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街道:“红帆”聚合力,发展添活力
2023-08-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肖芳 杨国胜
本报通讯员 李薇 王志泽
“红帆支部”,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创新探索。去年以来,针对部分流动党员“有家难归”、新市民新就业群体入党“有门难进”、规模较小“两新”组织“有组织难覆盖”等现实问题,西海岸新区优化调整党组织设置,在城市社区和产业园区等区域设立230多个“红帆支部”。这些“红帆支部”,究竟作用几何?现以西海岸新区工业重镇胶南街道为例进行探究。
胶南街道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09家,工业制造业占比75%。根据西海岸新区工委组织部要求,胶南街道党工委于去年指导辖区成立了5个“红帆支部”。这些“红帆支部”充分发挥专设机构、专业力量、专门职能优势,以“三个坚持”深入推动“三项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助力打造齐心协力抓建设、群策群力谋发展的活力新高地。
坚持红帆暖“新”,全力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保障服务。坚持组织强“新”,面对企业分布散、流动人口多等现状,依托“红帆支部”精准掌握流动党员、入党申请人等情况,建立企业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针对性指导企业成立党支部10个,选派93名红帆党建工作指导员进驻企业帮扶;坚持服务暖“新”,建立常态化共商机制,定期召开恳谈会,收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诉求心愿和意见建议60余条,免费提供法律援助、职业培训等各类服务20余次;坚持奉献纳“新”,组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吸纳30余人担任志愿服务先锋,探索“单兵式作战”向“志愿式服务”转化。
坚持红帆为“民”,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提质服务。强化“红帆”服务职能,构建“两新”组织沟通桥梁,精准做实服务项目,目前“诉速办”平台办结率和满意度均为100%;扩充“红帆”服务内容,扩充志愿队伍力量,收集微心愿清单,举办暑期公益课堂、专场联谊、夏送清凉等系列公益活动;深化“红帆”服务效能,成立青岛首个平安志愿者反邪教骑士联盟,聘任首批“骑先锋”平安志愿者,发挥他们熟门熟路优势和红色探头作用,协助解决身边难事55条。
坚持红帆助“企”,全面推动“企业发展”增效服务。落实“助企”制度保障,研究制定“红帆支部”协同联动机制和政策惠企“直通车”机制,制定出台“营商环境十不准”等6项服务企业制度;健全“助企”服务机制,出台《营商环境观察员实施方案》,选聘全区首批营商环境观察员,先后召开“营商环境优化”恳谈会10余次;搭建“助企”发展平台,成立“红心引领 创赢同行”产业链党建联盟,以《企业党建工作清单》《产业链工作清单》为抓手,实现15家链内链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与中国海洋大学等5所驻区高校成立校地企战略合作发展联盟,打造青岛首个电商企业法律服务站及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有效解决电商企业被恶意投诉、知识侵权等各类问题。
本报通讯员 李薇 王志泽
“红帆支部”,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创新探索。去年以来,针对部分流动党员“有家难归”、新市民新就业群体入党“有门难进”、规模较小“两新”组织“有组织难覆盖”等现实问题,西海岸新区优化调整党组织设置,在城市社区和产业园区等区域设立230多个“红帆支部”。这些“红帆支部”,究竟作用几何?现以西海岸新区工业重镇胶南街道为例进行探究。
胶南街道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09家,工业制造业占比75%。根据西海岸新区工委组织部要求,胶南街道党工委于去年指导辖区成立了5个“红帆支部”。这些“红帆支部”充分发挥专设机构、专业力量、专门职能优势,以“三个坚持”深入推动“三项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助力打造齐心协力抓建设、群策群力谋发展的活力新高地。
坚持红帆暖“新”,全力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保障服务。坚持组织强“新”,面对企业分布散、流动人口多等现状,依托“红帆支部”精准掌握流动党员、入党申请人等情况,建立企业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针对性指导企业成立党支部10个,选派93名红帆党建工作指导员进驻企业帮扶;坚持服务暖“新”,建立常态化共商机制,定期召开恳谈会,收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诉求心愿和意见建议60余条,免费提供法律援助、职业培训等各类服务20余次;坚持奉献纳“新”,组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吸纳30余人担任志愿服务先锋,探索“单兵式作战”向“志愿式服务”转化。
坚持红帆为“民”,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提质服务。强化“红帆”服务职能,构建“两新”组织沟通桥梁,精准做实服务项目,目前“诉速办”平台办结率和满意度均为100%;扩充“红帆”服务内容,扩充志愿队伍力量,收集微心愿清单,举办暑期公益课堂、专场联谊、夏送清凉等系列公益活动;深化“红帆”服务效能,成立青岛首个平安志愿者反邪教骑士联盟,聘任首批“骑先锋”平安志愿者,发挥他们熟门熟路优势和红色探头作用,协助解决身边难事55条。
坚持红帆助“企”,全面推动“企业发展”增效服务。落实“助企”制度保障,研究制定“红帆支部”协同联动机制和政策惠企“直通车”机制,制定出台“营商环境十不准”等6项服务企业制度;健全“助企”服务机制,出台《营商环境观察员实施方案》,选聘全区首批营商环境观察员,先后召开“营商环境优化”恳谈会10余次;搭建“助企”发展平台,成立“红心引领 创赢同行”产业链党建联盟,以《企业党建工作清单》《产业链工作清单》为抓手,实现15家链内链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与中国海洋大学等5所驻区高校成立校地企战略合作发展联盟,打造青岛首个电商企业法律服务站及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有效解决电商企业被恶意投诉、知识侵权等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