润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通过结对帮扶,一对一、手把手带教,培养本院年轻骨干医师快成才、早成才、真成才,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除此之外,援疆专家团队经过充分论证,在原有全科门诊的基础上,新建设了高血压专病门诊、呼吸内科门诊、颈肩腰腿疼专科门诊、口腔科门诊和妇科门诊。由援疆专家和县医院特邀专家定期坐诊,彻底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援建,当地医院硬件设施、诊疗技术水平、内部运营管理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上半年与2021年同期相比,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增长258.48%,出院病人增长338.36%,医疗业务收入增长360.91%。成功抢救室上性心动过速、重症哮喘、急腹症等疑难危重病例200余例,真正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留得住、看得了,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扬。
  □ 本报记者 李 明
   本报通讯员 王明洋  

  盛夏时节,本报记者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塔孜洪乡卫生院,只见崭新的医院大楼、明亮的住院病房、先进的医疗设备等一应俱全。
  新一轮援疆工作以来,疏勒县农村就医难问题,第一时间进入东营援疆指挥部视野。针对塔孜洪乡卫生院落后现状,东营援疆指挥部把对卫生院的改造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全疆范围内首次向乡镇基层卫生院实行“组团式”援助,选派了含管理、医疗、内科、中医和影像等五个专业的专家团队进驻卫生院,促进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全方位提档升级,努力实现医院硬件建设、诊疗水平、人才素质、团结氛围“四个显著提升”。
  据了解,东营援疆指挥部先后投入援疆资金1100余万元大力实施卫生强基、诊疗提升、人才注入、文化浸润等“四大工程”。改造提升后,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已实现在全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围内的四个第一:第一家成立EICU,大大提升危重病人在抢救黄金时间内的抢救成功率;第一家成立心电远程诊断中心,塔孜洪乡中心卫生院与辖区内22个村卫生室实现心电互联互通,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心电监测与诊断服务;第一家引进DR智慧诊断系统,解决医院影像诊断专业人才不足的难题;第一家引进国内先进的疫苗接种系统,彻底解决疫苗接种过程中的漏种、错种等安全隐患问题,医院面貌焕然一新。
  “援疆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楼房设备,更有全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2021年之前,我们院的诊疗很不规范,在援疆团队进驻以后,各项诊疗工作都得到了规范。”塔孜洪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温娜告诉记者。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东营援疆团队还注重医院文化建设与发展,在援疆帮扶专家的带领下研究制定了医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力争用五年把医院建设成为南疆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第一家医防融合、中西合璧、科室功能齐全的智慧化二级综合医院。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基础。东营援疆指挥部在人才培养上提出“内外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每年选派紧缺人才赴东营进修学习,制订“文润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通过结对帮扶,一对一、手把手带教,培养本院年轻骨干医师快成才、早成才、真成才,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除此之外,援疆专家团队经过充分论证,在原有全科门诊的基础上,新建设了高血压专病门诊、呼吸内科门诊、颈肩腰腿疼专科门诊、口腔科门诊和妇科门诊。由援疆专家和县医院特邀专家定期坐诊,彻底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援建,当地医院硬件设施、诊疗技术水平、内部运营管理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上半年与2021年同期相比,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增长258.48%,出院病人增长338.36%,医疗业务收入增长360.91%。成功抢救室上性心动过速、重症哮喘、急腹症等疑难危重病例200余例,真正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留得住、看得了,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