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服务地方标准实施
2023-06-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张晓明 报道
本报青岛讯 青岛市人社局组织起草的《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以下简称《服务规范》),近日由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于6月6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针对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服务的地方标准。
《服务规范》共8章,规范了劳动能力智能化鉴定的服务内容、服务平台、服务流程、服务保障、服务监督评价与改进等内容。该标准的制定秉承流程再造、硬件提升和机制创新的理念,通过搭建智能化劳动能力鉴定服务平台,实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现场鉴定、结论邮寄查询打印、专家库管理考核等全流程网络化、智能化。鉴定现场通过人脸识别验证身份、分科室智能队列管理,鉴定专家“云”分配等方式,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专家,实现鉴定意见“当场定、集体定、一次定”,缩短了办事时限,提高了鉴定效率,为鉴定职工提供更加科学化、精准化、规范化的服务,保障了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服务规范》的制定,将青岛市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服务模式上升为地方标准进行规范,填补了国内标准空白,为全国劳动能力鉴定领域智能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青岛经验”。
本报青岛讯 青岛市人社局组织起草的《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以下简称《服务规范》),近日由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于6月6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针对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服务的地方标准。
《服务规范》共8章,规范了劳动能力智能化鉴定的服务内容、服务平台、服务流程、服务保障、服务监督评价与改进等内容。该标准的制定秉承流程再造、硬件提升和机制创新的理念,通过搭建智能化劳动能力鉴定服务平台,实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现场鉴定、结论邮寄查询打印、专家库管理考核等全流程网络化、智能化。鉴定现场通过人脸识别验证身份、分科室智能队列管理,鉴定专家“云”分配等方式,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专家,实现鉴定意见“当场定、集体定、一次定”,缩短了办事时限,提高了鉴定效率,为鉴定职工提供更加科学化、精准化、规范化的服务,保障了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服务规范》的制定,将青岛市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服务模式上升为地方标准进行规范,填补了国内标准空白,为全国劳动能力鉴定领域智能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青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