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成联系服务群众、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平台载体

架起连心桥 畅通民意路

2023-03-14 作者: 赵念东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 张文凯 侯保林

  “这个时候要控制好覆膜的保温和保湿效果,不能使棚内温度过高……”初春时节,田间生机盎然,成武县天宫庙镇霍楼村的“兴增葡萄园”内,一场座谈会正在举行。驻天宫庙镇各级人大代表与村民围坐在一起,菏泽市人大代表仇兆玉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向村民传授葡萄种植技巧,并针对村民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
  霍楼村兴增葡萄园是成武县“农村人大代表家庭联络点”,联络点负责人仇兆玉大学毕业后与爱人王兴增一起返乡创业,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葡萄200余亩,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仇兆玉发展葡萄产业,增收致富。
  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服务人民群众的主阵地,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进一步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2022年4月,在菏泽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成武县人大常委会科学谋划,统筹推动,成立县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升级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设立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
  “人大代表联络站点的成立,不仅拓宽了基层人大工作的覆盖面,还架起了人大代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畅通了人大代表履职渠道,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服务站。”仇兆玉说。
  目前,成武县已建成乡镇(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14个,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32个,农村人大代表家庭联络点168个。通过“开门”联系,“串门”联系,“夜话”联系,“参事”联系,实现了“代表亮身份、选民进家门、联系全覆盖”的联系常态,切实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最后一公里”。
  “看着创新路与南外环打通工作列入日程,让我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春节前,家住单县东城街道孙溜社区的王先生来到人大代表“老董说事”工作室,反映由于创新路与南外环没有打通,社区居民外出需要绕远路,很不方便。
  接到群众反映后,工作室的人大代表们及时前往现场,实地展开调研,组织小区物业、社区干部、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详细听取了群众对打通道路的迫切需求,并在单县第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前,提出了《关于打通创新路的代表建议》。
  单县人大常委会将此项代表建议交办政府相关部门后,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政府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确保尽快完成道路贯通工作。
  “老董说事”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9月份,是由孙溜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16名进站代表在联系群众工作中探索建立的,在召集人董留记名字的基础上,创新延伸了“懂民意、留民情、集民智”的工作宗旨。
  2022年5月以来,单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坚持“1+N+N”数智化建站原则,不断实践、深化推进,打造了具有单县人大辨识度的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阵地。通过开展规范化、本土化活动,组织了一批人大代表进网格,并建成了“老董说事”工作室、解忧驿站等品牌化联络站,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常态的基层治理实践中。
  从成武县“农村人大代表家庭联络点”再到单县“老董说事”工作室,都是菏泽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探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主体作用的缩影。
  2022年换届以来,菏泽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以“全覆盖、制度化、常活动”为总目标,按照“创建工作全覆盖、各级人大代表全参与、活动内容全方位、服务保障全过程”的要求,遵循代表法、组织法、监督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以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规范化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努力把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建设成为闭会期间代表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打造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连心桥、主阵地,以“小站点”撬动“大民生”。
  □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 张文凯 侯保林

  “这个时候要控制好覆膜的保温和保湿效果,不能使棚内温度过高……”初春时节,田间生机盎然,成武县天宫庙镇霍楼村的“兴增葡萄园”内,一场座谈会正在举行。驻天宫庙镇各级人大代表与村民围坐在一起,菏泽市人大代表仇兆玉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向村民传授葡萄种植技巧,并针对村民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
  霍楼村兴增葡萄园是成武县“农村人大代表家庭联络点”,联络点负责人仇兆玉大学毕业后与爱人王兴增一起返乡创业,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葡萄200余亩,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仇兆玉发展葡萄产业,增收致富。
  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服务人民群众的主阵地,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进一步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2022年4月,在菏泽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成武县人大常委会科学谋划,统筹推动,成立县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升级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设立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
  “人大代表联络站点的成立,不仅拓宽了基层人大工作的覆盖面,还架起了人大代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畅通了人大代表履职渠道,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服务站。”仇兆玉说。
  目前,成武县已建成乡镇(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14个,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32个,农村人大代表家庭联络点168个。通过“开门”联系,“串门”联系,“夜话”联系,“参事”联系,实现了“代表亮身份、选民进家门、联系全覆盖”的联系常态,切实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最后一公里”。
  “看着创新路与南外环打通工作列入日程,让我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春节前,家住单县东城街道孙溜社区的王先生来到人大代表“老董说事”工作室,反映由于创新路与南外环没有打通,社区居民外出需要绕远路,很不方便。
  接到群众反映后,工作室的人大代表们及时前往现场,实地展开调研,组织小区物业、社区干部、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详细听取了群众对打通道路的迫切需求,并在单县第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前,提出了《关于打通创新路的代表建议》。
  单县人大常委会将此项代表建议交办政府相关部门后,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政府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确保尽快完成道路贯通工作。
  “老董说事”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9月份,是由孙溜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16名进站代表在联系群众工作中探索建立的,在召集人董留记名字的基础上,创新延伸了“懂民意、留民情、集民智”的工作宗旨。
  2022年5月以来,单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坚持“1+N+N”数智化建站原则,不断实践、深化推进,打造了具有单县人大辨识度的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阵地。通过开展规范化、本土化活动,组织了一批人大代表进网格,并建成了“老董说事”工作室、解忧驿站等品牌化联络站,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常态的基层治理实践中。
  从成武县“农村人大代表家庭联络点”再到单县“老董说事”工作室,都是菏泽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探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主体作用的缩影。
  2022年换届以来,菏泽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以“全覆盖、制度化、常活动”为总目标,按照“创建工作全覆盖、各级人大代表全参与、活动内容全方位、服务保障全过程”的要求,遵循代表法、组织法、监督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以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规范化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努力把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建设成为闭会期间代表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打造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连心桥、主阵地,以“小站点”撬动“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