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摄影

辛劳的残奥会冠军

2023-02-26 作者: 卢鹏 高田 来源: 大众日报
  聊城市东昌府区建设路小学,前来调研的贾红光应学生们要求,趴在操场的垫子上教授大家基本的游泳技能。
  聊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贾红光鼓励一位小患者跟自己“握手”。
  聊城市残联办公楼里,贾红光咬住圆珠笔,用右臂控制,在笔记本上书写当天的工作记录。
  聊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前来调研的贾红光送给5岁的患者冉冉一块巧克力,与孩子交谈起来。
  山东舜翔(聊城)律师事务所,贾红光找到赵国光律师了解残疾人法律援助有关案例。并邀请他参与“红光直通车”活动。
  东昌府区建设路小学学生们听了贾红光的励志演讲,兴奋地与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合影。
  贾红光到聊城市领跑体育学校调研,这里有备训高考的残疾学生,学校师生将他抬起以示欢迎。
  □记者 卢鹏 高田 通讯员 李利 报道
  2月22日,聊城市残联办公楼,贾红光正在打电话讨论自己的一份人大建议。当贾红光松开肩膀,大家以为手机要掉到地上时,他却用右臂迅速接住,熟练地放入上衣口袋中。“健全人能做的事,我都能做。”贾红光看出了大家的担心,微笑着说。
  打电话、发信息、记笔记、穿衣、吃饭……贾红光的半截右臂能完成健全人用双手完成的各种活动,熟练而从容,这让人很快忽视他的残疾,而习惯于他的忙碌。
  贾红光是游泳运动员、残奥会冠军。2022年初,他进入聊城市残联工作,成为聊城市残疾人劳服中心初级专技,一年多的时间,贾红光的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今年,贾红光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近期还要准备建议作调研,辛劳程度不亚于运动员为大赛备战训练。
  “同学们知道,叔叔的手臂是因为什么受的伤吗?”贾红光坚持直面困境,不避讳自己的残疾,当天他到聊城市东昌府区建设路小学调研中小学体育教育,贾红光先以自己为例,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安全常识课。贾红光出生在莘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994年夏天,6岁的贾红光因为触电事故导致左臂截肢,右臂只剩三分之二。
  “感谢我人生中遇到了许多‘贵人’。”贾红光说。受伤致残后的他去打疫苗,打针的大夫鼓励他去上学并帮他买了学习用品。幼年的贾红光学会用脚趾握笔写字,坚持完成了高中学业。2008年,在北京打工的同学请他去玩,贾红光见识了北京残奥会,想起儿时在村头的大水沟里用半条胳膊学会了游泳,他点燃了心中的体育梦。
  多方沟通联络后,2009年,贾红光见到聊城残疾人运动队教练张保锋,张保锋感觉贾红光有冠军潜力,吸收当时已经21岁的贾红光加入了游泳队,成为队里最年长的选手。刚开始贾红光也曾因训练太累逃跑过,当地残联工作人员找到他劝说鼓励,重新归队后贾红光刻苦训练,每天在水中至少练5小时,之后他进入山东省省队,在省队教练、山东师范大学夏树芳老师调教下,贾红光进步迅速,2011年他被选拔进国家队。贾红光参加了连续三届残奥会,在伦敦、里约残奥会各获得一枚银牌,在2021东京残奥会上拿到两金一银一铜。
  “希望帮助更多残疾同胞,传播正能量。”贾红光说,实现奥运冠军梦后,他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帮扶残疾同胞、推动基层体育教育上。进入市残联工作后,贾红光还在当地相关部门支持帮助下,成立了“红光直通车”,进行基层宣讲调研。
  贾红光比较关注一户多残家庭帮扶和残疾人就业,他说起近期走访的多残家庭,夫妻两人都有视力缺陷,经济来源只有丈夫每月100多元的残疾人补贴和家中老人养羊务农的收入,夫妻俩的孩子是健全人,但比较自卑,从来不让父母到学校,只让奶奶来接送自己。贾红光说他在准备加强对一户多残家庭帮扶的建议,并参与提交关于成立职业院校残疾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议。
  □记者 卢鹏 高田 通讯员 李利 报道
  2月22日,聊城市残联办公楼,贾红光正在打电话讨论自己的一份人大建议。当贾红光松开肩膀,大家以为手机要掉到地上时,他却用右臂迅速接住,熟练地放入上衣口袋中。“健全人能做的事,我都能做。”贾红光看出了大家的担心,微笑着说。
  打电话、发信息、记笔记、穿衣、吃饭……贾红光的半截右臂能完成健全人用双手完成的各种活动,熟练而从容,这让人很快忽视他的残疾,而习惯于他的忙碌。
  贾红光是游泳运动员、残奥会冠军。2022年初,他进入聊城市残联工作,成为聊城市残疾人劳服中心初级专技,一年多的时间,贾红光的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今年,贾红光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近期还要准备建议作调研,辛劳程度不亚于运动员为大赛备战训练。
  “同学们知道,叔叔的手臂是因为什么受的伤吗?”贾红光坚持直面困境,不避讳自己的残疾,当天他到聊城市东昌府区建设路小学调研中小学体育教育,贾红光先以自己为例,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安全常识课。贾红光出生在莘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994年夏天,6岁的贾红光因为触电事故导致左臂截肢,右臂只剩三分之二。
  “感谢我人生中遇到了许多‘贵人’。”贾红光说。受伤致残后的他去打疫苗,打针的大夫鼓励他去上学并帮他买了学习用品。幼年的贾红光学会用脚趾握笔写字,坚持完成了高中学业。2008年,在北京打工的同学请他去玩,贾红光见识了北京残奥会,想起儿时在村头的大水沟里用半条胳膊学会了游泳,他点燃了心中的体育梦。
  多方沟通联络后,2009年,贾红光见到聊城残疾人运动队教练张保锋,张保锋感觉贾红光有冠军潜力,吸收当时已经21岁的贾红光加入了游泳队,成为队里最年长的选手。刚开始贾红光也曾因训练太累逃跑过,当地残联工作人员找到他劝说鼓励,重新归队后贾红光刻苦训练,每天在水中至少练5小时,之后他进入山东省省队,在省队教练、山东师范大学夏树芳老师调教下,贾红光进步迅速,2011年他被选拔进国家队。贾红光参加了连续三届残奥会,在伦敦、里约残奥会各获得一枚银牌,在2021东京残奥会上拿到两金一银一铜。
  “希望帮助更多残疾同胞,传播正能量。”贾红光说,实现奥运冠军梦后,他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帮扶残疾同胞、推动基层体育教育上。进入市残联工作后,贾红光还在当地相关部门支持帮助下,成立了“红光直通车”,进行基层宣讲调研。
  贾红光比较关注一户多残家庭帮扶和残疾人就业,他说起近期走访的多残家庭,夫妻两人都有视力缺陷,经济来源只有丈夫每月100多元的残疾人补贴和家中老人养羊务农的收入,夫妻俩的孩子是健全人,但比较自卑,从来不让父母到学校,只让奶奶来接送自己。贾红光说他在准备加强对一户多残家庭帮扶的建议,并参与提交关于成立职业院校残疾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