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3-07-20 作者: 朱子钰 来源: 大众日报
演唱会热浪滚滚
但头部IP在哪里

  据文汇报,中国演出行业公布的《2023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506场,票房收入24.97亿元,观众人数550.10万人次。头部歌手举办演唱会不仅能激活餐饮、拉动旅游,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活力也多有益处。
  在文娱产业成熟的国家,头部歌手举办演唱会带来的经济收益更为明显。例如流行音乐歌手泰勒·斯威夫特正在进行“时代之旅”全球巡演,据国外咨询公司QuestionPro平台数据预计,她的2023全球巡演将创造总计50亿美元的收入:“如果斯威夫特是个经济体,将超过50个国家。”甚至美联储也在其褐皮书中关注到泰勒·斯威夫特:她5月份在费城举办的演唱会,为当地酒店带来了三年来收入最好的一个月。当地媒体报道称,她的歌迷“愿意为演唱会门票支付任何费用”。
  业内人士指出:内地演唱会市场新生代头部歌手尚未出现,但打造头部IP的巨星效应,不仅需要深入研究年轻人的文化消费理念,还需规范售票体系杜绝黄牛票,联动演唱会周边的酒店、交通等相关服务产业,而这些更需要多方携手作出更长远而周密的规划。
好莱坞大规模抵制AI
他们在担忧什么

  据扬子晚报,好莱坞出现63年来的首次全行业罢工,“AI可能取代演员和编剧的威胁”是主要原因之一。面对AI,好莱坞罢工的演员和编剧们在担忧什么?
  有外媒报道,已有人工智能技术公司采用数据采集技术批量捕捉演员信息,而“数字演员”可以实现“长生不老”,那演员们的饭碗将不保。但是,该公司是否有权采集和使用演员的这些数据,其知识产权属于谁,演艺人员能否从这些人工智能生成的“数字人”中获得收益,这些关键问题还没有答案。同时,在好莱坞,越来越多的AI技术被用来进行自动化剧本创作和角色创造等工作,导致剧本创作领域的许多岗位面临消失的风险。更讽刺的是,AI训练的资料库,正是编剧们辛辛苦苦所写的剧本。
  而制片方和人工智能公司则认为,AI技术在剧本和电影制作中具有很大价值,可以作为编剧行业的辅助工具,提高创作效率和节省成本。
老年题材
也能成年轻人爆款

  据北京日报,电影《我爱你!》票房突破了老年题材的票房天花板。随着国产电影市场的扩张和观众观影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近年来以老年人为主角的电影作品,不仅数量在增多,质量也在逐步提升。
  “老年题材影片能不能达到类型化标准,拍出多部成功作品,从而培养出这一类型的观众,这才是关键。”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认为,题材不是问题,但前提是能否成功实现类型化的工业标准和文化传播的效应。在创作上,他建议创作者不要从自己的立场替老年人表达,而是应该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老年人的生命状态,“感受他们的智慧、烦恼、哀伤……”
  《平原上的夏洛克》导演徐磊则建议,老年题材影片如果想要取得一定市场回馈,在演员选择上还是可尽量选择实力强、有一定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另外,他也提出,这类作品在创意设定上应该更丰富多元一些,不要只拘泥于某一种老年人形象或故事,比如,他已经看到过好几部讲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作品了。
价值追求
不以长短论“英雄”

  据光明日报,网络文艺常被视为“消遣之用”。但是,一部网络小说、一条短视频不可能没有意义指向,要通过故事和讲述方式传达某个主题。因此,受众看似消闲的过程,情感和思想无时不受到作品的影响。这就决定了网络文艺虽然主观上被用来消遣,但客观上必然蕴含着对价值的传播。
  虽然网络文学与短视频的用户人群并不完全相同,但2022年网络文学用户数量首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另外,与受众生活和情感紧密关联的作品更容易产生共情效果,包括反映普通人生活和社会普遍情感的现实题材作品,传播知识、满足受众猎奇心理和提供虚拟生存体验等的想象类作品。它们都采用小体量、短时长的上线方式,等同于创设了无需专门时间、场所、情境就能阅读和欣赏的“随身”文艺环境,满足了大众“所想即所得”的文艺消费需求。
  由此可见,网络文艺的内在价值并不因“消遣之用”而减弱,反倒因为沉浸式的消费体验而得到全方位增强。这提醒网络文艺从业者要高度重视内容生产,从根源上提升网络文艺的整体质量。一方面,合理看待消费功能与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长度变短固然有利于传播和接受,但一味强调“短”,甚至为了“短”而牺牲作品的价值追求和美感就得不偿失,甚至会走向歧途。
        (□记者 朱子钰 整理)
演唱会热浪滚滚
但头部IP在哪里

  据文汇报,中国演出行业公布的《2023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506场,票房收入24.97亿元,观众人数550.10万人次。头部歌手举办演唱会不仅能激活餐饮、拉动旅游,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活力也多有益处。
  在文娱产业成熟的国家,头部歌手举办演唱会带来的经济收益更为明显。例如流行音乐歌手泰勒·斯威夫特正在进行“时代之旅”全球巡演,据国外咨询公司QuestionPro平台数据预计,她的2023全球巡演将创造总计50亿美元的收入:“如果斯威夫特是个经济体,将超过50个国家。”甚至美联储也在其褐皮书中关注到泰勒·斯威夫特:她5月份在费城举办的演唱会,为当地酒店带来了三年来收入最好的一个月。当地媒体报道称,她的歌迷“愿意为演唱会门票支付任何费用”。
  业内人士指出:内地演唱会市场新生代头部歌手尚未出现,但打造头部IP的巨星效应,不仅需要深入研究年轻人的文化消费理念,还需规范售票体系杜绝黄牛票,联动演唱会周边的酒店、交通等相关服务产业,而这些更需要多方携手作出更长远而周密的规划。
好莱坞大规模抵制AI
他们在担忧什么

  据扬子晚报,好莱坞出现63年来的首次全行业罢工,“AI可能取代演员和编剧的威胁”是主要原因之一。面对AI,好莱坞罢工的演员和编剧们在担忧什么?
  有外媒报道,已有人工智能技术公司采用数据采集技术批量捕捉演员信息,而“数字演员”可以实现“长生不老”,那演员们的饭碗将不保。但是,该公司是否有权采集和使用演员的这些数据,其知识产权属于谁,演艺人员能否从这些人工智能生成的“数字人”中获得收益,这些关键问题还没有答案。同时,在好莱坞,越来越多的AI技术被用来进行自动化剧本创作和角色创造等工作,导致剧本创作领域的许多岗位面临消失的风险。更讽刺的是,AI训练的资料库,正是编剧们辛辛苦苦所写的剧本。
  而制片方和人工智能公司则认为,AI技术在剧本和电影制作中具有很大价值,可以作为编剧行业的辅助工具,提高创作效率和节省成本。
老年题材
也能成年轻人爆款

  据北京日报,电影《我爱你!》票房突破了老年题材的票房天花板。随着国产电影市场的扩张和观众观影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近年来以老年人为主角的电影作品,不仅数量在增多,质量也在逐步提升。
  “老年题材影片能不能达到类型化标准,拍出多部成功作品,从而培养出这一类型的观众,这才是关键。”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认为,题材不是问题,但前提是能否成功实现类型化的工业标准和文化传播的效应。在创作上,他建议创作者不要从自己的立场替老年人表达,而是应该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老年人的生命状态,“感受他们的智慧、烦恼、哀伤……”
  《平原上的夏洛克》导演徐磊则建议,老年题材影片如果想要取得一定市场回馈,在演员选择上还是可尽量选择实力强、有一定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另外,他也提出,这类作品在创意设定上应该更丰富多元一些,不要只拘泥于某一种老年人形象或故事,比如,他已经看到过好几部讲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作品了。
价值追求
不以长短论“英雄”

  据光明日报,网络文艺常被视为“消遣之用”。但是,一部网络小说、一条短视频不可能没有意义指向,要通过故事和讲述方式传达某个主题。因此,受众看似消闲的过程,情感和思想无时不受到作品的影响。这就决定了网络文艺虽然主观上被用来消遣,但客观上必然蕴含着对价值的传播。
  虽然网络文学与短视频的用户人群并不完全相同,但2022年网络文学用户数量首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另外,与受众生活和情感紧密关联的作品更容易产生共情效果,包括反映普通人生活和社会普遍情感的现实题材作品,传播知识、满足受众猎奇心理和提供虚拟生存体验等的想象类作品。它们都采用小体量、短时长的上线方式,等同于创设了无需专门时间、场所、情境就能阅读和欣赏的“随身”文艺环境,满足了大众“所想即所得”的文艺消费需求。
  由此可见,网络文艺的内在价值并不因“消遣之用”而减弱,反倒因为沉浸式的消费体验而得到全方位增强。这提醒网络文艺从业者要高度重视内容生产,从根源上提升网络文艺的整体质量。一方面,合理看待消费功能与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长度变短固然有利于传播和接受,但一味强调“短”,甚至为了“短”而牺牲作品的价值追求和美感就得不偿失,甚至会走向歧途。
        (□记者 朱子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