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累计实施452件1000余项

青岛:市办实事塑造民生服务品牌

2023-05-24 作者: 杨国胜 薄克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薄克国
  5月19日,“市办实事40年,让城市更美好”主题展览在青岛市博物馆启动,全景回顾青岛市办实事40年来取得的非凡成就、宝贵经验,立体呈现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40年来,青岛市办实事已累计实施452件1000余项,成为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抓手,成为做得实、叫得响、过得硬的民生服务品牌。
  自1983年起,青岛市委、市政府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交通和住房等领域市民急难愁盼的问题,秉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普惠可行”的原则,每年筛选确定一批市办实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40年来,青岛市实施的市办实事切实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力提升了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市办实事40周年之际,青岛市政府办公厅会同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广泛征集照片、报纸、文件等档案资料1.3万余件,策划推出大型主题展览,更好地凝心聚力、继往开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市办实事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市民。
  从4月26日开始,青岛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启动了“市办实事40年,让城市更美好”宣传纪念活动,系统回顾市办实事40年的发展历程。活动共分为七个板块,即一组宣传短片、一个主题展览、一个征集活动、一系列宣传报道、一系列融媒体访谈、一本纪念画册、一部专题纪录片。此次启动的主题展览是整个宣传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青岛市博物馆进行3周左右的市级布展后,将于6月上旬开启为期1个月左右的区(市)巡展。
  据介绍,市办实事主要涉及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救困、扶弱、食安、交通、文体、安全等方面以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需加强完善的事项。这些实事总体以财政投入为主,当年能够完成或有明显成效,写入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是青岛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一项重要举措。
  市办实事项目来源于市民,项目的实施又惠及市民。这是市办实事40年来坚持不变的初心,主要表现在人民性、时代性和普惠性三个方面。
  人民性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是市办实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市办实事的筛选确定、推进落实、绩效评估等全过程中,都体现了人民性这一“闪光点”。比如,近年来,市民对老旧小区改造、山头公园整治、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保暖改造等反映强烈,青岛市积极顺应市民诉求,将其纳入市办实事,强力督办、持续推进。
  时代性方面,市办实事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特点,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2008年底,青岛市汽车保有量为60万辆,到2022年底已经突破370万辆,14年增长了5倍多。在汽车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出行难、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青岛市将未贯通道路打通、解决停车难问题连续纳入市办实事,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
  普惠性方面,每年筛选确定的市办实事,涉及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惠及千家万户,关系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比如,截至2021年底,青岛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4万人,老龄化率达到20.3%。为了有效应对老龄化,给老人创造良好的养老条件,青岛市持续将养老设施建设纳入市办实事,切实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随着生育政策优化、户籍政策改革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青岛市适龄儿童入学入园需求快速攀升。同时,广大市民对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提出了更高期待。青岛市通过市办实事有序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工程,近5年累计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240所、幼儿园221所,新增学位27.3万个,有效保障了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
  同绘民生蓝图、共创美好生活。总结市办实事40年的发展历程,青岛市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把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薄克国
  5月19日,“市办实事40年,让城市更美好”主题展览在青岛市博物馆启动,全景回顾青岛市办实事40年来取得的非凡成就、宝贵经验,立体呈现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40年来,青岛市办实事已累计实施452件1000余项,成为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抓手,成为做得实、叫得响、过得硬的民生服务品牌。
  自1983年起,青岛市委、市政府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交通和住房等领域市民急难愁盼的问题,秉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普惠可行”的原则,每年筛选确定一批市办实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40年来,青岛市实施的市办实事切实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力提升了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市办实事40周年之际,青岛市政府办公厅会同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广泛征集照片、报纸、文件等档案资料1.3万余件,策划推出大型主题展览,更好地凝心聚力、继往开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市办实事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市民。
  从4月26日开始,青岛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启动了“市办实事40年,让城市更美好”宣传纪念活动,系统回顾市办实事40年的发展历程。活动共分为七个板块,即一组宣传短片、一个主题展览、一个征集活动、一系列宣传报道、一系列融媒体访谈、一本纪念画册、一部专题纪录片。此次启动的主题展览是整个宣传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青岛市博物馆进行3周左右的市级布展后,将于6月上旬开启为期1个月左右的区(市)巡展。
  据介绍,市办实事主要涉及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救困、扶弱、食安、交通、文体、安全等方面以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领域需加强完善的事项。这些实事总体以财政投入为主,当年能够完成或有明显成效,写入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是青岛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一项重要举措。
  市办实事项目来源于市民,项目的实施又惠及市民。这是市办实事40年来坚持不变的初心,主要表现在人民性、时代性和普惠性三个方面。
  人民性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是市办实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市办实事的筛选确定、推进落实、绩效评估等全过程中,都体现了人民性这一“闪光点”。比如,近年来,市民对老旧小区改造、山头公园整治、既有居住建筑节能保暖改造等反映强烈,青岛市积极顺应市民诉求,将其纳入市办实事,强力督办、持续推进。
  时代性方面,市办实事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特点,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2008年底,青岛市汽车保有量为60万辆,到2022年底已经突破370万辆,14年增长了5倍多。在汽车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出行难、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青岛市将未贯通道路打通、解决停车难问题连续纳入市办实事,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
  普惠性方面,每年筛选确定的市办实事,涉及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惠及千家万户,关系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比如,截至2021年底,青岛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4万人,老龄化率达到20.3%。为了有效应对老龄化,给老人创造良好的养老条件,青岛市持续将养老设施建设纳入市办实事,切实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随着生育政策优化、户籍政策改革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青岛市适龄儿童入学入园需求快速攀升。同时,广大市民对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提出了更高期待。青岛市通过市办实事有序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工程,近5年累计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240所、幼儿园221所,新增学位27.3万个,有效保障了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
  同绘民生蓝图、共创美好生活。总结市办实事40年的发展历程,青岛市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把高质量发展的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