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共聚新起点 奋进谱华章
2023-01-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博兴县万亩虾池鸟瞰图
|
![]() |
博兴县打造“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
|
![]() |
小清河博兴港以下段适航成功
|
![]() |
国家能源博兴2×1000MW新建工程项目开工仪式
|
□李乐
同心同向谋发展,共建共享惠民生。2022年,博兴县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指南,着力提升发展质效,牢牢锁定“1261”工作思路,深入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亿元,增长4%以上;实现财政总收入80.65亿元,增长2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82亿元,同口径增长11.5%。先后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185个,其中国家级37个。
产业层级持续提升
工业起势。启动实施工业稳增长提质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成功举办全省首场产业链交流对接活动。全县“四上”企业发展到524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96家。拥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双强”企业4家,京博控股、渤海实业连续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渤海实业、香驰控股入选中国食用油加工企业前10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单项冠军8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800亿元、1900亿元左右,再创历史新高。博兴县获评全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强县。设立5000万元工业互联网和1000万元品牌专项引导资金,经济开发区获评全市唯一省工业互联网园区,化工产业园获评全市唯一省级智能化改造标杆园区,京博石化获评全市唯一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御馨生物获批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商用厨具智能厨房设备产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国工商联厨具业商会落户博兴,开创了国家级商会在县区注册的先河。博兴厨具闪耀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
农业成势。创新“一虾一豆”种养模式,博兴对虾获评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豆产业入选国家级沿黄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省级产业园,博兴县成为省级粮油食品特色优势产业强县。五大畜牧项目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肉禽年屠宰能力达到3.2亿只,居全国前列。乔庄镇、店子镇、湾头村蝉联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和亿元村,吕艺镇、曹王镇入选省农业产业强镇。
服务业蓄势。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打渔张森林公园修复与保护、蒲姑文化园等项目序时推进。着力构建三级物流体系,方圆农产品、城乡大型冷库、鲁北智能等5个冷链物流项目加快建设,京博智慧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平台投入使用,村级快递物流服务点实现全覆盖,淘宝镇、淘宝村分别发展到6个、41个,电商网络零售额预计突破50亿元。中医康养集聚区成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总投资218亿元的36个银企合作项目签约。持续推进外贸转型升级,进出口总额实现475亿元,连续7年列全市第一,获评全省首批对外开放十强县。
发展动力持续集聚
项目建设增强支撑力。签约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个,预计到位市外资金100亿元,列全市第一。总投资517亿元的76个重点项目,预计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50%。京博新旧动能转换综合体3个子项目竣工投产,国家能源博兴电厂一期项目落地开工,二期项目获批建设,圆了博兴老百姓20年的“国电梦”。
科技人才增强驱动力。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设立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2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增长20%。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发展到35家。研发投入占比达到4.15%,高出全市平均0.66个百分点,获评全省技术转移先进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高出全市平均10件,列全市第一,经济开发区入选全国首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组建第四批科技镇长团,申报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柔性引进科技领军人才27人,新引进本科及以上人才2722人,被评为“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
深化改革增强引领力。实施生态文明、文化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133项。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组建5家国有集团公司。城市供水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亩均效益评价”改革不断深化,累计完成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932亩。严格落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14亿元。举办全省婚丧习俗改革研讨会,移风易俗“博兴经验”在全国推广。深化“信用博兴”三年行动,省社会信用体系典型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营商环境增强聚合力。新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在全省率先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向基层延伸,在全市率先开展“无证明城市”创建。创新开展民营企业“三评”活动。新增市场主体9100户,达到5.8万户,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连续3年居全市第一。荣膺新华网“2022优化政务环境优秀县”,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城乡融合持续增强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启动总投资近70亿元的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改造老旧小区73个、棚户区3个,惠及5900余户、2万多名群众。坚决落实“四水四定”,投资3.3亿元实施六大重点水务工程。投资2700余万元,完成40公里城市护栏建设工程,城区交通事故降低18.7%。提升改造海绵型道路12.3公里。新建口袋公园5个。在全市率先开展全域“飞线”治理。2处停车楼开工建设,市民文化中心、国际商业中心序时推进,金融商务大厦竣工投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
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启动总投资24亿元的农村公路提升改造三年行动,提升改造县乡村道及村内街道190余公里,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新城三路等4条城区道路延伸工程顺利完成。小清河博兴港以下段率先通航,沾临高速正式通车,“公铁管水”现代综合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乡村振兴更加坚实。启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争取上级奖补资金3.34亿元,获批山东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10万亩高标准农田顺利通过验收,粮食产量保持10亿斤以上。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5个、市级以上14个,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顺利通过验收。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深化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经济开发区获批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是全市唯一获得创建资格的园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2022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59天,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蓝天碧水日益成为博兴的自然常态。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人代会票决的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以上。
社会保障更有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866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会保险参保净增4万人。实施健康博兴三年行动,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建成投用,杏林养护院竣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居民门诊慢病、职工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分别提高15个、40个百分点,为80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疫苗5000余剂次。国家级健康县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教体惠民更均衡。投资2.4亿元,改扩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4300个,有效化解“大班额”“大校额”。承办市级以上体育赛事6项,获得省级以上赛事冠军13项,其中国家级3项。顺利创成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是全省获此殊荣的两个县区之一。
特色文化更厚重。实施“仁孝博兴·志愿之城”志愿服务三年行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稳步推进。创作完成黄河题材大型吕剧《大河流金》,开工建设吕剧博物馆、吕剧起源馆,促进吕剧艺术发扬光大。
“平安博兴”更和谐。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突击夜查·媒体曝光”、县镇一体化执法检查,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2.3个百分点,金融环境更趋优化。国家交办“治重化积”案件化解率达100%。“全科大网格”信息网络及“综治视联网”应用系统实现全覆盖,博兴县获评全省基层治理实验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开展“五类风险”防范化解、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圆满完成冬奥会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平安山东建设示范县。
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深入开展“在知爱建”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五讲五比”作风建设百日行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博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积极开展“八五”普法,获评全市唯一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接续开展“三亮”活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3件、政协委员提案167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理结果满意率保持在97%以上。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严控一般性支出,一级预算单位实现审计全覆盖,县直部门公用经费压减10%。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起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政府形象。
踏上新征程,描绘新蓝图。2023年博兴县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牢牢锁定“1261”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项目支撑、政策驱动、服务保障,大力实施“五力”提升工程,实干担当、开拓创新,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
①博兴县城区鸟瞰图
同心同向谋发展,共建共享惠民生。2022年,博兴县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行动指南,着力提升发展质效,牢牢锁定“1261”工作思路,深入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亿元,增长4%以上;实现财政总收入80.65亿元,增长2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82亿元,同口径增长11.5%。先后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185个,其中国家级37个。
产业层级持续提升
工业起势。启动实施工业稳增长提质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成功举办全省首场产业链交流对接活动。全县“四上”企业发展到524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96家。拥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双强”企业4家,京博控股、渤海实业连续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渤海实业、香驰控股入选中国食用油加工企业前10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单项冠军8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800亿元、1900亿元左右,再创历史新高。博兴县获评全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强县。设立5000万元工业互联网和1000万元品牌专项引导资金,经济开发区获评全市唯一省工业互联网园区,化工产业园获评全市唯一省级智能化改造标杆园区,京博石化获评全市唯一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御馨生物获批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商用厨具智能厨房设备产业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国工商联厨具业商会落户博兴,开创了国家级商会在县区注册的先河。博兴厨具闪耀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
农业成势。创新“一虾一豆”种养模式,博兴对虾获评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豆产业入选国家级沿黄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省级产业园,博兴县成为省级粮油食品特色优势产业强县。五大畜牧项目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肉禽年屠宰能力达到3.2亿只,居全国前列。乔庄镇、店子镇、湾头村蝉联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和亿元村,吕艺镇、曹王镇入选省农业产业强镇。
服务业蓄势。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打渔张森林公园修复与保护、蒲姑文化园等项目序时推进。着力构建三级物流体系,方圆农产品、城乡大型冷库、鲁北智能等5个冷链物流项目加快建设,京博智慧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平台投入使用,村级快递物流服务点实现全覆盖,淘宝镇、淘宝村分别发展到6个、41个,电商网络零售额预计突破50亿元。中医康养集聚区成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总投资218亿元的36个银企合作项目签约。持续推进外贸转型升级,进出口总额实现475亿元,连续7年列全市第一,获评全省首批对外开放十强县。
发展动力持续集聚
项目建设增强支撑力。签约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个,预计到位市外资金100亿元,列全市第一。总投资517亿元的76个重点项目,预计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50%。京博新旧动能转换综合体3个子项目竣工投产,国家能源博兴电厂一期项目落地开工,二期项目获批建设,圆了博兴老百姓20年的“国电梦”。
科技人才增强驱动力。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设立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2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增长20%。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发展到35家。研发投入占比达到4.15%,高出全市平均0.66个百分点,获评全省技术转移先进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件,高出全市平均10件,列全市第一,经济开发区入选全国首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组建第四批科技镇长团,申报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柔性引进科技领军人才27人,新引进本科及以上人才2722人,被评为“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
深化改革增强引领力。实施生态文明、文化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133项。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组建5家国有集团公司。城市供水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亩均效益评价”改革不断深化,累计完成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932亩。严格落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14亿元。举办全省婚丧习俗改革研讨会,移风易俗“博兴经验”在全国推广。深化“信用博兴”三年行动,省社会信用体系典型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营商环境增强聚合力。新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在全省率先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向基层延伸,在全市率先开展“无证明城市”创建。创新开展民营企业“三评”活动。新增市场主体9100户,达到5.8万户,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连续3年居全市第一。荣膺新华网“2022优化政务环境优秀县”,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城乡融合持续增强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启动总投资近70亿元的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改造老旧小区73个、棚户区3个,惠及5900余户、2万多名群众。坚决落实“四水四定”,投资3.3亿元实施六大重点水务工程。投资2700余万元,完成40公里城市护栏建设工程,城区交通事故降低18.7%。提升改造海绵型道路12.3公里。新建口袋公园5个。在全市率先开展全域“飞线”治理。2处停车楼开工建设,市民文化中心、国际商业中心序时推进,金融商务大厦竣工投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
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启动总投资24亿元的农村公路提升改造三年行动,提升改造县乡村道及村内街道190余公里,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新城三路等4条城区道路延伸工程顺利完成。小清河博兴港以下段率先通航,沾临高速正式通车,“公铁管水”现代综合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乡村振兴更加坚实。启动乡村振兴三年行动,争取上级奖补资金3.34亿元,获批山东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10万亩高标准农田顺利通过验收,粮食产量保持10亿斤以上。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5个、市级以上14个,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顺利通过验收。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深化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经济开发区获批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是全市唯一获得创建资格的园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2022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59天,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蓝天碧水日益成为博兴的自然常态。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人代会票决的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以上。
社会保障更有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866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会保险参保净增4万人。实施健康博兴三年行动,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建成投用,杏林养护院竣工,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居民门诊慢病、职工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分别提高15个、40个百分点,为80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23价肺炎疫苗5000余剂次。国家级健康县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教体惠民更均衡。投资2.4亿元,改扩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4300个,有效化解“大班额”“大校额”。承办市级以上体育赛事6项,获得省级以上赛事冠军13项,其中国家级3项。顺利创成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是全省获此殊荣的两个县区之一。
特色文化更厚重。实施“仁孝博兴·志愿之城”志愿服务三年行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稳步推进。创作完成黄河题材大型吕剧《大河流金》,开工建设吕剧博物馆、吕剧起源馆,促进吕剧艺术发扬光大。
“平安博兴”更和谐。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突击夜查·媒体曝光”、县镇一体化执法检查,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2.3个百分点,金融环境更趋优化。国家交办“治重化积”案件化解率达100%。“全科大网格”信息网络及“综治视联网”应用系统实现全覆盖,博兴县获评全省基层治理实验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开展“五类风险”防范化解、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圆满完成冬奥会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平安山东建设示范县。
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深入开展“在知爱建”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五讲五比”作风建设百日行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博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积极开展“八五”普法,获评全市唯一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接续开展“三亮”活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3件、政协委员提案167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理结果满意率保持在97%以上。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严控一般性支出,一级预算单位实现审计全覆盖,县直部门公用经费压减10%。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起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政府形象。
踏上新征程,描绘新蓝图。2023年博兴县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牢牢锁定“1261”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项目支撑、政策驱动、服务保障,大力实施“五力”提升工程,实干担当、开拓创新,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
①博兴县城区鸟瞰图