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六十载 热血铸就齐鲁情
——山东省血液中心60年发展历程与展望
2023-06-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新童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山东省血液中心自1963年成立以来,一代代血站人倾力奉献,在探索中前行、改革中发展、创新中升华,走出了一条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谱写出拼搏奋斗、锐意进取的华美乐章,铸就了“情义齐鲁、热血山东”公益品牌。
艰苦创业奠定无偿献血事业发展根基
始建于1963年的山东省血液中心是全国首批血站之一。1963年,由青岛迁至济南,同年9月在原山东生物制品所的基础上建立“山东省济南中心血站”。后经两次更名,变更为“山东省血液中心”。1982年由科级建制升级为处级单位。1964年,济南市政府同意血站地址设在美丽的千佛山脚下,占地面积15亩,1965年竣工,建筑面积2846平方米,1992年建成现六层业务楼,2003年建成现办公楼。成立初期主要任务是解决战时伤病员用血、平时供应所在地医院用血,承担血浆及Ⅱ号血清的研制工作。1965年采集全血并分离出血浆,生产热干冰冻血浆1万毫升用于临床。1966年冰冻干燥血浆生产成功,应用到临床。1969年成功研制生产右旋糖酐。1971年,采集全血供应临床和分离血浆生产冷冻干燥血浆及其他血液制品。1972年开展成分输血,向临床提供代浆全血、洗涤红细胞。1978年山东作为全国7个试点省份之一,率先在全社会开展公民义务献血,在济南、烟台、惠民开展试点工作。1981年开展单采血浆工作,1982年制备冷沉淀Ⅷ因子治疗血友病获得成功。1992年开始无偿献血试点工作并购置第一辆进口采血车。1993年全国首批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许可证》。1996年完成无偿献血8428人次,从此拉开了无偿献血工作序幕。老一代血站人自强自立、开拓创新,先后成立了省输血协会、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世卫组织、原卫生部等培训班,派员参加国内外学习交流,在全国输血大会作典型发言。
法治保障 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快速发展
60年来,伴随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山东省血液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2000年8月《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省无偿献血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中心年血液采集总量由最初的10吨左右增长到目前的49.84吨,增长近4倍。其中,2005年突破20吨,2011年突破30吨,2020年突破40吨,2021年接近50吨。2022年济南市千人口献血率达到20‰,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
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作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长期以来,省血液中心把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为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首次建立了省级无偿献血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全省无偿献血表彰(表扬)机制,出台了《山东省献血场所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山东省无偿献血者“三免”优待政策,推动用血直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协调建立了团体献血组织领导机制,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高校、企业等行业主管单位责任。各项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无偿献血事业快速发展。省血液中心积极发挥龙头作用,组织6·14全省无偿献血主题灯光秀、热血公益跑等活动,举办全省血站首届职工运动会、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树立了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思路。
加强无偿献血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是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1998年成立无偿献血街头宣传组,1999年创建行业性报纸《山东献血》,2000年开始开展世界卫生日、2004年开始开展世界献血者日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逐步探索建立了以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为主要内容的“六进”宣传模式。牵头组建齐鲁公益献血联盟,组建“热血青春”宣讲团,打造“红马甲”志愿服务品牌,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合作,聘任无偿献血形象大使,拍摄高质量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召开全省血站宣传工作会、宣传品设计大赛、“最美血站人”微电影大赛、“感动瞬间”摄影比赛等。近年来,紧跟媒体发展趋势,建立山东献血微信公众号、服务号,抖音号、快手号等新媒体,努力构建了“电视有影、电台有声、报纸有文、街头有景、网络有息”的立体宣传网络,营造上下同心、全省同力的宣传氛围。
不断强化采供血工作,提高血液供应保障能力。一是加强固定采血点建设。1998年开始设立固定采血点,之后逐步拓展到目前12个固定采血点、5部流动采血车。不断升级改善献血服务环境,购置街头献血方舱4个,将万达广场智慧方舱打造成网红献血点,提升了献血体验。二是大力发展团体招募。2018年将街头采血与团体献血分离,构建两条腿走路发展模式。6年时间组织团体献血1587场,采集全血49万单位,占全血采集量的五成以上,居全国前列。三是不断加强机采血小板能力建设。2018年、2019年分别开设长清大学城、济南高新区机采献血屋,与站内机采大厅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机采血小板由2000年初的2080治疗量,到2011年突破1万治疗量,2020年突破2万治疗量,2022年接近3万治疗量,2021年跃居全省第一。四是加强成分制备工作。1982年研制成功冷沉淀,冷沉淀制备量由2001年4000多单位增长到2022年的7万多单位。2005年实现100%成分供血,2006年实现白细胞滤除、血浆病毒灭活双100%,2013年开始为临床提供辐照血。五是加强血液检测工作。1972年开展乙肝抗体检测,1973年研制成功乙肝抗体、在全国血站系统中最早应用于献血者筛检,1992年实现乙肝抗体酶免自动检测和丙肝抗体检测,1993年检测项目扩展到血型、转氨酶、乙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抗体,2010年全国首批开展核酸检测,有效保障了临床用血安全。六是加强血液安全质量管理。1991年成立质控室,2007年更名为质管科,2011年成立山东省血液质量控制中心。2006年编制了第一版质量体系文件,目前修订完成第六版。2007年开始实施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2012年开始组织全省血液安全督导检查。通过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制度、考核办法,加强质控实验室建设,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监控系统和信息系统。七是加强临床血液供应。临床供血由2000年初的不到8万单位增长到2022年的45万单位。
热血担当,彰显为民服务亮丽底色。60年来,省血液中心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关键时刻体现责任担当。2003年抗击“非典”中,中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防治非典集体一等功。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心迅速组织全省17市血站开展应急无偿献血,6万余人参加无偿献血,预约登记20余万人。2020年以来,中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年采血量连创历史新高,并多次援助兄弟省份。最为困难时期,中心干部职工及家属带头献血,充分发挥了血站职工活血库作用。中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其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科研创新,提升临床服务保障能力。血友病诊疗中心和血型、HLA研究室为中心输血临床服务和科研核心部门,主要围绕临床开展血友病患者诊治、基因分型配型、免疫血液学相关检测等工作。历经多年发展,3个研究室已全部跻身国内一流水平。其中,血友病诊疗中心为世界血友病联盟中国血友病中心协作组6家核心成员单位和中国血友病培训中心之一,登记报送患者和培训患者人次数均居全国首位,打造了“血相融、爱相拥”品牌,获记功奖励。血型实验室为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HLA实验室为中国造血干细胞HLA高分辨分型确认实验室,血友病出凝血实验室省内一流。HLA研究室完成骨髓库HLA配型7万余例,山东成功捐献干细胞1225例、全国第一,血小板资料库国内领先,稀有血型献血者档案及冷冻血液均居全省第一。现有二级岗位专家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省级以上行业协会主委、副主委5人,影响力不断提升。获批科研项目118项,发表论文320篇,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省医学科技奖1项。
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十三五”以来,制定了《山东省血液信息化发展规划》,完成了全省专线联网、实现血站与用血医院互联互通,以省政务云平台为依托、建立了血液云平台,初步构建了全省血液大数据平台,实现全省采供血和临床输血信息汇聚,正在开展与全省单血采浆站信息融合。开展了“互联网+献血服务”、业务协同、业务监管,不断加强采供血、输血科研、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生产、办公自动化等业务系统建设,以数字赋能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铸就热血担当铁肩忠魂。60年来,从建站初期的1个党支部5名党员,发展壮大为党委领导下的8个党支部146名党员,目前2个党支部为示范党支部,5个党支部为过硬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提高。全面配齐了中层干部,提高高级职称比例,职工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级工人先锋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山东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理论宣讲先进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等荣誉,连续4年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先后涌现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好护士、全国医德标兵、山东好医生、山东好护士、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齐鲁最美健康卫士、省直机关道德模范等一大批先进典型,100余人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30余人次荣获志愿服务奖。
乘势而上 奋力谱写新时代无偿献血事业新篇章
辉煌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奋斗。新征程上,省血液中心将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创新,更加主动地谋求发展,努力建设全国一流血液中心。一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持续深入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文明引领,凝聚干事合力,为实现中心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二要坚定不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分期将新区建设为理念先进、布局合理、舒适温馨的现代化血液中心,为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要坚定不移提高血液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政策落地,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改善献血服务,拓展招募渠道,完善质量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全血年采集量达到30万单位,单采血小板达到4万治疗量,千人口献血率达到25‰,质量指标持续优化。四要坚定不移加强人才和科研队伍建设。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和提高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水平,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探索“医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以服务临床输血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势学科建设为抓手,建立与供血医院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提升临床输血服务和科研教学水平。五要坚定不移发挥龙头作用。持续争取政策支持,为我省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中心职能作用,依托省输血协会、质控中心等全省性行业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无偿献血宣传和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全省血液质量管理,增强全省血站凝聚力、影响力,切实筑牢全省“一盘棋”的根基。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山东省血液中心将以成立60周年为新起点,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开创我省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①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
②山东省血站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汇演
③连续4年组织全省无偿献血主题灯光秀
④山东省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
⑤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山东省血液中心自1963年成立以来,一代代血站人倾力奉献,在探索中前行、改革中发展、创新中升华,走出了一条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谱写出拼搏奋斗、锐意进取的华美乐章,铸就了“情义齐鲁、热血山东”公益品牌。
艰苦创业奠定无偿献血事业发展根基
始建于1963年的山东省血液中心是全国首批血站之一。1963年,由青岛迁至济南,同年9月在原山东生物制品所的基础上建立“山东省济南中心血站”。后经两次更名,变更为“山东省血液中心”。1982年由科级建制升级为处级单位。1964年,济南市政府同意血站地址设在美丽的千佛山脚下,占地面积15亩,1965年竣工,建筑面积2846平方米,1992年建成现六层业务楼,2003年建成现办公楼。成立初期主要任务是解决战时伤病员用血、平时供应所在地医院用血,承担血浆及Ⅱ号血清的研制工作。1965年采集全血并分离出血浆,生产热干冰冻血浆1万毫升用于临床。1966年冰冻干燥血浆生产成功,应用到临床。1969年成功研制生产右旋糖酐。1971年,采集全血供应临床和分离血浆生产冷冻干燥血浆及其他血液制品。1972年开展成分输血,向临床提供代浆全血、洗涤红细胞。1978年山东作为全国7个试点省份之一,率先在全社会开展公民义务献血,在济南、烟台、惠民开展试点工作。1981年开展单采血浆工作,1982年制备冷沉淀Ⅷ因子治疗血友病获得成功。1992年开始无偿献血试点工作并购置第一辆进口采血车。1993年全国首批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许可证》。1996年完成无偿献血8428人次,从此拉开了无偿献血工作序幕。老一代血站人自强自立、开拓创新,先后成立了省输血协会、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承担世卫组织、原卫生部等培训班,派员参加国内外学习交流,在全国输血大会作典型发言。
法治保障 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快速发展
60年来,伴随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山东省血液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2000年8月《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省无偿献血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中心年血液采集总量由最初的10吨左右增长到目前的49.84吨,增长近4倍。其中,2005年突破20吨,2011年突破30吨,2020年突破40吨,2021年接近50吨。2022年济南市千人口献血率达到20‰,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
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作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长期以来,省血液中心把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为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首次建立了省级无偿献血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全省无偿献血表彰(表扬)机制,出台了《山东省献血场所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山东省无偿献血者“三免”优待政策,推动用血直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协调建立了团体献血组织领导机制,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高校、企业等行业主管单位责任。各项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无偿献血事业快速发展。省血液中心积极发挥龙头作用,组织6·14全省无偿献血主题灯光秀、热血公益跑等活动,举办全省血站首届职工运动会、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树立了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思路。
加强无偿献血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是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1998年成立无偿献血街头宣传组,1999年创建行业性报纸《山东献血》,2000年开始开展世界卫生日、2004年开始开展世界献血者日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逐步探索建立了以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农村为主要内容的“六进”宣传模式。牵头组建齐鲁公益献血联盟,组建“热血青春”宣讲团,打造“红马甲”志愿服务品牌,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合作,聘任无偿献血形象大使,拍摄高质量无偿献血公益广告,召开全省血站宣传工作会、宣传品设计大赛、“最美血站人”微电影大赛、“感动瞬间”摄影比赛等。近年来,紧跟媒体发展趋势,建立山东献血微信公众号、服务号,抖音号、快手号等新媒体,努力构建了“电视有影、电台有声、报纸有文、街头有景、网络有息”的立体宣传网络,营造上下同心、全省同力的宣传氛围。
不断强化采供血工作,提高血液供应保障能力。一是加强固定采血点建设。1998年开始设立固定采血点,之后逐步拓展到目前12个固定采血点、5部流动采血车。不断升级改善献血服务环境,购置街头献血方舱4个,将万达广场智慧方舱打造成网红献血点,提升了献血体验。二是大力发展团体招募。2018年将街头采血与团体献血分离,构建两条腿走路发展模式。6年时间组织团体献血1587场,采集全血49万单位,占全血采集量的五成以上,居全国前列。三是不断加强机采血小板能力建设。2018年、2019年分别开设长清大学城、济南高新区机采献血屋,与站内机采大厅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机采血小板由2000年初的2080治疗量,到2011年突破1万治疗量,2020年突破2万治疗量,2022年接近3万治疗量,2021年跃居全省第一。四是加强成分制备工作。1982年研制成功冷沉淀,冷沉淀制备量由2001年4000多单位增长到2022年的7万多单位。2005年实现100%成分供血,2006年实现白细胞滤除、血浆病毒灭活双100%,2013年开始为临床提供辐照血。五是加强血液检测工作。1972年开展乙肝抗体检测,1973年研制成功乙肝抗体、在全国血站系统中最早应用于献血者筛检,1992年实现乙肝抗体酶免自动检测和丙肝抗体检测,1993年检测项目扩展到血型、转氨酶、乙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抗体,2010年全国首批开展核酸检测,有效保障了临床用血安全。六是加强血液安全质量管理。1991年成立质控室,2007年更名为质管科,2011年成立山东省血液质量控制中心。2006年编制了第一版质量体系文件,目前修订完成第六版。2007年开始实施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2012年开始组织全省血液安全督导检查。通过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制度、考核办法,加强质控实验室建设,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监控系统和信息系统。七是加强临床血液供应。临床供血由2000年初的不到8万单位增长到2022年的45万单位。
热血担当,彰显为民服务亮丽底色。60年来,省血液中心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关键时刻体现责任担当。2003年抗击“非典”中,中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防治非典集体一等功。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心迅速组织全省17市血站开展应急无偿献血,6万余人参加无偿献血,预约登记20余万人。2020年以来,中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年采血量连创历史新高,并多次援助兄弟省份。最为困难时期,中心干部职工及家属带头献血,充分发挥了血站职工活血库作用。中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其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科研创新,提升临床服务保障能力。血友病诊疗中心和血型、HLA研究室为中心输血临床服务和科研核心部门,主要围绕临床开展血友病患者诊治、基因分型配型、免疫血液学相关检测等工作。历经多年发展,3个研究室已全部跻身国内一流水平。其中,血友病诊疗中心为世界血友病联盟中国血友病中心协作组6家核心成员单位和中国血友病培训中心之一,登记报送患者和培训患者人次数均居全国首位,打造了“血相融、爱相拥”品牌,获记功奖励。血型实验室为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HLA实验室为中国造血干细胞HLA高分辨分型确认实验室,血友病出凝血实验室省内一流。HLA研究室完成骨髓库HLA配型7万余例,山东成功捐献干细胞1225例、全国第一,血小板资料库国内领先,稀有血型献血者档案及冷冻血液均居全省第一。现有二级岗位专家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省级以上行业协会主委、副主委5人,影响力不断提升。获批科研项目118项,发表论文320篇,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省医学科技奖1项。
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十三五”以来,制定了《山东省血液信息化发展规划》,完成了全省专线联网、实现血站与用血医院互联互通,以省政务云平台为依托、建立了血液云平台,初步构建了全省血液大数据平台,实现全省采供血和临床输血信息汇聚,正在开展与全省单血采浆站信息融合。开展了“互联网+献血服务”、业务协同、业务监管,不断加强采供血、输血科研、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生产、办公自动化等业务系统建设,以数字赋能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铸就热血担当铁肩忠魂。60年来,从建站初期的1个党支部5名党员,发展壮大为党委领导下的8个党支部146名党员,目前2个党支部为示范党支部,5个党支部为过硬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提高。全面配齐了中层干部,提高高级职称比例,职工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级工人先锋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山东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理论宣讲先进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等荣誉,连续4年绩效考核优秀等次。先后涌现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好护士、全国医德标兵、山东好医生、山东好护士、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齐鲁最美健康卫士、省直机关道德模范等一大批先进典型,100余人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30余人次荣获志愿服务奖。
乘势而上 奋力谱写新时代无偿献血事业新篇章
辉煌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奋斗。新征程上,省血液中心将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创新,更加主动地谋求发展,努力建设全国一流血液中心。一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持续深入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文明引领,凝聚干事合力,为实现中心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二要坚定不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分期将新区建设为理念先进、布局合理、舒适温馨的现代化血液中心,为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要坚定不移提高血液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政策落地,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改善献血服务,拓展招募渠道,完善质量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全血年采集量达到30万单位,单采血小板达到4万治疗量,千人口献血率达到25‰,质量指标持续优化。四要坚定不移加强人才和科研队伍建设。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和提高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水平,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探索“医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以服务临床输血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势学科建设为抓手,建立与供血医院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提升临床输血服务和科研教学水平。五要坚定不移发挥龙头作用。持续争取政策支持,为我省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中心职能作用,依托省输血协会、质控中心等全省性行业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无偿献血宣传和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全省血液质量管理,增强全省血站凝聚力、影响力,切实筑牢全省“一盘棋”的根基。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山东省血液中心将以成立60周年为新起点,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开创我省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①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
②山东省血站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汇演
③连续4年组织全省无偿献血主题灯光秀
④山东省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
⑤获评全国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