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当红娘 企业招工忙

2023-03-24 作者: 杨秀萍 来源: 大众日报
优化营商环境“亮优揭短”
  ◆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为进一步宣扬典型、查找短板、补齐弱项,助力烟台市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即日起,本报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亮优揭短”系列报道,宣传亮点工作,做好舆论监督,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本期记者走进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李晓琳 报道
  本报烟台讯 “上个周我们刚刚从青岛回来,这次‘名企名校行’招聘活动效果非常好,已经确定了不少签约对象。”3月15日,在位于烟台开发区的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晓娟告诉记者。
  李晓娟所提到的招聘活动是3月7日—8日举行的2023年春季“烟台市名企名校行”青岛站活动。活动中,烟台市人社局组织万华节能、冰轮环境、东方电子等60余家重点用人单位,先后赴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招揽人才,现场累计收到简历2000余份。“感谢政府为我们站台,组织我们组团走出去招揽人才,不仅增加了人才对企业的信任,也提高了效率。今年我们预计招聘硕士以上人才800余名,有了政府部门的支持,我们有信心完成这项任务。”李晓娟说。
  “下一步,还将从省内、东北、西北等引才优势区域,选择部分对口高校开展引才活动,帮助企业引进所需人才,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引领和智力支撑。”烟台市人社局公共就业和人才中心办公室主任翟同胜说。
  组织“名企名校行”招聘活动只是烟台市人社部门助力企业招才引智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烟台市人社部门面向全市3178户重点企业开展用工调查,按照缺工规模清、缺工类型清、技能要求清、薪资水平清“四清”和人力资源地域来源明、引进方式明、人员规模明、流向企业明“四明”标准,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和人力资源引进清单,市、区联动开展专场招聘、暖心服务等6个专项行动,“一企一策”动态解决重点企业规模性缺工问题。
  “我们依托100家大学生实习基地、245家就业见习基地,创设1000余场次的线上线下招聘会场,帮助企业招工10万余人。”翟同胜介绍,烟台市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协作工作力度,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先后与沿黄区域的陕西、甘肃、山西,中部区域的湖北,西南区域的重庆、贵州、云南等人力资源富集省份的20个地市,建立人力资源输转长期合作关系,年引进市外优质人才5万人以上。
  在引才上求突破也要在留才上花心思。顶尖人才上亿元支持、领军人才上百万元资助、青年人才数万元补贴……烟台市拿出真金白银,用满满诚意留住人才。其中,对符合条件的顶尖人才(团队),提供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或1.5亿元直接股权投资;针对领军人才,分为A、B、C、D四个类别,分别给予6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综合资助;针对青年人才,全面构建涵盖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留学补贴、人才公寓、实习补贴、应聘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创业补贴、融资支持等全方位政策扶持体系。
  据统计,2022年烟台市共发放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和购房补贴2.43亿元,惠及人才近9000人次,申办发放山东“惠才卡”338张,颁发“优才卡”“优青卡”10200张。同时,创新人才评价制度,开设基层工程、基层农业正高级职称评审和新型职业农民副高级职称评审,在药品领域开展初中级“以考代评”,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职称申报评审导航”专项行动。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自主评价,已备案企业632家,列全省第一。
优化营商环境“亮优揭短”
  ◆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为进一步宣扬典型、查找短板、补齐弱项,助力烟台市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即日起,本报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亮优揭短”系列报道,宣传亮点工作,做好舆论监督,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本期记者走进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李晓琳 报道
  本报烟台讯 “上个周我们刚刚从青岛回来,这次‘名企名校行’招聘活动效果非常好,已经确定了不少签约对象。”3月15日,在位于烟台开发区的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晓娟告诉记者。
  李晓娟所提到的招聘活动是3月7日—8日举行的2023年春季“烟台市名企名校行”青岛站活动。活动中,烟台市人社局组织万华节能、冰轮环境、东方电子等60余家重点用人单位,先后赴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招揽人才,现场累计收到简历2000余份。“感谢政府为我们站台,组织我们组团走出去招揽人才,不仅增加了人才对企业的信任,也提高了效率。今年我们预计招聘硕士以上人才800余名,有了政府部门的支持,我们有信心完成这项任务。”李晓娟说。
  “下一步,还将从省内、东北、西北等引才优势区域,选择部分对口高校开展引才活动,帮助企业引进所需人才,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引领和智力支撑。”烟台市人社局公共就业和人才中心办公室主任翟同胜说。
  组织“名企名校行”招聘活动只是烟台市人社部门助力企业招才引智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烟台市人社部门面向全市3178户重点企业开展用工调查,按照缺工规模清、缺工类型清、技能要求清、薪资水平清“四清”和人力资源地域来源明、引进方式明、人员规模明、流向企业明“四明”标准,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和人力资源引进清单,市、区联动开展专场招聘、暖心服务等6个专项行动,“一企一策”动态解决重点企业规模性缺工问题。
  “我们依托100家大学生实习基地、245家就业见习基地,创设1000余场次的线上线下招聘会场,帮助企业招工10万余人。”翟同胜介绍,烟台市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协作工作力度,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先后与沿黄区域的陕西、甘肃、山西,中部区域的湖北,西南区域的重庆、贵州、云南等人力资源富集省份的20个地市,建立人力资源输转长期合作关系,年引进市外优质人才5万人以上。
  在引才上求突破也要在留才上花心思。顶尖人才上亿元支持、领军人才上百万元资助、青年人才数万元补贴……烟台市拿出真金白银,用满满诚意留住人才。其中,对符合条件的顶尖人才(团队),提供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或1.5亿元直接股权投资;针对领军人才,分为A、B、C、D四个类别,分别给予6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综合资助;针对青年人才,全面构建涵盖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留学补贴、人才公寓、实习补贴、应聘补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创业补贴、融资支持等全方位政策扶持体系。
  据统计,2022年烟台市共发放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和购房补贴2.43亿元,惠及人才近9000人次,申办发放山东“惠才卡”338张,颁发“优才卡”“优青卡”10200张。同时,创新人才评价制度,开设基层工程、基层农业正高级职称评审和新型职业农民副高级职称评审,在药品领域开展初中级“以考代评”,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职称申报评审导航”专项行动。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自主评价,已备案企业632家,列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