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慈善”救助,让爱多一点

2023-06-20 作者: 丁兆霞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李路莎 马昕 报道
  本报日照讯 “我眼睛看不见,但我心里明白、感激,是党的政策好,让我不愁吃穿,这回又给了我救命钱。”双手颤抖地接过救助款的莒县桑园镇楼西村困难老人张某眼角泛起泪花。这位老人是日照市探索“政府救助+慈善救助”方式开展救助帮扶工作的受益者之一。
  因无子女、视力一级残疾,此前,民政部门将老人纳入困难供养范围,每月向其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去年底,老人罹患食管癌,首次治疗花费近1万元,继续治疗的费用没有着落。走访中得知老人困境后,莒县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救助金3000元,并帮助其向市慈善项目承保公司申请了1.2万元的保险赔付。
  探索“政府救助+慈善救助”,目的是给政府救助无法覆盖或实施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再添一道保障,实现“弱有众扶”。记者从日照市民政局获悉,去年以来,日照市各级民政部门在做实兜底保障的基础上,聚焦困难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动员各级慈善组织广泛参与社会救助。目前共设立慈善项目36个,募集资金529.6万元,受益困难群众达2.8万人。其中,日照市慈善总会列支资金64.2万元实施“情暖特孤困”工程,为1.1万名困难人员、孤困儿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目前已有33人次获赔。楼西村张姓老人获得的1.2万元保险赔付,就来自于此项目。
  除此之外,2022年以来,日照市慈善总会还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配套资金,以“政府+慈善”双资金渠道,扶持18个社会组织56万元,面向1400余个社会救助家庭开展关爱服务公益项目。
  在日照市各区县,东港区设立“东港慈善——生育关怀”救助基金,对因病致困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进行救助帮扶。岚山区“困难单亲家庭助学”、经济技术开发区“呵护希望 爱心助学”等慈善助学项目,为寒门学子求学之路筑起坚固保障。莒县慈善总会面向低保对象、困难群众开展“莒力助·慈助康”大病救助项目,上线“首善之莒 从‘慈’开始”救助+慈善募捐小程序,全时空、全领域募集社会资金用于救急难。五莲县慈善总会“慈善惠老助餐”项目,接收爱心捐赠303.4万元,帮助3750名低保、困难等孤寡老人吃上热乎饭。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设立“向幸福报到”慈善项目,面向全区26个经济薄弱村的低保对象等群体,由区直部门单位分别包联,通过发放慰问金、生活物资等形式及时救助帮扶。
  日照市还将慈善理念和服务帮扶深入到社区层级,探索建立社区与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拓宽资金渠道,让慈善基金募集使用更接地气。其中,五莲县面向社区居民、爱心企业等募集善款,在3个社区试点设立社区慈善基金,资助和支持社区开展“莲山滴水情”等济困项目。在莒县东关社区,7.5万元爱心基金汇集起来用于助力社区遇困居民解决“小急难”。
  救助帮扶,“找准人、使对劲”很重要。日照市县两级均建立了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互通的工作机制,从顶层设计上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救助需求与慈善帮扶双向精准匹配。各级民政部门全面摸清辖区内各慈善组织底数,建立“服务供给项目库”,已收录项目36个,并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市阳光救助“一网联”预警平台,建立“困难群众信息库”,34.8万人被纳入,通过需求采集、定期推送、供需匹配等环节,将困难群众帮扶需求与慈善组织服务项目精准匹配。
  同时,慈善组织也会将走访、服务中发现的遇困群众推送至民政部门,经跟进核实,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相应救助保障范围,实现信息互通,双向发力。2022年以来,已累计完成供需匹配1300余次。
  □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李路莎 马昕 报道
  本报日照讯 “我眼睛看不见,但我心里明白、感激,是党的政策好,让我不愁吃穿,这回又给了我救命钱。”双手颤抖地接过救助款的莒县桑园镇楼西村困难老人张某眼角泛起泪花。这位老人是日照市探索“政府救助+慈善救助”方式开展救助帮扶工作的受益者之一。
  因无子女、视力一级残疾,此前,民政部门将老人纳入困难供养范围,每月向其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去年底,老人罹患食管癌,首次治疗花费近1万元,继续治疗的费用没有着落。走访中得知老人困境后,莒县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救助金3000元,并帮助其向市慈善项目承保公司申请了1.2万元的保险赔付。
  探索“政府救助+慈善救助”,目的是给政府救助无法覆盖或实施政府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再添一道保障,实现“弱有众扶”。记者从日照市民政局获悉,去年以来,日照市各级民政部门在做实兜底保障的基础上,聚焦困难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动员各级慈善组织广泛参与社会救助。目前共设立慈善项目36个,募集资金529.6万元,受益困难群众达2.8万人。其中,日照市慈善总会列支资金64.2万元实施“情暖特孤困”工程,为1.1万名困难人员、孤困儿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目前已有33人次获赔。楼西村张姓老人获得的1.2万元保险赔付,就来自于此项目。
  除此之外,2022年以来,日照市慈善总会还按照不低于50%的比例配套资金,以“政府+慈善”双资金渠道,扶持18个社会组织56万元,面向1400余个社会救助家庭开展关爱服务公益项目。
  在日照市各区县,东港区设立“东港慈善——生育关怀”救助基金,对因病致困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进行救助帮扶。岚山区“困难单亲家庭助学”、经济技术开发区“呵护希望 爱心助学”等慈善助学项目,为寒门学子求学之路筑起坚固保障。莒县慈善总会面向低保对象、困难群众开展“莒力助·慈助康”大病救助项目,上线“首善之莒 从‘慈’开始”救助+慈善募捐小程序,全时空、全领域募集社会资金用于救急难。五莲县慈善总会“慈善惠老助餐”项目,接收爱心捐赠303.4万元,帮助3750名低保、困难等孤寡老人吃上热乎饭。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设立“向幸福报到”慈善项目,面向全区26个经济薄弱村的低保对象等群体,由区直部门单位分别包联,通过发放慰问金、生活物资等形式及时救助帮扶。
  日照市还将慈善理念和服务帮扶深入到社区层级,探索建立社区与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拓宽资金渠道,让慈善基金募集使用更接地气。其中,五莲县面向社区居民、爱心企业等募集善款,在3个社区试点设立社区慈善基金,资助和支持社区开展“莲山滴水情”等济困项目。在莒县东关社区,7.5万元爱心基金汇集起来用于助力社区遇困居民解决“小急难”。
  救助帮扶,“找准人、使对劲”很重要。日照市县两级均建立了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互通的工作机制,从顶层设计上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救助需求与慈善帮扶双向精准匹配。各级民政部门全面摸清辖区内各慈善组织底数,建立“服务供给项目库”,已收录项目36个,并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市阳光救助“一网联”预警平台,建立“困难群众信息库”,34.8万人被纳入,通过需求采集、定期推送、供需匹配等环节,将困难群众帮扶需求与慈善组织服务项目精准匹配。
  同时,慈善组织也会将走访、服务中发现的遇困群众推送至民政部门,经跟进核实,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人员及时纳入相应救助保障范围,实现信息互通,双向发力。2022年以来,已累计完成供需匹配13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