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滨州172处口袋公园点缀市民快乐生活
2023-06-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 斌
本报通讯员 尹树芳 周链
6月5日清晨,滨州市黄河五路与渤海十六路交叉口的口袋公园,晨练的市民或慢跑或疾走,练太极剑的、耍空竹的……好不热闹。在滨州,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全市172处口袋公园点缀着市民的快乐生活,书写市民身边的“诗与远方”。
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口袋公园的规划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促进全民共享。滨州市将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作为硬性指标,尊重现实、满足群众,充分考虑老城区特点,对原有绿地、闲置地和边角地进行综合化利用,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深度结合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拆迁和城中村改造,充分利用改造后小片区空闲地,先后在滨州老城区规划建设了口袋公园51处,均匀分布在居民小区周边,使老城区“旧貌换新颜”。在滨州新城区,则注重突出整体品质提升,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公园的服务功能,主城区规划建设了口袋公园81处,“推窗可见绿,出门即进园”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
广纳民意,推动全民参与。规划设计方面,实行“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将项目选址和主题设计等信息向社会公示,邀请市民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同时,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和专业团体参与公园的前期规划设计,采取竞赛模式征集设计方案,专业评审、优中选优。去年以来,共征集群众意见建议269条,评出优秀设计方案19个。
项目建设实施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模式,不改变绿地性质和权属,由项目开发商自愿投资新建或提升毗邻原有绿化带或街角公园档次水平。截至目前,先后有11家开发单位主动承担街角口袋公园建设任务。后期养护,则探索“公园园长制”管理,将养护管理职责明确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园一策,量身定制养护管理方案,配置专业养护管理人员,实施个性化、精确化、规范化养护管理,有效提升了养护管理整体实效。
融入文化、彰显特色,在园林景观打造方面彰显滨州独有韵味,以“历史要素”留住“滨州乡愁”。将口袋公园作为滨州文化展示平台,吸收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充分融入黄河文化和孙子文化元素,让“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等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打造城市IP形象“小虎滨滨”,并将其在多个口袋公园进行展示。同时,在其他城市节点空间融入剪纸文化和董永孝文化等地域性特色文化。
统筹兼顾、品质服务,以“绿色颜值”转化“民生价值”。滨州市秉持“尊老爱幼、服务大众”理念,打造口袋公园综合服务阵地,提升市民群众生活品质。集中增加门球场、慢行步道、棋盘和牌桌等适老设施,同时创新管理机制,实施统一管理、引入智能音箱,有效解决噪音扰民问题。积极跟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对部分综合性公园和口袋公园进行适儿化改造,增加儿童游乐设施、提升儿童游园感受,在学校周边增加休息设施,方便家长接送孩子时等待休息;在小区周边增加休闲健身设施,让小区居民出门即可“入园健身”;在人流量较大的口袋公园设立志愿服务站,提高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截至目前,滨州市新建各类口袋公园172处,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从81%提高至88%,城市公园的绿地数量、面积和质量都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城市公园环境的需求。
本报通讯员 尹树芳 周链
6月5日清晨,滨州市黄河五路与渤海十六路交叉口的口袋公园,晨练的市民或慢跑或疾走,练太极剑的、耍空竹的……好不热闹。在滨州,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全市172处口袋公园点缀着市民的快乐生活,书写市民身边的“诗与远方”。
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口袋公园的规划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促进全民共享。滨州市将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作为硬性指标,尊重现实、满足群众,充分考虑老城区特点,对原有绿地、闲置地和边角地进行综合化利用,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深度结合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拆迁和城中村改造,充分利用改造后小片区空闲地,先后在滨州老城区规划建设了口袋公园51处,均匀分布在居民小区周边,使老城区“旧貌换新颜”。在滨州新城区,则注重突出整体品质提升,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公园的服务功能,主城区规划建设了口袋公园81处,“推窗可见绿,出门即进园”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
广纳民意,推动全民参与。规划设计方面,实行“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将项目选址和主题设计等信息向社会公示,邀请市民积极参与、建言献策。同时,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和专业团体参与公园的前期规划设计,采取竞赛模式征集设计方案,专业评审、优中选优。去年以来,共征集群众意见建议269条,评出优秀设计方案19个。
项目建设实施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模式,不改变绿地性质和权属,由项目开发商自愿投资新建或提升毗邻原有绿化带或街角公园档次水平。截至目前,先后有11家开发单位主动承担街角口袋公园建设任务。后期养护,则探索“公园园长制”管理,将养护管理职责明确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园一策,量身定制养护管理方案,配置专业养护管理人员,实施个性化、精确化、规范化养护管理,有效提升了养护管理整体实效。
融入文化、彰显特色,在园林景观打造方面彰显滨州独有韵味,以“历史要素”留住“滨州乡愁”。将口袋公园作为滨州文化展示平台,吸收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充分融入黄河文化和孙子文化元素,让“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等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打造城市IP形象“小虎滨滨”,并将其在多个口袋公园进行展示。同时,在其他城市节点空间融入剪纸文化和董永孝文化等地域性特色文化。
统筹兼顾、品质服务,以“绿色颜值”转化“民生价值”。滨州市秉持“尊老爱幼、服务大众”理念,打造口袋公园综合服务阵地,提升市民群众生活品质。集中增加门球场、慢行步道、棋盘和牌桌等适老设施,同时创新管理机制,实施统一管理、引入智能音箱,有效解决噪音扰民问题。积极跟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对部分综合性公园和口袋公园进行适儿化改造,增加儿童游乐设施、提升儿童游园感受,在学校周边增加休息设施,方便家长接送孩子时等待休息;在小区周边增加休闲健身设施,让小区居民出门即可“入园健身”;在人流量较大的口袋公园设立志愿服务站,提高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截至目前,滨州市新建各类口袋公园172处,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从81%提高至88%,城市公园的绿地数量、面积和质量都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城市公园环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