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萌:温度与共,歌以咏情
2023-02-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本报实习生 王若瑾
“艺术创作有温度、不生硬,听者自然就感同身受了。”青年词作家杨萌像是有一把筛子,悉心淘澄着平凡日子里流淌出的每一丝温暖和感动。作为全国首部烈士归家题材微电影歌曲MV《回家的路》的词作者,杨萌的词中未见“情怀”二字,却处处流露情怀;不言感动,却让听者时时感同身受。“对一名音乐人、一名创作者来说,‘共情力’是十分难得的,我从未经历过你的故事,也从未感受过你的悲喜,但是我的表达能够深入你心里,观众一听,就仿佛这首歌在述说自己的故事。”他说。
2022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当天,历经两个月的创作、拍摄,《回家的路》上线。杨萌回忆了从创作灵感到落地拍摄,从作品呈现到观众反馈等一系列台前幕后的故事。
他所在的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自2021年1月开展了使用DNA鉴定技术为无名烈士寻亲活动,迄今已经为49位烈士寻到家人。去年9月16日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杨萌一直关注相关消息,为英烈创作一首公益作品的想法一直萦绕心头。当他看到单位官网转发的一系列烈士寻亲视频,尤其是93岁的张淑卿老人苦等丈夫74年的故事时,被深深打动了。
“也许讨论情怀、荣耀等诸如此类的词有些空泛,我就想把所见到的景象写成词,所见即歌词。看着视频里的张淑卿老人,一遍遍抚摸着丈夫的军装照,那句歌词一下子就出来了——还是那个老相框,已经被我抚摸得滚烫。定格青春的军装,对话着眉宇的沧桑。”
杨萌随即联系了老搭档青年作曲家李少卿,在做了大量功课后,短短半小时杨萌就完成了歌词的初稿,当晚把歌词交给了李少卿,仅用一小时旋律就谱出,快速搭建起了一部微电影MV歌曲的骨架。“我召集了一些战友、朋友,打电话联系的所有人中没有一个人拒绝,也没有一个人提及费用,像担任声乐指导的原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王利华老师,主演MV的原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话剧表演艺术家刘树真老师,导演张培涛等所有人,全部都是免费出演、指导、拍摄制作的。”
清酒一瓶,黄花一束,MV中的老人挪动着脚步攀上通往纪念碑的阶梯,不断摩挲着嵌在石碑上的那张照片,眼含热泪、颤颤巍巍地诉说着思念:“喝点酒,我可是一直没忘了你啊,一直等你,等你回家……”摄影师一打开摄像机,刘树真立刻朝纪念碑跪了下去,杨萌想提醒这位大病初愈的老人小心地上布满的小石子。刘树真却说:“没事孩子,别打扰我。”“我的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她拍摄的时候我就跟着哭。”杨萌说,台前即幕后,没有刻意的摆拍,也不必刻意雕琢台词、揣摩动作,MV中呈现的画面更像是一种真实的记录,一种对真实故事的生动重现。MV中老人开场念叨的词起初并不在脚本上,是刘树真的临场发挥和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心怀热忱的主创人员用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共同诠释着MV开头那句“青春许国,英魂回家,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从部队退伍后的杨萌并没有选择回老家工作,而是留在济南继续追求着他的音乐梦想。在他笔下,济南这座城市似乎有种濯净铅华后的质朴纯真。
“写济南,却不能只写济南。写济南的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写不全济南,这些著名景点是济南的标志,却不能完全代表济南。首先要抓住这个城市的人文、厚重的历史,而非具体的意象;其次要写有共性的东西,以点带面,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创作还要接地气儿。”
“喝着泉水长大,仗义是咱的本分,说话嗓门像咋呼,相处一起楞恣儿,我们爱蹦木根儿,却从来不点划人儿,一句亲切的‘老师儿’拉近了你我的距离”,他用地道的方言和欢脱幽默的曲调将济南人热情乐观的待人接物之道尽致描绘;“是谁打翻了调色板?是谁泼墨了万眼泉?是谁染绿了柳叶弯?是谁种下城中的山”,歌词尽收济南风光,再铺陈一幅包罗万象的城市画卷;“家门前的大明湖是一盏大碗茶,大观园的戏台上还讲着你我他,掀开一张青石板听千年的问答,泉水声声那是我与二安的对话”,作品更以小视角为切入点,细致入微地刻画着深入济南人血脉的人文底蕴……
“通常的写法可能是大明湖映照着千佛山,这往往就写大了。我琢磨如何能打破常规,用小的东西、具象化的形象去写,所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像孩子涂鸦一样,拿生活元素去描绘,济南人既是画中的人,也是作画的人。”杨萌的作品以民谣曲风为主,很多作品融入山东快书、山东琴书、京剧等曲艺、戏曲元素,这也是源于他骨子里流淌的传统艺术DNA。淘澄人间烟火,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之中感知人情的温度;穿梭嘈杂纷繁,在日复一日的历史更迭之中找寻朴素的纯真,这位青年词作家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人们看到真诚的重量、人情的温度,理解城市的故事、时代的故事。
本报实习生 王若瑾
“艺术创作有温度、不生硬,听者自然就感同身受了。”青年词作家杨萌像是有一把筛子,悉心淘澄着平凡日子里流淌出的每一丝温暖和感动。作为全国首部烈士归家题材微电影歌曲MV《回家的路》的词作者,杨萌的词中未见“情怀”二字,却处处流露情怀;不言感动,却让听者时时感同身受。“对一名音乐人、一名创作者来说,‘共情力’是十分难得的,我从未经历过你的故事,也从未感受过你的悲喜,但是我的表达能够深入你心里,观众一听,就仿佛这首歌在述说自己的故事。”他说。
2022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当天,历经两个月的创作、拍摄,《回家的路》上线。杨萌回忆了从创作灵感到落地拍摄,从作品呈现到观众反馈等一系列台前幕后的故事。
他所在的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自2021年1月开展了使用DNA鉴定技术为无名烈士寻亲活动,迄今已经为49位烈士寻到家人。去年9月16日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杨萌一直关注相关消息,为英烈创作一首公益作品的想法一直萦绕心头。当他看到单位官网转发的一系列烈士寻亲视频,尤其是93岁的张淑卿老人苦等丈夫74年的故事时,被深深打动了。
“也许讨论情怀、荣耀等诸如此类的词有些空泛,我就想把所见到的景象写成词,所见即歌词。看着视频里的张淑卿老人,一遍遍抚摸着丈夫的军装照,那句歌词一下子就出来了——还是那个老相框,已经被我抚摸得滚烫。定格青春的军装,对话着眉宇的沧桑。”
杨萌随即联系了老搭档青年作曲家李少卿,在做了大量功课后,短短半小时杨萌就完成了歌词的初稿,当晚把歌词交给了李少卿,仅用一小时旋律就谱出,快速搭建起了一部微电影MV歌曲的骨架。“我召集了一些战友、朋友,打电话联系的所有人中没有一个人拒绝,也没有一个人提及费用,像担任声乐指导的原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王利华老师,主演MV的原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话剧表演艺术家刘树真老师,导演张培涛等所有人,全部都是免费出演、指导、拍摄制作的。”
清酒一瓶,黄花一束,MV中的老人挪动着脚步攀上通往纪念碑的阶梯,不断摩挲着嵌在石碑上的那张照片,眼含热泪、颤颤巍巍地诉说着思念:“喝点酒,我可是一直没忘了你啊,一直等你,等你回家……”摄影师一打开摄像机,刘树真立刻朝纪念碑跪了下去,杨萌想提醒这位大病初愈的老人小心地上布满的小石子。刘树真却说:“没事孩子,别打扰我。”“我的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她拍摄的时候我就跟着哭。”杨萌说,台前即幕后,没有刻意的摆拍,也不必刻意雕琢台词、揣摩动作,MV中呈现的画面更像是一种真实的记录,一种对真实故事的生动重现。MV中老人开场念叨的词起初并不在脚本上,是刘树真的临场发挥和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心怀热忱的主创人员用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共同诠释着MV开头那句“青春许国,英魂回家,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从部队退伍后的杨萌并没有选择回老家工作,而是留在济南继续追求着他的音乐梦想。在他笔下,济南这座城市似乎有种濯净铅华后的质朴纯真。
“写济南,却不能只写济南。写济南的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写不全济南,这些著名景点是济南的标志,却不能完全代表济南。首先要抓住这个城市的人文、厚重的历史,而非具体的意象;其次要写有共性的东西,以点带面,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创作还要接地气儿。”
“喝着泉水长大,仗义是咱的本分,说话嗓门像咋呼,相处一起楞恣儿,我们爱蹦木根儿,却从来不点划人儿,一句亲切的‘老师儿’拉近了你我的距离”,他用地道的方言和欢脱幽默的曲调将济南人热情乐观的待人接物之道尽致描绘;“是谁打翻了调色板?是谁泼墨了万眼泉?是谁染绿了柳叶弯?是谁种下城中的山”,歌词尽收济南风光,再铺陈一幅包罗万象的城市画卷;“家门前的大明湖是一盏大碗茶,大观园的戏台上还讲着你我他,掀开一张青石板听千年的问答,泉水声声那是我与二安的对话”,作品更以小视角为切入点,细致入微地刻画着深入济南人血脉的人文底蕴……
“通常的写法可能是大明湖映照着千佛山,这往往就写大了。我琢磨如何能打破常规,用小的东西、具象化的形象去写,所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像孩子涂鸦一样,拿生活元素去描绘,济南人既是画中的人,也是作画的人。”杨萌的作品以民谣曲风为主,很多作品融入山东快书、山东琴书、京剧等曲艺、戏曲元素,这也是源于他骨子里流淌的传统艺术DNA。淘澄人间烟火,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之中感知人情的温度;穿梭嘈杂纷繁,在日复一日的历史更迭之中找寻朴素的纯真,这位青年词作家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人们看到真诚的重量、人情的温度,理解城市的故事、时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