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中医药交流会为啥在山东召开?

2023-07-20 作者: 李丽 来源: 大众日报
  □ 李丽

  日前,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暨推进会在威海市召开。这是我国启动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一年来,首次召开的全国性的建设经验交流会。
  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一年来,山东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形成了一份独特的山东答卷,收获不错效果。
  中医药发展好不好,重点在基层。数据为证:全省共有10个市、110个县被评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实现了“六个全覆盖”,即县(市)政府办中医医院设置全覆盖,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全覆盖,二级以上政府办中医医院康复科和治未病科设置全覆盖,二级以上政府办中医医院代煎中药配送到家全覆盖和预约诊疗全覆盖,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国医堂)设置全覆盖。9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2%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立足于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中医药服务,山东强化政府责任、创新方式方法、事业产业并进,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发展行不行,离不开好政策。山东率先推出“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中医药机构及时纳入医保定点、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中医药机构区域辐射力不断提升。医保总额向以中医药收入为主的医疗机构倾斜,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在474家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日间医疗服务医保支付试点工作,累计为16.42万人次报销医保费用5.57亿元,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山东牵头15省开展全国首单中药饮片省际联采,21个中药饮片品种共有100家企业中选,平均降价29.5%,最大降幅56.5%。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山东中医药发展善于从顶层设计上系统布局,创新机制。
  中医药发展强不强,关键在人才。山东强化师承教育平台建设,建设“三经传承”基地10个、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03个、齐鲁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34个;推动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常态化开展,培养第七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108名,省级名中医传承人1151名。不仅如此,山东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施多层次师承教育项目,推行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推动师承教育贯穿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全过程。省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储备方面,山东实施省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培养10名中医药学术领军人物,70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遴选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30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240名、山东省基层名中医(药)专家300名。山东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中医药人才创新活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强基层,强政策,强人才,中医药发展最终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百姓健康。
  □ 李丽

  日前,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暨推进会在威海市召开。这是我国启动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一年来,首次召开的全国性的建设经验交流会。
  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一年来,山东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形成了一份独特的山东答卷,收获不错效果。
  中医药发展好不好,重点在基层。数据为证:全省共有10个市、110个县被评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实现了“六个全覆盖”,即县(市)政府办中医医院设置全覆盖,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全覆盖,二级以上政府办中医医院康复科和治未病科设置全覆盖,二级以上政府办中医医院代煎中药配送到家全覆盖和预约诊疗全覆盖,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国医堂)设置全覆盖。9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2%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立足于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中医药服务,山东强化政府责任、创新方式方法、事业产业并进,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发展行不行,离不开好政策。山东率先推出“改革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中医药机构及时纳入医保定点、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中医药机构区域辐射力不断提升。医保总额向以中医药收入为主的医疗机构倾斜,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在474家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日间医疗服务医保支付试点工作,累计为16.42万人次报销医保费用5.57亿元,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山东牵头15省开展全国首单中药饮片省际联采,21个中药饮片品种共有100家企业中选,平均降价29.5%,最大降幅56.5%。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山东中医药发展善于从顶层设计上系统布局,创新机制。
  中医药发展强不强,关键在人才。山东强化师承教育平台建设,建设“三经传承”基地10个、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03个、齐鲁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34个;推动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常态化开展,培养第七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108名,省级名中医传承人1151名。不仅如此,山东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施多层次师承教育项目,推行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推动师承教育贯穿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全过程。省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储备方面,山东实施省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培养10名中医药学术领军人物,70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遴选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30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240名、山东省基层名中医(药)专家300名。山东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中医药人才创新活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强基层,强政策,强人才,中医药发展最终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