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两河明珠赢在江北水城

以“儒”为媒,聊城打好先手牌

2023-03-31 作者: 胡磊 薛良诚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胡磊 薛良诚

  大儒商道,至诚天下。3月29日,第三届儒商大会在济南开幕。在本届儒商大会上,充满“聊城元素”:主会场举办的“家乡的味道——鲁菜走进儒商大会”主题展示活动,山东16市美食集体亮相,东阿阿胶带来的“绝代双胶”引来了众人围观;中通客车再次牵手儒商大会成为会务官方指定用车,成为现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更令人欣喜的是,聊城以“儒”为媒,借台唱戏,与海内外儒商“相聚齐鲁大地 共话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聊城“朋友圈”,进一步擦亮“两河明珠”这张城市名片。
亮出底牌
十大产业集体“亮肌肉”

  聊城因水而兴,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一座工业新城。
  本届儒商大会,聊城市十大产业联袂登场,竞相打造产业新高地,向外界展示聊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和活力,也吸引了海内外儒商共育新机、共叙发展、同开新局。
  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中通客车、中通新能源等整车制造龙头企业,可年产3万辆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两位,L4级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在肉鸡、肉鸭、生猪、黑毛驴等养殖加工和食品、油料、添加剂生产等方面聚集优势明显,并向智能化、规模化、高端化不断迈进,拥有东阿阿胶、乖宝宠物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行业知名企业;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的重中之重,已经建立起较为优势的产业体系;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目前已经发展形成了铝冶炼及精深加工、铜冶炼及精深加工、金属板材、钢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配套成熟的产业集群,拥有信发铝电等行业龙头企业。此外,造纸印刷、绿色化工、电子信息、纺织、生物医药等方面都已形成了相对成熟完整的产业体系,涌现出东阿阿胶、三和纺织、阿华医疗等一批产业和行业领军企业。
  “争创一流,走在前列。聊城正驶入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发展机遇叠加、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广阔,一座魅力无限、未来可期的活力之城、产业新城呼之欲出。”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表示。
打好感情牌
再亲莫如家乡人

  再甜不过甘泉水,再亲莫如家乡人。3月29日下午,聊城凭借儒商大会的东风和满满诚意,力邀百余名儒商名士、业界精英、青年才俊齐聚聊城,畅叙家乡情谊,共绘美好蓝图。
  “希望大家引路出力,做兴聊建设参与者。积极为家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带动更多先进项目、优质资本、高端人才汇聚聊城,积极参与聊城转型跨越发展进程。希望大家倾情倾智,做兴聊聚慧智囊团。发挥联系广泛、信息灵通、资源丰富等优势,在聊城经济转型、产业发展等方面,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当好聊城建设的‘高参’。希望大家广泛推介,做兴聊宣传代言人。讲述聊城好故事,树立聊城好品牌,展现聊城好形象,邀请更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走进聊城、了解聊城、投资聊城,做大聊城‘朋友圈’。”在百名儒商走进聊城暨聊城市聊商联盟会成立大会上,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一席话情真意切,也发出了诚挚邀请。
  张百顺说,聊城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需要广大儒商鼎力相助;聊城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呼唤精英才俊共襄盛举;聊城创新创业的黄金时期,期待大家共建共享。“作为商会和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家乡始终是各级商会、广大儒商的‘靠山’,聊城市将聚力打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优的营商环境,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提供全方位、便利化、人性化的服务,让聊城成为一方投资宝地、生活佳地、创业福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聊城也在引才引智方面拿出了十足诚意。近年来,聊城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广开门路引才,厚植沃土育才,用心服务留才,奏响共享机遇、共筑梦想、共赢未来的和谐乐章,形成了人才选择聊城、融入聊城、扎根聊城的生动局面。
擦亮品牌
“两河时代”其时已至

  儒商大会是省委、省政府高水平推进“双招双引”的一项重要举措。聊城高度重视,积极筹备,向大会提报了42个拟签约项目。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超过50%,展现了聊城推进制造业强市战略的最新成果;与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世界知名投资公司等达成合作意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聊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据统计,在本届儒商大会上聊城共签约37个项目,涉及现代农业、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医养健康、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总投资315亿元。
  更重要的是,聊城将以“儒”为媒,加快打造山东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进一步擦亮“两河明珠”城市名片,在未来发展中赢得主动、加速崛起。
  李长萍表示,正加速迈入“两河时代”的聊城,崛起之势“其时已至”。政策层面,聊城作为大运河、黄河唯一实质交汇的两河明珠城市,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战略以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将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及产业平台落地,从而激发企业更多的动能,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交通区位方面,作为山东服务中原地区的桥头堡、西大门,年底济郑高铁建成通车,雄商高铁正在加快建设,聊城机场、聊邯长铁路加快推进,以聊城为中心,辐射400公里、2亿多人口,不论是区位优势,还是人口红利,都将为聊城的未来带来无限潜力。产业层面,聊城作为农业大市,以全省1/18的土地生产出了全省1/10的粮食、1/7的瓜菜菌,被誉为“中国蔬菜第一市”,在食品深加工以及在预制菜等领域都有浓厚的产业基础,并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雄厚工业基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此外,聊城儒商文化源远流长,亲商爱商、崇文尚德之风深入人心,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践行“三个都可以”承诺,开展干部助企远航行动,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一次就办好”“交房即办证”等服务,全力营造“不用求人、不用费力、不用作难也能办成事”的优良营商环境。
  □ 本报记者 胡磊 薛良诚

  大儒商道,至诚天下。3月29日,第三届儒商大会在济南开幕。在本届儒商大会上,充满“聊城元素”:主会场举办的“家乡的味道——鲁菜走进儒商大会”主题展示活动,山东16市美食集体亮相,东阿阿胶带来的“绝代双胶”引来了众人围观;中通客车再次牵手儒商大会成为会务官方指定用车,成为现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更令人欣喜的是,聊城以“儒”为媒,借台唱戏,与海内外儒商“相聚齐鲁大地 共话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聊城“朋友圈”,进一步擦亮“两河明珠”这张城市名片。
亮出底牌
十大产业集体“亮肌肉”

  聊城因水而兴,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一座工业新城。
  本届儒商大会,聊城市十大产业联袂登场,竞相打造产业新高地,向外界展示聊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和活力,也吸引了海内外儒商共育新机、共叙发展、同开新局。
  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中通客车、中通新能源等整车制造龙头企业,可年产3万辆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两位,L4级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在肉鸡、肉鸭、生猪、黑毛驴等养殖加工和食品、油料、添加剂生产等方面聚集优势明显,并向智能化、规模化、高端化不断迈进,拥有东阿阿胶、乖宝宠物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和行业知名企业;装备制造产业作为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的重中之重,已经建立起较为优势的产业体系;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目前已经发展形成了铝冶炼及精深加工、铜冶炼及精深加工、金属板材、钢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配套成熟的产业集群,拥有信发铝电等行业龙头企业。此外,造纸印刷、绿色化工、电子信息、纺织、生物医药等方面都已形成了相对成熟完整的产业体系,涌现出东阿阿胶、三和纺织、阿华医疗等一批产业和行业领军企业。
  “争创一流,走在前列。聊城正驶入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发展机遇叠加、发展势头强劲、发展前景广阔,一座魅力无限、未来可期的活力之城、产业新城呼之欲出。”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表示。
打好感情牌
再亲莫如家乡人

  再甜不过甘泉水,再亲莫如家乡人。3月29日下午,聊城凭借儒商大会的东风和满满诚意,力邀百余名儒商名士、业界精英、青年才俊齐聚聊城,畅叙家乡情谊,共绘美好蓝图。
  “希望大家引路出力,做兴聊建设参与者。积极为家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带动更多先进项目、优质资本、高端人才汇聚聊城,积极参与聊城转型跨越发展进程。希望大家倾情倾智,做兴聊聚慧智囊团。发挥联系广泛、信息灵通、资源丰富等优势,在聊城经济转型、产业发展等方面,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当好聊城建设的‘高参’。希望大家广泛推介,做兴聊宣传代言人。讲述聊城好故事,树立聊城好品牌,展现聊城好形象,邀请更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走进聊城、了解聊城、投资聊城,做大聊城‘朋友圈’。”在百名儒商走进聊城暨聊城市聊商联盟会成立大会上,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一席话情真意切,也发出了诚挚邀请。
  张百顺说,聊城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需要广大儒商鼎力相助;聊城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呼唤精英才俊共襄盛举;聊城创新创业的黄金时期,期待大家共建共享。“作为商会和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家乡始终是各级商会、广大儒商的‘靠山’,聊城市将聚力打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优的营商环境,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提供全方位、便利化、人性化的服务,让聊城成为一方投资宝地、生活佳地、创业福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聊城也在引才引智方面拿出了十足诚意。近年来,聊城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广开门路引才,厚植沃土育才,用心服务留才,奏响共享机遇、共筑梦想、共赢未来的和谐乐章,形成了人才选择聊城、融入聊城、扎根聊城的生动局面。
擦亮品牌
“两河时代”其时已至

  儒商大会是省委、省政府高水平推进“双招双引”的一项重要举措。聊城高度重视,积极筹备,向大会提报了42个拟签约项目。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超过50%,展现了聊城推进制造业强市战略的最新成果;与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世界知名投资公司等达成合作意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聊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据统计,在本届儒商大会上聊城共签约37个项目,涉及现代农业、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医养健康、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总投资315亿元。
  更重要的是,聊城将以“儒”为媒,加快打造山东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进一步擦亮“两河明珠”城市名片,在未来发展中赢得主动、加速崛起。
  李长萍表示,正加速迈入“两河时代”的聊城,崛起之势“其时已至”。政策层面,聊城作为大运河、黄河唯一实质交汇的两河明珠城市,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战略以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将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及产业平台落地,从而激发企业更多的动能,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交通区位方面,作为山东服务中原地区的桥头堡、西大门,年底济郑高铁建成通车,雄商高铁正在加快建设,聊城机场、聊邯长铁路加快推进,以聊城为中心,辐射400公里、2亿多人口,不论是区位优势,还是人口红利,都将为聊城的未来带来无限潜力。产业层面,聊城作为农业大市,以全省1/18的土地生产出了全省1/10的粮食、1/7的瓜菜菌,被誉为“中国蔬菜第一市”,在食品深加工以及在预制菜等领域都有浓厚的产业基础,并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雄厚工业基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此外,聊城儒商文化源远流长,亲商爱商、崇文尚德之风深入人心,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践行“三个都可以”承诺,开展干部助企远航行动,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一次就办好”“交房即办证”等服务,全力营造“不用求人、不用费力、不用作难也能办成事”的优良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