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 查看PDF版】
								
									聊城首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落户东阿阿胶
□记者 高田 报道
本报聊城讯 近日,山东阿胶产业现代化发展专家服务基地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第九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2023年,共确定13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山东阿胶产业现代化发展专家服务基地位列其中,这是聊城市首个获批的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是人社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创新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组织引导广大专家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基层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急需人才,为基层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近年来,作为阿胶产业的龙头企业,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产业发展优势,围绕中药技术研究与创新、保健食品和阿胶类快消品开发、毛驴养殖繁育等领域需求,开展技术管理指导、联合技术攻关等活动,提高了区域毛驴养殖规模化水平;联合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临清市电子证照
让便民服务再提速
□记者 薛良诚 通讯员 徐进 报道
本报临清讯 近日,王先生来到临清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匆忙出门忘带身份证,本以为会白跑一趟,没想到,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短短几分钟便完成了“扫码亮证”,免去了奔波之苦。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推进,电子证照已成为经营主体和群众办事的重要凭证,推进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更是“无证明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电子证照的共享,不仅实现了“证照汇聚”,也推动了“免证办”改革,大大提高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效率。今年以来,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临清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大力推行电子证照应用力度,依托政务服务平台“一码用”,创新“扫一码、关联用、免提交”服务模式,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精准个性化的电子证照应用服务。
下一步,临清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继续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以“电子证照共享互用”为目标,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不断丰富电子证照应用场景,让越来越多的电子证照走进日常生活,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冠县发放
“齐鲁富民贷”3.42亿元
□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李凯 靳东起 报道
本报冠县讯 “真没想到,不到一周时间,8万元低息贷款就发放到位,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近日,冠县万善乡南王段村村民黄志碧激动地说。黄志碧从事紫薯种植、薯苗繁殖生意,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村党支部书记黄振国第一时间向他推介了“齐鲁富民贷”,并协助他完成贷款手续。同样受益的还有冠县清泉街道南街村养殖户张博。张博是村内养殖大户,一直想扩建羊舍,但缺少资金。前不久,他了解到“齐鲁富民贷”政策后,随即提交了申请,快速到位的贷款再次激发了他发展养殖的动力。
为抓好“齐鲁富民贷”政策落实,冠县乡村振兴局积极对接农行冠县支行、农担公司冠县办事处,多次沟通研究解读政策。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召开全县培训会议,安排部署农户小额信贷产品宣传工作,同时组织全县所有村庄发放张贴明白纸,召开乡镇、村委两级现场推动会,为有发展生产、创业增收愿望的农户提供正规贷款途径。截至目前,冠县累计发放“齐鲁富民贷”2570笔共计3.42亿元,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聊城度假区让群众
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记者 高田 报道
本报聊城讯 为有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品质和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双提高,度假区卫计局扎实推进落实“名医基层工作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名医基层工作室”不仅将省、市、县知名医疗专家引到基层,直接提升全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还将发挥名医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通过名医充实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医院的内涵建设和管理水平,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带动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度假区共建了4处“名医基层工作室”,覆盖中医、内科、外科、儿科、骨科等诊疗服务,累计坐诊661次,诊疗15300人次,开展门诊手术6台,引进新型技术3项,开展健康义诊活动22次。
聊城高新区推动防返贫
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见实效
□记者 高田 通讯员 王腾 报道
本报聊城讯 今年以来,聊城高新区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摆在首位,创新思路,推动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落实落细,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兜尽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完善一个体系,突出预警信息,强化排查工作。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根据各区直部门反馈的各行业部门预警信息数据,组织各镇(中心)对反馈预警信息及时入户核查,对符合纳入监测对象的农户及时进行监测帮扶。实行“一盘棋”培训,突出监测重点,提升工作能力。为做到政策清、标准清、程序清,聊城高新区召开了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业务培训会。今年以来,全区已累计开展培训12次,参训400余人次。建立“一把尺”管理,突出底线目标,强化日常监督。以督查提实效,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作风不扎实的,严肃问责追究,切实消除政策落实漏点、帮扶措施盲点、返贫致贫风险点,推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见实效。
						□记者 高田 报道
本报聊城讯 近日,山东阿胶产业现代化发展专家服务基地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第九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2023年,共确定13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山东阿胶产业现代化发展专家服务基地位列其中,这是聊城市首个获批的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是人社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创新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组织引导广大专家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基层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急需人才,为基层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近年来,作为阿胶产业的龙头企业,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产业发展优势,围绕中药技术研究与创新、保健食品和阿胶类快消品开发、毛驴养殖繁育等领域需求,开展技术管理指导、联合技术攻关等活动,提高了区域毛驴养殖规模化水平;联合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临清市电子证照
让便民服务再提速
□记者 薛良诚 通讯员 徐进 报道
本报临清讯 近日,王先生来到临清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匆忙出门忘带身份证,本以为会白跑一趟,没想到,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短短几分钟便完成了“扫码亮证”,免去了奔波之苦。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推进,电子证照已成为经营主体和群众办事的重要凭证,推进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更是“无证明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电子证照的共享,不仅实现了“证照汇聚”,也推动了“免证办”改革,大大提高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效率。今年以来,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营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临清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大力推行电子证照应用力度,依托政务服务平台“一码用”,创新“扫一码、关联用、免提交”服务模式,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精准个性化的电子证照应用服务。
下一步,临清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继续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以“电子证照共享互用”为目标,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不断丰富电子证照应用场景,让越来越多的电子证照走进日常生活,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冠县发放
“齐鲁富民贷”3.42亿元
□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李凯 靳东起 报道
本报冠县讯 “真没想到,不到一周时间,8万元低息贷款就发放到位,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近日,冠县万善乡南王段村村民黄志碧激动地说。黄志碧从事紫薯种植、薯苗繁殖生意,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村党支部书记黄振国第一时间向他推介了“齐鲁富民贷”,并协助他完成贷款手续。同样受益的还有冠县清泉街道南街村养殖户张博。张博是村内养殖大户,一直想扩建羊舍,但缺少资金。前不久,他了解到“齐鲁富民贷”政策后,随即提交了申请,快速到位的贷款再次激发了他发展养殖的动力。
为抓好“齐鲁富民贷”政策落实,冠县乡村振兴局积极对接农行冠县支行、农担公司冠县办事处,多次沟通研究解读政策。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召开全县培训会议,安排部署农户小额信贷产品宣传工作,同时组织全县所有村庄发放张贴明白纸,召开乡镇、村委两级现场推动会,为有发展生产、创业增收愿望的农户提供正规贷款途径。截至目前,冠县累计发放“齐鲁富民贷”2570笔共计3.42亿元,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聊城度假区让群众
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记者 高田 报道
本报聊城讯 为有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品质和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双提高,度假区卫计局扎实推进落实“名医基层工作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
“名医基层工作室”不仅将省、市、县知名医疗专家引到基层,直接提升全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还将发挥名医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通过名医充实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医院的内涵建设和管理水平,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带动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度假区共建了4处“名医基层工作室”,覆盖中医、内科、外科、儿科、骨科等诊疗服务,累计坐诊661次,诊疗15300人次,开展门诊手术6台,引进新型技术3项,开展健康义诊活动22次。
聊城高新区推动防返贫
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见实效
□记者 高田 通讯员 王腾 报道
本报聊城讯 今年以来,聊城高新区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摆在首位,创新思路,推动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落实落细,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兜尽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完善一个体系,突出预警信息,强化排查工作。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根据各区直部门反馈的各行业部门预警信息数据,组织各镇(中心)对反馈预警信息及时入户核查,对符合纳入监测对象的农户及时进行监测帮扶。实行“一盘棋”培训,突出监测重点,提升工作能力。为做到政策清、标准清、程序清,聊城高新区召开了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业务培训会。今年以来,全区已累计开展培训12次,参训400余人次。建立“一把尺”管理,突出底线目标,强化日常监督。以督查提实效,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作风不扎实的,严肃问责追究,切实消除政策落实漏点、帮扶措施盲点、返贫致贫风险点,推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见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