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从威海开放各类公共空间说开去
2023-03-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彭 辉 陶相银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威海市区的各处公园绿地上,市民、游客搭起帐篷,野餐聚会,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游戏,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从3月13日开始,威海市区的灯塔广场、五渚河公园、逍遥湖公园等20处草坪成为首批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区。今后,威海还将逐步扩大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范围,原来只许看不许进的绿地,在加强管理和引导的基础上,成为市民聚会娱乐的大客厅。
还有一个好消息——自3月20日起,威海全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恢复向社会开放。早在2013年,威海就在山东省率先启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至2019年年底,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大中专院校体育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在教学日每天开放不少于5小时,在非教学日则不少于8小时。疫情防控平稳进入“乙类乙管”阶段后,威海及时开放校园体育设施,市民进行体育锻炼有了好去处。
在威海,面向公众开放共享的还有停车场资源。威海最近出台规定,学生家长在上下学高峰时间段,可在多处学校周边的政府投资类公共停车场享受30分钟的免费停车。在此之前,全市105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院内停车场,共有7700多个车位对公众错时免费开放。
无须讳言,开放公共空间带给群众的是便利和实惠,给管理者带来的是更多的工作压力,更大的责任担当。我们为威海的这些人性化措施叫好!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威海时提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殷切嘱托。面对这一“必答题”,5年来,威海精准把握“精致”与“幸福”的深刻内涵,扎实推进“精致城市 幸福威海”建设,把精致城市建设落脚在民生幸福上,全领域全要素全环节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威海5年来的实践充分体现了精致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精致城市建设中,威海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聚焦人民身边的小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提升着这座城市的精致与幸福。“幸福”推窗可见,245处边角空地变身口袋公园,400多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幸福”可用脚步丈量,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步步皆是风景;“幸福”在老人的味蕾上,990余处城乡老年助餐点解决3万多名老人“一餐热饭”难题……截至2022年,威海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全省唯一。
精致不是摆在眼前让人观看的盆景,在城市管理中,不能从如何好管出发,而是要聚焦群众的所思所盼,实实在在给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绿地修得漂亮大气,每年维护的成本不低,如果标牌一竖、护栏一围,把市民隔在外面,管理维护起来倒是方便了,但群众的体验感就差了。
2022年,威海“用绿色和温情来打造精致城市”案例,作为全省唯一、全国6个案例之一,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2022版《上海手册》。温情这个词,与精致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核心还是以人为本。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在精致城市建设中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指数,一定会给市民带来一城精致,一城幸福。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威海市区的各处公园绿地上,市民、游客搭起帐篷,野餐聚会,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游戏,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从3月13日开始,威海市区的灯塔广场、五渚河公园、逍遥湖公园等20处草坪成为首批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区。今后,威海还将逐步扩大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范围,原来只许看不许进的绿地,在加强管理和引导的基础上,成为市民聚会娱乐的大客厅。
还有一个好消息——自3月20日起,威海全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恢复向社会开放。早在2013年,威海就在山东省率先启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至2019年年底,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大中专院校体育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在教学日每天开放不少于5小时,在非教学日则不少于8小时。疫情防控平稳进入“乙类乙管”阶段后,威海及时开放校园体育设施,市民进行体育锻炼有了好去处。
在威海,面向公众开放共享的还有停车场资源。威海最近出台规定,学生家长在上下学高峰时间段,可在多处学校周边的政府投资类公共停车场享受30分钟的免费停车。在此之前,全市105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院内停车场,共有7700多个车位对公众错时免费开放。
无须讳言,开放公共空间带给群众的是便利和实惠,给管理者带来的是更多的工作压力,更大的责任担当。我们为威海的这些人性化措施叫好!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威海时提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殷切嘱托。面对这一“必答题”,5年来,威海精准把握“精致”与“幸福”的深刻内涵,扎实推进“精致城市 幸福威海”建设,把精致城市建设落脚在民生幸福上,全领域全要素全环节推进精致城市建设。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威海5年来的实践充分体现了精致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精致城市建设中,威海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聚焦人民身边的小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提升着这座城市的精致与幸福。“幸福”推窗可见,245处边角空地变身口袋公园,400多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幸福”可用脚步丈量,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步步皆是风景;“幸福”在老人的味蕾上,990余处城乡老年助餐点解决3万多名老人“一餐热饭”难题……截至2022年,威海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全省唯一。
精致不是摆在眼前让人观看的盆景,在城市管理中,不能从如何好管出发,而是要聚焦群众的所思所盼,实实在在给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绿地修得漂亮大气,每年维护的成本不低,如果标牌一竖、护栏一围,把市民隔在外面,管理维护起来倒是方便了,但群众的体验感就差了。
2022年,威海“用绿色和温情来打造精致城市”案例,作为全省唯一、全国6个案例之一,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2022版《上海手册》。温情这个词,与精致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核心还是以人为本。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在精致城市建设中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指数,一定会给市民带来一城精致,一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