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3-07-06 作者: 王臻儒 来源: 大众日报
在乡村播撒阅读的种子
  据人民日报,在新时代推进全民阅读,乡村不能缺位,农民不能缺席。原先,农村地区读书氛围相对欠缺,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时间不足、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阅读困惑较多。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工作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愈加完善,全民阅读的服务网越织越密。截至2022年,全国共建成农家书屋58.7万家,覆盖了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推动12.4亿册图书进农村,为全民阅读向乡村延伸提供了保障。
  推动全民阅读向乡村延伸,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引导作用。多样、灵活、有效的伴读形式,激活了乡村文化资源,促进了知识分享,让阅读逐渐成为乡村群众的日常。
  阅读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同行者。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需要有更多人共同推动乡村阅读。多措并举,汇聚合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乡村文化氛围,就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精神力量。
博物馆一票难求需治理
  据光明网,恰逢暑期,各地博物馆门票再度“一票难求”。媒体近日调查发现,在官方渠道抢不到的免费参观门票,却可在一些第三方平台买到。这些非官方指定售票平台上的门票业务,实际上多为黄牛性质的代抢购门票业务。
  随着国内绝大多数博物馆免费开放并施行单日游客人数限制以来,一些热门博物馆始终处于“抢票难”的现状。从文物保护、场馆设计容量、参观体验等角度而言,博物馆设置单日游客人数限制并无不妥。博物馆免费开放,也并非造成游客扎堆聚集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游客开始追求文化之旅,一方面是博物馆难以容纳海量游客,如何平衡游客需求和人数限制,是迎接暑期旅游旺季到来、做好旅游服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对于当前存在黄牛代抢购门票等问题,博物馆方不能止于声明购票必须选择官方渠道,还应周全考虑从技术、规则等多方面扼制黄牛代抢行为的发生。由于博物馆需要将一部分票源分给团队游客,如何做到这部分票源不溢价出售,也考验着博物馆方的管理能力。除此之外,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提升参观游客人数上限,也能够解决游客“一票难求”问题。
京剧电影走出新路径
  据解放日报,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的集大成者,是中国戏曲舞台上最具代表性、影响力的剧种。在京剧的发展历程中,京剧电影的出现与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京剧电影工程”的推进,让当代京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美妙结合,为京剧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如今,“京剧电影工程”当初确立的“通过舞台精致演出和电影精心拍摄两个环节,将当代最优秀的京剧艺术家、音乐家对国粹京剧艺术的优质传承和艺术风采广泛传播,永远留存”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需要看到的是,戏曲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独有的一种类型片,仅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电影的择剧必将会从老的逐渐变成新的,而电影技艺尤其是科技会从旧的迅速变成新的、更新的。基于此,戏曲电影将不断作出新的探索、经历漫长的历程。
  多年来,除了剧场演出,传承、传播京剧已有“音配像”“像音像”等多种形式以及“空中剧院”等节目。把京剧拍成电影,首先在于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作为舞台艺术的京剧,满场也只有几百人顶多上千人看,而电影是大众艺术,“将京剧经典剧目拍成电影存留下来,可以长线放映,更有生命力”。其次,这样下功夫、花心血组织全国最优秀的演员演出,打磨作品,创造了很多佳话,很有价值。
        (□记者 王臻儒 整理)
在乡村播撒阅读的种子
  据人民日报,在新时代推进全民阅读,乡村不能缺位,农民不能缺席。原先,农村地区读书氛围相对欠缺,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时间不足、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阅读困惑较多。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工作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愈加完善,全民阅读的服务网越织越密。截至2022年,全国共建成农家书屋58.7万家,覆盖了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推动12.4亿册图书进农村,为全民阅读向乡村延伸提供了保障。
  推动全民阅读向乡村延伸,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引导作用。多样、灵活、有效的伴读形式,激活了乡村文化资源,促进了知识分享,让阅读逐渐成为乡村群众的日常。
  阅读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同行者。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需要有更多人共同推动乡村阅读。多措并举,汇聚合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乡村文化氛围,就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精神力量。
博物馆一票难求需治理
  据光明网,恰逢暑期,各地博物馆门票再度“一票难求”。媒体近日调查发现,在官方渠道抢不到的免费参观门票,却可在一些第三方平台买到。这些非官方指定售票平台上的门票业务,实际上多为黄牛性质的代抢购门票业务。
  随着国内绝大多数博物馆免费开放并施行单日游客人数限制以来,一些热门博物馆始终处于“抢票难”的现状。从文物保护、场馆设计容量、参观体验等角度而言,博物馆设置单日游客人数限制并无不妥。博物馆免费开放,也并非造成游客扎堆聚集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游客开始追求文化之旅,一方面是博物馆难以容纳海量游客,如何平衡游客需求和人数限制,是迎接暑期旅游旺季到来、做好旅游服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对于当前存在黄牛代抢购门票等问题,博物馆方不能止于声明购票必须选择官方渠道,还应周全考虑从技术、规则等多方面扼制黄牛代抢行为的发生。由于博物馆需要将一部分票源分给团队游客,如何做到这部分票源不溢价出售,也考验着博物馆方的管理能力。除此之外,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提升参观游客人数上限,也能够解决游客“一票难求”问题。
京剧电影走出新路径
  据解放日报,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的集大成者,是中国戏曲舞台上最具代表性、影响力的剧种。在京剧的发展历程中,京剧电影的出现与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京剧电影工程”的推进,让当代京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美妙结合,为京剧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如今,“京剧电影工程”当初确立的“通过舞台精致演出和电影精心拍摄两个环节,将当代最优秀的京剧艺术家、音乐家对国粹京剧艺术的优质传承和艺术风采广泛传播,永远留存”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需要看到的是,戏曲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独有的一种类型片,仅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电影的择剧必将会从老的逐渐变成新的,而电影技艺尤其是科技会从旧的迅速变成新的、更新的。基于此,戏曲电影将不断作出新的探索、经历漫长的历程。
  多年来,除了剧场演出,传承、传播京剧已有“音配像”“像音像”等多种形式以及“空中剧院”等节目。把京剧拍成电影,首先在于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作为舞台艺术的京剧,满场也只有几百人顶多上千人看,而电影是大众艺术,“将京剧经典剧目拍成电影存留下来,可以长线放映,更有生命力”。其次,这样下功夫、花心血组织全国最优秀的演员演出,打磨作品,创造了很多佳话,很有价值。
        (□记者 王臻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