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新词解

2023-03-19 作者: 李梦馨 来源: 大众日报
  “工作语言后遗症”
  “工作太久,不会说人话了。”工作带来的语言后遗症,正在困扰着当代打工人。
  释义:工作中的语言习惯带入日常生活对话,这种行业黑话与日常生活的混用现象即“工作语言后遗症”。很多网友表示自己“症状”明显,如“我妈淘宝退款一直没到账,我跟她说:‘你跟进下流程。’我妈:你会不会说人话?”又如,“晚上回家吃饭,咱们那儿的馒头恢复运营了吗?”
  在深受工作语言后遗症影响的生活中,衣物甩干脱水变成了“离心处理”,预定民宿变成了“排期”,等待取餐变成了“交付”……
  很显然,这种用语的混搭,并非故意为之,更多是惯性使然。各行各业都存在各自的“黑话”体系,为了彰显自身的专业性,在工作时使用特定的行业术语,已经成为打工人的习惯。一般来说,工作时有工作用语,生活时使用日常表达,两者并行不悖,不会造成混乱。工作语言后遗症之所以出现,正是因为,工作与生活两种场景的界限逐渐混淆,语言也开始“大乱炖”。其流行的背后,是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状态的默认和自觉适应。
“momo”
  网上冲浪时,很多人都会被一种头像和ID一模一样的用户刷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momo”。
  释义:即一个由无数网友自发组成的“匿名大军”,头像是相同的粉色小恐龙,名字都为“momo”。
  momo军团并非互联网上第一支匿名大军。早在momo出现前,豆瓣上就已经出现过“江湖骗子”“已注销”等集体昵称。最初,只是因为懒得修改初始昵称和头像,社交平台上总有一些头像和昵称相似的用户。但随着越来越多人自觉将昵称和头像换成统一格式,匿名大军也有了某种目的性,因为跟别人一样,就不用担心被人认出,发言时也不必字斟句酌,不担心被人挑刺和事后追究,混入群体后,网友已识别不出发言者的真面目了。改名momo,隐匿于momo大军中,能够给自己带来隐秘感与安全感。
  如今,不仅明星面临被考古的可能,普通人也需警惕被人肉的危险。在这个人人都会检索的时代,每个人的发言记录也随时有被“鞭尸”的风险,因此,“momo”便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面罩。
“小帅小美”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那个女人叫小美……”对熟悉“三分钟说电影”的观众而言,这样的描述耳熟能详。在短视频平台上,即使看过100个电影解说,能够记住的角色名字,恐怕只有“小帅小美”。
  释义:即电影解说短视频中男女主角的代称,方便没看过电影的观众了解和记忆剧情。类似的还有,反派一般被称为“丧彪”,长得壮的被称“大壮”,有胡子的必然是“胡子哥”等。
  这类电影解说短视频,有常见的制作套路:时长控制在三五分钟,呈现剧情关键片段,配以内心毫无波动的AI旁白,再插入引人入胜的背景音乐。而且,开头要出现案发现场、神魔鬼怪、激烈争吵等最有戏剧张力的画面;解说词要善于抖包袱,结尾要设置悬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小帅小美”的风靡,切中了当代人的需求。由于生活节奏快,空闲时间有限,人们越来越习惯用三五分钟的时间来享用一部电影,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信息,增加阅片量。但这种快餐式观影行为,虽然提高了效率,却难以达成真正的阅片效果,更不用说启迪思考,获得审美感受了。因此,刷电影解说短视频,看似收获颇多,其实无形中丧失的更多。与其为了“小帅小美”浪费三分钟,不如给自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真正静下心来沉浸在电影的世界。
“孔乙己文学”
  “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最近,这样一句话火了,中学课本中的孔乙己,以一种未曾预料的方式引起了当代年轻人的共鸣。
  释义: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咸亨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读过书,但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愈过愈穷,有时候替人家抄书,换一碗饭吃。孔乙己因算个文化人,不甘心与短衣帮为伍,活得穷困潦倒。这种类似的境遇让今天那些拥有学历文凭,却找不到理想工作,无法让学历变现的年轻人直呼为同类:“如果我没有读过书,我可以找别的活做,可我偏偏又读过书。”“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期待学历能直接转化为可以被社会标准认可的价值,是孔乙己文学风行背后的逻辑。但问题可能也恰恰出现在这种单一价值体系的思维。正因为读过更多的书,见识过更大的世界,更多的苦恼也因此产生。但在诸多苦恼、理想和现实的落差面前,无法抵达更进一步的认知,难以自洽,将学历视作困境来源,才是“孔乙己”痛苦的根源所在。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在现代语境中,“知识改变命运”中的笃定或许不再,但绝不该因此放弃“知识拓展眼界”的可能。唯有正视平凡与惨淡,才能无视所谓“长衫”,看清真正的自己。
        (□记者 李梦馨 整理)
  “工作语言后遗症”
  “工作太久,不会说人话了。”工作带来的语言后遗症,正在困扰着当代打工人。
  释义:工作中的语言习惯带入日常生活对话,这种行业黑话与日常生活的混用现象即“工作语言后遗症”。很多网友表示自己“症状”明显,如“我妈淘宝退款一直没到账,我跟她说:‘你跟进下流程。’我妈:你会不会说人话?”又如,“晚上回家吃饭,咱们那儿的馒头恢复运营了吗?”
  在深受工作语言后遗症影响的生活中,衣物甩干脱水变成了“离心处理”,预定民宿变成了“排期”,等待取餐变成了“交付”……
  很显然,这种用语的混搭,并非故意为之,更多是惯性使然。各行各业都存在各自的“黑话”体系,为了彰显自身的专业性,在工作时使用特定的行业术语,已经成为打工人的习惯。一般来说,工作时有工作用语,生活时使用日常表达,两者并行不悖,不会造成混乱。工作语言后遗症之所以出现,正是因为,工作与生活两种场景的界限逐渐混淆,语言也开始“大乱炖”。其流行的背后,是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状态的默认和自觉适应。
“momo”
  网上冲浪时,很多人都会被一种头像和ID一模一样的用户刷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momo”。
  释义:即一个由无数网友自发组成的“匿名大军”,头像是相同的粉色小恐龙,名字都为“momo”。
  momo军团并非互联网上第一支匿名大军。早在momo出现前,豆瓣上就已经出现过“江湖骗子”“已注销”等集体昵称。最初,只是因为懒得修改初始昵称和头像,社交平台上总有一些头像和昵称相似的用户。但随着越来越多人自觉将昵称和头像换成统一格式,匿名大军也有了某种目的性,因为跟别人一样,就不用担心被人认出,发言时也不必字斟句酌,不担心被人挑刺和事后追究,混入群体后,网友已识别不出发言者的真面目了。改名momo,隐匿于momo大军中,能够给自己带来隐秘感与安全感。
  如今,不仅明星面临被考古的可能,普通人也需警惕被人肉的危险。在这个人人都会检索的时代,每个人的发言记录也随时有被“鞭尸”的风险,因此,“momo”便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面罩。
“小帅小美”
  “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那个女人叫小美……”对熟悉“三分钟说电影”的观众而言,这样的描述耳熟能详。在短视频平台上,即使看过100个电影解说,能够记住的角色名字,恐怕只有“小帅小美”。
  释义:即电影解说短视频中男女主角的代称,方便没看过电影的观众了解和记忆剧情。类似的还有,反派一般被称为“丧彪”,长得壮的被称“大壮”,有胡子的必然是“胡子哥”等。
  这类电影解说短视频,有常见的制作套路:时长控制在三五分钟,呈现剧情关键片段,配以内心毫无波动的AI旁白,再插入引人入胜的背景音乐。而且,开头要出现案发现场、神魔鬼怪、激烈争吵等最有戏剧张力的画面;解说词要善于抖包袱,结尾要设置悬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小帅小美”的风靡,切中了当代人的需求。由于生活节奏快,空闲时间有限,人们越来越习惯用三五分钟的时间来享用一部电影,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信息,增加阅片量。但这种快餐式观影行为,虽然提高了效率,却难以达成真正的阅片效果,更不用说启迪思考,获得审美感受了。因此,刷电影解说短视频,看似收获颇多,其实无形中丧失的更多。与其为了“小帅小美”浪费三分钟,不如给自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真正静下心来沉浸在电影的世界。
“孔乙己文学”
  “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最近,这样一句话火了,中学课本中的孔乙己,以一种未曾预料的方式引起了当代年轻人的共鸣。
  释义: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咸亨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读过书,但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愈过愈穷,有时候替人家抄书,换一碗饭吃。孔乙己因算个文化人,不甘心与短衣帮为伍,活得穷困潦倒。这种类似的境遇让今天那些拥有学历文凭,却找不到理想工作,无法让学历变现的年轻人直呼为同类:“如果我没有读过书,我可以找别的活做,可我偏偏又读过书。”“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期待学历能直接转化为可以被社会标准认可的价值,是孔乙己文学风行背后的逻辑。但问题可能也恰恰出现在这种单一价值体系的思维。正因为读过更多的书,见识过更大的世界,更多的苦恼也因此产生。但在诸多苦恼、理想和现实的落差面前,无法抵达更进一步的认知,难以自洽,将学历视作困境来源,才是“孔乙己”痛苦的根源所在。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在现代语境中,“知识改变命运”中的笃定或许不再,但绝不该因此放弃“知识拓展眼界”的可能。唯有正视平凡与惨淡,才能无视所谓“长衫”,看清真正的自己。
        (□记者 李梦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