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
济南市历城区: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3-06-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金 许潇
近年来,济南市历城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从党建引领、产业先行、人才支撑、乡风乡貌和绿色发展等方面聚力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推动共同富裕。
抓实基层党建
凝聚发展合力
历城区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以高质量党建统筹各方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一方面,历城区将乡村振兴纳入区委“4433”工作推进体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精准部署,有序推动。同时修改完善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工作规则,充分发挥区委农办牵头协调作用,着力加强乡村振兴五个专班建设,形成区委领导、区委农委统筹、工作专班牵头、责任单位重点抓、各部门积极参与的责任落实体系。
另一方面,历城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开展“五项提升行动”,举办专题培训6期2000余人次,召开区级“头雁论坛”,指导街道开展“头雁论坛”60次,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提高村级治理水平。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清荷”、“莓好”甄家、唐王锦鲤等18个党建联合体,持续推动7个中央项目和88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规范运营,辐射带动12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新增长。
以“党建+”工作模式集中解决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难点问题。近年来,历城区人社局积极推进建立村级人力资源服务流通平台,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牢记稳就业保就业使命,发挥人力资源行业优势,确定了一条“党支部领办劳务公司”的新思路。2021年,在全区优选27个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劳务公司”,以党建引领为主导,依托党建品牌赢得了良好信誉,得到所在村村民的广泛认可与赞誉,共介绍农村劳动力就业570人,组织33期就业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1041人,涉及的培训项目有育婴、面点、保洁等。
该项工作获得省市人社部门高度肯定,并被《中国就业》以“红色劳务,赋能就业转移”为题刊发宣传。
坚持产业先行
实现融合发展
历城区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前提。
持续做强壮大历城草莓、锦鲤、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成功承办首届中国草莓种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草莓优质种苗及生产资料交易会,“莓丽谷”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唐王锦鲤繁育基地成为江北最大锦鲤产业园区,羊肚菌、金耳菌试种成功,推广面积500亩以上。
完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园项目。云台山田园综合体作为2022年市级田园综合体提升项目获得批复,智慧农业小镇完成项目建设。实施市级农业发展服务试点项目4个,实现一产有基地、二产有加工、三产有销售,有效推动了历城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化迈上新水平。新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家庭农场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家庭农场3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3家,有力助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将港九美丽乡村先行区、彩石“五朵金花”、荷花路“水美乡村”、唐王“种业基地”片区列入全区2022年重点打造的四大乡村振兴片区,通过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四大片区项目建设。
以防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识别监测帮扶对象10户26人,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雨露计划补助脱贫学生77人,落实补助资金13.05万元,落实“医疗精准扶贫”资金337万余元,累计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和防返贫监测户9000余人次。新纳入农村低保12户、32人,纳入低保边缘家庭人口数1190人。持续推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安排财政衔接资金1795.5万元,实施衔接项目14个,设置乡村、城镇公益岗位78个,发放岗位补贴20.4万元,设置扶贫专岗122个,发放补贴17.6万元。
建设美丽乡村
弘扬文明乡风
当下,历城区将传承优秀文化与乡村提质发展相结合,全面树立爱国爱家、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共建共享的美丽乡村文明新风尚。
一方面,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13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和2个省级美丽乡村创建任务;完成新户厕改造任务2500户;加快推进12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4处黑臭水体治理;新建55座分类房,新建、改建分类亭及功能提升分类亭共337处,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出彩人家”新创建示范户3150户。历城区荣获“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四好农村路”58.56千米;持续推进水源建设和农村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完成年度全区1270个5G基站建设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
与此同时,历城区还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按照“1+1+9+N”总体思路,启动48个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助力实现乡村治理智慧化、农业生产精准化、生活服务便捷化。
在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同时,历城区也在着力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传承家规家风等活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首先,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四角”建设,扎实推进“五在历城”文明实践工程,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救’在历城”心肺复苏救护志愿者培训等一批文明实践活动。
其次,深化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居红白理事会作用,对骨干成员实行全覆盖培训,宣传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思想政策,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另外,深化文明惠民。根据李洪文事迹改编的《夫唱妇随》,荣获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评选三等奖。根据辛弃疾诗词《破阵子》编创的歌曲《破阵子》,受邀参加济南市第八届国际音乐节闭幕式展演。
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557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777场,完成“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426场。
历城区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调,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人才支撑
推动共同富裕
为有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解决因经济转型发展导致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历城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及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特殊优势,立足村集体实际,根据村规模、发展现状以及对周边村的辐射能力,建立农村人力资源服务流通平台,有针对性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村集体经济收入双增收。
一方面,持续优化改善农民工收入增长环境。结合历城区实际,制定《历城区劳动力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从劳动力市场培育、招聘求职、劳动力素质提升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等方面对市场秩序进行规范,从而为企业经营、工地用工和劳动者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畅通农民就业渠道。开发“职聚历城”线上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对辖区各类劳动力、用人单位(项目)以及各类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招聘求职效率和质量,实现供给与需求双向交流精准对接。目前平台运营良好,入驻企业412家,企业招聘职位数756条,入驻劳务队49家,注册企业求职人员193人,注册有效劳动力资源9037条。
而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历城区人社局则对内摸清劳动力底数,对外接洽用工单位,着力破解有序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题。摸清辖区缺工4100多人,建立了缺工企业清单。根据缺工企业情况,建立用工专员服务企业清单。依托村党支部,通过入户走访,摸清有就业需求的求职者4.1万余人,有培训需求8200多人,并建立人力资源供给清单。根据“三张清单”,依托“职聚历城”平台,由村级劳务合作社进行供需双方匹配,成功转移就业450多人,培训就业近1000人。
这一过程中,历城区乡村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历城区开展现场招聘会线下6场,提供就业岗位需求11593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536人。积极推动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081个,现已全部上岗。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5名高素质农民被评为农民高级农艺师,6名高素质农民被评为农民中级农艺师。充分发挥专家服务作用。打造3家市级以上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设施草莓早熟高效生产综合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入选省级专家服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下一步,历城区将把促进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强化市场引领,拉长就业链条,扩大就业容量,拓展就业空间,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更高质量地有组织转移就业,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以就业之稳促进经济之稳、社会之稳、人心之稳。
未来,历城区将按照上级要求,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有力促进“五个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作出历城贡献。
2023年济南市历城区第一届“舜华杯”村民足球联赛在荷花路街道朱家庄村足球场打响
历城区董家街道草莓丰收
历城区黄河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
历城区荷花路街道水美乡村庆丰收开镰节活动
芦南村休闲农业园区
历城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历城区正在描绘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图景
近年来,济南市历城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从党建引领、产业先行、人才支撑、乡风乡貌和绿色发展等方面聚力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推动共同富裕。
抓实基层党建
凝聚发展合力
历城区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以高质量党建统筹各方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一方面,历城区将乡村振兴纳入区委“4433”工作推进体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精准部署,有序推动。同时修改完善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工作规则,充分发挥区委农办牵头协调作用,着力加强乡村振兴五个专班建设,形成区委领导、区委农委统筹、工作专班牵头、责任单位重点抓、各部门积极参与的责任落实体系。
另一方面,历城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开展“五项提升行动”,举办专题培训6期2000余人次,召开区级“头雁论坛”,指导街道开展“头雁论坛”60次,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提高村级治理水平。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清荷”、“莓好”甄家、唐王锦鲤等18个党建联合体,持续推动7个中央项目和88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规范运营,辐射带动12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新增长。
以“党建+”工作模式集中解决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难点问题。近年来,历城区人社局积极推进建立村级人力资源服务流通平台,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牢记稳就业保就业使命,发挥人力资源行业优势,确定了一条“党支部领办劳务公司”的新思路。2021年,在全区优选27个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劳务公司”,以党建引领为主导,依托党建品牌赢得了良好信誉,得到所在村村民的广泛认可与赞誉,共介绍农村劳动力就业570人,组织33期就业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1041人,涉及的培训项目有育婴、面点、保洁等。
该项工作获得省市人社部门高度肯定,并被《中国就业》以“红色劳务,赋能就业转移”为题刊发宣传。
坚持产业先行
实现融合发展
历城区坚持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前提。
持续做强壮大历城草莓、锦鲤、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成功承办首届中国草莓种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草莓优质种苗及生产资料交易会,“莓丽谷”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唐王锦鲤繁育基地成为江北最大锦鲤产业园区,羊肚菌、金耳菌试种成功,推广面积500亩以上。
完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园项目。云台山田园综合体作为2022年市级田园综合体提升项目获得批复,智慧农业小镇完成项目建设。实施市级农业发展服务试点项目4个,实现一产有基地、二产有加工、三产有销售,有效推动了历城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化迈上新水平。新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家庭农场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家庭农场3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3家,有力助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将港九美丽乡村先行区、彩石“五朵金花”、荷花路“水美乡村”、唐王“种业基地”片区列入全区2022年重点打造的四大乡村振兴片区,通过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四大片区项目建设。
以防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识别监测帮扶对象10户26人,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雨露计划补助脱贫学生77人,落实补助资金13.05万元,落实“医疗精准扶贫”资金337万余元,累计帮扶脱贫享受政策户和防返贫监测户9000余人次。新纳入农村低保12户、32人,纳入低保边缘家庭人口数1190人。持续推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安排财政衔接资金1795.5万元,实施衔接项目14个,设置乡村、城镇公益岗位78个,发放岗位补贴20.4万元,设置扶贫专岗122个,发放补贴17.6万元。
建设美丽乡村
弘扬文明乡风
当下,历城区将传承优秀文化与乡村提质发展相结合,全面树立爱国爱家、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共建共享的美丽乡村文明新风尚。
一方面,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13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和2个省级美丽乡村创建任务;完成新户厕改造任务2500户;加快推进12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4处黑臭水体治理;新建55座分类房,新建、改建分类亭及功能提升分类亭共337处,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出彩人家”新创建示范户3150户。历城区荣获“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四好农村路”58.56千米;持续推进水源建设和农村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完成年度全区1270个5G基站建设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
与此同时,历城区还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按照“1+1+9+N”总体思路,启动48个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助力实现乡村治理智慧化、农业生产精准化、生活服务便捷化。
在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同时,历城区也在着力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传承家规家风等活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首先,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四角”建设,扎实推进“五在历城”文明实践工程,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救’在历城”心肺复苏救护志愿者培训等一批文明实践活动。
其次,深化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居红白理事会作用,对骨干成员实行全覆盖培训,宣传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思想政策,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另外,深化文明惠民。根据李洪文事迹改编的《夫唱妇随》,荣获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评选三等奖。根据辛弃疾诗词《破阵子》编创的歌曲《破阵子》,受邀参加济南市第八届国际音乐节闭幕式展演。
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557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777场,完成“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426场。
历城区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调,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人才支撑
推动共同富裕
为有序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解决因经济转型发展导致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历城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及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特殊优势,立足村集体实际,根据村规模、发展现状以及对周边村的辐射能力,建立农村人力资源服务流通平台,有针对性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村集体经济收入双增收。
一方面,持续优化改善农民工收入增长环境。结合历城区实际,制定《历城区劳动力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从劳动力市场培育、招聘求职、劳动力素质提升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等方面对市场秩序进行规范,从而为企业经营、工地用工和劳动者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畅通农民就业渠道。开发“职聚历城”线上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对辖区各类劳动力、用人单位(项目)以及各类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招聘求职效率和质量,实现供给与需求双向交流精准对接。目前平台运营良好,入驻企业412家,企业招聘职位数756条,入驻劳务队49家,注册企业求职人员193人,注册有效劳动力资源9037条。
而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历城区人社局则对内摸清劳动力底数,对外接洽用工单位,着力破解有序劳动力转移就业难题。摸清辖区缺工4100多人,建立了缺工企业清单。根据缺工企业情况,建立用工专员服务企业清单。依托村党支部,通过入户走访,摸清有就业需求的求职者4.1万余人,有培训需求8200多人,并建立人力资源供给清单。根据“三张清单”,依托“职聚历城”平台,由村级劳务合作社进行供需双方匹配,成功转移就业450多人,培训就业近1000人。
这一过程中,历城区乡村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历城区开展现场招聘会线下6场,提供就业岗位需求11593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536人。积极推动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081个,现已全部上岗。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5名高素质农民被评为农民高级农艺师,6名高素质农民被评为农民中级农艺师。充分发挥专家服务作用。打造3家市级以上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设施草莓早熟高效生产综合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入选省级专家服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下一步,历城区将把促进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强化市场引领,拉长就业链条,扩大就业容量,拓展就业空间,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更高质量地有组织转移就业,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以就业之稳促进经济之稳、社会之稳、人心之稳。
未来,历城区将按照上级要求,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有力促进“五个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作出历城贡献。
2023年济南市历城区第一届“舜华杯”村民足球联赛在荷花路街道朱家庄村足球场打响
历城区董家街道草莓丰收
历城区黄河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
历城区荷花路街道水美乡村庆丰收开镰节活动
芦南村休闲农业园区
历城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历城区正在描绘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