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从“金牌枪王”到“钢铁连长”,第71集团军某旅连长孙金龙始终觉得自己就是——

铆在战位上的一个兵

2023-08-06 作者: 杨帆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帆

  6月下旬,皖东腹地硝烟弥漫,铁甲轰鸣声中,第71集团军某旅装步连战术比武考核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压轴出场的“济南英雄连”,在连长孙金龙指挥下,利用无人机、重火力、步战车协同配合,一鼓作气拿下目标高地,取得第一名。
  脸庞黝黑、嗓门洪亮、走路带风,这是孙金龙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入伍16年,始终在基层摸爬滚打,孙金龙练就了一身制胜本领,也带出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标兵连队。
  2020年7月,孙金龙不顾左肩刚刚植入一枚钢钉,出院仅5天,便绑着绷带、吊着胳膊,带领连队官兵赶赴抗洪一线。
  “无论是当战士,还是当排长、当连长,我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兵,应该牢牢铆在自己的战位上。”孙金龙说。从侦察尖兵到装甲步兵,从“金牌枪王”到“钢铁连长”,孙金龙一直朝着胜战目标不断攀登。在他肩上嵌入的是钢钉,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担当。
做尖兵,就得多练苦练
  百里昆嵛山以西的革命老区莱阳,是孙金龙的家乡。小时候,家住部队营区旁的孙金龙,每天听着军号声醒来,枕着昆嵛山上的红色故事入睡,“穿绿军装”“背冲锋枪”“开坦克车”成为他儿时的梦想。2007年,高中毕业的孙金龙毅然报名参军。
  孙金龙要去的部队,正是当年“马石山十勇士”所在的“济南第一团”。“我的部队解放了我的家乡,我无论如何都要在这支部队里好好干。”登上离开家的火车时,孙金龙拍着胸脯对家人说。
  2016年,孙金龙和战友代表中国参加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轻武器射击技能大赛。为了取得好成绩,孙金龙把自己逼到了极限。
  练据枪,他每天5点起床,在枪口挂上水壶,一练就是一个多小时;练击发,他用石子训练“眼功”,石子静止,长时间盯着不眨眼,石子弹起,眼睛紧跟石子转,做到连续出枪、瞄准、击发;练分解结合,他手上划出道道血痕,每个动作都能精确到秒……最终,在这场比赛中,孙金龙拼下了三金四银的好成绩,并荣获一枚荣誉奖章。
  从军16载,孙金龙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所在连队连续4年被表彰为“四铁”先进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制胜法宝”是什么?孙金龙摊开自己满是血泡的双手,“胜利没有捷径,想要做尖兵,那就得多练、苦练。”
带队伍,训练必须实打实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这是习主席向全军发出的号令,也是孙金龙始终践行的行动准则。
  既当“武状元”,又当“教练员”,孙金龙深知,只有训练实打实,打仗才能硬碰硬。
  在一次单兵战术训练时,二班长马苗苗向新兵亮出了“绝活”:只见他快速蛇形跃进后,突然侧身向前滑行,滑出5米后转身据枪瞄准。帅气的动作赢得新兵一片掌声,却让孙金龙皱紧了眉头。
  “反身卧倒的战术目的是打击后方敌人,滑行时间过长会影响出枪速度,慢一秒,你就被敌人干掉了。”孙金龙语重心长。随后孙金龙的标准示范,让马苗苗和全连官兵心服口服。
  孙金龙坚信,实战练兵必须要树立“战场思维”。“随时准备打仗”,在他看来应是官兵训练生活的真实写照。
  2019年底,孙金龙刚到“济南英雄连”,就在一次例行战备检查中向全体官兵提出了一个“怪要求”——“所有人,穿上战备胶鞋,走两步。”
  面对连长的要求,不少官兵犹豫着从背包里掏出尺码明显偏小的胶鞋,穿上后脚后跟都提不上,晃晃荡荡像踩了双“拖鞋”。
  “你们怎么穿这么小的鞋?”孙金龙问。面对连长的质问,大家只能如实回答,“报告连长,尺码小点的鞋,好往背囊里塞……”
  “胶鞋小一号好背,可你们是打算穿着‘拖鞋’上战场吗?”孙金龙厉声道,“战备物资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必要条件,就算是一根针,也必须是能用的针!”
  经此一事,“济南英雄连”的官兵们真正明白了战备物资准备的重要性。2022年,在一次突然的战备抽考中,“济南英雄连”拔得头筹。考核组评价道:“孙金龙带出的连队任何时候都能拉得出、顶得上。”
做新时代革命军人
  孙金龙常说,不能身子进入现代化,脑子还留在过去。去年9月,“济南英雄连”喜提新装备。然而在2个月前的新型步战车实弹射击考核中,连队的一台步战车居然全部脱靶。
  原来,新装备虽然自动化程度高,却需要先选择弹种确定计算参数,射手忽略了这一步骤,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炮弹全部脱靶。
  “说到底,还是官兵没有把新装备训实训精。”复盘会上,孙金龙一针见血。新装备不是花架子,要真正夯实打牢训练基础,才能发挥其该有的战斗力。
  最近,孙金龙又带领连队官兵展开了“头脑风暴”,在充分发挥新型步战车战斗优势的同时,运用新配发的小型无人机、无人侦察车,开始了新战法训法的研练攻关。
  去年,孙金龙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站在党代表通道上,他话语铿锵:“面对未来战场、面对使命任务,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劲对手。”
  □ 本报记者 杨帆

  6月下旬,皖东腹地硝烟弥漫,铁甲轰鸣声中,第71集团军某旅装步连战术比武考核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压轴出场的“济南英雄连”,在连长孙金龙指挥下,利用无人机、重火力、步战车协同配合,一鼓作气拿下目标高地,取得第一名。
  脸庞黝黑、嗓门洪亮、走路带风,这是孙金龙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入伍16年,始终在基层摸爬滚打,孙金龙练就了一身制胜本领,也带出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标兵连队。
  2020年7月,孙金龙不顾左肩刚刚植入一枚钢钉,出院仅5天,便绑着绷带、吊着胳膊,带领连队官兵赶赴抗洪一线。
  “无论是当战士,还是当排长、当连长,我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兵,应该牢牢铆在自己的战位上。”孙金龙说。从侦察尖兵到装甲步兵,从“金牌枪王”到“钢铁连长”,孙金龙一直朝着胜战目标不断攀登。在他肩上嵌入的是钢钉,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担当。
做尖兵,就得多练苦练
  百里昆嵛山以西的革命老区莱阳,是孙金龙的家乡。小时候,家住部队营区旁的孙金龙,每天听着军号声醒来,枕着昆嵛山上的红色故事入睡,“穿绿军装”“背冲锋枪”“开坦克车”成为他儿时的梦想。2007年,高中毕业的孙金龙毅然报名参军。
  孙金龙要去的部队,正是当年“马石山十勇士”所在的“济南第一团”。“我的部队解放了我的家乡,我无论如何都要在这支部队里好好干。”登上离开家的火车时,孙金龙拍着胸脯对家人说。
  2016年,孙金龙和战友代表中国参加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轻武器射击技能大赛。为了取得好成绩,孙金龙把自己逼到了极限。
  练据枪,他每天5点起床,在枪口挂上水壶,一练就是一个多小时;练击发,他用石子训练“眼功”,石子静止,长时间盯着不眨眼,石子弹起,眼睛紧跟石子转,做到连续出枪、瞄准、击发;练分解结合,他手上划出道道血痕,每个动作都能精确到秒……最终,在这场比赛中,孙金龙拼下了三金四银的好成绩,并荣获一枚荣誉奖章。
  从军16载,孙金龙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所在连队连续4年被表彰为“四铁”先进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制胜法宝”是什么?孙金龙摊开自己满是血泡的双手,“胜利没有捷径,想要做尖兵,那就得多练、苦练。”
带队伍,训练必须实打实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这是习主席向全军发出的号令,也是孙金龙始终践行的行动准则。
  既当“武状元”,又当“教练员”,孙金龙深知,只有训练实打实,打仗才能硬碰硬。
  在一次单兵战术训练时,二班长马苗苗向新兵亮出了“绝活”:只见他快速蛇形跃进后,突然侧身向前滑行,滑出5米后转身据枪瞄准。帅气的动作赢得新兵一片掌声,却让孙金龙皱紧了眉头。
  “反身卧倒的战术目的是打击后方敌人,滑行时间过长会影响出枪速度,慢一秒,你就被敌人干掉了。”孙金龙语重心长。随后孙金龙的标准示范,让马苗苗和全连官兵心服口服。
  孙金龙坚信,实战练兵必须要树立“战场思维”。“随时准备打仗”,在他看来应是官兵训练生活的真实写照。
  2019年底,孙金龙刚到“济南英雄连”,就在一次例行战备检查中向全体官兵提出了一个“怪要求”——“所有人,穿上战备胶鞋,走两步。”
  面对连长的要求,不少官兵犹豫着从背包里掏出尺码明显偏小的胶鞋,穿上后脚后跟都提不上,晃晃荡荡像踩了双“拖鞋”。
  “你们怎么穿这么小的鞋?”孙金龙问。面对连长的质问,大家只能如实回答,“报告连长,尺码小点的鞋,好往背囊里塞……”
  “胶鞋小一号好背,可你们是打算穿着‘拖鞋’上战场吗?”孙金龙厉声道,“战备物资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必要条件,就算是一根针,也必须是能用的针!”
  经此一事,“济南英雄连”的官兵们真正明白了战备物资准备的重要性。2022年,在一次突然的战备抽考中,“济南英雄连”拔得头筹。考核组评价道:“孙金龙带出的连队任何时候都能拉得出、顶得上。”
做新时代革命军人
  孙金龙常说,不能身子进入现代化,脑子还留在过去。去年9月,“济南英雄连”喜提新装备。然而在2个月前的新型步战车实弹射击考核中,连队的一台步战车居然全部脱靶。
  原来,新装备虽然自动化程度高,却需要先选择弹种确定计算参数,射手忽略了这一步骤,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炮弹全部脱靶。
  “说到底,还是官兵没有把新装备训实训精。”复盘会上,孙金龙一针见血。新装备不是花架子,要真正夯实打牢训练基础,才能发挥其该有的战斗力。
  最近,孙金龙又带领连队官兵展开了“头脑风暴”,在充分发挥新型步战车战斗优势的同时,运用新配发的小型无人机、无人侦察车,开始了新战法训法的研练攻关。
  去年,孙金龙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站在党代表通道上,他话语铿锵:“面对未来战场、面对使命任务,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劲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