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荣成,荣归故里不再仅仅是一个成语,而是有多重含义——
“荣归故里”新解
2023-03-3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强四力 在基层
□ 本 报 记 者 彭 辉 陶相银
本报通讯员 李钟芸 李振宇
2022年以来,荣成市委成立“荣归故里”计划工作专班,全力引才、留才。“荣归故里”这个成语在荣成成为一个高频热词。
何谓“荣”?怎样“归”?“故里”是哪里?记者在荣成采访,随着这三个疑问的解开,对荣成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何谓“荣”?
城市以企业家为荣
谈及“荣归故里”计划,荣成的企业家们感触颇深。成山集团董事长车宏志说:“让我们企业家内心充满幸福感、获得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达因药业集团总裁杨杰说:“持有一张‘荣成市优秀企业家服务保障卡’,享受到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优先优待,让我们在这座城市里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荣归故里”是一个尊重企业家、让企业家倍感荣耀的一揽子措施,荣成以荣归故里·成就未来为主题,以荣成在外、外地来荣、荣成本土等三方面人才为主体,让企业家及高层次人才在“生产上有帮助、生活上有关怀、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激励、政治上有荣誉”,强化其使命感、认同感和责任感,集聚攻坚突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荣成市印发关心关爱企业家二十条措施,从尊重、激励、服务和赋能四方面内容,让人才“站C位”有了明文规定,把尊重人才从一句口号落到红头文件上,相对零散的服务也集成为一揽子政策。围绕关心关爱本土企业家和外来投资者这个重点,荣成市在23个单位、78个服务窗口设置了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从交通出行、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八个方面细化优化关爱举措,为企业、人才提供全链条、全过程、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荣成市还把每年5月18日定为企业家日,并建设荣归故里·成就未来主题广场,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礼赞人才。
怎样“归”?
让项目人才往荣成归集
风电装备产业园、海蜇国际产业中心、天宝生物新材料……“荣归故里”计划实施以来,全市累计落地实施项目99个,其中过亿元大项目15个。荣成市频频招大引强的背后,是“荣归故里”计划释放出的强大引力。
当下,荣成市正在构建以5大制造业和2大服务业为主体的“5+2”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实施“荣归故里”计划,荣成让厚积薄发的产业链与日益强韧的人才链形成共振,先后为七大产业举办产业链招商推介大会,签约63个项目,总投资高达236亿元。
产业链峰会只是“荣归故里”常态化联络机制的一部分。荣成市每月常态化开展“下午茶”畅聊活动,由七大产业链的链长各自牵头,邀请企业负责人、项目建设投资人、高层次人才参加,与市级领导和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听的是企业呼声,聊的是未来发展。荣成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殷波说,“我们常态化主动倾听企业家声音,便于惠企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已开展两次的“我为荣成发展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遴选出27条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面向荣成在外、外地来荣两种人才举办的“荣成行”活动,不仅签订大量合作协议、意向,还有33名人才获聘“荣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深入推进“荣归故里”计划过程中,荣成市全力服务企业和各类人才。“今年,我们打造了‘无差别’大厅,在全省率先实现一窗受理全员通办;打造了‘零延误’大厅,建成全省首个县级企业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无障碍处结企业诉求;打造了‘预介入’大厅,项目审批由‘项目管家’全程包办;打造了‘无证明’大厅,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免证明’。”荣成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包军华介绍。
“故里”是哪里?
只要有贡献,就是荣成人
让在外发展的荣成人时时刻刻不忘故里,愿意为家乡作贡献,让外地来荣成的新荣成人对这个城市有认同感归属感,把荣成当作第二故乡,是“荣归故里”计划的“双重目标”。
在荣成市王连街道的“荣归故里会客厅”,展板上的一段段文字和一张张图片呈现了该街道的发展成就、在外人才事迹、招商引资项目等诸多内容。正是在这间会客厅,王连街道和在外能人们敲定了一个个反哺家乡的项目。“它是在外人才的‘寻根之所’、来荣投资者的‘凤栖之地’、本土企业的‘赋能之家’、广大群众的‘思进之源’。”荣成市委“荣归故里”计划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鲍永志说,目前已有10个镇街建成了“荣归故里会客厅”,年底前将实现全覆盖。
王连街道通过“荣归故里”计划,把祖籍是东岛刘家的双利集团董事长刘玉强召唤回家,流转该村2400余亩土地,建起现代化冬暖大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0多万元。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马岭洪家村,盛润胶带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润龙等该村在外各界人士,捐助厨具和食材,建起了免费供老年人一餐热饭的暖心食堂。
“我们以‘城市合伙人’的理念,把有利于推动发展的各类人才纳入‘荣归故里’人才数据库,建立一人一档,引导各类人才将助力荣成的意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或项目。”鲍永志说,“荣归故里”计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才成为新荣成人。崖西镇的沃隆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姜云鹏是“荣归故里”计划引进的创业人才,他和伙伴共同投资800万元建设了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既盘活了闲置厂房,促进了村集体、村民、企业共同增收,又完善了产业链条,提升了特色农业品牌效应,实现了多方共赢。
■记者感言
“荣归故里”这个词,在荣成至少有四层含义:通过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让本土的企业家更有自豪感,更值得全社会尊重,为荣成的发展奉献自己、燃烧自己;让外来投资者被荣成良好的发展环境所吸引,使荣成成为投资的洼地、人才的高地;让荣成在外的能人记得住乡情,时刻关心支持家乡的建设;让所有参与现代化新荣成建设的人成为“城市合伙人”,真正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共创城市的美好未来。
一个成语衍生出四种解释,体现出荣成市提出“荣归故里”计划的初衷:坚持宜居宜游宜业全面发力,建设近悦远来的精致之城,让城市更有活力、更有后劲。
□ 本 报 记 者 彭 辉 陶相银
本报通讯员 李钟芸 李振宇
2022年以来,荣成市委成立“荣归故里”计划工作专班,全力引才、留才。“荣归故里”这个成语在荣成成为一个高频热词。
何谓“荣”?怎样“归”?“故里”是哪里?记者在荣成采访,随着这三个疑问的解开,对荣成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何谓“荣”?
城市以企业家为荣
谈及“荣归故里”计划,荣成的企业家们感触颇深。成山集团董事长车宏志说:“让我们企业家内心充满幸福感、获得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达因药业集团总裁杨杰说:“持有一张‘荣成市优秀企业家服务保障卡’,享受到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优先优待,让我们在这座城市里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荣归故里”是一个尊重企业家、让企业家倍感荣耀的一揽子措施,荣成以荣归故里·成就未来为主题,以荣成在外、外地来荣、荣成本土等三方面人才为主体,让企业家及高层次人才在“生产上有帮助、生活上有关怀、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激励、政治上有荣誉”,强化其使命感、认同感和责任感,集聚攻坚突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荣成市印发关心关爱企业家二十条措施,从尊重、激励、服务和赋能四方面内容,让人才“站C位”有了明文规定,把尊重人才从一句口号落到红头文件上,相对零散的服务也集成为一揽子政策。围绕关心关爱本土企业家和外来投资者这个重点,荣成市在23个单位、78个服务窗口设置了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从交通出行、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八个方面细化优化关爱举措,为企业、人才提供全链条、全过程、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荣成市还把每年5月18日定为企业家日,并建设荣归故里·成就未来主题广场,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礼赞人才。
怎样“归”?
让项目人才往荣成归集
风电装备产业园、海蜇国际产业中心、天宝生物新材料……“荣归故里”计划实施以来,全市累计落地实施项目99个,其中过亿元大项目15个。荣成市频频招大引强的背后,是“荣归故里”计划释放出的强大引力。
当下,荣成市正在构建以5大制造业和2大服务业为主体的“5+2”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实施“荣归故里”计划,荣成让厚积薄发的产业链与日益强韧的人才链形成共振,先后为七大产业举办产业链招商推介大会,签约63个项目,总投资高达236亿元。
产业链峰会只是“荣归故里”常态化联络机制的一部分。荣成市每月常态化开展“下午茶”畅聊活动,由七大产业链的链长各自牵头,邀请企业负责人、项目建设投资人、高层次人才参加,与市级领导和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听的是企业呼声,聊的是未来发展。荣成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殷波说,“我们常态化主动倾听企业家声音,便于惠企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已开展两次的“我为荣成发展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遴选出27条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面向荣成在外、外地来荣两种人才举办的“荣成行”活动,不仅签订大量合作协议、意向,还有33名人才获聘“荣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深入推进“荣归故里”计划过程中,荣成市全力服务企业和各类人才。“今年,我们打造了‘无差别’大厅,在全省率先实现一窗受理全员通办;打造了‘零延误’大厅,建成全省首个县级企业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无障碍处结企业诉求;打造了‘预介入’大厅,项目审批由‘项目管家’全程包办;打造了‘无证明’大厅,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免证明’。”荣成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包军华介绍。
“故里”是哪里?
只要有贡献,就是荣成人
让在外发展的荣成人时时刻刻不忘故里,愿意为家乡作贡献,让外地来荣成的新荣成人对这个城市有认同感归属感,把荣成当作第二故乡,是“荣归故里”计划的“双重目标”。
在荣成市王连街道的“荣归故里会客厅”,展板上的一段段文字和一张张图片呈现了该街道的发展成就、在外人才事迹、招商引资项目等诸多内容。正是在这间会客厅,王连街道和在外能人们敲定了一个个反哺家乡的项目。“它是在外人才的‘寻根之所’、来荣投资者的‘凤栖之地’、本土企业的‘赋能之家’、广大群众的‘思进之源’。”荣成市委“荣归故里”计划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鲍永志说,目前已有10个镇街建成了“荣归故里会客厅”,年底前将实现全覆盖。
王连街道通过“荣归故里”计划,把祖籍是东岛刘家的双利集团董事长刘玉强召唤回家,流转该村2400余亩土地,建起现代化冬暖大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0多万元。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马岭洪家村,盛润胶带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润龙等该村在外各界人士,捐助厨具和食材,建起了免费供老年人一餐热饭的暖心食堂。
“我们以‘城市合伙人’的理念,把有利于推动发展的各类人才纳入‘荣归故里’人才数据库,建立一人一档,引导各类人才将助力荣成的意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或项目。”鲍永志说,“荣归故里”计划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才成为新荣成人。崖西镇的沃隆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姜云鹏是“荣归故里”计划引进的创业人才,他和伙伴共同投资800万元建设了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既盘活了闲置厂房,促进了村集体、村民、企业共同增收,又完善了产业链条,提升了特色农业品牌效应,实现了多方共赢。
■记者感言
“荣归故里”这个词,在荣成至少有四层含义:通过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让本土的企业家更有自豪感,更值得全社会尊重,为荣成的发展奉献自己、燃烧自己;让外来投资者被荣成良好的发展环境所吸引,使荣成成为投资的洼地、人才的高地;让荣成在外的能人记得住乡情,时刻关心支持家乡的建设;让所有参与现代化新荣成建设的人成为“城市合伙人”,真正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共创城市的美好未来。
一个成语衍生出四种解释,体现出荣成市提出“荣归故里”计划的初衷:坚持宜居宜游宜业全面发力,建设近悦远来的精致之城,让城市更有活力、更有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